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和曾国藩谁有本事(曾国藩和左宗棠的双簧戏)

左宗棠和曾国藩谁有本事(曾国藩和左宗棠的双簧戏)(1)

满清八旗

清兵入关,八旗兵居功至伟,清朝皇帝很清楚,万里河山就是靠八旗打下来的。所以在政权稳定之后,自然要优待八旗,不仅在经济上大力接济,更是在政治地位上抬高八旗身份,胜过一切非旗籍的官员。

在清廷的政治生态中,旗官拥有高人一等的特权,所有人都会心照不宣的卖个面子给他们。即便汉官汉将级别比旗官旗将要高,也不能表现出一丝一毫的优越感,否则就会遭到不可挽回的打击报复。

左宗棠和曾国藩谁有本事(曾国藩和左宗棠的双簧戏)(2)

曾格林沁

经过吴三桂等三番之乱后,汉臣就很少在朝廷担任要职了。顶多担任高级别文臣,军队绝不容许汉族大臣染指。

但太平天国起义席卷了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农民起义。

过去如狼似虎的八旗军队,现在已经疲软不堪,已经无力收拾这个残局了。这逼得清廷不得不将军队的权力逐渐让渡给汉族大臣。于是一些汉臣才有了染指军队的机会,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才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左宗棠和曾国藩谁有本事(曾国藩和左宗棠的双簧戏)(3)

汉臣

启用是启用,但还是满怀戒心。朝廷让官文、僧格林沁睁大眼睛盯着这些汉臣,曾国藩稍有异动,立马就弹劾他。这样一勒缰绳,这位曾帅马上就变得规矩多了,这正好达到朝廷的目的。

我们都知道,晚晴四大中兴名臣,曾国藩、左宗棠他们两人,都是湖南同乡,也都是洋务运动的支持者,但是两人关系并不好,互看对方不爽。那么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个人恩怨呢?

有人拿出证据,说曾国藩当年得到朝廷的允诺,自己组建团练,但军饷要自己来筹措。被逼无奈,他想了一个勒捐的办法。说白了就是绑票,谁家有钱,把人绑了来,让其家人拿钱赎人。

左宗棠和曾国藩谁有本事(曾国藩和左宗棠的双簧戏)(4)

曾国藩

有一次在绑票的人中,有一个人叫陶桄的,是名臣陶澍的儿子,也是左宗棠的女婿。当时陶澍已经死了,但是他的声望犹在,曾国藩此举在整个湖南官场引起轩然大波。当时的湖南巡抚骆秉章亲自跑过去给陶家说情,但无奈曾国藩油盐不进,始终不吐口放人,硬是让陶家交了银子才算完事。

这一次的绑架,竟落到自己女婿头上,左宗棠一怒之下,四面出击,联合湖南当地的士绅抵制曾国藩招募兵勇,还把曾的大军赶出了长沙城,后来湘军移驻衡州才算完事。自此,曾左二人全面交恶,后期的明争暗斗自然不在话下了。

左宗棠和曾国藩谁有本事(曾国藩和左宗棠的双簧戏)(5)

攻下天京

1864年6月攻下南京城,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运动被扑灭。曾国藩报奏朝廷,称南京的匪众已经剿灭干净。朝廷上下额手称庆,曾国藩被封为一等毅勇侯,是清朝文人封侯的第一人。

对于突破天京的战报,左宗棠非常清楚。但他听说太平天国幼主洪天贵福并没有被抓住,而且从南京逃出来的太平军也有很多,他觉得这是一个报仇的机会,马上上了一道奏折,弹劾曾国藩的奏报不实。

慈禧太后看到奏折后勃然大怒,责问曾国藩,让他查清楚到底逃出多少太平军,并从严处理防范不力的将领。二人的恩怨由此展开。

左宗棠和曾国藩谁有本事(曾国藩和左宗棠的双簧戏)(6)

左宗棠

其实两人之间有些恩怨,虽然是尽人皆知,但并不是什么“死扣”。你抓我女婿,我告你御状。属于“三鞭换二锏”的事,不可能因此成为世仇。

现在看来,俩人在借此机会,把恩怨的声势夸大,变成死敌,以彻底打消朝廷的猜疑,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

多年以后,曾国藩还对人说:左季高(左宗棠字)以我劝陶少云(陶桄)家捐赀,缓颊未允,以致仇隙。”生怕大家忘掉两人的仇怨。

打完太平天国之后,当时是“三千里长江上下,无一不挂曾字旗”,曾国藩如日中天,且已有部下簇拥他自立,清廷对此不免忧虑重重。正因此,曾国藩看到了其中的危机,便上奏朝廷,主动削减湘军。

左宗棠和曾国藩谁有本事(曾国藩和左宗棠的双簧戏)(7)

防务西北

朝廷始终在玩平衡术,在打压曾国藩的同时,开始重用左宗棠,任命其为陕甘总督,全权处理新疆事物。左宗棠也学秦朝大将王翦,玩了一把现场求赏的把戏。

当时恰逢朝廷大考,他立刻上书朝廷,表示要放下军队,回京参加考试。慈禧看到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认为荒唐,你已官至总督,还考什么功名,于是特意的赐他“同进士出身”。意思就是你老实的打仗带兵吧,不用考试,也享受进士待遇!

曾国藩离世时,左宗棠这位昔日专揭伤疤的对手,却出人意料的派专人送来一幅挽联:“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欺无负平生”。

左宗棠和曾国藩谁有本事(曾国藩和左宗棠的双簧戏)(8)

朝廷命官

此后他在给儿子的家书中说:“从前我与曾彼此之间的争论,可以说是除去世事的变化,一点也没有待人处事寓于心机的意思,在这感情悲伤没有闲暇的时候,还有理由与他负气吗?‘知人之明,谋国之忠’两句话也久见于我写给朝廷的奏章中,并非我从前对他诋毁今天对他赞誉,孩儿你应该知道我的心思。我与曾国藩所争的是有关军国大计方面不同的意见,而不是争权竞势所能比的。对那些心术不正、妄加评论之词,何不一笑置之呢?”

这封家书,把他俩产生恩怨目的做了最充分的说明。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也是互相攻讦,但在保证美国国家利益这个最高原则上,是惊人的一致。同样,在他们眼中,大清朝无疑是正统。

为了保家卫国,为了大清这艘破船不至于沉没,他们可谓是殚精竭虑。没有这种境界,左宗棠后面也不会在新疆“抬棺而战”。

左宗棠和曾国藩谁有本事(曾国藩和左宗棠的双簧戏)(9)

抬棺而战

所以说,他们之间的争斗,有一条明线,那就是纯个人之间几十年的恩怨;但还有两条暗线,一条是为了保全自己,另外一条则很高尚了,那就是为了国家的最高利益!

曾国藩去世后,左宗棠顿然失去对手,此时真有些高处不胜寒的感觉。李鸿章呢?他出自曾国藩的门下,以其学生自谦,此时又重权在握,自然进入了左宗棠的视线,把他当成了对手。

到后来两人的关系俨然已经公开化,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两人性格不合,关系不好,是公开的仇人。而这种仇不单体现在性格上,还体现在对国家军事的认识上,当时的李鸿章主张重在海防,而左宗棠却主张重在塞防,认为只有守住大西北,才能保住蒙古,国家都城北京才会安全。

左宗棠和曾国藩谁有本事(曾国藩和左宗棠的双簧戏)(10)

备足粮草

两人长期争论不断,最后慈禧采纳了左宗棠的建议,李鸿章不得不派8万湘军进入西北不毛之地配合作战,最终收复了西北大量失地。

尽管如此,当时的李鸿章因治理湘军与平定太平军有功,深得慈禧信任。不久李鸿章就耍小动作,参了左宗棠一本,除去了左宗棠的得力助手胡雪岩与吴蔚文,左宗棠一气之下,辞官回家,颐养天年。

左宗棠去世后,许多人前来吊唁。这时,李鸿章也派人送来了一副挽联,上面写着:周旋三十年,和而不同,矜而不伐,惟先生知我;焜耀九重诏,文以治内,武以治外,为天下惜公。

左宗棠和曾国藩谁有本事(曾国藩和左宗棠的双簧戏)(11)

胡雪岩

当年曾左的恩仇录,在李鸿章这里又重演了一把。

清朝大臣的谥号从大到小如下:

谥号定为二字,且有严格规范,以“文”字为第一字的谥号,等级最高的是“文正”,其次是“文贞”,再次为文成,最后是文忠。以上四个为最高的谥号。

再往下是:端、定、简、懿、肃、毅、宪、庄、敬、裕、节、义、靖、穆、昭、恪、恭、襄、清、修、康、洁、敏、达、通、介、安、烈、和。

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

李鸿章封一等侯爵,谥文忠。京师建祠,清代汉族官员京师建祠仅此一人。

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谥号“文襄”。

左宗棠和曾国藩谁有本事(曾国藩和左宗棠的双簧戏)(12)

条约上签字难

结语:从他们身前封侯和死后谥号来看,左宗棠的待遇,和曾国藩、李鸿章俩人比起来,明显低了一个等级。都是晚晴重臣,为何论功行赏差别这么大?这就要看他们的历史贡献了。

左宗棠虽然是为保疆守土做出卓越贡献的封疆大吏,但在慈禧看来,新疆并不十分重要,大清国割地赔款还少吗?何况那是一个荒凉无人的西北大漠呢?

但是曾国藩就不一样了,他带领湘军和各路乡勇,消灭了“太平天国”这个心腹大患,至少保证了清朝政府不被颠覆,那才是真正的功不可没。

左宗棠和曾国藩谁有本事(曾国藩和左宗棠的双簧戏)(13)

中兴名臣

慈禧的思路是“宁与外贼,不与家奴”,所以,在我们现代人看来,左宗棠的确是守土卫国的大英雄,但是,和朝廷的利益比起来,太小了,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不知在了解了慈禧太后的隐秘心事后,地下有知的左宗棠该作何感想呢?

但是不管怎么说,曾左二人联合演的双簧,对国家有利,对自己有利,至少二人都保持了善终。也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现在再探讨他们的交恶是发自内心,还是在演戏,似乎没有那个必要了吧?!

参考资料:

《清史稿》赵尔巽(主编)

老衲侃春秋严正声明:原创作品,禁止非法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