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君王与百姓共天下的吗(天下还有多少人不识君)

陈佾生‖佾,天下还有多少人不识君(闲情/随笔)

2021-08-16

名字趣谈

大概因为我是父母的“处女”作,父亲对我的出生较为重视,认为他儿子的生日特别重要,非常值得纪念,说不定将来某一天会被载入史册,于是把我的出生时间巧妙地用一个名字来纪念——此“人,八月生”也。只可惜“佾”(读yi,与“逸”同音)字看似笔划简单,却是个生僻字,很多人不认识,干脆读(或写)成“俏”、“伯”甚至“偷”都有。给人纠正时别人一脸尴尬,自己则哭笑不得。

有君王与百姓共天下的吗(天下还有多少人不识君)(1)

中国人向来取名甚为讲究,特别是男孩子。男孩子的名字包含宗族辈序,寄托长辈和家族的期望,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同时不能与家庭及宗亲长辈名讳同字或同音,叫做为长者讳。封建社会甚至要避皇帝之讳,否则招来杀身之祸。

因要避讳,直呼他人大名被视为对人不尊。以前农村孩子吵架,就有互叫对方父母名字吵嘴仗的做法。小时候在外婆家寄居,我的小舅比我还小二岁,两位少不更事的小屁孩,吵架时也学别人样互叫对方父母大名。长大后每每想起,觉得既好笑又惭愧。

说到避讳,自古皇帝最为霸道。因秦始皇名字“政”,“正月”要改读“征月”;因汉光武帝叫刘秀,此后“秀才”要改叫“茂才”;明明王昭君生于前,司马昭出于后,却因司马氏得了天下,先人得“让名”于后人;因唐太宗大名李世民,太宗以后,有唐一代,“民”皆改为“人”……凡此种种,无不暴露了封建统治者的专横、狭獈和无知。专制社会,等级森严,长官“尊严”冒犯不得,所以才产生了“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笑话。

话说回来,取名与做人一样,马虎不得。名字取得好与不好,事关前途命运。

据野史记载,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新科进士名单上报到嘉靖手中,阅卷官员原先拟将吴情录取为状元,但嘉靖一看“吴情”与“无情”同音,大皱眉头,慢条斯理地说:“如果朕将吴情确定为第一名,那岂不是让天下人说朕也是无情第一吗?!”当他看到名单上另一个叫“秦鸣雷”的名字时,就毫不犹豫地将他定为状元,因为这个名字正好应了他昨晚梦中巨雷轰鸣的情境。

状元得失之间,全在名字作怪。当然,在命运不能掌握于人民自己手上的封建时代,统治者凭个人的喜恶就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好在这样荒谬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

上面所说名字决定命运的事例当然有些极端,但是,好的名字会留给人好印象,为主人的形象加分,历史上也不乏典例。

朱元璋出身贫穷家庭,因在家族兄弟中排行老八,参加农民起义前一直叫朱重八,后来娶义军首领郭子兴义女马氏为妻,人们不再叫他朱重八,而是尊称他为朱公子。据说郭子兴为他赐名“朱元璋,字国瑞”——多么高大上的好名字!刘邦小名叫刘季,打败雍齿占领沛县后被称为沛公。萧何跟他说,你现在已是沛公了,不能总让别人称呼为刘季了,给他起名“刘邦”——也是一个好名字。

手写时代,名字引起的误会和笑话有时与名字无关,而是人们笔误造成的。一老同事,当年被分配到学校,明明姓林,写介绍信的人字体潦草,把个“林”字写得极似“柯”字,甚至连名字也写错,学校领导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介绍新老师时称之为“柯老师”。“老林”从此变成“老柯”,“柯老师”一旦叫开,以至后来人们都忘记其本性了。

电脑时代,取名更为重要,更需谨慎,名字一旦确定输入户籍,生成身份证,不能随意更改。以后入学、就职乃至为人处事,绝大多数办事情景都用实名制,需用身份证,好与不好,名字将伴你终生。从这个意义来说,名字不再是个简单的符号,这又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取名与做人一样,来不得半点马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