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骑士强化点(外媒纪念黑暗骑士10周年)

文/空姐

2008年7月18日,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克里斯蒂安·贝尔、希斯·莱杰主演的《蝙蝠侠:黑暗骑士》(下称《黑暗骑士》)在全美公映。

《黑暗骑士》不仅拿下10亿美元票房,更以9.0的高分登上IMDb评分榜第四名,最终还获得了奥斯卡八项提名,赢得两项大奖,票房口碑双丰收。

烂番茄网站上写道:“黑暗,复杂而难忘,《黑暗骑士》的成功不仅是一部充满趣味的漫画改编电影的成功,更是一部极度惊悚的犯罪传奇的成功。”

黑暗骑士强化点(外媒纪念黑暗骑士10周年)(1)

△多年以来,《黑暗骑士》都被视为超英电影界一部难以超越的杰作。希斯·莱杰饰演的小丑更是人们心中的经典。

十年后,众多主流媒体发文,从各个方面纪念了这部杰作。

《IGN》:我们和《黑暗骑士》的化妆师John Caglione Jr聊了聊。

化妆师表示,在看过诺兰导演的蝙蝠侠第一部《侠影之谜》,也读了《黑暗骑士》的剧本,他认为这个角色需要更像一个真正的人,而不像漫画书里那样夸张。所以《黑暗骑士》里小丑的妆容,和原版漫画小丑、杰克·尼科尔森版小丑有本质不同。

化妆师认为,小丑的妆容“它必须看起来很破碎,非常......非常生活。”

黑暗骑士强化点(外媒纪念黑暗骑士10周年)(2)

△漫画中,小丑掉进化学药剂中,使皮肤变得惨白。蒂姆·伯顿的蝙蝠侠电影延续了这个设定。

所以,化妆师把20世纪20年代,剧院的化妆技巧应用到了小丑的妆容上。他让希斯·莱杰极力皱起脸、抬起眉毛,甚至上手揉他的眼角来制造皱纹,然后快速地刷上灰色、白色的油彩。等演员的脸放松了,自然而然就形成了道道裂痕。

黑暗骑士强化点(外媒纪念黑暗骑士10周年)(3)

△“轻轻松松,你就得到了所有拥有表现力的线条和细节。”

另外,化妆师也参考了演员埃里克·坎贝尔的妆容,他有着“黑色的大眼睛,黑色的眉毛”,老在卓别林电影中扮演恶棍。

黑暗骑士强化点(外媒纪念黑暗骑士10周年)(4)

△右为坎贝尔,小丑的黑眼眶和眉毛参考了这种感觉。

诺兰也常提供灵感和指导,他会说:“让我们模糊一点,让我们放松一下。”后来给化妆师带来了弗朗西斯·培根的画作。

黑暗骑士强化点(外媒纪念黑暗骑士10周年)(5)

△这种扭曲、混合的色彩也给了化妆师灵感。

《IndieWire》:在过去十年中,《黑暗骑士》影响了15部好莱坞大片。

1. 《超凡蜘蛛侠》(2012)

黑暗骑士强化点(外媒纪念黑暗骑士10周年)(6)

△导演马克·韦伯抛弃了初代蜘蛛侠的炫酷,用更“诺兰式”的接地气风格来塑造安德鲁·加菲尔德版的蜘蛛侠。

2. 《X战警:第一战》 (2011)

黑暗骑士强化点(外媒纪念黑暗骑士10周年)(7)

△导演马修·沃恩公开承认,他致力于像诺兰一样,为“X战警”的角色赋予真实的人物内核。

3. 《神奇四侠2015》(2015)

黑暗骑士强化点(外媒纪念黑暗骑士10周年)(8)

△制片人西蒙·金伯格最初表示,重启的《神奇四侠》将引入诺兰的现实主义手法,结果福斯夺走了剪辑权,去掉了诺兰元素。

4. 《猩球崛起》 (2011)

黑暗骑士强化点(外媒纪念黑暗骑士10周年)(9)

△在重启《人猿星球》项目时,剧组对人猿线采用了更现实的刻画,偏向诺兰风格。

5. 《哥斯拉》 (2014)

黑暗骑士强化点(外媒纪念黑暗骑士10周年)(10)

△导演加里斯·爱德华斯学习了诺兰的角色驱动视角,《哥斯拉》中大量使用了手持摄影的人类视角。

6. 《白雪公主与猎人》 (2012)

黑暗骑士强化点(外媒纪念黑暗骑士10周年)(11)

△导演鲁伯特·桑德斯借鉴了《黑暗骑士》中“黑暗和坚毅”式的风格,将经典童话改编成了史诗之作。

7. 《超人:钢铁之躯》 (2013)

黑暗骑士强化点(外媒纪念黑暗骑士10周年)(12)

△诺兰是这部电影的监制。电影聚焦克拉克成为超人前后的心理变化,这种人物塑造方式也来自诺兰,因为电影编剧大卫·S·高耶也是《黑暗骑士》的编剧。

8. 《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 (2016)

黑暗骑士强化点(外媒纪念黑暗骑士10周年)(13)

△这部电影以其阴郁的摄影风格和大量的夜间打斗,将“黑暗与坚韧”这种风格推向了极致。甚至在蝙蝠侠的塑造上,也更加凸显了其心理创伤。

9.《机械战警》(2014)

黑暗骑士强化点(外媒纪念黑暗骑士10周年)(14)

△电影错误理解了《黑暗骑士》的阴郁风,丢掉了原版的暴力与幽默,把电影弄成了毫无幽默感的严肃心理剧和讽刺剧。

10.《星际迷航2:暗黑无界》(2013)

黑暗骑士强化点(外媒纪念黑暗骑士10周年)(15)

△电影中的反派可汗,被塑造成了一个类似“小丑”的恐怖分子。

11.《终结者:创世纪》(2015)

黑暗骑士强化点(外媒纪念黑暗骑士10周年)(16)

△导演阿兰·泰勒希望效仿诺兰:“诺兰说,‘我会非常尊重原来的素材,我也将把这些素材带到新版中,’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灵感。”

12.《罗宾汉》 (2010)

黑暗骑士强化点(外媒纪念黑暗骑士10周年)(17)

△雷德利·斯科特和罗素·克劳重新合作,为罗宾汉的传奇注入了更多勇气,把这个著名的故事打造成了一场战争史诗。(空姐注:《卫报》评论说,罗素·克劳版罗宾汉与诺兰的蝙蝠侠一样,都是一个被误解而坚韧不拔的超级英雄。)

13.《007:大破天幕杀机》(2012)

黑暗骑士强化点(外媒纪念黑暗骑士10周年)(18)

△哈维尔·巴登饰演的反派席尔瓦,活脱脱就是从希斯·莱杰版小丑中跳出来的角色。而导演刻画007直面过去行为并承受心理压力的方式,也模仿了诺兰对待布鲁斯·韦恩的方式。

14.《超凡战队》(2017)

黑暗骑士强化点(外媒纪念黑暗骑士10周年)(19)

△在重启版中,导演迪恩·以色列特放弃了原版特色,转而着重刻画青少年的焦虑,他极力将诺兰式的角色与故事相结合,结果是成年人觉得平淡,孩子们觉得无趣。

15.《碟中谍6:全面瓦解》(2018)

黑暗骑士强化点(外媒纪念黑暗骑士10周年)(20)

△导演克里斯托弗·麦奎里极大地借鉴了诺兰的手法:现实感、实打实的动作戏和角色心理构建。汤姆·克鲁斯饰演的伊森·亨特,也与诺兰电影中那个内省、疲惫的布鲁斯·韦恩非常相像。

《好莱坞报道》:10年前的这个月,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电影改变了电影格局。

《黑暗骑士》让克里斯托弗·诺兰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字,重新定义了大制作电影,从此必须承认,大制作也有艺术性,并改变了公众对蝙蝠侠和小丑的看法。简单地说,《黑暗骑士》永远地改变了一切。

但是,《黑暗骑士》的伟大背后,大部分原因已经脱离了超英电影的范畴,它与之前或之后的超英电影都相去甚远。

《黑暗骑士》的声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用特殊的方式,诠释了美国的时代精神。

这是一部建立在秩序和混乱之上的电影。小丑的无序、对无政府状态的呼吁,捕捉到了人们的心灵和思想,实际上是个政治口号。“他们只是像世界允许的那样文明。当筹码下降时,这些文明人......他们会自相残杀。”

黑暗骑士强化点(外媒纪念黑暗骑士10周年)(21)

△《黑暗骑士》讨论的主题涉及人性、社会层面。

因此,《黑暗骑士》提名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呼声大盛,粉丝希望奥斯卡并不仅仅是老年白人的狂欢,结果最终未能如愿。

对此,强烈的抗议浪潮,导致2009年奥斯卡奖最佳影片的提名名额从原来的5个增加到了10个,也直接帮助了2010年诺兰的《盗梦空间》入围奥斯卡最佳影片。

《黑暗骑士》的受欢迎程度之广,在于不读漫画的观众,也迷上了这个版本的蝙蝠侠,以及这个版本的小丑。因为诺兰拍了一部真正的电影,他的《黑暗骑士》是建立在规则之上的,不是蝙蝠侠固有的规则,而是诺兰作为电影制片人的规则。

诺兰的蝙蝠侠是脱胎于漫画的,但也在许多方面偏离了漫画,这样才能塑造诺兰版本的一个男人,一个打击时代腐败所必需的神话人物。而扎克·施耐德的《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这部电影,尽管事实上对人物的描绘比任何一部都更接近漫画,但他却被嘲笑了。

电影制作人和观众需要从诺兰的创作学习:漫画人物具有可塑性。《黑暗骑士》 的遗产是:迎接改变,违反规则,重做经典,并引入一点无政府状态。

《华盛顿邮报》:10年前,一些评论家看不到它的伟大(毒打当年没给好评的影评人)。

著名电影评论家罗杰·伊伯特,在2008年的那个夏天写道:“蝙蝠侠不再是一本漫画书了”,他看到《黑暗骑士》“重新定义了‘漫改电影’的可能性。”

在当时,超英电影这个题材,就算在爆米花电影领域,都属于不被看好艺术性的那类。所以《华盛顿日报》写道:“整部电影是一部全球范围内的社会实验,是一场雄心勃勃,大手大脚的尝试,看看观众是否会支持充斥地狱般的黑暗,冷酷的悖论,无休止的背叛和普遍的腐败——的一部漫改电影。”

10年后,值得思考一下,当时这部电影面临多么严重的偏见,以及一些著名的电影批评者无法理解诺兰所提供的东西。

10年前的《华盛顿邮报》:“当小丑缺席时,《黑暗骑士》失去了大部分精力和活力,只不过是克里斯蒂安·贝尔(饰蝙蝠侠)和艾伦·艾克哈特(饰哈维·登特)之间的漂亮男孩对峙。”

10年前的《太阳报》:“《黑暗骑士》从第20分钟开始就让我感到煎熬,然后一直持续到结束。它把严肃电影的戏剧性和剧情片的戏剧性混为一谈。故事是一部关于希望和可能性恶化的都市史诗,但其中并没有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邮报:My, my.(空姐意译:???你真的和我看的是同一部电影?)

10年前的《纽约》杂志:“看到一部漫改电影,反派居然像昆汀的《落水狗》一样,确实很震撼也很有效。但随后新奇感就消失了,想象力、视觉效果和其他方面的缺乏,拖累了这部电影。《黑暗骑士》是吵闹、混乱、残暴的。即使是蝙蝠侠从摩天大楼一跃而下,翅膀在空中打开的奇妙视觉享受,也无法挽救整部电影。”

邮报:哦,好吧。

10年前的《奥斯汀纪事报》:“这个《黑暗骑士》中缺少一些无形的东西。诺兰的电影让人感到寒冷和不安。唯一让人感觉真实、完全活着的,是希斯·莱杰塑造的疯狂小丑。”

10年前的《纽约客》:“克里斯蒂安·贝尔是一个平静的布鲁斯·韦恩,一个穿着阿玛尼西装的绅士,每一根头发都一丝不苟。他作为蝙蝠侠更加紧迫,但是他用嘶哑的声音说出每句台词,并且一成不变。这是一个顽强但无趣的表演,被希斯·莱杰的表演凌驾。”

邮报:嗯,多少超英片都前仆后继地参考韦恩的人物塑造。

《纽约客》继续:“这部电影是严峻的,卡在一起。叙事并没有连贯地形成对比,以达到令人满意的高潮。《黑暗骑士》不断高潮:它总是处于疯狂状态,并且会永远持续下去。什么都没有准备好,人们出现并消失而没有解释,人物轻易地退场。”

邮报:这是整个评论最难写的部分吧。

10年前的《新闻周刊》:“诺兰想要证明一部超级英雄电影不一定是一次性的垃圾食品,你不得不佩服他的野心。但这是蝙蝠侠,不是哈姆雷特。随便叫我浅薄吧,但我希望它更有趣。”

邮报:黑暗掩盖了他欣赏电影的能力。(授权转载)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国,让科学知识在网上和生活中流行起来。温馨提示:以上为科普百分百网上阅读所浏览内容,转载分享只为知识传播和学习宣传,本文内容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如有意见建议,请私信留言,我们会及时处理。欢迎关注,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