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机电实操题专项解析(2022一建机电实务技术部分梳理-智能化工程-施工技术要求)

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技术要求

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技术要求,包括了建筑设备监控工程的施工要求,安全防范工程施工要求,线缆和光缆施工技术要求。重点的部分加粗了,重点看一下,其他的读一下理解即可。

一、建筑设备监控工程的施工要求

(一)建筑设备监控工程的实施

1.建筑设备监控工程的实施程序

建筑设备自动监控需求调研→监控方案设计与评审→工程承包商的确定→设备供应商的确定→施工图深化设计→工程施工及质量控制→工程检测→管理人员培训→工程验收开通→投入运行。

2.建筑设备监控工程的施工深化

(1)自动监控系统的深化设计应具有开放结构,协议和接口都应标准化。首先了解建筑物的基本情况、建筑设备的位置、控制方式和技术要求等资料,然后依据监控产品进行深化设计。

(2)施工深化中还应做好与建筑给排水、电气、通风空调、防排烟、防火卷帘和电梯等设备的接口确认,做好与建筑装修装修效果的配合工作。

3.建筑设备监控工程实施界面的划分

建筑设备自动监控工程实施界面的确定贯彻于设备选型、系统设计、工程施工、检测验收的全过程中。在工程合同中应明确各供应商的设备、材料的供应范围、接口软件及其费用,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扯皮和影响工程进度。

(1)设备、材料采购供应界面的划分

设备、材料的采购供应中要明确监控系统设备供应商和被监控设备供应商之间的界面划分。主要是明确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与其他机电工程的设备、材料、接口和软件的供应范围。

例如,空调工程承包商提供空调设备时,应同时提供满足监测和控制要求的通信协议和接口软件。监控系统工程承包商应提供的设备有温度、流量、压差与压力传感器、压差开关等设备及相应的应用软件等。

(2)大型设备接口界面的确定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与变配电设备、发电机组、冷水机组、热泵机组、锅炉和电梯等大型建筑设备实现接口方式的通信,必须预先约定所遵循的通信协议。如果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和大型设备的控制系统都具有相同的通信协议和标准接口,就可以直接进行通信。当设备的控制采用非标准通信协议时,则需要设备供应商提供数据格式,由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承包商进行转换。

(3)建筑设备监控工程施工界面的确定

确定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涉及的机电设备和各系统之间的设备安装,线管、线槽敷设及穿线和接线的工作,设备单体调试及相互的配合方式。

例如,在施工中需确定阀门的安装位置、线路敷设位置、管道的开孔、调试过程中相关方投入的人力设备及责任义务,都是工程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需要在施工前予以明确,避免在工程出现问题时相互推卸责任的情况。

(二)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产品的选择及检查

1.技术要求

应根据管理对象的特点、监控的要求以及监控点数的分布等,确定监控系统的整体结构,然后进行产品选择。设备、材料的型号规格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各系统的设备接口必须相匹配。

2.专业考虑的因素

产品的品牌和生产地,应用实践以及供货渠道和供货周期等信息;产品支持的系统规模及监控距离;产品的网络性能及标准化程度。

例如,每个系统都有支持的常规监控点数限制和监控距离限制。当超出常规限制时,有些产品可以通过增加设备来进行扩展,但投资将增加或系统性能有所下降。

3.检测要求

工程中使用的设备、材料、接口和软件的功能、性能等项目的检测应按相应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供需双方有特殊要求的产品,可按合同规定或设计要求进行。

(1)接口技术文件应符合合同要求;接口技术文件应包括接口概述、接口框图、接口位置、接口类型与数量、接口通信协议、数据流向和接口责任边界等内容

(2)接口测试文件应符合设计要求;接口测试文件应包括测试链接搭建、测试用仪器仪表、测试方法、测试内容和测试结果评判等内容。

4.进口设备

进口设备应提供质量合格证明、检测报告及安装、使用、维护说明书等文件资料(中文译文),还应提供原产地证明和商检证明。

(三)监控设备的安装要求

1.中央监控设备的安装要求

(1)中央监控设备应在控制室装饰工程完工后进行安装。外观检查无损伤,设备完整,型号、规格和接口符合设计要求,设备安装平稳牢固,操作方便,接地可靠。

(2)设备之间的连接电缆型号和连接应正确整齐,做好标识。

2.现场控制器安装要求

(1)现场控制器处于监控系统的中间层,向上连接中央监控设备,向下连接各监控点的传感器和执行器。

(2)现场控制器一般安装在弱电竖井内、冷冻机房、高低压配电房等需监控的机电设备附近。

3.主要输入设备安装要求

(1)各类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应装在能正确反映其检测性能的位置,并远离有强磁场或剧烈振动的场所,而且便于调试和维护。

(2)风管型传感器安装应在风管保温层完成后进行。

(3)水管型传感器开孔与焊接工作,必须在管道的压力试验、清洗、防腐和保温前进行。

(4)传感器至现场控制器之间的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

例如,镍温度传感器的接线电阻应小于3Ω,铂温度传感器的接线电阻应小于1Ω,并在现场控制器侧接地。

(5)电磁流量计应安装在流量调节阀的上游,流量计的上游应有10倍管径长度的直管段,下游段应有4~5倍管径长度的直管段。

6)涡轮式流量传感器水平安装,流体的流动方向必须与传感器壳体上所示的流向标志一致。

(7)空气质量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应选择能正确反映空气质量状况的地方。

4.主要输出设备安装要求

(1)电磁阀、电动调节阀安装前,应按说明书规定检查线圈与阀体间的电阻,进行模拟动作试验和试压试验。阀门外壳上的箭头指向与水流方向一致。

(2)电动风阀控制器安装前,应检查线圈和阀体间的电阻、供电电压、输入信号等是否符合要求,宜进行模拟动作检查。

一建机电实操题专项解析(2022一建机电实务技术部分梳理-智能化工程-施工技术要求)(1)

二、安全防范工程施工要求

(一)安全防范工程设备安装要求

安全防范等级确定→方案设计与报审→工程承包商确定→施工图深化→施工及质量控制→管理人员培训→工程验收→投入运行。

(二)安全防范工程的设备安装要求

1.安全防范工程中所使用的设备、材料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并与设计文件、工程合同的内容相符合。

2.探测器安装要求

(1)各类探测器的安装,应根据产品的特性、警戒范围要求和环境影响等确定设备的安装点(位置和高度)。

(2)周界入侵探测器的安装,应保证能在防区形成交叉,避免盲区。

(3)探测器底座和支架应固定牢固。探测器导线连接应牢固可靠,外接部分不得外露,并留有适当余量。

3.摄像机安装要求

(1)安装前应通电检测,工作应正常,在满足监视目标视场范围要求下,室内安装高度离地不宜低于2.5m;室外安装高度离地不宜低于3.5m,应考虑防雷、防雨、防腐措施。

(2)摄像机及其配套装置(镜头、防护罩、支架、雨刷等)安装应牢固,运转应灵活。

(3)视频线、控制线和电源线应用软管保护,并不影响云台的转动。

(4)云台的安装应牢固,转动时无晃动,云台的转动角度范围是否满足要求。

4.出入口控制设备安装要求

(1)各类识读装置的安装高度离地不宜高于1.5m。

(2)感应式读卡机在安装时应注意可感应范围,不得靠近高频、强磁场。

(3)电控锁安装应符合产品技术要求,安装应牢固,启闭应灵活。

5.对讲设备(可视、非可视)安装要求

(1)对讲主机(门口机)可安装在单元防护门上或墙体主机预埋盒内,对讲主机操作面板的安装高度离地不宜高于1.5m,操作面板应面向访客,便于操作。

(2)调整可视对讲主机内置摄像机的方位和视角于最佳位置,对不具备逆光补偿的摄像机,宜做环境亮度处理。

(3)对讲分机(用户机)安装位置宜选择在住户室内的内墙上,其高度离地1.4-1.6m。

(4)联网型对讲系统的管理机宜安装在监控中心或小区出入口的值班室内。

6.电子巡查设备安装要求

在线巡查或离线巡查的信息采集点(巡查点)的数目应符合设计与使用要求,其安装高度离地1.3~1.5m。

7.停车库(场)管理设备安装要求

(1)读卡机(IC卡机、出票读卡机、验卡票机)与挡车器安装应平整、牢固,读卡机与挡车器的中心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或产品使用要求;应考虑防水及防撞措施。

(2)感应线圈埋设位置与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或产品使用要求;感应线圈至机箱处的线缆应采用金属管保护。

(3)信号指示器安装。车位状况信号指示器应安装在车道出入口的明显位置;车位引导显示器应安装在车道中央上方,便于识别与引导。

8.控制设备安装要求

(1)控制台、机柜(架)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便于操作维护。

(2)监视器(屏幕)应避免外来光直射,当不可避免时,应采取避光措施。

三、线缆和光缆施工技术要求

(一)线缆的施工要求

1.信号线缆和电力电缆平行或交叉敷设时,其间距不得小于0.3m;信号线缆与电力电缆交叉敷设时,宜成直角。多芯线缆的最小弯曲半径应大于其外径的6倍.

2.电源线与信号线、控制线,应分别穿管敷设;当低电压供电时,电源线与信号线、控制线可以同管敷设。

3.线缆在沟内敷设时,应敷设在支架上或线槽内。

例如:在电缆沟支架上敷设时,与建筑电气专业提前规划协商,高压电缆在最上层支架,低压电缆在中下层支架,智能化线缆在最下层支架。

4.明敷的信号线缆与具有强磁场、强电场的电气设备之间的净距离,宜大于1.5m,当采用屏蔽线缆或穿金属保护管或在金属封闭线槽内敷设时,宜大于0.8m。

一建机电实操题专项解析(2022一建机电实务技术部分梳理-智能化工程-施工技术要求)(2)

一建机电实操题专项解析(2022一建机电实务技术部分梳理-智能化工程-施工技术要求)(3)

5.信号线缆的屏蔽性能、敷设方式、接头工艺、接地要求等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

(二)同轴线缆的施工要求

1. 同轴线缆的衰减、弯曲、屏蔽、防潮等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并符合相应产品标准要求。

2. 同轴电缆应一线到位,中间无接头。

3. 同轴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应大于其外径的15倍。

(三)光缆的施工要求

1.光缆长距离传输时宜采用单模光纤, 距离较短时宜采用多模光纤。

2.光缆的芯线数目应根据监视点的个数及分布情况来确定,并留有一定的余量。

3.光缆的结构及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最大抗拉力等机械参数,应满足施工条件的要求。

4.光缆敷设前,应对光纤进行检查。光纤应无断点,其衰耗值应符合设计要求。核对光缆长度,并应根据施工图的敷设长度来选配光缆。

5.敷设光缆时,其最小动态弯曲半径应大于光缆外径的20倍。光缆的牵引端头应作好技术处理,可采用自动控制牵引力的牵引机进行牵引。牵引力应加在加强芯上,其牵引力不应超过150kg;牵引速度宜为10m/min;一次牵引的直线长度不宜超过1km,光纤接头的预留长度不应小于8m。

6. 光缆敷设后,应检查光纤有无损伤,并对光缆敷设损耗进行抽测;确认没有损伤后,再进行接续。光缆敷设完毕后,宜测量通道的总损耗,并用光时域反射计观察光纤通道全程波导衰减特性曲线。

特别说明:本套机电专业知识的梳理,仅用于学习交流,不做商用。文中蓝色字体为我个人的总结,加入了自己的思考,故文章勾选了“原创”的标签。黑色文字为摘录书本中内容,但是重点内容做了加粗,这些加粗的内容,也是加入了我思考后的结果。红色文字为增加的拓展知识,作为书本的补充。增加了一些图片,供学习,部分来源于网络或其他,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删除或修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