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你对文学理论的理解(普通读者应如何看待文学理论)

谈谈你对文学理论的理解(普通读者应如何看待文学理论)(1)

作者君↑

我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回答得比较长一点。

首先,题主将“文学理论”理解为可以“正确地”“系统地”解读文学作品的东西,这是明显有问题的。文学理论之所以会爆炸式地增长,很大程度上恰恰式建立在对于“正确地系统地”之解读的不信任。乔纳森卡勒这样定义“文学理论”:“理论的主要效果就是批判‘常识’……比如理论会对下面这些观点提出质疑。”

1认为言语或文本的意义就是说话者“脑子里”所想的东西。2认为写作是一种表述,在某个地方存在着它的真实性,他所表述的是一个真实的经验,或者真实的境况。3认为现实就是给定时刻的“存在”。

简单地说,“真实”这个词本身是在一定的具体语境中被构建出来的,它本身不具有恒远的固定性。文学理论拒绝任何自明的东西,伊格尔顿说,任何自明的东西,我们只要稍微思考一下,就会发现它是为特定的阶级和共同体的利益所服务的。“正确系统地”解读文学作品明显还是一种“古典”文学的思维模式。罗兰巴特说古典文学是“一种表达的艺术,而不是创新的艺术。”这种表达正是基于一种对于“系统”思想的信任。对于萨特来说,这意味着根本不存在读者。现代的文学作品拒绝这种系统,现代诗摧毁了语言的关系。萨特说现代诗是反语言的。现代诗人基本上也都是魔怔的,他们像尼采说的那样每一天都在跳舞,而且是在古典诗人的坟头蹦迪。阿尔托如此狂啸:“我写东西就是为了说自己什么都写不了。”

谈谈你对文学理论的理解(普通读者应如何看待文学理论)(2)

罗兰巴特

文学理论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发展的,文学理论和文学的危机有关,而文学的危机和文学的本质有关。伊格尔顿继承马舍雷的症候式阅读,他说:“批评家的工作不是把文本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而在其中找到断裂的地方。”对于断裂的信任是文学理论一种极为基本的姿态。因为这是现代文学本身的基本姿态。

文学理论绝对不单纯是外在于文学的,它和文学至少可以有三种关系:

1文学理论指导文学写作

2文学理论负责解读文学

3文学理论直接就是文学

1很好理解,就拿现代中国文学的例子来说,余华、阎连科这些人的理论对他们的创作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不多谈这个,是因为作家谈怎么写作的书实在是太太太太太太多了。

2当然更为常识,也更不需要解释,文学理论嘛,自然是对文学的解读。

3看起来就比较诡异,这有可能吗?文学理论直接就成了文学?本雅明在《批评家技巧13则》里说:“批评家必须说艺术家的语言。”而他自己显然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在35岁死去的人,在他生命的每一刻,都是一个将在35岁死去的人。”本雅明这样谈论着死亡。死亡是一个意义崩溃的点位,所以诗人不停地滞留在这里。布朗肖就是这样的诗人,他作为一个文学批评家,写的文学批评经常比文学本身还有趣,跟本雅明一样,他长久地注视着死亡。思考着人类、他自己和死亡的各种关系。《文学空间》有一节叫做“我能死吗?”别笑,这对于布朗肖真的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只要看一下布朗肖的一些小标题,就可以看出这个人的“诗意”:“艺术,自杀”“探索,不在场的净化”“无限的、恐怖的词”。

谈谈你对文学理论的理解(普通读者应如何看待文学理论)(3)

本雅明

最后再谈一下一般读者和文学理论的关系。其实一般读者这个词很有意思。“一般读者”不仅不跟文学理论相抵触,甚至这个词本身就是被文学理论构建出来的。萨特强调最初的作家只为一小部分人写作,他们很清楚什么样的人会读他们的书。伏尔泰就哀叹自己的听众不再是“古典的”由“法官、君王或布道者”组成的,他们仅仅是“一定数量的年轻男人和年轻女人”。当我说“一般读者”被理论构建出来的时候,不是说没有理论,这些读者就不存在。因为古典文学是一个大全的范畴,只有当古典文学内部出现分裂时,也就是说,只有当古典文学成为文学的一个亚种而不是文学本身时,一般读者才能出现。因为古典文学并不在乎一般读者,或者,因为当时的知识分配问题,读者也根本看不了古典文学。不仅仅是语言、修辞的原因,还有政治、权力的要素。而新生代的作家使用俚语、方言、大白话,描写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场景,停止无休无止的道德说教时,印刷术大量发展时,一般读者才开始存在。这些新的敢于挑战古典文学的作家正是运用自己的理论在战斗,他们把读者视为自己的兄弟(波德莱尔)。他们的目光朝向未来,号召未来的读者(还是波德莱尔)。作家的未来就是未来的读者。未来的作家就是读者的未来。

谈谈你对文学理论的理解(普通读者应如何看待文学理论)(4)

萨特

而对于很多“古典”作家来说,看见有“下等人”在看自己的作品,可能会吓得当场晕厥。比如12世纪的为教士们写作的教士们。圣安塞姆说的这句话很有可能代表其中很多教士对于“一般读者”的看法:“把书放在无知者手里,如把利剑放在儿童手里一样危险。”还比如17世纪法国的作家们,他们被国王养着,他们的读者是一小撮精英,萨特说这个时代压根就没有“潜在的读者”。作者与读者对一切问题持相同的见解。用朗西埃的话来说,他们只有共识,没有歧感,而为了让歧感出现,就必须把共识打破,重新分配。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任何促进“一般读者“出现的文学的写作都已经是文学理论的写作。因为理论是一种思考,而盲目接受意识形态并不是。波德莱尔说把自己比作妓女,说:“为了成为作家,我贩卖自己的思想。”波德莱尔否定整个世界,来肯定自己的作品,而马拉美的作品就是否定本身,否定他的作品可以成为一种作品。所以萨特说文学的本质不断朝着否定前进,以至于变成了“一个五彩缤纷、光辉夺目的毁灭过程”。这也正是上文卡勒对于文学理论的大致定义。文学和文学理论是严格相关的。

再总结一下,一般读者这个概念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和文学理论=写作的发展是密切联系的。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文学理论越来越注重读者的存在,什么“隐含的读者”“有修养的读者”“批判性的读者”“理想的读者”“读者共同体”。20世纪后期的文学理论是从文本转向读者,从自在转向自为。如同读者离不开文学理论(字 面 意 义),文学理论也离不开读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