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可敬的老师一群祖国的栋梁 赤瓜礁一群师生的

车马远,情意长

■解放军报记者 陈小菁

远方的致意。

“从前书信很慢,车马很远……”一句网文勾起人们对于书信这一古老情感沟通方式的怀念。

互联网浪潮奔涌,书信交流少之又少。收到一封远方来信时的惊喜与感动,似乎已鲜有人记得。

“树洞”,是网友对可以述说心里话的地方的昵称。如今的人们差不多快淡忘了,那一沓摆放在案头的信纸,曾是内心最渴望倾诉的“树洞”。“树洞”那一头,连着的是一份情感的抵达,传递的是一个消息的终点。

这个故事来自南沙,跨度长达33年。故事载体是一封封书信,文字饱蘸浓浓情意,一边温暖着一位位官兵,另一边感染着一茬茬少年。

浙江省宁波市大榭中学老师胡四海,就曾是一位“少年”。这位年逾五旬的中学教师,至今保留着南沙官兵从赤瓜礁寄来的第一封回信。

泛黄的信纸,有种穿越时空的力量。信封上几乎褪色的字迹,工工整整、刚毅苍劲:“赤瓜礁远离大陆,条件艰苦,任务繁重,可这些动摇不了我们守好礁的信心,祖国与我们同在,你们与我们同在。”

每每读到这一段,胡四海都会热泪盈眶。

当时守礁条件太苦了,官兵们常常将信纸铺在膝盖上,佝偻着腰写下这些激昂的文字。

南海的风暴,仍然吹不灭他们心中的热爱,动摇不了守土的决心。

给南沙官兵写信,胡四海坚持了33年。33年,他写得头发花白了。可只要想起远方的官兵,他就有一肚子的话要说。

直到有一天,胡四海带的学生有人穿上军装,走进军营,走向深蓝,走上了赤瓜礁……参军守礁的学生们,也陆续给老师写来一封封“南沙来信”。

从最初的高脚屋,到如今的岛礁新营房;从最初回信用的泛黄纸张,到今天的精美信笺……33年,沧海桑田,岁月更迭。打开这一封封跨越了33年的书信,我们品读到一种血脉的传承。

那些镌刻在书信中的“不变”,永远镌刻在天地间——那是“你在我眼中,我在你心里”的深情,也是“我凝望你,你守护国”的承诺。

33年,一位中学老师坚持带领学生给赤瓜礁官兵写信。这份穿越时空的深情和凝视,让赤瓜礁不再遥远——

赤瓜礁:一群师生的“诗与远方”

一位可敬的老师一群祖国的栋梁 赤瓜礁一群师生的(1)

往昔赤瓜礁。

一位可敬的老师一群祖国的栋梁 赤瓜礁一群师生的(2)

赤瓜礁新貌。

阳光如沸水一般倾泻下来,在房间泼洒一片炙热。宁波市大榭中学老师胡四海办公室窗台上,摆放着一块特殊的接机牌,上面写着:“我们接——祖国最亲的人”。

不久前,3位海军官兵从赤瓜礁来到宁波大榭开发区,参加“赤瓜礁-大榭中学”军民共建签约仪式。他们乘坐的航班延误了,空旷的机场里,胡四海和一起来接机的同事举着这块接机牌,等了3个多小时。

3个多小时的等待时光,好像比30年还要漫长。这等待,仿佛穿越了时空。

33年前,26岁的胡四海带领大榭中学“海鸥班”的学生向赤瓜礁海军官兵寄出了第一封信。从那时候起,等待就成了这位老师生命中一个重要的部分——等待着守礁官兵的回信,等待着与守礁官兵相见,等待着有朝一日能够亲自踏上那一叶孤礁。

那片蓝色国土的火热礁盘,承载着一个个期待。在这位老师和一茬茬学生心中,所有的等待和坚守,都将开出最美的太阳花。

我们需要英雄——

赤瓜礁和守礁的兵,改变了一群人的人生

胡四海最大的心愿,就是去赤瓜礁上看一看。

“我的很多学生,都和我一样有这个愿望。”胡四海翻阅着厚厚一叠的书信说。

当年,在胡四海号召他的学生向赤瓜礁战士写信之前,他的心中像海水一般鼎沸。

那一年,班主任胡四海面对的是一群让许多老师都头疼的“后进学生”。“这些孩子只是自制力比较差。”胡四海不愿意放弃任何一名学生。

那是在1988年,胡四海从报纸上看到南沙官兵守礁卫国的事迹,感动得热泪盈眶。

他想到了自己的学生们。“守礁的战士比学生们大不了多少,他们在恶劣的条件下为守卫祖国抛洒热血,我有责任让孩子们知道这些英雄,让孩子们学习英雄故事。”

带着报纸走进教室,胡四海召开了“祖国神圣领土不可侵犯”主题班会,一字一句向学生朗读。让他意外的是,原本喧嚣的教室在他的朗读声中逐渐安静下来。

那一次,全班几十双眼睛齐刷刷地盯着胡四海,望着他手里的报纸。

“守礁战士在艰苦地方守卫国土,才有了我们的和平安宁,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在胡四海引导下,学生们展开讨论,大家将班级命名为“海鸥班”,一致决定给赤瓜礁上的解放军叔叔们写封信。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之后,胡四海将“赤瓜礁和守在那里的兵”作为教育孩子成长的“诗与远方”。赤瓜礁和守在那里的兵,也在无形中改变了孩子们的一生。

每当有孩子在课堂上调皮,胡四海都会语重心长地提醒:“想一想赤瓜礁上的守礁官兵,好好学习才能报效祖国!”有了赤瓜礁这个“诗与远方”,孩子们变化很大,纷纷提出入团申请。

辗转一年,那封寄出的信才送到赤瓜礁。又过了一年,1991年元旦,赤瓜礁官兵的第一封回信才姗姗来迟。遗憾的是,“海鸥班”的学生们已经毕业离开学校。得知解放军叔叔给大家回信的消息,孩子们激动了。

有个学生外号叫“小太阳”,平时喜欢调皮捣蛋。胡四海把她带到“海鸥班”,让她一起给赤瓜礁官兵写信:“好好学习,将来有机会再来读回信。”

小姑娘一脸疑惑,问胡四海:“老师,我一定努力!可您没骗人吧?”

后来,“小太阳”毕业后到了外地上学。胡四海特意打电话给她,一字一句给她读赤瓜礁官兵的回信。信还没读到一半,小姑娘已经泣不成声……

如今“小太阳”已经成为一名医生。她特别感恩胡四海当年的鼓励,她想告诉老师:“我会坚守心中的‘赤瓜礁’。”

赤瓜礁的荣誉室内,珍藏着一张泛黄的包裹单。在“价值”一栏,赫然写着:“无价之宝”。

胡四海说,当年师生用收废纸废品换成的钱买来了萝卜干,寄给赤瓜礁官兵。对“海鸥班”学生们来说,与赤瓜礁官兵的情谊就是——无价之宝。

“我去年18岁高中毕业于湖北南漳一中,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襄樊分校,我的理想是生活在蓝色的军营中。”“我12月到达南沙部队,参加为期5个月的刻苦训练,已成为一名优秀的南沙卫士……”

去年,年过40的学生王静,将她珍藏20多年的与赤瓜礁战士钱靖的书信交给胡四海老师。这些信,字里行间透出让她动容的铮铮深情,也见证了他们之间真挚的情谊。

其中一封不足百字的信这样写:“一艘渔船路过时间仅3分钟。捎信一封,勿挂念,感谢你的诚意!”

那一年,钱靖刚20岁。守在孤寂岛礁,人生却不荒芜。

当一艘渔船经过赤瓜礁,钱靖得知后,匆忙中写了这封书信,委托渔民带出海,待渔船靠岸后投寄邮局。

“孩子们需要英雄。”王静说,她常常将赤瓜礁和守礁官兵的故事讲给自己的孩子听。现在将信交给胡四海老师,希望能让更多的孩子受到鼓舞。

一座城的温暖守望——

读着赤瓜礁来信,在感动中获取力量

大榭中学党支部书记胡美珍,与来自南部战区海军赤瓜礁守备部队的3名官兵相见,双方进行了一个简单仪式——对暗号。

当他们说出“三沙-宁波”“鱼水-情深”的暗号之后,这段跨越地球20个纬度、33年的情缘终于翻到了新的一页。

鱼水情深,就像是大榭这座岛城的“城市符号”。

“这里的每个人都喜欢解放军,对大海有着深厚感情。”大榭中学原校长章军说,1949年人民解放军解放宁波,与舟山群岛的敌人隔海相望,大榭岛被推到了历史的风口浪尖——当时,刚刚成立不久的人民海军,物资匮乏、武器落后、天堑难逾的情况下,毅然发起“渡海第一仗”,成功解放大榭岛。

“赤瓜礁的解放军,是我们最亲的人!”当“海鸥班”学生们和赤瓜礁官兵互通书信的事情被更多人知道后,胡四海出名了。他带的班级成了学生们向往的班级,许多家长都希望把孩子送到他所在的班级。

有时候,寄出去的信会被退回来。不是第一次碰到这种情况的胡四海,总是将信一次次重新寄出。有一次,邮局工作人员忍不住劝他说:“您这样是寄不出去的,寄出去了对方也收不到。”

“一定能收到!”胡四海老师向他讲述了他们与赤瓜礁官兵的故事。邮局工作人员听闻,不仅不收胡四海邮费,更保证会想尽办法将信寄到官兵手中。

那一次,赤瓜礁官兵为大榭中学的师生寄来了赤瓜礁的海沙和贝壳海螺。他们在信中说:“同学们的心灵在老师的浇灌下,就像祖国南沙的海沙般,最细腻、最纯洁。”

每一封来信,都是一堂思政课。

大榭中学将赤瓜礁官兵的来信编成了德育课本,每名学生都会在教育课上大声朗读。去年,大榭中学还将早已毕业的“海鸥班”学生请回学校,向学生们讲述当年与赤瓜礁官兵的书信之情。

听着学生们的朗读,已经毕业28年的刘幼花感慨万千。

“曾经我也和他们一样,读着赤瓜礁的来信,在感动中获取力量。”1991年元旦,第一封从赤瓜礁来的回信寄到大榭中学,时任团支部副书记的刘幼花,和胡四海老师一起拆开信封。

“因为担心被海水浸湿,官兵们用了2个信封。”但信上,仍然有斑驳的水印。

刘幼花和全班同学一起朗读了来信:“人民永远是战士的力量源泉,你们永远与我们同在。万水千山能阻绝彼此相见,怎能隔断我们携手共守南沙的钢铁意志。”

曾经,年幼的刘幼花被赤瓜礁官兵的爱国奉献之情深深打动。长大后,她嫁给了一名军人。“成为军嫂是我从小就种下的种子。”刘幼花说。

军嫂,在大榭是一个光荣的称谓。

大榭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黄金国说,几年前,一名海军军官在执行护航任务前,妻子发生了严重车祸,他将妻子送到医院,向亲自前来做手术的院长敬了一个军礼,说:“我把爱人交给你了……”

“守礁官兵守着国,我们就在他们身后守望着他们。”这位院长说。

这次,赤瓜礁官兵为大榭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赤瓜礁礁花——太阳花。

官兵们在信中说:“希望大榭的亲人们,能精心培育,让‘赤瓜礁精神’开遍岛城。”

你们守护,我们坚守——

那是心与心的桥梁,那是人生路上挂在天边的彩虹

“感谢你们33年如一日坚持给守礁官兵写信……”

潮起潮落,赤瓜礁和大榭岛早已不复多年前的旧貌;跨越山海,守备部队官兵和大榭中学师生之间的情谊,愈发浓厚。

第一次登上大榭中学讲台,南部战区海军赤瓜礁守备部队教导员邹良一的脑海里,不时浮现出礁上战友们喜滋滋地挤着看信时的场景。

“一朝上岛,一生报国。谢谢你们为守一方疆土,放下自己的小家……”沧海孤礁,同学们朴实的话语滋润守礁官兵心田,黢黑脸庞露出久违的笑容。

赤瓜礁远离大陆1200多公里,是守护海洋领土主权的第一线。去年以来,许多官兵已在礁上守了一年时间。信中一句句家长里短的问候,给官兵单调的生活增添了一抹颜色。

“看到这些稚气笔迹和温暖话语,我们感到再苦再累也值得!”拿到学生们写的信,上士周涛和战友们说,“一定要好好站哨,因为我们身后有无数人凝望的目光。”

精干自律是战友们对周涛的第一印象。

周涛的军装下,藏着一副健硕身材。战备任务繁重,战友们也总能在健身房里看到他的身影。这位“健身达人”,连续5年斩获南沙守备部队军事体能比武桂冠。

一花独放不是春。作为班长,周涛将自己踏实的作风传递给其他人,也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带动更多的人。

“咱们得做点啥,总不能让这些孩子们失望吧。”在他的带动下,一股训练热潮在赤瓜礁掀起。孩子们在书信中的种种期许,让上等兵常海日从刚上礁时体能“吊车尾”,逐渐成长为“优秀士兵”。

感动,在有些时候已经化作了一种基因、一种传承。今天,大榭中学学生的信件,已经和“南沙精神”一并成为上礁新兵的必修课。

感动常在,润物无声。坚持、拼尽全力……是中士黎湘对信件印象最深的“主题词”。

“赤瓜礁附近海域船只请注意,近期海面风力较大,请加强观察,防止抛锚……”面对即将到来的台风,黎湘立即通知我国渔船。近1年半的守礁执勤,让他和数十条渔船的沟通驾轻就熟。

信号旗、北斗、电台……熟练掌握装备操作技能绝非易事。每天执勤之余,黎湘就泡在信号台学习专业知识,向班长和厂家挨个请教。

刚刚结束中考的胡雨蒙,在信中把解放军叔叔当成“偶像”;从一窍不通到成为业务骨干,黎湘说,自己的坚守和成长,又何尝不是得益于孩子们的鼓励?

为了写好信,中士吴清宝每次都认真查找资料。信写好后,吴清宝把信交给指导员陆聪杰,反复念叨:“这可是我写过最长的一封信了,写得比高考作文还用心,可一定要把它送到孩子们手上哇!”

“我们需要你,祖国需要你。”一句句深情话语藏不住浓浓的牵挂。

如果长时间没收到大榭中学学生们的信,每次换班补给时,战士们都会拉住文书问道:“还没有收到信?”

为什么太阳花这么艳?战士们的笑容照耀了它,热爱浇灌了它。

在陆聪杰看来,作为远方一群人眼中“最可爱的人”,他们和远方的人们,已经被牵系在一起,彼此心心相印,彼此给予鼓励。

寥寥几百字的信笺,每个字很重很重,那是心与心的桥梁,那是人生路上挂在天边的彩虹。

一位可敬的老师一群祖国的栋梁 赤瓜礁一群师生的(3)

凝望。

一位可敬的老师一群祖国的栋梁 赤瓜礁一群师生的(4)

南部战区海军赤瓜礁守备部队官兵读信时的情景。

一位可敬的老师一群祖国的栋梁 赤瓜礁一群师生的(5)

当年的赤瓜礁官兵在高脚屋写信。

一位可敬的老师一群祖国的栋梁 赤瓜礁一群师生的(6)

南部战区海军赤瓜礁守备部队官兵与大榭中学进行军民共建签约仪式现场。

一位可敬的老师一群祖国的栋梁 赤瓜礁一群师生的(7)

吴清宝(右)和战友在礁石边画画,作为回信。

一位可敬的老师一群祖国的栋梁 赤瓜礁一群师生的(8)

家书抵万金。

作者:熊晨曦 柯永忻

来源: 解放军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