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我的感想最短的(恨与爱黑与红混沌)

作者:聂滔

有人说,作者司汤达要通过《红与黑》再现拿破仑的伟大,鞭挞复辟王朝的黑暗。为此作者以“红与黑”象征其作品的创作背景:“红”是象征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热血和革命;而“黑”则意指僧袍,象征教会势力猖獗的封建复辟王朝。

但一切历史背景都具有当代性,真正伟大的作品是超越当代可以传之后世的,《红与黑》的伟大之处在于,它直指人心,解构人性——时代在变化,而人性是永恒的(“一切历史皆是当代史”,历史一直在当代重演,根源就在于人性并无不同。)它暗含社会缩影、超脱,因而超越时代,成为经典名著。

红与黑我的感想最短的(恨与爱黑与红混沌)(1)

当我们摆脱这些宏大、宏观的背景与意义,尝试从微观角度、人性视角来看这部小说,人性里面,或者这部小说里面,何为红何为黑?

观于连的一生,在黑暗中挣扎,在鲜血中毁灭,黑为恨,红为爱。

不甘沉沦的灵魂挣扎奋起,然而世俗的枷锁束缚,是自然的本质,是社会的本质。社会的本质是消磨,是沉沦,是甘于平庸,而生命的精彩在于选择,有的选择逆来顺受,有的选择抗争,这是生命的复杂之处。

抗争的动力来源自哪里呢?刻骨的仇恨或者铭心的挚爱。小说主人公于连都具备了,所以他的抗争最猛烈、最不顾一切。一个孩子本该在阳光雨露下成长,然而这过程中他所遭受的却是肉体的凌虐、精神的霸凌,又如何能指望这个孩子拥抱自由与爱。没有什么比童年时期遭受虐待更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尤其是来自至亲的凌虐。来自童年的责难与恐惧使得于连渴望摆脱家的囚牢,渴望强大,渴望出人头地。

甚至连于连自己都以为刻骨的仇恨带来的功利性目的就是他渴望成功与出人头地的全部,以至于面对瑞纳夫人对他的好感和爱意,他仍旧以功利性目的为出发点进行回应。“我应该再进一步,务必要在这个女人身上达到目的才好。如果我以后发了财,有人耻笑我当家庭教师低贱,我就让大家了解,是爱情使我接受这位置的”。

红与黑我的感想最短的(恨与爱黑与红混沌)(2)

但于连与瑞纳夫人以及侯爵小姐的纠缠,只有功利吗?可怜在黑暗中成长的底层杰出青年,几乎一生都在夹缝中上爬,所以他一开始并不能拥抱爱情,而是以爱情的幌子,行功利之实,其心灵对爱情则是旁观与抽离的。当他世俗的梦想破碎,甚至生命尽头即将到来,他才有闲暇把自己从中抽离出来,更加成熟,最终拥抱死亡,和瑞纳夫人和解。

可怜的于连,一直在这枷锁中挣扎,最终在枷锁中死去。真正的自由,不建立在个人的功成名就等一切世俗意义之上,真正的强大,不是拥有更高的权力,这是世俗告诉他的,也是世俗用来奴役一切生命的工具和手段。

恨的枷锁,爱的负累,为恨走上毁灭,在死亡中结出爱的萌芽。

也许选择死亡那一刻,他明悟了,也许没有,但其实也无关紧要,因为生命的本质不是黑与白,也不是红与黑,而是混沌。

我们都是混沌中人。

红与黑我的感想最短的(恨与爱黑与红混沌)(3)

亲爱的聂滔:

好喜欢你的这篇书评,让人更了解了于连的本性。把人当做手段而非目的本身,只是为了弥补童年创伤,如此一路狂奔,最后把自己钉在了接受审判的十字架上。你谈到的“混沌”也让人猜测,他是否真的腾出了一丝心力去考量所谓真实的价值?或许有,或许没有。没有,只能说,一路走来还不足以唤醒他密封的心灵;有,则也算一种带泪的慰藉。这就是人,如你所说,荒唐地存在着,只因为卑微与崇高同在。最终,能够真正审判我们的,是良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