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圣冈仁波齐观后感(冈仁波齐走在朝圣的路上)
有没有一部影片震撼到你的心灵,在你的心底来一场翻天覆地的“风搅雪”?有没有一部影片感动到你,虽默默无言,却力大无比,直拨心灵深处的心弦?
背着孩子朝圣的次仁曲珍
如果有,我想那就是电影《冈仁波齐》!没有奢华的道具,没有斑斓的服装,甚至没有专业的演员,却在我们心头留下如此深的烙印,如此强烈的震动!为那坚定的信仰,为那朴实无华的诵经声,为那全体投地的跪拜,朝圣路上,心之神往……
朝圣指教徒朝拜圣地的宗教活动。朝圣是一项具有重大的道德或灵性意义的旅程或探寻。通常,它是一个人前往自己信仰的圣地或其它重要地点的旅程。许多宗教认为特定地方有灵性重要性。
《冈仁波齐》由张杨执导,尼玛扎堆、杨培、斯朗卓嘎等主演,2017年10月荣获得第二届意大利中国电影节最佳影片奖。难能可贵的是所有演员不是专业演员,是当地村民真实的朝圣的事迹。
冈仁波齐山是冈底斯山的主峰,是世界公认的神山,同时被印度教、藏传佛教、西藏原生宗教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冈仁波齐峰形似金字塔(藏民称像“石磨的把手”),四壁非常对称。
冈仁波齐终年积雪,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奇异的光芒,充满了圣洁之光。为每一个虔诚的人带来祥和与希望。
影片中杨培是一位72岁的老人,曾经和哥哥最大的愿望就是朝圣到拉萨,可是因为种种原因,哥哥未能如愿就去世了。他不想像哥哥一样留下遗憾,决定去拉萨朝圣。
尼玛扎堆是本次朝圣队伍的掌舵人,也是发起人,他是杨培老人的侄子,为了父亲的夙愿和叔叔的心愿,他决定带着叔叔去拉萨,去神山冈仁波齐朝圣。
时逢马年,是神山冈仁波齐百年一遇的本命年。能在神山的本命年去朝圣意义更加非凡。
当人们听说他们要去朝圣,难掩艳羡之色,连连夸好,恨不得自己也能加入其中。但家里的地要有人耕种,家里的牛羊要有人放养。家里的生计总要打理。一时走不开,只盼下次有机会能去神圣的朝圣。
在地处川、滇、藏三省交汇处的芒康县普拉村,很快11个普通居民,在大家的羡慕和祝福声中,踏上了长达2500公里的朝圣之路。
他们中有老人,孩子,有屠夫,有腿有伤疾的少年,还有一个怀孕6个多月的孕妇。可谓包含了老弱病残孕,就是这样一支队伍,要用自己身体上的每寸肌肤,丈量2500多公里的土地,翻山越岭,冒着寒风暴雪,风餐露宿,他们会成功抵达目的地吗?不由的为他们捏了一把汗。
印象最深的是屠夫江措旺堆,他的腿有残疾,家境一贫如洗。平时会帮人杀牛换些钱,可他竟拿去买酒喝得烂醉。我一度以为他是一个被人不齿的酒鬼。可有一次他酒后说了实话,因为杀牛使他内心感到害怕,喝酒能麻痹自己,减轻痛苦。为了赎自己杀生的罪孽,他加入了这次朝圣。而且最让人佩服的是,他戒酒了。在朝圣的路上有好心人为他们提供奶酒暖身子,他毅然的拒绝了。这次朝圣,也是他新生的开始。
作为无肉不欢的人类,我们身边少不了屠夫。我们已经司空见惯,就算屠夫们自己肯定也是麻木不仁,作为一个职业而已,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心里也许没有什么负罪感。可是在藏族同胞的心里,这就是天大的罪孽,需要经过自己虔诚的日夜诵经和朝圣得到神灵的谅解和饶恕,洗刷内心的罪恶,得到安宁。
还有因为自家盖房子出事故死了两个人的村民,虽已赔偿了对方,可感觉罪孽深重,必须去朝圣才能得到心里的安宁。
藏族同胞的内心纯净,如圣湖羊卓雍措的湖水般清澈见底,让人几乎一眼能看到内心深处。心地善良淳朴,能对萍水相逢的陌生人施以援手,慷慨相助,毫不吝啬。
朝圣的路上,他们既得到过别人的帮助,也帮助过别人。这种友善的传递,爱的回馈,是朝圣重大意义体现之一。
在日渐冷漠的当下,特别是陌生人之间,缺乏信任,怀疑和试探笼罩着我们。我们应该向藏族同胞学学怎么样能很快的与素不相识的人建立起信任的桥梁,多点友好和坦诚,杜绝欺骗和虚伪,那样的社会风气会越来越好。
时常的进行自我批评,反思一下自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自身的进步和人际关系的融洽都大有裨益。
三.不敷衍不糊弄,做事踏实认真。当看到朝圣路上磕的第一个头时,我竟热泪盈眶。第一次见这种磕头方式,手上戴着特制的手板,身上穿着特制的羊皮长围裙,双手合十拍几下,口中念念有词,整个身体扑向路面,匍匐着,身体的每一寸都与大地亲密接触。然后站起,走几步,继续这个动作,周而复始。
“磕长头”是藏传佛教信仰者最至诚的礼佛方式之一。磕头朝圣的人在其五体投地的时候,是为“身”敬;同时口中不断念咒,是为“语”敬;心中不断想念着佛,是为“意”敬。
他们认真的磕着每一个长头,认真的用自己的身体丈量着每一寸土地。哪怕前路凶险,依然故我。
在一处陡峭的山路旁,一阵狂风席卷过来,山上的石头滚滚而下,他们竟然没有躲开这个地段,依然安详的磕着长头,眼看小女孩扎扎就要被滚落的大石头砸到,她的妈妈迅速的扑到她的身体上保护她。其他同伴也有被砸伤的。
在小女孩扎扎生病了,也没有放弃磕头,依然拖着疲惫的身体认真的磕着头。这是什么毅力支撑着她们,是信仰的力量。
大家来到一处低洼的积水路面前,考虑怎么过去,迟疑不到一分钟,很快达成一致,磕头过去。就这样,大家脱掉外衣,在水里磕着头,整个身体匍匐在水里,好在水不是太深。可足以把他们整个匍匐着的身体全部淹没。大家脑补一下,大冷的天,穿着一身湿衣继续跪拜在朝圣的路上,真的好辛苦啊!
这么远的路,意外随时会发生。一辆车把他们用来拉物资的简易敞篷车给撞了。导致车头的车轮不能用了,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公路上,他们决定放弃车头,由人拉着车。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他们把车拉一段路以后,停下车,再返回原地,再磕着长头过来。不放过任何一寸土地,在每一寸土地上都要留下他们的全身心的虔诚之跪拜。太震撼了。
黑色的大地我用身体膜拜。我用身体在平坦的草原上诵经。在神圣世界与世俗世界之间叩首超凡入圣,在白色的云彩中持咒融入永恒的力量。感恩佛佑众生吉祥如意祝福所有众生生生世世吉祥。
与他们不同的是,在生活中总有个别偷奸摸滑的人,喜欢耍小聪明,做事敷衍了事,能出一分力,绝不出两分力。这样做事的结果截然不同。常言说得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付出和收获总是成正比的。
四..处事淡然,生死都是小事。常言说除了生死,都是小事。可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另外一种感觉。
在朝圣的路上,孕妇次仁曲珍迎来了新生儿的诞生。在我感慨条件如此恶劣新生儿要跟着受苦了的时候,正完全相反,他们认为这个孩子太幸运了,能够出生在朝圣的路上,是天大的福气。把婴儿包好放在敞篷车的后斗上,母亲就忙着磕长头朝圣去了。孩子饿了就过来给喂喂奶,然后继续去磕头。
没有什么坐月子一说,没有什么产妇不能吹风啊着凉啊劳累啊等等,我们所有的忌讳好像在这里完全不是问题。生孩子真的像“卸货”一样简单,卸完货该干嘛干嘛。
经过千辛万苦,大家终于到了拉萨,又从拉萨到了神山冈仁波齐,圆了一生的梦。
在一个清晨,尼玛扎堆发现叔叔杨培老人安详的走了。没有痛苦,没有痛哭。人们表现的很淡然,认为老人能在神山脚下去世,是他修来的莫大的福报。
尼玛扎堆从叔叔手上接过转经筒,继续转了起来。是的,转经筒不会停,并将世世代代的传承下去。一身雪白的白衣包裹着杨培老人的遗体,在天葬台,在喇嘛的超度声中,圣洁的来到这个世上,又圣洁的离开。几只秃鹰在碧空盘旋着,迎接着一场盛宴。
把生死看得很淡,超凡脱俗。把自己看得很渺小,怀着敬畏之心,敬畏大自然,敬畏这片土地。
五信仰的力量无坚不摧。经过这一年多的长途跋涉,在海拔4000米以上,翻过了多少山,爬过来多少坡,磨破了几双鞋,磕了说不清的头。风里雨里,吃不好睡不好。这一路朝圣,每一个人都吃尽了苦头。可他们一点也感觉不到苦,心里是满满的甜,是无比的安宁,是对自己心中坚定信仰的身体力行。
那么,什么是信仰?
信仰,原始意义上是指天地信仰与祖先信仰。天地信仰和祖先信仰的产生是源于人类初期对自然界以及祖先的崇拜。
信仰,亦指对某种思想或宗教及对某人某物的信奉敬仰。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过“信仰在于心连心地拥抱世界,在于不能感觉的灰尘。”这句话用来形容朝圣磕长头特别贴切。因为“信仰不是一种学问。信仰是一种行为,它只被实践的时候才有意义。”
信仰是坚定不移的信念,是溶于骨子里,不可割舍的一部分,并通过我们的的实际行动来体现。信仰像光,普照大地,也照亮了我们自己的心房。
很赞同托·潘恩的这句话“一切引人向善的信仰都是有益的。”虽然我们信仰不同,但是,每一种信仰都值得我们尊重。我们每一个人心里也许都有一座像冈仁波齐的神山,我们也一直走在朝圣的路上,不管前路有多少坎坷曲折,不管会遇到多少艰难险阻,我们都会步履坚定的一直走下去!难道不是吗?
(图片来自于剧照和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