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铁皮石斛哪里产的好吃(云南广南铁皮石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如果我成功了,能让铁皮石斛成为广南的地标产品,就可以带动身边的人发展,改变周围人们的想法,让过去贫困的状况再也不会出现。”创业六年,广南姑娘周艺畅的铁皮石斛,如今不仅在广南闻名,更早已把名号做到了全国,在她看来,铁皮石斛不仅是健康产品,更是改变世代贫困的“仙草”。
石斛
对周艺畅来说,广南的铁皮石斛自幼就耳濡目染,“小时候感冒发烧,母亲都会去山上大树上采几根‘黑节草’来煮水吃。”她回忆说,喝了之后很快就感觉身体舒服多了。村子里的人在遇到身体不适,都会喝“黑节草”,小时候的“黑节草”,就是后来的铁皮石斛,小时候的经历,也影响了周艺畅此后的创业选择。
当地建档立卡户正在分拣石斛
2013年,石斛产业迎来了发展高位,每公斤铁皮石斛鲜条大约在1200元左右,枫斗价格更是高达上万元,单价远超黄金。各地都摩拳擦掌,等待着“软黄金”带来的发展机遇。这其中也包括了广南。周艺畅决心试试,投入10多万元资金,期待着能像故事里的主角一样获得成功。
生在石头上的石斛
然而,还没等到收获,铁皮石斛价格开始疯狂跌落,2013年下半年,鲜条价格跌至300多元。周艺畅与铁皮石斛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以彻底失败告终。“那时候对产业、行业、包括时机的选择都还没有很深刻的认识,当时市场良莠不齐,也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复盘过去,周艺畅没有被第一次失败打倒,决心“再向斛山行。”
培育种植的石斛
“我始终坚定一个信念,广南铁皮石斛这么好的东西一定会有市场,我想让广南铁皮石斛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周艺畅出生在广南,她也相信周围的人们会跟着她一起再干,但刚开始她就碰壁了。“种植户当时很反感,那个时候价格掉到几十块。可能也是亏的不再相信了。”随后周艺畅开始亲身示范,在广南县杨柳井乡六郎城村开启了第二次创业。
周艺畅
2014年冬天,广南县凌垭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2015年年底开始,我培育了18亩的石斛基地,把有机种植技术推广到广南。石斛不是种植在地上,而是种植在石头上。”周艺畅说,从那以后她开始为这些家乡的宝贝寻找销路。让石斛这个广南的地理标识产品走出深山,走向世界。
周艺畅和公司生产的石斛唇膏
“去北京做路演,每个人有5分钟时间,各家企业都拿自己的东西出来,广南石斛是地理标志产品,大家一听就有了兴趣,可算是找到了一条销路了。”她的付出没有白费,又把客户的认可投入到了对品质的追求上:“人家愿意买石斛,就是因为品质好,这要我们不懈的努力去保持住。”好产品自己会说话。她开始潜心学习,从种苗、移栽、管理、采收到加工等每个环节,都能见到她的身影。
合作社的社员也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周艺畅的认可和支持。“跟着周艺畅能挣到钱。”社员都是当地村民,周艺畅更多时候是“一对一”辅导,从怎么种到怎么收,怎么分拣,事无巨细,村里面的建档立卡户更是周艺畅“重点关照”的对象。“要让他们找到出路,加入合作社工作,能让他们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周艺畅说。更多种植散户加入到合作社,甚至周边村子也开始有村民跟着学了起来。2014年合作社仅仅在鲜条销售上,就突破了100多万的销售额,尽管这时的石斛产业还没有复苏的迹象。
如今,凌垭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成为广南县铁皮石斛规范化和标准化生产的农民专业种植平台,已种植铁皮石斛400余亩。合作社建立了互助合作发展共赢的保障机制,由合作社自管、托管部分,群众投工投劳参与管理,村集体利用民族团结示范村奖励资金入股分红,每年可以分红资金2万元,农民收入不断增加,村集体收入不断壮大,这个良性循环也正步入正轨。
生在树上的石斛
同时,当地利用产业补助资金入股合作社带动建档立卡70户248人入股,增加收入。合作社积极开展铁皮石斛种植及管理技能培训48人次,使农户均掌握了至少一门致富技术,凌垭合作社如今实现日用工40人以上,其中建档立卡23人,建档立卡户人均日收入达到了80元以上,农户扩大了就业和增收渠道。周艺畅对小小石斛带来的家乡改变充满自豪,“这是幸福的事业、健康的产业、体面的职业。”
石斛面膜、石斛唇膏、石斛酒、石斛护手霜……随着产业的发展,周艺畅的石斛产品也越来越多,谈及未来,周艺畅的梦想也浮出水面:“要做中国最好的石斛。”她将继续和大家一起,发挥广南铁皮石斛原产地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资源优势,坚持以农民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服务与经营并举,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让贫困户早日脱贫走向致富路,让广南铁皮石斛这一瑰宝传遍四方。
云南网记者 张成 摄影报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