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冲走前父亲试图将孩子抛上岸(被冲走前父亲试图将孩子抛上岸)

澎湃新闻 综合报道一场悲剧来得猝不及防8月13日15时许,四川彭州市龙门山镇龙漕沟突发山洪,截至14日中午13时,共造成7人死亡、8人轻伤,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被冲走前父亲试图将孩子抛上岸?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被冲走前父亲试图将孩子抛上岸(被冲走前父亲试图将孩子抛上岸)

被冲走前父亲试图将孩子抛上岸

澎湃新闻 综合报道

一场悲剧来得猝不及防。8月13日15时许,四川彭州市龙门山镇龙漕沟突发山洪,截至14日中午13时,共造成7人死亡、8人轻伤。

事故的视频在网络流传,看得人心惊肉跳:原本近乎干涸的河道,转瞬之间洪流奔涌,不及逃生的人站在河道中间的石台上,直至被不断上涨的水位吞没……现场视频或许也解释了悲剧何以发生:习惯了城市生活的人们,对野外的危险缺乏感知,不相信洪水会突然到来,低估了自然的力量。

最后时刻

父亲试图将孩子往岸上抛

山洪发生后,一段视频引发网友热议,视频中一对父子被困于山洪之中,父亲抱着孩子,背对洪水,坐在一块石头上。另一段视频中,洪水已没过父亲的肩膀,最终父子二人被洪水卷走。

14日,目击者陈心(化名)告诉北青报记者,视频中的一幕确实发生在龙漕沟山洪中。陈心回忆说,此前她和朋友想找一处亲水避暑的地方,上网查询后,发现有人推荐彭州龙漕沟。13日,她和男友等8人一起来到了此地。

“我们是下午3点左右到的,当时河岸上有很多商家在售卖泳衣、雨鞋等,我们下到河滩上,支好天幕准备吃东西。没多久就听到岸上有人高喊涨水了。没几秒钟,就看到洪水一下子冲过来了。”陈心说,“水位是一下子涨起来的,因此周围的人事前也没有防备。”

陈心说,当时她和朋友一起跑到了岸边高处的一片玉米地,随后就看到距离他们不到50米的地方,有一对父子被困在山洪中。“他们所在的位置处在密林边上,跑不上去,想往河另一侧跑,却被困在山洪里了。当时孩子爸爸就用后背挡着洪水,尽力保护孩子,这样坚持了大约15分钟,最终两人不幸都被水冲走了。”

陈心回忆说,就在最后时刻,她看到被困的父亲做出了将孩子往岸上抛的动作,但当时父亲已经失去平衡,孩子还是掉入水中。

陈心说,看到有人被困后,她的男友等人曾想尝试搭救,“他们拿着搭天幕用的杆子去救人,但过去的路上是密林,他们穿不过去。看到两人被水冲走时,我男友他们也曾想赶到下游,尽可能接住大人、孩子,但水太浑浊,根本看不到孩子在哪里。”

“孩子的妈妈也在我们附近,哭得几乎晕厥过去,需要别人扶着才能站起来。”陈心说。

危险“野景区”成网红打卡地,平台要担责吗

然而这场悲剧并非不可避免。事发地周围有安全提醒标识,明确标记了人和车辆不得进入。2021年8月,龙门山镇政府还曾发文提醒,龙漕沟等地汛期沟内易发生泥石流、山洪等自然灾害。就在山洪前,还有管理员曾劝离游客,连着喊:“我给你们跪下了,求求你们,快要涨水了,你们快跑……”,但是,没什么人理他。

值得深思的是,这个当地人和游客都应当知道存在危险的地方,却成了“野景区”“小众避暑地”“网红打卡地”,在一些地图App上直接被标记成了景区,在小红书等平台上被轮番推荐。甚至连一些当地人也在配合着这种趣味,比如在事发地周围流动商贩售卖商品,场地附近还设有公共厕所,这一切都让龙漕沟变得“景区化”。

一段时间以来,所谓露营、烧烤、漂流等活动,成为新兴的潮流休闲方式,人们不断在野外寻找合适的地方,有意识地追求某种野趣,来到龙漕沟的人们想必也是如此。那原始、粗粝的地貌,区别于正规景区的“野性”,甚至显眼的风险提示标识,似乎都成了野景区魅力的一部分,充满着野外秘境的诱惑。

而当这一切被搬到网上,发散于社交平台,在短视频滤镜的粉饰之下,人们已经忘了这里存在风险,“野性”反而诱导着人们争相前往。

但这种旅游趣味,却不能忽视基本的安全风险,这场悲剧就是一场极为深刻的教训。因此,社会有必要纠偏错位的旅游认知。人们应当对“野外”抱有足够的敬畏,对所谓野景区的追捧要适度、克制,始终把防范意识放在第一位。

此外,在该起事故中将事发地标记为景区的App,给用户“种草”的互联网平台也应当有所反思。可以想见,即便人们看到了安全警示,但看到这里在正规App上被标记、被推荐,这也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心理预设:这里是安全可靠的。

显然,这些App对信息把关存在疏忽,在没有核实的情况下轻而易举地把当地当作了一个景区来对待。事实上,有媒体报道有博主曾晒图举报“小石河野炊攻略”的相关视频,但首次举报并没有成功,平台表示“暂时无法判定举报对象存在违规”。这些本应引发平台重视的线索被轻易放过,令人十分遗憾。

在这起事故发生之后,大量关于龙漕沟的种草笔记、推荐视频被下架。但人们更需要的还是防患于未然,游客对野外环境缺乏防范意识的追捧,平台缺乏甄别审核意识的标记与推荐,这些都到了该深入反思的时候。

北京市时代九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许桂林律师对北青报记者表示,对未经过商业开发且存在高风险的旅游景点,平台有安全提醒义务和内容审核义务。发布者在发布视频时也有提醒广大观众风险的义务。若均未做出风险提示,平台及发布者均存在一定侵权责任。

许桂林律师提醒,若旅游主管部门提醒禁止进入等提示时,旅游者为自身安全考虑,不得进入游玩;发布者在发布未经商业开发旅游景点时,请核实景点风险是否是禁止旅游或进入。若存在禁止旅游或进入提醒时,建议不得发布类似旅游视频。

上海澜亭律师事务所的张耀律师告诉北青报记者,这些平台应当有监管、审核相应视频、博文的义务,并应当对包含危险行为或不安全因素的内容添加明显的安全提示,对明显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内容及时删除。若平台发现相关安全隐患或虚假信息,但未及时履行上述义务的,除可能将受到相关部门的行政处罚以外,还应当承担民事侵权责任。对于一味追求流量、博取眼球而忽视安全警示或故意虚假宣传、恶意引导的博主,可能将承担侵权责任,情节恶劣的可能会受到行政或刑事处罚。

改变观念:

汛期、雨季尽量不进山

每到炎热夏季,到山中避暑必不可少。近几年,全国多地开始流行到河道里戏水纳凉。四川一些地区甚至把麻将桌摆到河里,吃着西瓜、泡着河水、搓着麻将,的确非常惬意。

但一片宁静悠然的背后,危险随时有可能来个突然袭击。

这次龙漕沟区域突发的山洪灾害正是这样。由于天气闷热,很多市民驱车进山避暑。有人在事发当天上午经过那个路段,看到路边早已停满车,许多家长带着小孩一起进沟。

然而,没人会想到,自己可能即将经历一场山洪灾害。

“下雨天不进山”是人们的共识。许多前来避暑的游客也正是看到当天无雨,认为进山不会有危险。殊不知,山里往往一步晴天、一步阵雨。

“山区气候条件非常复杂,经常出现山上下雨、山下无雨的情况。有时候山上已经暴发了山洪或泥石流,而山下的人还根本不知情。”谢洪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说。

在他看来,是时候改改观念了,并非“下雨天不进山”,而是整个雨季都尽可能避免到山里。一旦下雨,山体坡面容易不稳定,除山洪泥石流外,滚石、滑坡、崩塌这一类的灾害经常都有发生。

谢洪表示,泥石流的冲击力度难以想象,夹杂着大石头的泥石流,连桥墩都能冲断。山沟里的山洪,也并非只是纯粹的河水,还夹杂着大量的石头、泥沙等在里面运动,这个冲击力也是惊人的。

所以,当有人通知撤离时,或者当看见洪水已经在远处的河面奔流而来时,千万别耽搁别犹豫,奋力撒腿往岸上跑。此刻的逃命重于一切。

龙漕沟区域山洪发生后,网上开始出现各种“逃生秘籍”,其中有一条提到“当水开始变浑时赶紧跑”。对此,谢洪认为,山洪席卷而来时往往仅有几秒或者几十秒,等发现水浑浊后再逃,其实已经晚了。

(综合江城/澎湃新闻、屈畅温靖/北京青年报微信公众号、张晴丹/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来源: 澎湃新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