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资算法的最后日期 用工资中位数代替

新工资算法的最后日期 用工资中位数代替(1)

国家统计局27日发布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56339元,私营单位年平均工资为36390元,增速出现回落。其中,非私营单位中的金融业平均工资(108273元)最高,首次突破10万元,是最低行业的3.82倍。

每次国家统计部门公布年度工资平均数及相关指数“被增长”、“被平均”吐槽总是出现在相关评论中。也有不少人看着统计数据,在心中默默思忖:我拖祖国的后腿了吗?

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56339元,同比名义增长9.4%,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1%;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36390元,同比名义增长11.3%,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9.0%。这说明国家的经济实力是增强了。然而,GDP从生产总值转为人均财富,从宏观数据转为微观拥有,尚依赖政府执政职能的转变,依赖于国家各项还富于民、藏富于民政策的贯彻与落实。

就此笔者建议换一种统计方法统计收入。让这种统计方式更能真实地反映百姓的生活水平。一个国家的真正实力取决于生活在基层的群体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过着什么样的日子。那么,有什么方法和数据可以代替“平均收入”,来真实的反映一般老百姓的收入水平呢?那就是“工资中位数”的方法。

所谓中位数,就是将一组数据按从高到低排列处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据,一般而言,中位数在数据分布比较平均的时候,与平均数相对接近,但是当数据分布差异较大的时候,特别是有少数数据大幅高于或低于其余数据的时候,则更容易反映群体的中间水平。中位数可避免“一个百万富翁与九个穷光蛋”那种极端数据,代表了总体的中等情况。收入和工资的中位数,相比较于现在常用的“平均收入和平均工资”,更能真实的反映出一般老百姓的实际生活水平。中位数收入,才能真正反映出绝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中位数有助于了解普通民众的收入水平。而中位数与平均数的差异,则有助于了解全体民众的收入集中度。

平均数,只是一种笼统的情况标示,并不能代表大部分人群的真实感受。在经济社会发展尚不协调的大背景下,我们可以计算“平均数”,但不能忽视“平均数”之下的人群的境况。让“中位数”代替“平均数”,让统计数据离每个普通百姓的切身感受更近一些,需要政府更果断的作为和民生情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