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方言乔捏啥意思(河南方言中说汤yu出来了)
在河南豫东方言中常说"汤(水)yu出来",这种说法是说锅里煮的粥、汤或者水太满,从锅里或者其他器皿里流出来了。这个"yu"是哪个字呢?这个字就是"溢"字。
水溢出来了
那么,为什么方言中读yu而普通话读yi呢?其实这个i和ü的发音特点有关。i和ü虽然听起来发音差别很大,但是二者发音主要在于我们是否圆唇。也就说,当你发i的时候,保持你的舌和牙的状态不变,然后把嘴唇拢圆,再发音就是ü了。因此,i和ü在方言中常常出现相混或者二者互换的情况,比如粤方言中的yu常常读作yi,另外还有四川、云南、贵州、客家方言区及闽方言的部分地区都没有ü开头的韵母。所以这些地方都读为i,比如“京剧”,这些地方会读为“经济”,“有趣”会说成“有气”。在“溢”的读音上,河南方言刚好相反,本来读yi,河南很多地方却读了yü,但是这种现象并不具有普遍性,非常有意思。
说了读音,下面我们说说“溢”这个字。“溢”最初的古文字是“益”。“益”的古文字形体如下:
甲骨文“益”
金文“益”
“益”字的形体,从甲骨文到篆书的发展一脉相承,都是上“水”下“皿”的构形。甲骨文的“水”是正常形体,与单独的“水”字保持一致。
金文“益”字上的水则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上部像“八”,而下部则变成了“血”字的形体。
甲骨文“血”
很多学者认为这种变化很不合理,是一种讹变,其实这种造字也是符合逻辑的。也就是说,器皿中的液体溢出,不光是水,也可能是血液,因为古代祭祀用器皿盛血液也是很常见的。《周礼·大宗伯》记载:“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
因此说,很多汉字形体出现的变异,我们不能一概认为是讹变,要根据当时的社会文化来进一步解释论证。
篆书的“益”字则比较有意思,上“水”不再是竖立之形,而是躺下的“水”字。若按照形体发展的一般轨迹,“益”字篆书应该是如下形体:
设想的与甲骨文一脉相承的“益”字形体
但是,上图的构形显然看起来有些别扭,或者说与方块字的匀称比例有些不大匹配。于是,古人在追完美构型的心理作用下,把“皿”上的“水”做了恰如其分的处理——把“水”字放倒,就成了现在的“益”。“益”上之“水”放倒后,我们现在很难再能看出“益”字与水有关。
篆文“益”字
“益”字的本义是器皿中的水太多而漫出,由此便引申出多、富足、丰富、增加、好处、更加之意。之后引申义比本义更为常用,我们的先人就在原字的基础上增加了“氵”造了“溢”字,以表本义。
这样“溢”字就固定下来表示“益”的本义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