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老街的故事(老街讲故事码头人)
重庆的文化名片,诸如陪都、火锅、码头、川江号子等元素不胜枚举。这座举世闻名的山城,因长江、嘉陵江的交汇,孕育出了一群可爱的“码头人”,这一群人,不仅仅是千百年来历史洪流的一份子,更是巴渝文明变迁的见证者。在本期的老街讲故事中,我们将带您了解老重庆“码头人”的代表——“袍哥”的故事。
图片来源于网络-码头上繁忙的人群
“小猪佩奇身上纹,掌声送给社会人”。一只粉红色的猪小妹“佩奇”,在网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成为“超级网红”,随着佩奇一起火起来的还有“社会人”这个称号,一般来说,人们用“社会人”形容对方很有个性或很酷。大约一百多年前,重庆沿江的各个码头上,就曾经出现过一群名副其实的“社会人”,他们有个响当当的名号——“袍哥”。
图片来源于网络-茶馆袍哥
社会我袍哥,渊源典故多。袍哥的来历,有好几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袍哥一名源于《诗经·秦风·无衣》中的那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引申意义是加入袍哥,大家就是伙伴了,有饭同食,有衣同穿。
图片来源于网络-诗经
另外一种说法源于名著《三国演义》。据传,武圣关羽被逼降曹后,曹操赠与他很多金银财帛,关羽只收了一件锦袍,平时也很少穿,即便穿上了也要把旧袍罩在外面。曹操问起,关羽回道:“旧袍是我大哥玄德赐的,我虽受了丞相的新袍,却不敢忘记大哥的旧袍。”
所以袍哥的“袍”字也有“兄弟情深,忠义两全”的意思。正因为关羽降曹这个典故,袍哥还有一个别称叫做“汉留”,刘关张桃园结义,大哥刘备即是刘汉皇叔,“汉留”一词语带双关,既指关羽为蜀汉刘备留袍的义气,又指从汉朝遗留下来源远流长的精神气节。
图片来源于网络-桃园结义
明末清初时,袍哥们的身影,已经开始在社会各层出现,文学志士顾炎武、王船山、曾耀祖等人,曾暗中联合志同道合的汉族人反清复明,成为早期袍哥的雏形。当时有一句俗语叫做:“你穿红来我穿红,大家服色一般同,你穿黑来我穿黑,咱们都是一个色。”
图片来源于网络-顾炎武画像
清末至民国时期,袍哥队伍规模达到最大,几乎遍及华夏大地。因为军阀混战,时局动荡不安,贫苦百姓会加入袍哥队伍以祈求庇护,小商贩为了使生意继续下去,也会大批加入袍哥,“众人拾柴火焰高”,是他们在这个时期认定的生存哲学。加入袍哥叫做“嗨皮”,而这个嗨皮,和现在音译过来的英语“happy”并不一样,“嗨”是“讲”,“皮”是“礼节”,袍哥加入新成员称为“嗨袍哥”,礼节仪式十分隆重,且一年只有一次加入的机会。
近代著名军界人物朱德、刘文辉、范绍增、王铭章、陈兰亭等皆是袍哥,袍哥队伍规模盛大时,还有少许外籍人士与基督教徒加入袍哥。希腊人巴巴达在重庆奉节参加袍哥,在重庆生活了四十几年,从事商贸、餐饮、电影业,成为巴渝地区最著名的“洋袍哥”。
图片来源于网络-袍哥照片
活跃在重庆地区的袍哥,又名“哥老会”,意为“尊敬兄长”。重庆在历史上以码头众多而闻名,重庆的袍哥,一般也在码头上出没,当时码头上大大小小的生意往来,都与袍哥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码头上,袍哥会帮助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码头的正常运作,各个码头袍哥的办公地点一般是当地的某个茶馆,早起袍哥就到茶馆里面的专用茶桌旁一坐,茶馆里的人立马就奉上茶水、递上水(旱)烟枪,一天的公干就此开始。
图片来源于网络-袍哥喝茶、抽烟
袍哥之所以在茶馆里如此怡然自得,也是有原因的。很多情况下,码头上的茶馆和客栈,本身就是袍哥开设的。重庆人习惯泡茶馆,历来有“一城居民半茶客”的说法,在袍哥活动区域内,如果发生民事纠纷等,需要当地德高望重的人来调解,茶馆是首选之地。除此以外,袍哥的其他日常工作安排,事项筹划,年节活动等均是在茶馆进行。茶馆的盈利,是袍哥必不可少的经济来源,在茶馆饮茶、聚会、摆龙门阵,是重庆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而茶馆的生意红火,效益颇好。
图片来源于网络-聊天的袍哥
除了在经营茶馆、客栈方面很有生意头脑,袍哥在面对民族危难时,也非常有爱国大义。辛亥革命前夕,同盟会在全川各地发动大规模起义,利用袍哥组织为先导,以农民为主,发起了著名的“保路运动”,当时的袍哥们深刻知道“川汉铁路完即四川完,四川完则国亡”的道理,毅然参与到保路运动中来,大量的下层群众也蜂拥参与袍哥组织,以至于民间有两句俗语叫做“明末无白丁,清末无倥子”,其中“倥子”便是指没有参加过袍哥组织的人。
四川保路运动兴起后,重庆立即响应,1911年6月28日成立重庆保路同志协会。参与保路运动的也有老重庆码头上的袍哥们,他们每次出征前都会在码头旁找一个历史悠久的船锭进行祭拜,意为“定倾扶危,平定八方”。后来,保路运动愈加声势浩大,战火蔓延到全川各县,加速了封建势力的彻底崩溃。
图片来源于网络-保路运动纪念碑
袍哥文化对重庆人的影响,自俗语中便可见一斑,“袍哥人家,绝不拉稀摆带”,是巴渝地区家喻户晓的名言。意思是袍哥性情忠勇耿直、仁义厚道,在关键时刻能义字为先,挺身而出,绝不含糊,哪怕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时至今日,“兄弟伙,姊妹伙,……”这些袍哥口中的重庆土话,仍在重庆的市井里巷流传,丰富着巴渝地区方言的生命力。
图片来源网络-重庆码头老照片
随着时代的发展,重庆的老码头,消失在高楼林立的都市森林,袍哥这个群体也渐渐成为史书上寥寥几笔带过的文字,间或有黑白模糊的插画,向我们揭示那些动荡年代的冰山一角。“社会人袍哥”的传奇故事,却成为老重庆老码头留下来不可缺失的一笔,随着不复往昔的老码头和奔流不息的江水一起,镌刻在巴渝儿女的记忆里。
图片来源于网络-民国时期的重庆码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