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君歌里的光王最后怎么样(与君歌背后的光王)

电视剧《与君歌》在持续热播中,我们之前聊了这部剧主角齐焱的原型唐武宗李炎的故事,想必大家对于剧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应该也印象深刻,那就是珖王。历史上也就是唐宣宗李忱。后来那么我们就来聊聊历史上真实的光王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与君歌里的光王最后怎么样(与君歌背后的光王)(1)

《与君歌》中的珖王

历史上,光王也就是后来的唐宣宗李忱曾经一直被认为是智障人士。从他出生时的元和五年(公元810年)到他继承大统的会昌六年(公元846年),这整整三十七年的时间里,几乎所有认识他的人都是这样认为的。他的母亲郑氏身份卑微,因此虽为宪宗皇帝的亲生儿子,但却只能如同一株无人照看的小花一样,慢慢地在无人注目的角落里悄然生长。

与君歌里的光王最后怎么样(与君歌背后的光王)(2)

唐宣宗李忱(810年7月27日/28日 -859年9月7日/10日 )

正是因为孤僻、呆滞,也成为了大家取笑捉弄的对象。就连文宗皇帝都拿他开涮:“谁能让光叔先开口说话,朕重重有赏。”面对诸王的戏虐,他却始终像一个木头一样,不仅没有说话,甚至连嘴角都不曾动。众人哄笑之余,唯有后来的武宗李炎心中隐隐有一个念头:如果一个人能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不为一切外物所动,如果不是愚不可及就是深不可测,而自己的光叔很可能是后者。自此以后,种种意外总是不经意间就降临在光王的身上,甚至到后来武宗还是动了“杀心”,只是尽管面对各种情况,光王却总能化险为夷,即便是有性命之虞。在躲过武宗的“刀”之后,开始流落民间,后来很多笔记和民间传说都说光王从此隐姓埋名,最后到了浙江盐官(今浙江海宁市西南),在安国寺落发为僧,法号琼俊。后来,二百多年后的宋朝,北宋的大文学家苏轼途经此地,为追忆光王的传奇经历,还曾留下诗篇:“已将世界等微尘,空里浮花梦里身。岂是龙颜更分别,只应天眼识天人。”

与君歌里的光王最后怎么样(与君歌背后的光王)(3)

浙江省海宁市安国寺

后来,光王李忱暂时没有了,只有沙弥琼俊。当他跟随高僧黄檗一起云游时,禅师面对飞瀑曾问道:“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李忱知道老僧早已看破他的身份,而且在等待他的答案:究竟是走在这条舍妄归真的求法之路,还是回到俗世之中,做一个中兴李唐的护法天子。“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禅师看到了他眼眸中流露出的光芒,也听到了答案。

会昌六年(公元846年),武宗病危,光王李忱在这个时候回到了长安。也是在这一年的暮春时节,这个早已被世人所遗忘的光王,成为了皇太叔。一旦武宗崩逝,他就将成为大唐新的天子。可是,朝野上下也在疑惑,大唐天子之位真的要由一个智力残障人士继承大统?

与君歌里的光王最后怎么样(与君歌背后的光王)(4)

影视剧中仇公武形象

历史总是有着延续性,很快朝野上下发现,这个傻子光叔也是宦官所立。在上期就说过,宦官需要的从来就是一个傀儡,一个可以任由他们摆布的应声虫和窝囊废。试问,武宗的五个儿子和其他的宗室亲王,哪个比这个“傻子光叔”更适合充当傀儡呢?在皇太叔李忱接见文武百官的仪式上,宦官仇公武是笑得最开心的那一个。当然他有理由笑,当年是他冒着杀头的危险,从臭气熏天的宫厕中捞出来的绝非“池中之物”,而是一块举足轻重的政治筹码。

但是,历史的走向又往往并不是向着所有人预料的那样发展,比如之前还笑得无比灿烂的仇公武。因为随着李忱开始以储君的身份接管军国大事后,从前那个“傻子光叔”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威严而自信的脸庞,睿智而深邃的目光,以及沉着有力的言谈和大气雍容的举止。这哪里还是从前的那个傻子,甚至都不像是一个尚未正式继承大统的储君,分明像一个御极已久的成熟帝王。

难道,这才是光王?难道这三十七年来,一直是在倚傻卖傻,韬光养晦,就为了这一刻?

怪不得武宗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地置这个傻子光叔于死地。

当然,对于满朝文武来说,还是感到了由衷的庆幸。一个历经磨难而又百折不饶的人,一个尝遍人间疾苦而又不坠青云之志的人,一旦君临天下,必然将会励精图治,有所作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