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园画谱名字来历(芥子园画谱与汉字的故事)
● 汉字为什么是这个样子?
在考古材料中,人们常常看到一些形象,它们与最初的汉字形态表达了对于现实的相同的认识。一旦注意到这些形象,人们就会发现,它们在以后的几千年中反复出现。
● 中国文化有惊人的连续性。
直到今天人们在广告、民间艺术和周围的日常生活中,还能看到一些画面,它们在把握和反映现实的方面与三千多年以前文字创造者们完全相同。
了解汉字的起源主要有两个来源
甲骨文和金文
学习中国画必临的古代画谱之一
《芥子园画谱》
他们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芥子园画谱》中说,画竹子很困难,最困难之处是画竹叶。因此要有耐心,在你动手之前,要“胸有成竹”。当你随后在纸或帛上下笔时,该轻的要轻,该重的要重,轻松自如。稍有犹豫不决,画出的叶子就会过厚和无生命力。《芥子园画谱》中说,人们可以从临摹文同和苏东坡等大师的竹子中学到很多东西。他们毕生致力于这种题材。如果你无才就尽快放弃这种努力,画竹子是很困难的。
此图为《芥子园画谱》中的一页,它告诉人们应该怎样去画竹节一系列“1”的不同画法。
作为书写汉字的艺术,书法已有很长历史,它被看作是中国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人们可把画竹视为书法的一种。写字和画竹使用同样的笔画,同样的运笔和同样的墨,竹叶要通过用力压和动作之间的繁杂配合才能画出来。中国毛笔有独一无二的适应性,用笔法可以画出很细的线。用力下笔,就能画出一片叶子,慢慢提笔,就会画出又长又细的竹叶尖。
画本中美丽竹叶的不同画法,有时把竹叶画成“人”,有时画成“分”或“个”。
人们还不知道甲骨文里有任何表示竹子的字,仅仅知道有为数很少的自成体系的金文;但是我们在青铜器上的很多合成字里看到“竹”字。
我们在那里看到的是什么呢?按照通常的解释,“竹”字表示带有低垂叶子的两个竹枝,按照另一种解释,那是两组单片叶子。对我们来说后一种解释更能令人信服,特别是考虑到竹叶实际生长情况。
春天,当主干——或者明确地说是竹竿——往上长时,开始没有叶子。但是一个月以后长到最高点的时候,从竹顶的最高处冒出三个刀片状的叶子,在竹节周围发出一簇细而尖的枝,枝的顶端也是一组叶子。由于绿叶过重,成熟的竹竿变成柔软的弓形,风吹过竹林时,竹枝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看到这种景象,我就想到“竹”字。
竹子不仅仅关系到画家、书法家和哲学家,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国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所知道的很多带有典型中国特征的东西都与使用竹子有关。
没有任何材料像竹子那样具有如此广泛的用途,便宜、易加工和结实。过去,长江和其他河上纤夫使用的缆绳是由竹片编的,他们还用竹缆绳在山涧与河谷架吊桥。越着水拉力越大。
直到今天,在中国的很多地方人们还是用竹子建造房子和桥梁,用粗大的竹筒做水管,用竹心造纸。人们哪里能找到比它更好的做椽子的材料!细竹子可以制作家具、水桶、礤床儿、笼屉以及很多精美实用的东西,如鸟笼、梯子、扇子、帽子、花瓶、笔架和鸽哨——这种鸽哨小而轻,装在鸽子的翅膀上。当一群鸽子在黄昏飞过屋顶时,整个地区都会充满和谐的鸽哨声。骑车到北京的朝阳区去,你肯定会听到!
很多实用商品带有“竹”字旁,而且至今仍然用竹子制作。如:篮子、筷子、筛子、笔、簪子、帘(簾)子、管子和笙等。
用竹子也可以制作“雨伞”和“阳伞”。人们用线把竹条串起来制成伞骨,在上边绷上蜡纸或布。繁体“傘”字和简体“伞”字,形义相同是明显的。
伞的最初结构既简单又具有天才性。人们把一段竹子简单地劈成又长又细的竹条,在一端保留一段。竹条被撑开,像车轮子上的辐条一样,上面铺上蜡纸或绸子。再拿相同的一块竹子,但是只要一半长,用相同的方法劈开和弯好,用细线把它们固定在顶上。
借助装进顶端和穿过套索“肚脐”的一根竹棍人们可以把伞打开和折上。如今,人们有时候仍然能看到竹伞和纸伞,但是金属和尼龙伞越来越普遍。它们更轻便,但结构完全一样。
“木”字没有任何叶子,只有干和枝。一年的绝大部分时间树是这个样子。在冬天的天空下树黑乎乎地站着,没有任何美感。一种单调但真实的形象。
枝繁叶茂的古树在“中原”地区只能在公园和寺庙附近看到。它们的存在使人想起树的概念,一种自然界的古老景象。一般来说松和柏可以活很多年。它们坚毅挺拔,刚直不阿。因此人们用它们象征那些光明磊落的清官。
中国有很多确实很古的树,其中一棵在山东的四门塔外面,该塔是中国保存最完好最古老的地面石建筑,建于公元661年,那棵树——一棵柏树——据说是同一时期栽种的。“啊,这么古老。”我惊奇地对我的陪同说。“古老?一般吧。不过有机会你到附近的曲阜看一看。那里有孔子栽的几棵树,还有一棵三千年的银杏树。它每年还能结一吨的果实,果仁是香甜的。”陪同人员答道。
那些树我还没有看到过,但是早在商代就已经成为城市的郑州以北的嵩阳山有一棵与甲骨文和金文同样古老的柏树。如今这棵老树的身躯只剩下一个“木”字。
嵩阳书院内的一棵有三千年树龄的古柏。该书院是中国古代四大著名书院之一,汉武帝把这棵树命名为“大将军柏
“木”字表现一棵树的干和枝。但是人们可能难以把下边那部分理解为下垂的树枝,那不是树根的形象吗?《说文解字》里就是这样说的,但是由于某种原因,人们总是省略这部分解释。很多古字都没有解释原因。
但是有一个特殊的“本”字表示根。在“本”字当中树的下半部分已经简化为一笔。“本”字转义还用于“本源”、“根本”、“原本”、“起源”——与瑞典语中的“根”字一样。
我们讲“万恶之源(根)”,我们感到“我们的根”存在于一定的环境和时间里。中国人也这么说。但是对他们来说“根”、“本”含义更广泛,这是他们悠久的传统和深刻的历史意识的自然结果。
“本”还用来表示“卷”和“书”。一开始觉得很奇怪,但是想到书作为中国教育之本所具有的决定性意义也就不足为怪了。特别是在哲学著作中规定了人类生活和作为社会的人应具备的道德根本。
生长在峭壁或泉水附近的老树经常有根裸露在外,选自《芥子园画谱》的这张图画的就是这样的情况。它们像遗世的仙人,清瘦苍老,筋骨毕露。如果人们画一片树,只能画一两棵有露根,不能画得太多。太多看起来就会像锯齿,有失雅观。
画谱上的文字说明出自观察,生活在中原地区的人都会了解。细细的松土很容易被夏天的暴雨冲走,树根裸露出来。它们长长的根裸露在离树干好几米远的干旱的土地上,寻找藏在土窝里的雨水。
“木”字能组成很多合成字。有时候会出现莫名其妙的形式。不管怎么样都是“木”,“木”字上面加一横就成了“末”,意思为“树尖”、“树梢”,转义也有“结尾”、“细末”、“粉末”—这是最后唯一留下的。
“独木不成林”,这是一句中国成语。这是对“林”字的绝妙解释。
本文节选自《汉字王国》一书
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