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城市历史多少年了(天津历史上的区界变迁)

早在4000多年以前,天津城区便已经退海形成陆地。北辰区曾经出土过铁制、陶制的用具和半地穴房屋遗址,由此显示,早在战国时期此地已有先民劳作生息。辽宋时期,海河成为宋、辽对峙的界线。

下图:天津老城

天津城市历史多少年了(天津历史上的区界变迁)(1)

天津市区最早形成居住区的,主要集中在河东区、河北区和南开区。800多年前,伴随漕运、南北贸易的发展,大直沽成为南粮北运的终点,带来了天津的繁荣。元代王懋德的诗句描绘了直沽漕运繁忙兴盛的景象:“极目沧溟浸碧天,蓬莱楼阁远相连。东吴转海输粳稻,一夕潮来集万船”。所谓“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大直沽是当之无愧的天津发祥地之一。元代初年,大直沽地界兴建起一座天妃宫,是天津最早的寺庙建筑,也是元朝规格最高、影响最大、受祭拜次数最多的天妃宫,被誉为“元代第一庙”与“开沽妈祖”,成为天津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见证。

元代延祐三年(1316年)设立的海津镇,在河北区地界。明永乐二年,也就是1404年,天津设卫建城,城址选在了南开区。建卫后,天津三卫定额驻兵1.68万人,之后在今天河北区金钟河北岸设锦衣卫指挥使司衙门。由此开始,北运河、海河沿岸相继出现金家窑、辛庄、堤头等几十个村落。明末清初,村落连结成片,摆渡接连海河两岸,街衢道路相通,打破了村落格局,出现粮店街、狮子林、锦衣卫等居民区,基本形成了城市的街镇。

清代,天津城内漕运、盐业、屯田等日渐繁荣,商业、金融业逐渐发展,人口剧增,1840年前后,南区区老城厢内人口达9万多人,成为明清两代天津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清末袁世凯在天津推行“新政”,河北区又一度成为天津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中心,被称为“河北新区”。

下图:1900年版德文地图上,沿南北运河的村庄密布。天津的中心都是老城和北部。

天津城市历史多少年了(天津历史上的区界变迁)(2)

红桥区的形成是依托于老城厢。红桥区是天津商业的发祥地,估衣街上的元隆、谦祥益、瑞蚨祥等绸缎庄是久负盛名的老字号;“津门三绝”中的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都是在这一带诞生的。另外,三条石也是天津工业崛起的摇篮,大批外来工人在这里做工、居住、生活,工商业的发展促成了红桥区最初的格局。

和平区和河西区的城市格局则是因为租界地。历史上和平区境内地势洼下,人烟稀少。明清两代,境内村落慢慢增多。1860年天津开埠后,和平区境内的大部地区被英、法、美、日强辟为租界,在外国人的开发建设下渐渐成为天津最繁华、最洋气的区域。河西区界内出现村落也是在明朝末年,1895年,河西区的东北部划为德租界,这是河西区迈入城市化的第一步。1902年,海河第一次裁弯取直工程,原来在海河以东的挂甲寺村和杨庄子归入河西区界内。1917年,河西区成为天津第一个行政建制区,自此天津各处有了“区”这个概念。

1919年中国政府收回德、奥、俄租界,分别改为特别第一、二、三区。1928年,天津定为特别市,设立公安一、二、三、四、五区。当时天津市共辖5个公安区,3个特别区和英、法、日、意、比5国租界,相当于13个区域。1931年,比利时租界被收回,改为特别第四区。当时格局的划分颇为清晰——租界是租界区,租界收回后改为特别区,中国地则是公安区。按照这种划分方法,也是我们今天认识天津城市起源和变迁的最明确的线索。

下图:1939年版的日文地图,老城和原租界区明确标出。

天津城市历史多少年了(天津历史上的区界变迁)(3)

1933年,天津又重新划定市、县分界,天津市界大致为东至牛圈;东南到吴家嘴;南沿津浦铁路支线;西至西营门;西北至黑塔寺;北沿北宁铁路,总面积为82136亩。到抗日战争爆发,天津被日本侵略军占领之后,成立了日伪政权——天津特别市公署,随之将第四特别区划归第三特别区兼管,市区由6个区划为9个区——

第一区:东至海河,南连日租界,西与鼓楼相接,北邻北马路。

第二区:东起鼓楼南北大街直至海光寺,西至掩骨会,南至六里台、跑马场,北至铃铛阁大街、北门西马路。

第三区:东至海河西岸,南至北马路,西至张家树村,北至子牙河南岸。

第四区:东至辰纬路,西至海河,北至辛庄。

第五区:东起徐家庄,南至北宁铁路新货场,西临海河,北到新开河。

第六区:东起海河,南至天津县界,西至大围堤,北至六里台。

第七区:东邻东局子,南到海河,西至火车站,北至大毕庄。

第八区:东至新开河、宜兴埠,南至津浦吊桥、大红桥,北至穆家庄,西至黑塔寺。

第九区:东邻第二区,南至卫津河支流,西至围墙与天津县毗邻,北以南运河为界。

此外还有三个特别区——

特一区:北为英租界,东靠海河,南临小刘庄,西邻谦德庄。

特二区:东临北宁铁路,南与意租界毗邻,北接五区,西达海河东岸。

特三区:北为第七区,南接英租界,西至五经路,东与六、七区接壤。

这时的天津市的总面积再一次扩大,增至21万亩。1943年,特一、二、三区改为普通区,顺序为十、十一、十二区;日、英、法租界改为兴亚一、二、三区,意租界改为特管区。第二年,又将12个市区、3个兴亚区重新调整为8个区。

日本战败后,国民政府接收天津,市区由8个区划为10个区。1947年又由第七区划出一部分增辟第十一区。至1948年7月,全市共有11个区。这11个区,与1943年的12个区是略有所不同的。

下图:1951年的天津地图上,划分为11个区。

天津城市历史多少年了(天津历史上的区界变迁)(4)

1949年1月15日,新的天津市人民政府成立,设11个区、1个水上街,区名分别为从第一区到第十一区。1952年10月,第一区至第十一区又合并为第一区至第八区。1955年12月,第一区至第八区分别更名为和平区、城厢区、河北区、河东区、新华区、河西区、南开区、红桥区。实际上,从1919年到1955年30多年的时间,天津市的城市边界经历了多次变化,界内的各区域划分也多达十几次。通过这段历史可以看出,一座城市的形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1958年9月,天津市改设和平区、红桥区、南开区、河东区、河北区、河西区6个区。这个6个区名,河东、河北、河西都来源于海河;和平区因为都是收回的旧租界,所以取“世界和平”的本意;南开区也是由地理位置而得名,因为位于天津城南部的开洼地;红桥区则得名于李鸿章当年修建的“大红桥”。至此,老天津人说的“市内6区”基本形成。1966年8月到9月,和平区改为战斗区;河北区改为卫东区;河东区改为东风区;河西区改为红旗区;南开区改为东方红区;红桥区改为红卫区。直到1968年1月又改回原名。

下图:故纸上的区域名称痕迹,东方红区和红卫区。

天津城市历史多少年了(天津历史上的区界变迁)(5)

天津城市历史多少年了(天津历史上的区界变迁)(6)

不同的区域构成了天津这座城市,它们彼此之间细微的差别,形成了天津不尽相同的城市风格。从这些细节碎片深入下去,城市的历史便凸显出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