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大网红胡同(北京这几条网红胡同的历史)

北京十大网红胡同(北京这几条网红胡同的历史)(1)

北京十大网红胡同(北京这几条网红胡同的历史)(2)

原标题:《北京胡同:“老人气”和“新网红”》

北京有句老话,“有名胡同三千六,没名胡同赛牛毛”。有不少外地朋友来了北京,在他们的旅行清单上,无一例外都会列出“逛胡同”这一项。想是大家都憧憬于胡同深处的那股市井气和人情味,在里面能找到很多林立高楼之间少见的情愫。

可这么大一座北京城,那么多的胡同,哪一条值得去走一走体会一番的呢?那就不妨拿出一点时间做一件有些意思的事情,来扒一扒北京城早先和当今的这些“网红”胡同。

前门外大栅栏,老北京的商业“天花板”

北京人管这里叫 dà shi làn er,读法和写法天壤之别,结尾还加了一个儿化音。

这名字其实得来也有意思。按照书上的说法,明朝弘治年间,政府下令在京城各条胡同口安装了不少木栅栏,以用来维护治安。一直到清朝末年,北京城大街小巷路口的栅栏加起来有两千来处,由附近居民公摊出资。

廊房四条附近买卖多,商人们出资修栅栏自然会比老百姓家门口的豪奢一些,所以那里安置的栅栏又高又大格外醒目。不论谁走到廊房四条,看见那些栏杆,都会称赞一句“好大栅栏”。结果,时间长了,廊房四条没人叫了,都管这条买卖街叫了 “大栅栏”。

北京十大网红胡同(北京这几条网红胡同的历史)(3)

大栅栏这条街处在一个优越的地理位置,每天从这里穿来走去的人络绎不绝。于是老北京但凡有点名气和实力的店铺买卖,都聚集到了这里,这条胡同也就越来越繁华、越来越气派,乃至规模很快超过了正经的大街。

名冠京华的“马聚源,内联升,八大祥,四大恒”全都是大栅栏里的买卖。再加上同仁堂、六必居、瑞蚨祥、步瀛斋、张一元、张小泉这些远近闻名的商号,以及庆乐园、广和园、同乐园、三庆园、广德楼几座大戏楼,还有北京最早的那家电影院大观楼跟众多饭铺酒楼,大栅栏昔日的繁华,堪比今天的工体北路再向北。

北京十大网红胡同(北京这几条网红胡同的历史)(4)

一直到1980年代,大栅栏都是北京人购物的首选之地。什么衣服鞋帽好布料,山珍海味应急药,这条街上基本都能买到,而且绝对货真价实。

总能想起小时候被大人领着逛大栅栏的情景:去瑞蚨祥买块布料做裤子,去新新时装店挑件合适的新衣服,再到步瀛斋选一双黑布鞋,临回家还得六必居的酱萝卜和辣椒糊。

现在的大栅栏,经过几轮改造,不但沿袭了老北京风格的诸多店铺,还增添了不少时下年轻人喜欢的流行元素。到了北京,一定要去大栅栏逛逛,不见得非要买点什么,走在街上,看着两旁民国和前清风格的老建筑,想象着当年这里的繁华喧嚣,追忆一番老时光的纯粹,也是幸事一桩。

琉璃瓦窑厂,北京外城的文化殿堂

琉璃厂是北京很著名的一条文化街,从明清经民国直至今天,这里一直是“文人雅游”的好去处,到处散发着文化气息。

元朝,这里还是官窑,烧造琉璃瓦。到了明朝,扩大了官窑的规模,琉璃厂晋升到朝廷工部的五大厂之列。直到嘉靖时期修建了外城,琉璃厂身处其中,城区当然不适合继续烧窑,于是官窑迁到了门头沟,只有“琉璃厂”的名字留了下来。

北京十大网红胡同(北京这几条网红胡同的历史)(5)

清朝时候,附近居民在原先琉璃厂的空地上开起了买卖商铺,逐渐形成了集市,出现了古籍、书画、文物商铺。后来,外地官员、举子从南方各省进京,大多寄宿在宣武门到南横街一带,总要就近逛逛琉璃厂,于是这里便逐渐成为了北京最大的图书古玩街市。

很多知名文人都是这里的常客。郁达夫、沈从文、胡适、周作人就经常来这里逛逛店铺和地摊儿。尤其是鲁迅先生,他住在南半截胡同绍兴会馆补树书屋的时候,几乎每周末都要到琉璃厂来淘些碑帖拓片、文玩古物。

今天的琉璃厂还保留着不少古韵风味,街里面的荣宝斋、中国书店、海王村市场和众多透露着书香气的小店铺,都值得驻足观赏一番。

东西两座庙,盘活两条商业街

《燕京岁时记》里有这样一段记载:“西庙曰护国寺……东庙曰隆福寺……自正月起,每逢七、八日开西庙,九、十日开东庙。开庙之日,百货云集,凡珠玉、绫罗、衣服、饮食、古玩、字画、花鸟、虫鱼以及寻常日用之物,星卜、杂技之流,无所不有。乃都城内之一大市会也。”足可见昔日护国寺与隆福寺这两处街巷的风光一时。

可以说,当年的老北京们,如果没有逛过护国寺和隆福寺,那简直就不好意思出门和熟人打招呼了,这么“红”的地方您都没去过,还好意思说自己是北京人?

北京十大网红胡同(北京这几条网红胡同的历史)(6)

护国寺和隆福寺两座庙宇早已不见,庙会当然也就随之消失在了浩瀚的历史当中,只是街巷保留了下来。很多北京人了解这两处地方,大多离不开当年的两家小吃店,护国寺小吃和隆福寺小吃。有多少北京人是吃着这两家的东西长大的?恐怕是数不清了,只知道它们曾给了人们最正宗、最接地气的老北京吃食,让每一个北京人记住了家乡的味道不再遗忘。

北京十大网红胡同(北京这几条网红胡同的历史)(7)

如今的护国寺步行街恢复得还算不错,每逢节假,街上游人络绎,两旁颇有特色的饭馆、店铺琳琅栉比,确实是休闲遛弯的好去处。到了这里,一边吃着可口的京味美食,一边欣赏路边的古香古色,实为上佳的享受。街里有一家富华斋饽饽铺,它家的玫瑰饼和萨其马一定要尝试一下,不会后悔。街东口的梅兰芳纪念馆,在吃饱喝足后可以去参观一下,了解一些国粹泰斗的生平往事,与前人来一次跨越时空的约会。

北京十大网红胡同(北京这几条网红胡同的历史)(8)

想要了解一下当年的隆福寺有多精美,可以到永定门内的先农坛——今天的古代建筑博物馆去看一看,那里保存着当年隆福寺大殿里的一个星空藻井,那种美轮美奂可不是轻易学得来的。

听说相关部门正在努力复原隆福寺街的繁华,不知道会不会连着当年老北京最有名的二荤铺“灶温”一起恢复回来,期待吧。

虎坊桥北韩家潭,写满文艺的小胡同

老北京南城的虎坊桥东北,有一片纵横交错的小胡同,其中有一条不起眼的小巷子,几乎支撑起当年北京城的半壁文艺江山,它就是老北京嘴里的韩家潭。

韩家潭现在叫韩家胡同,别看它今天平淡无奇,可在京剧现于京城之初,这里就成为了众多艺术名家和班组的居身之处。

早年以程长庚为主的三庆班,1950年代以谭富英为团长、裘盛戎为副团长的太平京剧团都曾驻扎在韩家潭。

北京十大网红胡同(北京这几条网红胡同的历史)(9)

听戏,是早年间北京人的主要娱乐方式,韩家潭居住的班组和名角众多,自然也就成了人们心目中很值得“去走走”的一个好所在,每日里的热闹程度用车马喧阗这个词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不光是京剧艺人喜欢这里,知名的文人也对这片地界另眼相看。

《宸垣识略》记载:“芥子园在韩家潭,康熙初年钱唐李笠翁渔寓居,今为广东会馆”。明末清初的大文人李渔到了北京之后,选中韩家潭的一处宅院买了下来,修葺成了颇有南方园林韵味的庭园,并按照秦淮老家的园子命名为“芥子园”。据说《闲情偶寄》和《芥子园画谱》都是在这里创作而成。只可惜,昔人已去,故居也早已不见。

韩家潭附近还有一处地方也是名声在外,大学士纪晓岚平日里搞创作的“阅微草堂”,今天作为“纪晓岚故居”对外开放。

今天这一片区域已经成了很有名的文化街巷,其中不少老建筑值得耐心品味。尤其是找个风和日丽的天气,坐着人力三轮穿过每一条细窄的胡同,领略北京城的市井风情。蹬车人的讲解,当个乐就好。

烟袋斜街,“老烟枪”的天堂

因为投其所好,很多制售烟具的商人凑在一块堆儿,在鼓楼南面的一条胡同里集体做起了买卖,还形成了气候。

清朝时候,北京北城居住了不少旗人,好多都喜欢旱烟和水烟,抽烟的人一多,对烟袋锅子的需求就日益明显了起来。做买卖,扎堆容易出成绩,于是不少商人就来到了早先的这条“鼓楼斜街”,大家陆续开起了烟袋铺子,产供销一条龙搞起了经营。

北京十大网红胡同(北京这几条网红胡同的历史)(10)

当年这些买卖家的幌子鲜明显眼,基本都是店门口戳着一个硕大的木头烟袋,极其生动。每日里来挑选购买烟袋的人,可真是把这条胡同里各家店面的门槛都踩掉了皮,那红红火火的劲头,绝对比得上今天的人们,去抢购名牌商品的限量款。

有人发现,这条胡同曲里拐弯,本身也挺像是一个烟袋的样子,又结合起胡同里面众多的烟袋店,大伙就把这里叫成了“烟袋斜街”,至于“鼓楼斜街”那个名字,早就被遗忘了。

北京十大网红胡同(北京这几条网红胡同的历史)(11)

今天的烟袋斜街,依旧繁华热闹,是挺有北京味的一条胡同。里面的小商店,有的还是值得逛一下的。逛累了,随便挑一家饭馆坐下来吃个饭,坐在临窗的位置,吹着后海的微风,吃着有味的饭食,美食与美景,均不辜负。

文青必去打卡地,曾是屯兵重地五道营

外来的游客,不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都会想着到五道营去转转。这条坐落在雍和宫对面的小胡同,从十几年前的平平无奇,一下蹿升成了当今的标准网红。

若是在明清时候,这里还真不是想来就能来的地方。

北京十大网红胡同(北京这几条网红胡同的历史)(12)

明朝,五道营属于崇教坊,叫武德卫营,是守城卫兵的营房驻地。清朝划归了镶黄旗之后,才叫了五道营。

十几年前,胡同里开始陆续出现各具特色的店铺、饭馆和酒吧,到了今天也算是名声在外。如果觉得南锣鼓巷鱼龙相混人多嘈杂,大可以转而北行,到五道营来逛一个下午。随便找几个合品位的小店,尝试一顿异国风味,和憨态可掬的喵星人坐在一起喝一杯手磨咖啡,带走一些喜欢的小商品,消磨几许闲暇时光,实在是文青们的不二之选。

北京十大网红胡同(北京这几条网红胡同的历史)(13)

不夸张地说,北京城的每一条胡同,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值得记住的历史,很多都具备成为“网红”的实力,一时半会儿是说不尽的。

上面这些,只是挑着几个鲜明的例子来简略聊聊。真要体会胡同的风情,还是要亲自走进去,伴着柔风下的沙沙叶舞,看着老屋上的不语暮光,哪怕是一缕后窗飘出的饭菜浓香,也可让人们遥想起当初“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的惬意人生。

文|端木东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