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词性分类12种及缩写读法(英语后缀-e和后缀-y的功能)

后缀-e和后缀-y是构成英语单词的特殊后缀。为什么说它们特殊,因为它们不像其它后缀一样表达一定的含义。一般来说这两个后缀是不表达任何含义的,只影响单词的发音和词性。

后缀-e的功能和来历

后缀e的功能,放在名词(包括代词、量词)、动词和形容词的末尾,表示该音节是开音节,需要读长音。相当于现在音标中[:]的作用。

这个符号的来历,可能源自中世纪的哥特体。在哥特体中,人们把字母e写在元音字母a, o, u的上方,用来表示这几个元音在读的时候需要变音。据有人考证,在和英语同属日耳曼语族的德语中,哥特体的这种表示方法演变成德语中的变元音字母Ää, Öö, Üü。Ää, Öö, Üü是由a, o, u与字母e复合而成的,现在使用的变音字母上部的两竖或两点都是字母e的残余。而在英语中,哥特体a, o, u字母头顶的e字母,被移到了音节末尾。

我们在介绍字母e的时候讲过,作为结尾的这个e的变形可能是下图这样的。

英语词性分类12种及缩写读法(英语后缀-e和后缀-y的功能)(1)

后缀-e的演变过程

也就是说,两点是e的原型和本意,是表示需要变音的记号,e这两点的手写体变形。但e字母老是写在a,o,u字母的头顶,影响版面的整齐,所以德文取了这个符号的本意,回归为两点来缩小体积。并且把原来上下竖列的两点变成并排的两点,这更有利于节省空间,节省书写的纸张。而英语取这个符号的形象,把位置放到了后面。也有可能是,德文中的两点一直没变过,是哥特体把德文中的两点变成了e,而后英语从哥特体把e移到音节后面。这是很有可能的,因为哥特体是以张扬的形态著称的,把两点变成e这么大的改变,就数他的嫌疑最大。完全有可能是哥特体的发明者为了张扬,大胆地把这个两点夸张地连笔,最后使变成的e形态。

为什么认为是由两点变成而e,而不是e变成两点,因为两点的更简单,书写速度更快。一般人做记号,简单两点就是能达到目的,为什么要写个复杂的e呢?只有哥特体这种张扬的表达方式,才会故意用复杂的书写来表达更复杂的情感内容。这已经不是为了书写而书写了,而是像汉字书法里郑板桥的郑体一样,为了像画画一样表达,而在字体里增加的内容。哥特体的出现,正是出于这种类似的艺术需求。想不到却对英语造成了这样的误导。

英语词性分类12种及缩写读法(英语后缀-e和后缀-y的功能)(2)

形态张扬的哥特体

所以,英语中的这个字母e不表示任何含义,而是一个音变记号。德语中,Ää, Öö, Üü用在名词(包括代词、量词)、动词和形容词后面,这个符号e在英语中也是一样,用在这三种词的后面。因为这三种词性的词,是句子的中心含义的载体,读长音有助于引起听者的注意,让听者更容易抓住句子的中心含义。

后缀-y的功能和来历

后缀-y的功能和含义和上面说的符号e类似,区别是-y不影响前面音节的发音,而是自身发[i]音。后缀-y作为名词(包括代词、量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的结尾,影响的词比-e多了副词。

后缀-y发[i]音,起到延长原单词读音的作用,其实相当于停顿。功能和作用与我们中文的儿化音类似。

影响的词比-e多了副词,因为副词和形容词一样重要,形容词是修饰名词的,而副词是修饰动词的,都是句子中的重要成分。忽略了句子中的形容词和副词,句子的含义都会有很大的歧义。

后缀-y的来历,可能是来自字母i。因为i字母原来是没上面的一点的,如果在手写体中加上连笔,再加上作为一个单词的结尾,收笔时往往会做一下顿笔的动作,写出了就很像字母y的手写体了。再字母规范化的过程中把它当成字母y规范下来,就成了现在的样子。

英语词性分类12种及缩写读法(英语后缀-e和后缀-y的功能)(3)

后缀-y的演变过程

所以,后缀-y虽然是y的形状,但发i音。而且不在单词结尾处时,因为不用顿笔,所变不成y,还是以自己的本来面目i出现。

后缀-e和后缀-y的构词能力

现在一般讲词根词缀时,都会把ice、ence、ive、ate、able、ize、ity、ly、ary等作为一个完整的后缀来看待。而这些后缀构成的单词如果要再加后缀,我们的语法认为是省略e或把y变成i。但如果了解它们的来历和功能,就可以把-e和-y作为单独的后缀看待,而不是把他们归为其它词缀的一部分,就可以减少这些词缀的形式变化,对理解它们会简单得多。这些词根词缀不管是不是在单词末尾,和后缀-e、-y都没关系,那他们的形态就不用变来变去。这对学习和记忆他们,是有好处的。

本节完。

破解单词和字母的形象,或许可以延长我们单词的遗忘周期。这是一个大工程,请大家共同参与,在评论区发表您的见解。如果您或您的身边有人正在为记忆单词而苦恼,请您动动小手指,把这个内容推荐给他/她。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