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0头牛场建设规划图 一座牛场的记忆与兴盛
开栏语
1949—2019,七十年山河壮丽,七十年岁月峥嵘。
在历史的洪流巨变中,位于南海之滨的深圳始终与祖国齐奋进,同时代共命运,以开放之胸襟与创新之精神为社会福、为邦家光。
时移事易,时代变迁,那些镌刻在历史深处的深圳记忆宛若时间的玫瑰,正释放出历久弥新的芬芳。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南方日报、南方 推出“壮丽70年,深圳故事——系列报道策划”,我们围绕深圳时代发展主题,聚焦深圳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印记,区域变化,以全媒体报道的形式聚焦时代记忆和城市巨变背后的故事,以发展说变化、以时代讲故事,涵养家国情怀,展望康庄未来。
敬请垂注。
首篇
光明故事:
一座牛场的记忆与兴盛,从国营农场迈向科学城,解码光明圳美治理之路
今年7月,光明区新湖街道召开会议听取“大美特色村落”——新湖圳美项目设计方案,方案实施后将让圳美面貌焕然一新。
很多圳美村老人记忆里还留存着这样的画面:早晨的奶牛养殖场烟雾缭绕,女工忙碌着,为奶牛添加饲料……这种场景早已难得一见。
不久的将来,曾经是牛场的这片土地上,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及附属中学小学、光明科学城、天安云谷等重大项目将会崛起。圳美将以科教新城的面貌展现在世人眼前。
热气腾腾的建设景象,仿佛让人回到深圳特区改革开放之初的火热年代。
当然,这一重大转变并非一蹴而就,城市发展的进程中总有众多矛盾需要解决。
新湖街道圳美社区位于深圳光明区北部,地理区位特殊、人口结构复杂、组织形态多元、社会诉求多样。社会治理如何整合力量,凝聚人心,寻找社会管理与服务的最大公约数?下面就来一一破解其中的密码吧!
1、 身份之变:从农场职工到社区热心人,凝心聚力谋发展
耄耋之年的陈坤容依然为社区的大小事务奔忙,关心着乡里乡亲的柴米油盐酱醋茶。30年前,他还是这里远近闻名的“牛场书记”。
作为土生土长的圳美人,陈坤容的身份随着时代发展不断转变。光明农场20世纪50年代建立,随着发展需求,1980年光明农场在原有奶牛场上建立了现代化城市型牧场——圳美牛场。在这个过程中,陈坤容经历了从农民到职工的转变。
如今,陈坤容的新身份是圳美社区退休支部书记、社区股份公司监事会成员。社区党委书记梁福财和陈坤容是老搭档,提到这位老前辈,梁福财十分钦佩,“他经常提出很细致的建议,比如公园哪里种什么树,哪里加几个椅子,哪里应该做宣传栏,还会来现场督促工程执行。”
在圳美社区退休支部,共有23名像陈坤容这样的老党员。近年来,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圳美社区把党建工作放在社区工作的首位,把政治素质高、群众认可、工作能力强的干部吸收到党组织中。包括退休支部在内,社区党委下设园区党委、居民党支部等21个党组织,共吸纳党员149名。以扩大党组织覆盖为硬任务,圳美社区抓牢“两新”党组织建设工作。今年上半年,对社区内的292家非公企业摸底排查,共组建87家“两新”党组织。
以党群服务中心为核心,圳美社区逐渐完善了社区服务治理新机制,形成7个领域服务人群全覆盖与N个社区资源有效整合的“1 7 N”多元服务模式。7个服务领域包含老年人、青少年、残障人士、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妇女儿童以及其他服务领域。同时,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联络和整合社区现有资源,如社区党、团、工会、妇联组织、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及企业社会组织等,通过党员引领、群众参与、社会协同,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2、 民生之变: 社区管理精细化,手段日趋信息化
或许你不了解圳美牛场,但你一定知道它生产的新鲜牛奶——晨光牛奶。回忆当年圳美牛场精益求精的管理,陈坤容如数家珍,“每一头奶牛都有专门的档案,编上编号存档,清楚记下奶牛的来源、品种、体重、产奶量等信息。”
虽然牛场已是历史,但是精细化的管理理念在圳美城市治理中一以贯之。如今,在圳美新村农贸市场附近,有3000平方米的停车场,划分113个小车位供辖区居民免费停放,解决了电动车辆乱停放问题,社区面貌大为改观。
据了解,圳美社区有8个居民居住点,“六小”场所约600间,大小工厂企业100多家,这让安全管理成为难题。梁福财表示,面对新时代城市发展需求,圳美社区在街道党委的支持下,结合社区实际情况,不断努力创新创优基层党建工作方法,为辖区党员群众提供精细化、精准化的服务。
关于精细化管理,新湖街道层面已在各社区实行网格化管理,形成了从社区、居民小组到楼栋三级管理网格。与此同时,在“社区吹哨,部门报到”的要求下,街道着力完善各部门单位、社区信息互通渠道,增强部门协同联动能力,切实为社区老百姓解决实质性问题。
多部门联动助力社区治理已经发挥了实效。圳美社区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定期牵头联合街道派出所、安监办、网格中心、城管办、社区品质办等部门开展隐患排查工作。上半年,清查居民自建房及三小场所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违规停放行动,发现隐患218条,现已全部整改。
此外,信息技术在精细化治理中运用,已经是现代化治理的趋势。圳美社区工作站有个微信群,100多户社区常住居民已加入该群,成为社区治理的参与者。梁福财告诉笔者,前些日子阴雨连绵,有一处下水道堵塞造成路面积水,居民第一时间现场拍照发在微信群,社区工作站人员看到信息后,立刻联系街道相关部门前来处理,对方从接到信息到赶到现场,仅用了15分钟。
3 、民风之变:保护旧村遗风,融入时尚新城
站在陈坤容自家的阳台上,可以看到大半个圳美的面貌,如今新楼林立,老房子所剩无几,零零散散隐藏在高楼之间。其中,德淳书室建于乾隆年间,是光明区历史最悠久且唯一保存下来的清代书院。
“清朝给秀才住,后来成了革命根据地,中共游击队曾经在这里印报纸……”在当地老人们的追溯中,时光仿佛倒流,旧书室、老祠堂里的人和事物又鲜活起来。陈坤容还代表社区党组织牵头成立了文物保护小组,希望这里的德淳书室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
圳美的老人们对旧村旧人充满怀念,也对新人新事满怀热情。梁福财表示,根据“百姓点菜、政府买单”的要求,圳美社区党委开展民生微实事活动,去年在荔山公园组织了20对自愿报名的老夫妇拍摄婚纱照,其中年龄最大的马丰夫妇已有82岁,“他们说自己年轻时没这个条件,如今也想赶一回时髦,让晚年生活多一些精彩记忆”。
“如今的圳美旧习俗与新时代发展需求融合,本土文化与侨民文化并存,要想提升圳美社区的公共文化服务,就得脚踏实地地根据自己的特点来。”梁福财说。
圳美是个典型的混合型社区,外地居民占比约95%,其中大量人口是归侨和侨眷。近年来,归侨的基本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他们更关注下一代的培养教育问题。为了给归侨家庭输送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圳美社区党委组织开展了“金色朝阳——和谐社区家庭教育计划”项目,帮助归侨子女成长,改善家庭教育现状,同时促使归侨及侨眷观念转变,增强建设能力,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改革带来的结构性变迁。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加强社区的公共文化建设。在抓牢社区治理的同时,圳美社区党委不断提升服务意识和水平,丰富服务内容,改进服务手段,吸引更多群众参与。
除了走访、调查征集民生微实事项目,圳美社区还有部分项目由居民自主策划,自主安排。例如,合唱队、气排球队、太极柔力球队,社区通过这些活动建立了以老年人为主的志愿者服务队伍。梁福财表示,通过这些团队更有效地发挥老年人参与社会事务、监督社区工作、促进社区和谐的作用,为社区服务作贡献,更好地回馈社区。
4 、格局之变:重大项目落户,大美村落起航
环境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日新月异;牛场变迁,则是生息发展的必然趋势。2016年,圳美牛场迁至惠州龙门,梁福财忘不了牛场搬迁时老工人们的依依不舍,那栋二层办公楼历经近40年风吹雨打,斑驳的墙面刻满时光的印记。随着旧的记忆渐行渐远,牛场曾经屹立的这片土地即将开始新的征程。
近年来,在圳美社区周边,多个备受市民关注的重大项目正在陆续开展,包括中山大学深圳附属配套设施项目、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项目、光明科学城项目、圳美五路项目、天安云谷项目等。圳美社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但土地整备工作也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由于圳美社区党建工作扎实有力,党员在关键时刻都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给群众树立了榜样。圳美社区土地整备部门的陈瑛棋告诉笔者,莫桥生是一名有着41年党龄的老党员,在科学城项目土地整备中带头第一个签约。在他的影响下,被搬迁户纷纷签约,科学城土地整备提前9天完成签约。
目前,光明科学城、赣深客运专线涉及圳美社区的土地整备工作已完成阶段性任务,大美特色村落、光明云谷片区项目正大力推进中。据了解,新湖街道选取圳美新旧村作为大美光明特色城中村试点项目,在城中村综合治理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对圳美新旧村环境进行进一步提升改造。
说到此处,梁福财兴奋不已,“将来社区地面、立面焕然一新,有更好的商业区;在地铁6号线出口,我们要打造一个市民广场;光侨路灯光的打造,会让开车经过的人们感受到这里的现代化……”按照全域景区理念,大美村落项目将结合各村落业态、历史文化、生态禀赋等特征,进一步挖掘其营商环境、生态文明、旅游开发等软环境,着力凸显光明特色。
“未来环绕圳美的都是一流的学府、科研基地,还有旅游度假区,会吸引无数优秀人才和游客来到这里。”梁福财表示,“圳美历史悠久的村落不经历一次脱胎换骨,怎跟得上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的步伐!”
【撰文】穆玉洁
【作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