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多岁老人关节炎能治吗(一个月治好80岁老父亲的关节炎)
为什么身体有湿会引起关节炎呢?那是因为风寒湿邪入侵关节,日久化热,就会出现肿痛,关节屈伸不利。水湿阻痹经络,气血不通就会淤滞,出现瘀血。
父亲今年八十岁,身体素质那是没得说,很健康,是不让儿女操心的人,生活有规律,性格开朗,与人为善,看上去就是慈善长寿之人。但在2015年后半年,父亲的右腿膝盖关节疼痛引起了他老人家的走路不适,刚开始上楼梯感觉稍微有些困难,下楼梯还好。可他老人家这样子一直没告诉我们,也不让母亲告诉儿女们,认为人老了毛病就随之而来,很正常,能忍则忍,生怕给儿女们找麻烦。直到2016年开始一天比一天的疼痛难以忍受(真能忍),这件事还是被他的孙女(10岁)发现后告诉了我们,这才引起大家的注意。
儿女们都很孝顺,开始了一系列的常规检查,结论是关节炎,骨质增生等老年人关节疼痛症。前期的治疗过程有吃医院开的一大堆消炎药、吃我们这里中医院配的中草药、用过杨奕的中药泡脚方法、找按摩高手按摩,这里就不多啰嗦了,折腾了大半年,频繁的换医换药,虽说疼痛都稍微有所改善,可始终不见彻底好利索。这个时段父亲脾气开始暴躁,饮食也不好,他的情绪变化直接影响到我们全家人的心情。
对此我很纠结,我能不能给父亲试试?毕竟刚开始学习中医,只知皮毛,还是不完全懂,但父亲的体质我了解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我开始从父亲关节疼痛之前找原因。记忆中的父亲坚持锻炼始终如一,特别有毅力,可常年不分春夏秋冬每天早晨五六点就出去晨练,跑步跳跳绳,走路也特快,常年累月下来,到老了身体能没有点小毛小病?
父亲年轻时这样的运动拿我现在了解的中医解释,就是身体的津液消耗太多,这是关键;又从母亲话语中得知父亲胃口特别不好后开始了膝盖腿疼。父亲脾胃不好这我一直有所知,消化也不是太好,经常大便不成形,这个是根本。我这样仔细想后,开始了琢磨怎么用药?毕竟八十岁老人,要慎重。
我认为四肢疼痛有时有可能是脾胃不好引起的,清代医家张锡纯有"振中汤"一说,此方组成白术、当归(补血补血)、陈皮(理气)、厚朴(行气)、乳香、没药(二味药通经络),脾属土,居中央,脾主四肢,白术以健补脾胃,脾胃健则津液气化自能旁达。。。。我决定先买回三副回去试试看。
我亲自煎药送老人家,可父亲一天两顿的药能用四五天喝完,没办法强求,三副药后感觉也有好转,不那么特别明显,可父亲要的是立竿见影的效果,说啥也不继续喝下去了,只有放弃。这下我也没招了,不配合是很难做的。
之后我不忍心看他继续疼痛,只能对父亲采取拍舌头照片,对应罗老师的舌诊图书,让父亲看图说话,因父亲是老牌大学生,这样是最好的说服力。
舌体白胖大有齿痕,舌苔黄腻厚,舌质两内侧斑点、瘀点居多,舌质中间有裂纹。通过看舌诊确认父亲身体有湿,大便不成形;有瘀血,脾胃虚热,虽后观察看父亲右腿膝盖关节处肿大,经过我与父亲沟通后(因老人不可能相信半路出家人),终于同意让我练手。
首先,用血府逐瘀汤(七副)祛瘀血,当时只知道此方祛瘀血;其次用温胆汤(十副)泡脚;泡脚五副时开始用八珍糕(去同仁堂药店卖了一副打粉后自制)调理脾胃。所用药方我每次服用前都抄于父亲。这里特别说明一点,老人脾胃不好吃药后的药性吸收不如泡脚的药性吸收快,所以父亲用血府逐瘀汤四副熬的喝,三副熬的泡脚。
祛瘀血的药用后父亲的右腿关节疼痛明显好转,疼痛不在固定位置,自己说在右腿串着抽着疼,有时候在一个位置疼痛的很厉害,引发父亲右腿都很难迈出步子,父亲此时都曾怀疑我的治疗方法,又想放弃,好言相劝后才让我坚持看疗效说话。
我知道祛瘀血的药物有活血通经络的作用,这阶段正好配合懒兔子在10月17日发表巜中医里神奇的“左病右治”你可知道?》,于是把文章转发了母亲,此项任务由母亲大人亲自完成,哪疼按摩另外一边的相应位置。当天就反馈信息,说这种办法太神了。
其次,温胆汤泡脚后膝盖关节肿胀开始消失,当时配合熬怀山药片当水喝,这个时候父亲开始大便成形,接下来就开始吃我蒸的八珍糕。所有这些程序用药调理不到一月,父亲所谓的关节炎、骨质增生、老年人腿疼病彻底好了。
之后,我又做了一次八珍糕加强一下脾胃,父亲饭量比以前强了很多。现在父亲又象八十岁以前一样,每天都有着阳光灿烂般的笑容。(备注:过后得知,凡是我给父亲所用之中药,抄于老人家的药单,父亲都查字典逐一了解每味药的药性功效,知识分子做事就是严谨)。
治疗关节炎,中医有很多办法。温胆汤和血府逐瘀汤的组合并不代表就可以治疗所有关节炎,在使用前一定要仔细辨证,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但是从这个案子我们可以看出,关节炎只是症状不是病因。作者没有单纯从腿疼治腿的思路考虑,而是直接从体质入手,根据舌诊判断出瘀血和痰湿后,用药进行体质调理,结果收到了很好的疗效。
这个,才是这起医案真正的价值所在——不要被表面的症状所迷惑,一定从调理体质的根本入手。只要体质正常了,身体的其他症状自然也会消失。
关节疼痛的起因也并不全是风湿或者瘀血,有可能是阴虚或者阳虚。中医切忌生搬硬套,千万别把中医学死了,永远记得辨证为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