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的基本知识(音响入门发烧友常见的十大误区)

对喜欢音响的烧友而言,购买和组装自己的系统是一个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会很容易接受或产生一些常见的错误或不那么对的观点,本文例举了一些常见的误区,希望能减少大家绕弯路,少花冤枉钱。

不过,自己也不能说是什么都懂,只是自己的个人看法。如果有不同的观点,欢迎发表自己观点。但不欢迎凭想向喷,如果不接受任何争辩,就觉得自己是对的,那你就是对的。

误区六、参数决定论/参数无用论

参数有没有用,这个问题其实不用回答。要是参数没用,那我们做什么产品还测试干什么呢。但参数有用并不等于参数决定论,参数有用并不是误区,参数无用才是误区。不管是参数决定论还是参数无用论,其实都是一种极端观点,都可以说是一种认识误区。

音响的基本知识(音响入门发烧友常见的十大误区)(1)

比较正确的表述应该是:参数是好声的基础,但不是好声本身。参数好,只能说它的基础好,机器出好声的概率会在一定幅度上增加。但反例也是很常见的,尤其是在参数少的情况下。因此,简单用参数来判断声音好坏,是很容易出问题的。

用参数来描述机器类似于用参数来描述人,身高180cm的人一定比170cm高,但身高180cm的人不一定比170cm的人帅。同样的,三围好的女人身材一定好,但不意味着三围好的女人一定是美女。参数越多,描述会更为准确,是帅哥和美女的机会越高,但是,不管参数多漂亮,也不就一定是帅哥或美女。

但参数并不会因此失去意义,因为我们可以借参数了解机器某一或某些方面的性能,比如音箱是否更容易推动,低频下潜好不好,失真表现如何等;功放功率是多少,失真低不低等。因此,产品的参数是非常重要的。虽然不能等同于声音,但它也在相当程度上代表了产品的素质和表现。

不过,现在虚标或打擦边球式的标参数可以说是hifi界一个常见的事。这是我们甚至是全球hifi市场的一个非常糟糕的现象。其实很多厂商也是有苦难言,大家都看参数论好坏,这让很多虚标或打擦边球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巨大优势,以至于自己也不得不跟着标。真心希望我们有一个规范的行业标准,规定机器的参数如何标识,而不是像现在一样混乱不堪。

作为一个厂商,自己只能尽量坚持自己的底线,不用虚标的参数误导用户。但另一方面,参数仅供参考,它不代表声音表现。最终的声音表现并不完全是由参数决定的。

误区七、线材无用论

这恐怕不是一个误区,而是一个立场。你一说线材无用,立刻很多人就高潮了,立刻就科学了,就跟玄学划清限线了,笑。对于自己的产品销售,绝对是有好处的(毕竟自己的目标客户更多是年轻人而非老烧)。

但是很惭愧,自己就学不会迎合立场。因为在自己看来,真相就是真相,承认它而不是凭立场否认它才是真正的科学,才是有科学精神和素养的表现。

音响的基本知识(音响入门发烧友常见的十大误区)(2)

对于线材带来的变化的测量数据,自己也有一些。但对于线材尤其是数据线和电源线的机理,自己也不太懂,虽然也看了一些相关的文献,但一直没有太明白。当然,这里仅指数据线(包括USB线)和电源线这些。所以,你要我从原理上说明它们为什么会带来差异,自己肯定讲不清楚。

但是,线与线之间肯定是存在差异的,不同粗细、不同材质及纯度、不同绕法、不同绝缘材料的线材,它们的差别自己是有一些测试数据的,不同的线材阻抗容抗感抗相差几倍甚至数量级都很正常。这点只要学过高中物理都可以理解(初中我觉得也没问题,不过很多科学派的物理水平,严重怀疑)。而线材能给系统所带来的影响,很多线材料无用论者也不会否认(否则他的物理水平就值得怀疑了)。线材无用论调最有利的“证据”是:在双盲听力测试中,数据表明被测试者无法有效分辨线材差异,所以,通不过双盲=没差别=智商税。于是,大家就高潮了。

在此,我只想说,你又被误导了。双盲测试是药物的标准测试方法,它的逻辑是,你对某一个或某一些病人有效是不够的,因为这种有效性会受到心理作用的影响(人的免疫能的差异或感官差异会导致一些人不用药或仅用安慰剂病都会好或缓解,简称安慰剂效应),你必须证明你的药物比对照组或安慰剂组更好才行。但线材测试的逻辑并不是这样的,这里并没有对照或安慰剂组,你只需要对一些人有效就可以了。也就是说,平均值是否随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有人能分辨其差别,并且这种分辨是可重复的,就能说明线材是有用的了。至于其它人能不能听出来,这个并不重要。理清楚这个逻辑,讨论就很简单了。

自己查过很多线材的双盲测试结果,还有耳机展和音响展上的线材试听测试,每次都有这样的“金耳朵”存在,在多达十余次甚至更多的测试中全对或基本上全对。但如果看平均值,却仍然是很随机的。按双盲医学的标准,这两根线是无差别的。但按上面的逻辑,它们是有差别的,只是大多数人盲听的时候听不出来而已。

不同线材的差别本身就是比较微弱的,而且这跟系统关系很大,在这种测试中很多人听不出来差别很正常。你听不出来也很正常,但就因此认为没用,这一点都不科学。不过,恭喜你!你可以省钱了,哈哈。

实际上,如果音乐选择得对,系统足够灵敏,而且测试时间足够长,能听出来区别的可能性会大幅度地增加。大家买一根线,可是要听很久的。把时间长度加到几天一周甚至更长,很多人就能区别出它们的差别了。

误区八、关于音频格式的误区

现在很多音乐爱好者迷信DSD,甚至有些到非DSD不听的程度。这个实在有些……过份了。

几年前,飞利浦曾经出过一个金耳朵奖,其中最难的一项是让大家比较MP3格式和flac格式的同一首音乐,通过盲听能准确分辨的320k和普通无损的人极少,后面放低难度到128k,通过的人才明显多了起来。

音响的基本知识(音响入门发烧友常见的十大误区)(3)

这也符合自己的实践,自己曾经在基点俱乐部呆过很久,这是国内最好的音乐分享网站(仅供试听,不下载,不侵犯版权也不违法)。里面的音乐都是基点的版主贵宾用自己的高价老版或初版CD唱片,用专业软件抓轨和压缩的MP3 320k格式音乐放上去供人试听的。其效果之好,常常把自己后面买的廉价版的唱片声音轻松比下去。是的,MP3格式在这里胜过了正版的CD唱片。原因只有一个,不同版次的唱片所用的混音母带是不一样的。

后面自己也在网上下了近4T的无损音乐,另外朋友也送了自己约4T的音乐。自己花了4年的时间进步挑选,大约删掉了50%左右。基本上都是音质不佳,原因也很简单,来源不明的无损很多音质极差,另外一部分是我们俗称的包子,大多也音质不良。甚至还有少量的DSD格式,音质也一样不良。留下来的音乐,就数量而言,几种都有。而自己精选的200张唱片,大多还是flac格式而非DSD格式的。

音响的基本知识(音响入门发烧友常见的十大误区)(4)

其中也有不少,自己又有DSD也有无损格式的唱片,经过比较,留下来的多数是FLAC。其中的原因倒不是DSD格式音质差,而是那怕自己用自己最好的自然声NSX耳机加播放器来试听,也无法区别它们,尤其是24bit的PCM格式。而PCM实在节约空间多了,兼容性还好。

最后的结论是,DSD或高码率的PCM对音质是有帮助的。不过,它们的差别还不如版次上的差别。如果是同版次,能不能听出来,通常得靠脑放。

误区九、国产器材一定差过国外器材

这其实不算一个误区,而应该是一个风气了。只要你是国产,很多人立刻就有喷的勇气,从声音到外观,找到个点就可以喷。没找到,凭想象猜一个出来也可以喷。如果实在找不出来,那价格也可以拿来喷。总之,你要完美无缺、比美进口别人最顶级的产品的声音、造型、做工、用料,又要价格便宜无比,比diy还便宜,不然就开喷。原因只有一个,国产。任何优点都可以变成缺点,或视而不见,或对缺点用显微镜看。

但就是同一批人,甚至是同一个人。一看见进口,立刻就上去舔了。外观老气可以叫复古,声音难听可以叫忠实还原录音,没解析糊声可以叫耐听,声染严重可以叫特色。用料好叫良心,用料差叫调音有水平,或者叫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总之,任何缺点都能变成优点,原因也只有一个,进口。

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在这里可谓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些人不去写文章,真是浪费人才。

音响的基本知识(音响入门发烧友常见的十大误区)(5)

前两天,在网上看见一篇吹国外产品技术上先进的文章(文章本身并没有问题)。就在文章下面跟评中,有人一脸正气地批评国产hifi产品没有创新,说得正气无比。忍不住跟评把自己为落地准备的8寸木振膜单元秀了一下(如上图),结果立刻就开喷了,而且就是同一个人:

音响的基本知识(音响入门发烧友常见的十大误区)(6)

音响的基本知识(音响入门发烧友常见的十大误区)(7)

看了自己都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先说国产没创新,等你把创新秀出来,马上各种否认。却不知道JVC那个实木振膜根本抗不住大动态低频,失真也大,只能做成小喇叭,在组合音响上用用。而自己这个复合木振膜是完全的创新和超越,不仅能动态大低频好,失真也低,80Hz以上低频失真可以到1%以下,满足hi-end级别的要求都没问题。但在某些人眼里,就是不如人家组合音响上用的单元。俺还有一对1寸丝膜高音单元,采用特殊的磁路结构,高频延伸可以到40k Hz,放上去他可能也会一样喷的。却可能不知道,这是全球延伸最好的1寸丝膜,没有之一。

一方面,要看见我们一些用心做的产品的进步,而不是随便的双标。当然另一方面,也要看见我们跟国外产品是有差距的,尤其是高端产品上,差距是很大的。其实我们市场最大的问题是这种歧视是一种风气,但另一方面,各种各样的低劣产品,依靠碰瓷营销的方式却能大行其道,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这种情况。

误区十、以价论声

以价论声是hifi市场上一个非常常见的现象,不仅在音响市场上普遍存在,在耳机市场上也非常常见。这也是新入门的朋友最常见的一种观点,看一个产品看价格下结论。其实如果所有产品都是以声定价,那选择产品将变得极其简单。大家有多少钱买多少钱的东西就好了,什么经验啥的也不需要了,笑。不过这种情况只在梦想中有,哪怕是极为成熟的手机、相机和汽车市场,以价论性能都只能说是笑话而已,更不要说对不成熟的hifi市场了。

音响的基本知识(音响入门发烧友常见的十大误区)(8)

每家公司有自己具体的经营方式、产品定位、定价模式,这些都会体现在最终的产品定价中。这本身就意味着同样性能的产品,不同的公司也有不同的定价,这一点都不奇怪。另一方面,不同的产品适合不同的用户,它也会带来很大的定价差别。因此,在hifi市场上,性价比差别很大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

不过,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选择到最适合自己的产品,同时价格尽可能合理。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自己购买产品的性价比呢?

音响的基本知识(音响入门发烧友常见的十大误区)(9)

在这里不妨说一个寓言,新编的。国王找四个瞎子去摸象,谁能说出正确答案就给奖励。头一个瞎子伸出手摸到了象牙,说,这是根萝卜。第二个瞎子伸出手摸到了耳朵,然后说,这是扇子。第三个瞎子伸手摸到了尾巴,然后说是条绳子。第四个瞎子没有出手,而是问旁边眼睛正常的人,然后说是大象,于是拿到了奖金。

诀窍就是:不懂要承认,少出手,多问,要问有眼睛的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