搞笑绿色小青蛙(我们只用了半年)
开始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是喜欢繁体字呢?还是喜欢简体字?
- 喜欢繁体字的抠个“1”。
- 喜欢简体字的抠个“2”。
(注:请说出你的理由)
与此同时,这个问题又延伸出另外一个问题:
都是汉字,为什么我们不用繁体,而是使用简体来作为日常的文体交流?
我相信有很多看官老爷,都有类似的想法以及打从心底的疑问。
那这篇文章就来掰扯清楚。
其实“繁体”与“简体”这种说法是不严谨的。
它们正确的说法,应该是“繁体”、“一简体”以及“二简体”。
其中的“一简体”,正是我们如今所使用的字体。
而这些字体演变的过程,围绕的只有一件事 —— 扫盲。
建国初期,我们的人口为5.4亿,但文盲率却高达80%。
部分农村地区及偏远地区的文盲率甚至达到了95%。
文盲率高居不下,这直接影响的是工作与生产,而原先繁体字的复杂性变成一道有形的门槛。
为了改善当时的状况,相关部门用了2个办法开展了大规模的扫盲。
- 第一个是用汉语拼音辅助阅读学习。
- 第二个是1956年推行了《汉字简化方案》,把原先的繁体简化成一简体。
这一经推行,到了1965年我们的文盲率就迅速降到了38.1%,将近1亿人脱盲。
上述就是“一简体”的由来。
但刚刚我还提到了“二简体”,它是什么样的?
怎么好像我们都没见过,甚至都没有听说过。
现在先来看一张图片。
左边是二简字,右边是一简字。
如果放到现在,怕是一个字都不会读。
这是由1977年发表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目的也是为了进步一降低文盲率,让汉字的学习难度再一次的降低。
二简字就是在一简字的基础上,再次作简化,其方法可以总结为4个。
1、提取一简字的部分作为主体,剩下部分剔除。
比如“餐”字,是提取了左上部变为“歺”。
再比如“停”字,是提取了“亻”和“丁”变为“仃”。
如今在某些地方依旧可以看见它们的身影,因为这部分人学习过二简字或者经历过那个时代。
2、把一些同音字,全都归纳到一个字里。
比如糊、葫、蝴、猢,都用“胡”代替。
再比如“鸡蛋”变成了“鸡旦”。
如果现在去翻阅一些旧报纸,会发现有很多错别字,但按照当时的抒写方式是正确的。
3、用笔画较少且相近的字来代替。
如稳字的“急”改为“文”。
菜字的“采”改为“才”。
酒字的“酉”改成“九”。
第四种,因为能用的方法都用得差不多了,所以只能发明一些新写法。
比如下图这些:
有些字是不是有种日文的感觉?你的感觉是对的!
其中的某些字,是真的跟日文“撞衫”了。
如樱花的“樱”字,二简字就跟日文一样写为“桜”,这样的字不占少数。
因此,当时有很多学者认为,身为汉字的发源地却搞得好像在抄袭一样。
并且,很多二简字破坏了原有汉字的美感和所要表达的寓意。
这第四种方法,也算是二简字无法流行的原因之一。
另外的原因还有2个。
一是,当时港澳台地区依旧使用繁体字,我们才推行一简字不久。
当时的港澳台地区本身对一简字也不是很熟悉,要是再次变改字体会影响我们之间的文体交流。
二是,推行一简字十多年,大部分人都已经习惯了一简体。
二简体的推行看似是让汉字的学习难度降低,但实际上是让当时的人又要重新学习不认识的二简体,所以有了很多抵触情绪。
综上所述,在《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发表后半年左右,除了一些民营商铺、非正式文书继续使用部分的二简字之外,大部分又重新改用回了一简字。
到了1986年,发布了《简化字总表检字》也规范了字体,其中大部分采用一简体,小部分采用二简体。
现在大家都明白,为什么同为汉字,我们选择了使用简体而不是繁体的原因了。
不过,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个事情。
如今的很多人并没有学习过繁体字,却认得繁体字。
很多网友都把这种现象归结于“天赋”,声称我们能看懂繁体字是与生俱来的。
其实这种说法过于科幻。
实际上,我们对繁体字的学习与接触,并没有因为简体字的推行而中断。
70、80、90后深有体会,他们不知道二简体,却知道繁体。
那是因为二简体充其量只是昙花一现,而80、90年代港台影视、港台歌曲盛行。
在电影中,虽然配的是普通话,但字幕却是繁体。
当时的歌曲字幕,同样也是繁体。
积少成多,看不懂自然也看懂了。
而在我们平常使用的汉语字典中,简体旁边会附带繁体。
在生活中,广告多多少少也会使用一些繁体。
还有通过文字联想,形成看得懂的词汇。
比如:衛、攜、嚮、籲、籤。
这些字,你们认识几个?
那我现在改一下。
衛生、攜带、嚮往、呼籲、牙籤。
现在大家是不是都看懂了?
所以,我们能看懂繁体字,是潜移默化的接触与学习,并不存在与生俱来这么一说。
而如今,截止2021年我们的文盲率已经降到了2.67%。
有的人表示,我们应该开始学习繁体字。
也有人表示,每次看见老外学中文的痛苦的模样,就想着是不是应该再把汉字简化一下,好让中文顺利国际化。
我个人倒觉得,重新恢复繁体字学习挺好的。
不过是把它作为一种“选修”的形式,重新加入到我们的学习当中。
但不能作为硬性指标,因为这可能会改变很多事情。
比如抒写速度,这会影响日常授课时间、考试时间。
就像花了一分钟能写100个“简”,同样时间只能写50个“繁”。
总之,有兴趣就学,没兴趣就用简体。
都是自己家的东西,别那么见外,更不要客气。
我是@JUMP李大锤,你怎么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