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的病因如何预防和治疗(痛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痛风的本质是高尿酸血症。作为一种古老的疾病,从公元前400多年,希波克拉底就对痛风有明确的描述。
尿酸溶解在人的体液中,接近98%是以钠盐的形式存在。在37摄氏度的人体温度下,酸碱度为pH7.4的环境中,尿酸的饱和度是380微摩尔/升。实验室可以测得尿酸的正常值范围在150~416微摩尔/升。当人体血清中的尿酸浓度高于416微摩尔/升时,我们就称之为高尿酸血症。
当体液中的尿酸钠持续处于饱和状态时,在某些条件的激发下,就会导致体液中溶解的尿酸钠进入过饱和状态,形成尿酸钠结晶,沉积在关节、肾脏和人体的其他组织中,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生化过程,引发炎症反应,从而诱发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和痛风肾等。
痛风急性发作时的情况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痛风原因到底是什么?我将从三个方面阐述:遗传因素,诱发因素和急性痛风的机制。对于痛风,了解越多,早期及时进行自我诊断与调整,可以防患于未然,避免其“长成参天大树”;同时也提醒大家,痛风是一种慢性病,当尿酸升高,它就已经“潜伏”在体内,随时等待机会将您痛醒,所以还是要“警钟长鸣”。
遗传对痛风的影响究竟有多大?痛风是代谢性疾病,也是晶体性疾病,也是风湿免疫性疾病,还是生活方式相关性疾病。大量研究表明,痛风是多基因遗传性疾病,痛风的发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遗传因素占60%。痛风的病因目前很清楚,但是遗传模式和分子机制仍然不清楚,相关基因逐渐被发现后,发现某些遗传基因编码的蛋白与尿酸排泄有关。
痛风遗传的机制
由于遗传基因属于高端科学,这里也就不做详细讲述,简单讲讲关于尿酸生成过多和尿酸排泄减少相关的基因研究吧。
- 尿酸生成增多的相关基因:约10%的原发性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是由于尿酸生成增多引起的。现代医学证实了嘌呤代谢过程中关键酶缺陷是引起尿酸生成增多的主要原因。其中PRS和HPRT都是研究的热点,并且认为PRS、HPRT、磷酸核糖焦磷酸酰胺转移酶缺陷属于X性连锁遗传,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增加可能为多基因遗传。
主要痛风易感基因分析
- 肾脏排泄尿酸过程中的相关酶基因突变:约90%原发性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是由于尿酸排泄减少引起的,尿酸主要经肾脏和肠道排出体外,经肾脏排泄是其主要途径,尿酸在肾脏中的排泄是在尿酸转运蛋白的协助下进行的。近年来人类全基因组连锁分析研究发现了众多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发病相关的位点,这些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主要集中于尿酸转运蛋白的编码基因,包括ABCG2、SLC2A9、SLC22A12等,其中SLC2A9被认为是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最相关的因素。
肾脏排泄尿酸的过程
- 尿酸转运过程中相关的易感基因:尿酸从肾的排泄经历了肾小球100%滤过、肾近端小管S1段98%重吸收、肾近端小管S2段50%分泌和肾近端小管S3段50%重吸收四个过程。最终从肾小球滤过的尿酸只有10%~12%排出体外。由于尿酸为阴离子,不能自由透过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尿酸在细胞内外的转运依赖离子通道。有机阴离子编码家族SLC22A编码膜转运蛋白,在尿酸细胞膜内外的转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与炎症有关的痛风易感基因:自然免疫系统被激活是高尿酸血症导致痛风的主要机制,当尿酸超过了其在血中的饱和度也就是420μmol/L ,将形成尿酸盐结晶,并在组织内广泛沉积。单核细胞将趋化到晶体所在部位,成长为巨噬细胞,吞噬尿酸盐晶体,释放促炎因子,也就是IL-6、IL-8、IL-1β、TNF-α等基因相关,同时沉积在晶体表面的补体蛋白,也就是C3a、C5a、C5b-9等被活化,促炎性因子和活化的补体共同启动和增强中性粒细胞的募集。中性粒细胞大量趋化黏附到尿酸盐所在的部位,吞噬尿酸盐晶体,释放大量的炎性因子,引起痛风发作。在炎性通路中,任何环节的先天基因异常都是导致痛风发作的重要原因。
183个与血清尿酸相关的基因位点
这些痛风的诱因就是你的生活!痛风按照自然病程进展分为急性期、间歇期和慢性期,按照临床特点可以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期、反复发作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期、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期和痛风肾期等,严重者可出现关节致残、肾功能不全。
痛风的临床阶段与病程阶段
一般来说,痛风患者中仅有1%~2%是由嘌呤代谢酶的缺陷所致,而大多数原因复杂,常常伴有中心性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等,这被称为痛风的内环境因素。
痛风发作的引发和解决机制
能影响痛风发作的常见诱因包括损伤、进食高嘌呤食物、饮酒、药物、内科疾病和外科手术,以及一些其他局部作用的因素,这被称为痛风的外环境因素。大约80%的痛风患者可以找到诱发急性痛风发作的明确原因。我们一一来看看这些因素对痛风造成的影响。
- 脂代谢异常:文献报告约75%~84%的痛风患者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高尿酸血症者中有82%是高甘油三酯血症,这之中肥胖是最普遍的因素。同时痛风患者大多数喜欢进食高脂肪食物。脂代谢紊乱诱发痛风的可能机制包括:①血脂代谢分解产生的酮体阻碍血尿酸的排泄,间接让血尿酸水平增高,从而导致高尿酸血症,进而诱发痛风;②脂代谢紊乱可引起肾动脉硬化,让肾血流减少,从而尿酸盐从肾排泄减少,导致血尿酸浓度升高。
脂肪细胞
- 肥胖:大量临床资料显示,体重指数的增加可以导致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病率明显增加,肥胖者痛风的患病率比非肥胖者增加2倍。肥胖诱发痛风的可能机制是胰岛素抵抗状态下尿酸排泄减少、尿液酸化和血压升高,增加尿酸的重吸收、减少尿酸的清除。同时内脏脂肪堆积,产生大量的游离脂肪酸,导致肝尿酸的合成增加。
- 胰岛素抵抗:近来发现包括痛风、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冠心病和肥胖症等代谢综合征,都具有共同的发病基础,即胰岛素抵抗,存在着胰岛素敏感性下降、高胰岛素血症等病理生理变化。一般认为与胰岛素抵抗常导致高胰岛素血症,而胰岛素本身可以促进尿酸合成和抑制尿酸分泌有关。此外,高胰岛素血症常常伴有交感-肾上腺髓质兴奋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亢奋,而血管紧张素可以减少尿酸排泄。
- 关节损伤:关节损伤常常是引发痛风急性发作的诱因。关节损伤的伤势轻重与大小都可能让痛风发作。但是要注意的是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不包括严重的外伤。关节损伤可以小刀长途步行、扭伤、鞋不合脚等,只要引起关节内肿胀后,关节休息时关节滑液中的游离水分很快流失,其结果是导致关节滑液内尿酸盐水平的突然升高,从而引起尿酸盐结晶沉积和痛风发作。
关节轻微损伤更容易诱发痛风
- 高嘌呤饮食:高嘌呤饮食一直都被视为痛风急性发作的重要诱因。有研究显示,摄入高嘌呤食物分为5层,在最高1/5者的血尿酸水平较最低1/5者可以增高0.48mg/dl。研究表明,高嘌呤饮食,主要是富含动物嘌呤的海鲜、内脏、肉汤者可以让痛风患者的急性发作次数增加5倍。但研究表明,进食富含嘌呤的豆制品等,适量情况下并不增加痛风的发作。
火锅在四川地区是痛风的主要诱因之一
- 高果糖饮食:高果糖饮食包括含糖丰富的水果、饮料和面点等,尤其最近两年含糖软饮料包括碳酸饮料、奶茶和果汁越来越受到痛风患者重视。有研究显示,过多饮用含糖饮料会增加痛风的风险。与1个月内含糖苏打水摄入量低于1份的人相比,每天饮用一份含糖苏打水的女性痛风风险增加了74%。关于果糖引起血尿酸增高的机制主要还是果糖升高血尿酸水平和造成胰岛素抵抗。
果糖摄入对于痛风的风险值
- 饮酒:酗酒对痛风的影响要高于饮食,尤其是啤酒和白酒。这是因为乙醇代谢能让血乳酸浓度增高,像其它有机酸一样,乳酸可以抑制肾小管分泌尿酸,降低尿酸排泄。如血清中乳酸水平较长期持续高于20~25mg/dl以上时,则肾脏多尿酸的排泄量明显减少。此外,还有研究表明乙醇能促进腺嘌呤核苷转化,让尿酸合成增加;而且啤酒本身就富含易于吸收的鸟嘌呤核苷酸,增加尿酸生成。
乙醇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
- 疾病与手术:高尿酸血症患者,在合并严重内科疾病或进行外科手术时,有诱发急性痛风的危险。因此对确诊痛风的患者,在进行包括痛风石手术相关的治疗时,应该进行预防治疗,从而防止痛风急性发作。
- 受累与受凉:过度疲劳、受凉也可以导致痛风发作。肢体末端组织灌注不良可以导致皮温的下降,降低局部尿酸盐的溶解度,并可促进结晶的形成和沉积。静脉内高营养可以导致低尿酸血症,导致血尿酸波动,从而引起痛风的急性发作。
痛风容易发生的部位
- 药物:影响痛风的药物大部分通过影响尿酸在肾的转运,让肾对尿酸的排泄减少,从而诱发痛风,如所有的排钾利尿药和所有的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部分药物通过影响嘌呤代谢而诱发痛风;有些药物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免疫而诱发痛风。
- 心理压力:人际或家庭关系紧张或恶化,会引起人们出现心理压力和心理状态的改变,表现为焦虑、烦躁、失眠等,机体长期受不良心理影响,肝肾等器官功能也会出现下降,尿酸、尿素氮、肌酐等代谢废物的排出率下降,而且免疫功能也会出现紊乱。临床资料显示,痛风稳定期患者如果受到较大的心理刺激也将诱发痛风急性发作。
除此之外,饮食无度、暴饮暴食、饥饿等也可以诱发痛风发作;而海拔、气温、环境污染等同样能够影响痛风的发作。
容易导致痛风发作的场景
急性痛风发作是一场局部“战争”痛风背后是高尿酸血症,那么风吹刺激也疼、盖被子也疼的痛风发作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痛风发作,简言之就是结晶化的尿酸在关节部位沉积,引发炎症的状态,但是仅仅只有尿酸结晶在关节部位沉积,未必会引起痛风发作。炎症在患处存在时才感到疼痛。
痛风急性发作的机制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 尿酸钠晶体在关节腔内外组织中析出、沉积;
- 位于关节腔内的巨噬细胞和由血液中单核细胞分化出来的巨噬细胞吞噬尿酸钠晶体,分泌出前炎性因子;
- 中性粒细胞在上述前炎性因子的趋化下,透过毛细血管基底膜,到达炎症部位,吞噬尿酸钠晶体,释放大量炎性因子,痛风发作。
血液中的尿酸值长期超过420μmol/L,不能完全在血液中溶解的尿酸就在关节或组织中以一种叫做尿酸钠的结晶形式存在。通过偏光显微镜可以看到这种呈现出松针样的细长针状、闪闪发光的结晶。这种结晶在人体内是“异物”。
白细胞与尿酸钠结晶的“战斗”场景
白细胞有识别并清除异物的作用,当发现关节中的尿酸结晶后,白细胞将关节部位沉积的尿酸结晶判断为“外敌”,白细胞就不断聚集并对“外敌”展开围剿,竭力吞噬。
尿酸钠晶体是痛风性关节炎的致病因子。尿酸一旦升高,关节等部位就容易形成尿酸钠晶体。当白细胞把聚集在关节部位的尿酸钠晶体判断为“敌人”时,就会召集“部队”对其进行攻击,并全部“吞噬”。此时,聚集尿酸钠晶体的关节部位就成为了“战场”。
白细胞一边释放各种化学物质一边和尿酸钠晶体战斗,通过自己的消化酶来试图溶解结晶。但是,“敌人”是无机物,无论如何进攻或吞噬都无动于衷,最终都是白细胞“杀敌不力,自损过多”。而一般认为关节炎症是由于在战斗过程中释放的各种酶、活性氧和前列腺素等引起。由于这些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大,引起红肿,进而产生疼痛。
由于在炎症反应中,白细胞的战斗“赔了夫人又折兵”,不仅消耗大量兵力,还消耗大量能量。患处乳酸产生增加,导致血液酸度增高。而尿酸很难溶解在酸性溶液中,因此在患处更容易形成尿酸盐晶体。
晶体促发痛风急性发作的机制
归纳容易发生结晶并产生急性痛风症状的条件,首要是尿酸在蛋白质少的地方容易和钠结合生成结晶;此外,按顺序容易发生在酸性强、经常运动、容易承重、体温较低的部位。
肌骨超声下痛风的“双轨征”
测测看“我”离痛风有多远早期在高尿酸血症期的自我诊断,当然是进行血尿酸浓度的测定;定期进行血尿酸浓度的体检,主要适用人群包括:60岁以上老年人、肥胖人群、有心血管疾病人群、有代谢性疾病人群、生活习惯差的人群、喜欢海鲜的人群、有痛风家族史的人群、曾经发生过关节炎的人群、出现肾结石的人群,我们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一次尿酸检查,尽量将尿酸降下来,把痛风扼杀在摇篮阶段。
双手痛风石
那么,要想知道痛风和“我”之间的距离,我们可以测试一下。这个小测试能够帮助您及时作出调整。请在下列叙述中,对于符合自己情况的打√:
- □家族有人患痛风;
- □喜欢饮酒,尤其是白酒或啤酒;
- □喜欢喝饮料,尤其是奶茶、碳酸饮料、果汁饮料等;
- □喜欢吃火锅或烧烤、串串等;
- □喜欢内脏、海鲜、浓肉汤等高嘌呤的食物;
- □饮食不节,应酬频繁;
- □三餐不定时定量;
- □暴饮暴食;
- □长期使用解热镇痛药、利尿药等;
- □体型肥胖;
- □已经检查发现血压、血糖、血脂异常等;
- □已经检查发现肾功能有问题;
- □已经检查发现泌尿系统结石;
- □不爱喝水;
- □事务繁忙,经常操劳或熬夜;
- □非常喜欢体育锻炼尤其肌肉训练,经常汗流浃背;
- □情绪容易波动,遇事不冷静,经常不安;
- □关节出现过疼痛等症状。
如果以上条件您符合超过6项,那么痛风危险因素非常大,请到医院做一次全面检查并对症治疗;如果以上条件您符合在3~6项,那么您要非常注意,做好生活调节,改掉坏习惯;如果以上条件您符合的在3项以内,生活习惯较好,可以稍微调整。
撰文不易,看完若觉得好,关注或点赞;看完有疑问,留言或私信;看完没感觉,给我当头棒喝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