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幼虫的长大过程(生活中常见的蜻蜓)

来源:磁石防御塔

蜻蜓目昆虫与人类关系紧密,在公园的池塘里,我们经常会看到"蜻蜓点水"。大部分蜻蜓目昆虫都对人类有益,因为它们的成虫捕捉蚊子或者苍蝇,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蜻蜓的幼虫对渔业影响较大,它们的幼虫生活在水中,会捕捉小虾或小鱼苗吃。

蜻蜓幼虫的长大过程(生活中常见的蜻蜓)(1)

幼虫捕食

蜻蜓稚虫的"死亡弹射"

蜻蜓目昆虫的稚虫称为水虿。其头部最为特殊的器官当属其口器中的下唇部分。它们的下唇强烈特化,称为下唇罩,或面罩。下唇罩分为两个部分,可以折叠。在没有捕食的情况下,下唇罩会折叠并收缩包裏着整个口器,看起来就像一个异形怪物一样。

蜻蜓幼虫的长大过程(生活中常见的蜻蜓)(2)

水虿下唇

当遇到猎物时,水虿会将下唇罩弹射出去,并利用前端的锯齿状结构将收缩时的下唇罩其抓住,再拖回至口器处取食。这个特化的下唇罩也帮助蜻蜓稚虫在水中获得了巨大的生存优势。

稚虫的胸部着生着2对未来将要发育成翅的翅函。在胸部还着生有3对足,有些蜻蜓目稚虫的前足和中足末端外侧还具有1个较短的突起,称为挖掘钩,在水中起到挖掘底沙的作用。稚虫的腹部为10节,大多数呈脊状或具棱的圆柱状。在很多水虿的腹部末端,会有一些刺状的结构,称为侧刺。稚虫腹部还会着生一些呼吸器官,但不同的蜻目其呼吸器官有着很大的区别。

蜻蜓幼虫的长大过程(生活中常见的蜻蜓)(3)

异形

蜻蜓目昆虫的形态

蜻蜓目昆虫的头部着生在前胸前部,可以十分自由地转动。整个头部区域划分较为明显。从前面观看,自上而下分别是后头、头顶、额和唇基。触角呈刚毛状,最多由7节组成。复眼发达,由极为众多的小眼组成,这对蜻目昆虫搜寻猎物和躲避天敌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头顶上,有3个单眼。口器为咀嚼式口器,且发育完整。

蜻蜓的胸部有3对足,常着生有大量的长短刺。较为特殊的是,蜻蜓的胸部虽分为前胸、中胸和后胸,但中胸与后胸紧密愈合在一起,两节之间不能转动,称为合胸。合胸是蜻蜓身体中最为强壮的部位,在其上着生两对异常发达的膜质翅。大多数蜻蜓的翅透明,但也有很多种类在翅上有各种色斑和花纹。蜻蜓的翅有十分密集且复杂的翅脉,这些翅脉形成很多封闭的翅室,最多时甚至在一个翅上有3000多个翅室。绝大多数蜻蜓在翅的近前端会有一处加厚的不透明斑纹,称为翅痣。这也是蜻蜓目昆虫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翅痣的形状和长短则根据不同蜻蜓的类群有所差别,也有一些蜻蜓的翅上根本没有翅痣或仅有一个伪翅痣,如色科的昆虫很多类群的雄虫就没有翅痣,雌虫则仅有一个假翅痣,或称伪翅痣。

蜻蜓目昆虫腹部细长,呈圆筒状,在雄性蜻蜓的第2、3腹节形成了一个十分复杂的副生殖器官,称为交合器。在其腹部末端,着生有一个发达的上肛附器和一个下肛附器,这个结构在交配时起到了夹住雌虫等重要作用。雌性蜻蜓的腹部末端具产卵器,产卵器的形状、大小根据不同蜻蜓种类和产卵方式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别。

蜻蜓幼虫的长大过程(生活中常见的蜻蜓)(4)

蜻蜓目昆虫的紧殖行为

当蜻蜓目昆虫离开水体,羽化为成虫的时候,便迎来了一生中最重要的繁殖阶段。它们求偶和交配的地点与稚虫生存的水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蜻蜓目昆虫的成虫并不ー直在水系旁栖息,很多物种在刚刚羽化后会自由地选择栖息地,直到性成熟,临近繁殖期时才会飞回到水边。雄虫通常会早于雌虫返回水边,并长时间占据一处领地,若有其他蜻蜒个体进入,则会被其驱赶。当雌虫出现在水系旁时,雄虫会追逐并向雌虫求偶。不同的蜻蜓种类求偶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有些蜻蜓的雄虫会在停落的雌虫面前飞舞,并利用中、后足内侧的白色与翅上的紫色金属光斑在雌虫前晃动,以达到求偶的目的。还有一些雄虫会在繁殖期将体色变得异常鲜艳,以吸引雌虫。

蜻蜓幼虫的长大过程(生活中常见的蜻蜓)(5)

蜻蜓的交配

当蜻蜓目昆虫开始正式交配时,其交配方式也是在昆虫中独一无二的。此时,雄虫会利用自己腹部末端的肛附器夹住雌虫的前胸,并轻微扣住雌虫的复眼内侧,雌虫则会将腹部向前弯曲,将自己腹部第8与第9腹节之间的生殖孔和雄虫第2腹节的副生殖器连接。此时,整个雌雄虫连接成一个如爱心一般的环状,无论在植被上停落还是飞行之中,两者都不分开。虽然雌雄虫相互连接的时间较长,但真正授精的时间却仅有几秒钟。很多雄性蜻蜓在交配结束后并不会立即离去,而是一直持续到雌虫产卵后。

蜻蜓幼虫的长大过程(生活中常见的蜻蜓)(6)

交配过程

蜻蜓点水

绝大多数蜻蜓目的雌虫具有产卵器,以点水的方式产"式点水"有的品种直接把卵排放到水中,让卵自然沉入水底,而大蜓科则是将整个身体竖直,并用产卵器猛烈戳进水底中的泥沙,并在此产卵。为了将其与蜻科的点水式产卵区分开,大蜓科的产卵方式又被称为"插秧式点水"。

还有一些蜻蜓雌虫会沿着水面进行飞行,并将卵粒或卵块以空投的方式洒入水中。虽然这种产卵方式已经多次在一些文献中被报道,但却较难进行验证。这种产卵方式被称为"空投式"。

蜻蜓幼虫的长大过程(生活中常见的蜻蜓)(7)

结语

野生动植物保护学指出,我们应科学地保护各种各样的物种。蜻蜓目幼虫生活在水中,成虫生活在陆上,加之全部为肉食性,故而对水陆昆虫及其他无动物的数量调控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由于很多蜻蜓目昆虫对水质要求较高,它们的数量可以直接反映当地水环境质量的改变,因此也被称为水质监测昆虫类群,这无疑对环境保护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导致一些池塘和小溪被破坏,这也让一些蜻蜓在城市中几乎绝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