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山讲解员(解放阁讲解员王霄)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孟杰

临近五一小长假,王霄这几天更为忙碌了。跟想象中一样,五一小长假期间预约来解放阁参观的团体已经排满了。“清明节三天假期就来了1万多人,五一肯定会更多。”作为解放阁班组的班长,五一期间,王霄要带领组里其他6个平均年龄35岁的组员一起向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讲解73年前在济南发生的那场攻城战役。

解放阁是济南解放战争的攻城突破口,是纪念济南解放战争的重要历史性建筑之一,也是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年的讲解员工作经历,解放阁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被王霄赋予了感情。“每一次讲解都会当做第一次来对待,每一次讲解也都会收获新的感动。”每一次面对游客的讲解,既是对那段历史的追忆,对于王霄本人来说,也是一次学习和再次接受精神洗礼的机会。

天龙山讲解员(解放阁讲解员王霄)(1)

每次脱稿讲解半小时

27日下午3点,刚接待完一个参观团体,又到了每天的义务讲解时间。虽然已经做了无数场次的演讲,但在穿戴讲解设备的间隙,王霄还是在心里默念了一遍大概的讲解词。3年来,这已经成为王霄的一个习惯。

解放阁首层是面积100多平的纪念大厅。这里,有解放军攻城战士的群雕英姿,也有纪念人民支援解放战争到战争胜利的浮雕。这处具有革命历史纪念特征的大厅,就是王霄和同事们每天的“主战场”。

“历史遗址是固化记忆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黑虎泉畔、护城河边的古城墙角,承载着一段厚重的历史。”在做讲解前,一段关于解放阁简单介绍的开场白必不可少。在简单介绍完解放阁的整体情况后,王霄巧妙的将话题引到了关于济南战役的那段历史上。战役的起源、战役的作战形势图、战役中发生的小故事、战役的谋略策划……根据展厅的布置,王霄用标准的普通话将那段发生在73年前的历史徐徐道来。

天龙山讲解员(解放阁讲解员王霄)(2)

“知道解放阁是为了纪念济南战役而建,但了解得并不是那么清楚。”听完王霄的讲解,一位前来解放阁参观的游客对王霄表示了感谢,并主动跟王霄合影。一场将近半小时的讲解完成后,王霄继续引导游客们前往二楼展厅参观。

“清明节三天假期游客将近1.5万人,五一肯定会更多。”王霄称,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很多单位和团体都将解放阁作为参观学习的一个重要场所。随之而来的,是王霄和小伙伴们每天接待量的增加,五一假期临近,他们已经制定了相应的五一大客流预案。

“每天半小时接待一个团,一个团有二三十人到六七十人不等。”王霄称,前来参观的团体需要提前两天预约,虽然现在还没有统计出五一期间的确切预约数量,但从五一前的几天来看,五一假期,游客肯定少不了。随着游客的增多,王霄和组员们讲解的任务也会更加繁重。

王霄所在的解放阁班组共有7名成员,平均年龄35岁,每天他们会按照排班轮流为游客做讲解。为了保证五一期间大客流情况下的高质量讲解,王霄和其他组员们都已经备好了“含化片”,以免到时候嗓子“掉链子”。

20多页的讲解词改了又改

2018年,王霄调入解放阁班组,刚来的时候,解放阁上关于济南战役的介绍并没有一套系统的讲解方案。当时的王霄,已经在单位和市级的各项演讲比赛中崭露头角,守着解放阁这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王霄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济南的那段历史,经历过这段历史的那些人。结合解放阁原有资料,加上多方搜集的历史素材,王霄自己编订了一套20多页的解说词。

天龙山讲解员(解放阁讲解员王霄)(3)

“现在我们每个人的讲解词都不一样。”王霄笑着说,那20多页只是一个最基础的关于解放阁和济南战役的介绍,现在每个组员的讲解词都不一样,大家也形成了自己的讲解风格。接待政务讲解的时候,要非常注意语言词汇的准确性和严肃性,面对小朋友,语言就会生动活泼很多,中间还会多穿插一些战役中的小故事,让小朋友们多一些代入感。

“连长、指导员,我要求完成最艰苦的任务,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哭叫,打下济南,为山东人民报仇,争取立功。”在讲解到战役动员时,王霄喜欢多在这里停留一会。她要在这里给游客们讲解一个非常感人的小故事,这是一封只有三行37个字的决心书,写下这封决心书的小战士当时只有17岁,在战役动员前,他向连长和指导员通过书信表达了自己打下济南的决心。往往这时候,游客们也会更加动容,尤其是一些小朋友,同时,在这里,王霄也会跟小朋友们进行互动。

在讲解的过程中,王霄和组员们向游客输出内容,同时,他们也会从一些特殊的游客身上汲取内容。在一层展厅的前台,有一本游客留言簿,在这本留言簿上,既有7岁小朋友听完讲解后的感慨,也有90多岁参加过济南战役的老兵对往事的追忆。在这里,王霄和组员们收获了很多感人的小故事。

“前段时间从北京来了一位参观者,她说她的姥爷就参加过济南战役,就是当时‘济南第一团’的团长张慕韩。”在展厅的二楼,这位52岁的参观者看到自己姥爷的照片,感触颇多,并跟王霄讲了一些关于姥爷生前的故事。

不光家属,很多参加过济南战役的老兵,以及当时经历过济南战役的老济南人,在前来参观解放阁的时候,都喜欢专程找到王霄或其他工作人员,跟他们分享自己记忆中的那段历史,这些都成了讲解员丰富自己讲解词的素材。

每一次讲解都有新收获

解放阁的讲解员,王霄已经做了三年,对于前来参观的游客来说,这可能是一段新故事,而对于王霄来说,却是一遍又一遍的重复。

一段历史一段词,一间展厅一件事,重复了三年,会不会没有了热情?王霄的回答是否定的。

天龙山讲解员(解放阁讲解员王霄)(4)

“我们每天面对的团体和参观群体是不一样的,他们和我们的互动每天也都是新的。”王霄说,解放阁不仅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一处革命遗址,对于那些曾经经历过济南战役的人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在每天接待的游客里,说不定就有几个前来缅怀的老兵,从他们身上,收获了很多感动。

去年12月份,解放阁收到了一封来自安徽的信件,写这封信的是一位95岁高龄的老人。信中说,在1948年的济南战役中,老人担任卫生队长,救助了不少受伤的参战战士,在那场战役中,老人的一只耳朵失聪了。老人在信件中讲述了那段战役的背景、回忆了那场战役的场面。事后王霄才知道,老人在当年8月份的时候来过一趟解放阁,回去后用了4个月时间亲笔写下了那封整整8页纸的信件,写信时,老人的左眼已经失明,右眼的视力只有0.25。

“那段历史不能被遗忘,这也是老人信件里想要表达的意思。”王霄说,每当收到这样的反馈,就觉得自己和同事们身上的担子很重,他们应该还能做更多的事情,让更多的人了解和铭记那段历史。

还有一件事更能触动王霄的这种情感。虽然只在解放阁呆了三年,但王霄注意到,每年的9月24日,都会有一批参加过济南战役的老兵来到解放阁,但这几年,能来的老人越来越少了。“当年参战的战士们大多十七八岁,距离现在已经73年了,很多老人都是八九十岁的高龄。”王霄担心随着参战老人以及经历过那场战役的人越来越少,历史会慢慢被人遗忘,从前年开始,王霄便开始加入市里的各种宣讲团队,走出解放阁,向更多的人讲述关于济南解放阁的往事。

解放阁的开放时间为每周二至周日,周一闭馆,随着王霄走出解放阁宣讲数量的增多,连闭馆日的休息时间也被挤压了,这些,王霄没觉得有什么,却引起了自己大儿子的不满。“妈妈,你能不能来一趟学校,跟我老师聊聊。”面对儿子的不满情绪,王霄也坦言对于两个儿子,心里多少还是会有些愧疚。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