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切忌心不在焉 大学笔记八

为学切忌心不在焉 大学笔记八(1)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儒门读书录

1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敬畏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朱熹注解说,“之,犹于也。辟,读为僻,犹偏也。”一个人总是对其他人有种种不同倾向:有些人我们觉得亲近,有些人我们觉得讨厌,有些人我们敬畏他,有些人我们可怜他,也有些人我们瞧不起。“五者在人本有当然之则,然常人之情惟其所向而不加察焉,则必陷于一偏而身不修矣。”“溺爱者不明,贪得者无厌,是则偏为之害,而家之所以不齐也。”

“齐”字有相同、一致的意思,作为动词也有治理的意思,在这里似乎两种意思都有。我们对其它人难免有种种偏见,这是正常的,不注意自己的偏见,就会影响我们的判断,使我们不能公平地理解他人,对待他人,因而也就处理不好与他人的关系。

警惕并调整对他人的偏见是修身的内容,从这个角度说,不修身就不能齐家。

齐家讲的是我们与他人的交往。农业时代,大多数人的交际范围很窄,主要在血缘关系的圈子以内。而在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的范围扩大了很多,修身与齐家的说法,自然也可以应用于更广阔的人际关系。

上一章讲的是修身在正其心,本章与其上下相承,相互贯通。正其心说的是注意自己的情绪,不能因为愤怒、恐惧、快乐、忧虑而过度影响自己对事情的判断,过度影响自己的生活。这一章讲不能因为自己对他人的偏见而使自己不能公平地理解他人,对待他人。情绪与偏见,往往互为表里。


2

到这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就串为一体了:

学习知识,理解事物运行的客观规律,理解世界、自己与他人(格物、致知);基于自己的理解,真诚地过一个好的、有意义的生活(诚意);尊重自己的感情,承认自己的偏见,调整自己的行为(正心、修身)。

这五个条目的关系是不是有先后之分呢?是有的。但这种先后关系,又表现为一种旋螺上升的过程:基于一种理解,我们过好一种生活,在这种生活中,我们又增进理解,持续地调整与改善自己。

我们不可能在洞察了世间所有规律之后才开始生活,也不可能等到哪一天,终于“豁然贯通”了,才开始我们的生活。我们在这里,生活就已经在这里了,我们理解了多少,就真心实意地做多少。

我们能不能彻底理解世间的一切规律呢?以目前的人类来看,恐怕是不能的。能不能如朱熹所说,迟早有一天“豁然贯通”呢?恐怕很大程度上也不取决于我们自己。

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就在生活之中,并不影响我们用心追求有意义的生活。


儒门读书录:现代社会的我们如何安身立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