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流沙河长流(流沙河一生的川)

唯有流沙河长流(流沙河一生的川)(1)

唯有流沙河长流(流沙河一生的川)(2)

川,《說文》:“貫穿通流水也。” 川既是河流,也是四川。

余勋坦的一生,与河流总是相伴相随。成都市区有府南河,成都郊区金堂有沱江。后来他为自己取笔名时本来叫“流沙”,但因为当时以此为名的青年实在太多,于是又在后面加了一个“河”字。

1931年11月11日,流沙河出生,四岁开始在金堂城厢镇槐树街老宅长大。父亲余营成曾在县唯有流沙河长流(流沙河一生的川)(3)政府中任军事科长,正是这一点,让流沙河在二十岁那年就永远失去了父亲。一生大部分时间里,这都是流沙河心中不愿触碰的痛。

流沙河在民国时代的公立学校里念完了小学、初中、高中至大一,那是一个新旧文化彼此交汇冲击的年代。小学语文教材里是白话文,但老师们认为白话文浅近直白、一看就懂没有讲的必要,规定所有的作文必须用文言文来写。上初中时,老师说白话文不用教,“我给你们讲《古文观止》和《经史百家杂钞》。”

除了课堂之外,流沙河每天放学之后会去私塾先生黄捷三家中,听他讲《诗经》。黄是清末的秀才,家境贫寒靠给十来岁的孩子讲古文以糊口。七十年后,流沙河每每一讲《诗经》,就会想起这位启蒙老师。

唯有流沙河长流(流沙河一生的川)(4)

但少年人总是渴望新奇。虽然高中时已经能背诵多篇古文,但流沙河的兴趣迅速转向了新文学。鲁迅、巴金、曹禺、艾青,都是令少年流沙河沉迷的知名作家。他开始喜欢上新诗起来。

多年以后,流沙河回忆,“我本旧时代最后一批成都少年郎。”他生于斯长于斯,曾有机会离开成都去别的城市,但都选择了留下。一生中,流沙河仅有几次有限的出川游历,最远一次据说只是南斯拉夫。原因之一,流沙河说是别的地方吃不到地道的川菜。

他在《Y先生语录》中写道:

春天的苕菜,还有香椿拌嫩胡豆哟。

夏天的凉粉,还有酸豇豆炒碎牛肉哟。

秋天的泡海椒,还有干煸狗爪豆哟。

冬天的泡青菜,还有豆豉熬唯有流沙河长流(流沙河一生的川)(5)腊肉哟。

不是四川人,或没有在四川住过,很难体会川菜在川人心中的四季常新。

唯有流沙河长流(流沙河一生的川)(6)

流,《國語》:“三年,乃流王於彘。” 流既是流沙之流,也是流放之流。

1957年1月1日,成都的诗刊《星星》发布了第一期创刊号,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份官方诗歌刊物,比北京臧克家主持的《诗刊》早了二十五天。在创刊号上,登载了流沙河的作品《草木篇》。这是两个月前,流沙河从中国作协文学讲习所第三期毕业、回成都的火车上写的。

唯有流沙河长流(流沙河一生的川)(7)

这组诗引起了大麻烦,众多人因此而身败名裂家破人亡。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人往往要说自己不愿意说的话、做自己不想做的事。跟被逼自杀的同事相比,流沙河尚属幸运,他被流放回金堂老家锯木为生,期间被抄家12次。

在人生的低谷,是《史记》、《庄子》和《说文解字》给了流沙河以安慰。这些年少时囫囵吞枣读的古书,让被抛到谷底的年轻人找到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当时有好心人劝他:流沙河,你还钻什么甲骨文,连汉字马上都要废除了,改用拼音!

但流沙河乐此不疲。历史让他明白人性、庄子教他学会达观,古文字令他从根本上接近中国文化。作为浩劫中的受害者,他后来曾自嘲说,这样的遭遇“对他未必不是一个拯救,否则他身上的人性之恶会表现得更多出来。”他并未像许多人一样,圣化自己在苦难中的形象。

平和不争,这是他面对外部世界的姿态,他自称是庄子2300年后的门徒;但傲岸清明,却是他骨子里保留下来的东西。纵然家徒四壁、辗转流离,总坚守着那些值得坚守的。

唯有流沙河长流(流沙河一生的川)(8)

不,《周易·泰》:“無平不陂,无往不復”。不,是反轉,是否定。

严冷的寒冬过后,是否极泰来的春天。

19唯有流沙河长流(流沙河一生的川)(9)79年,在当时四川省委主要领导的亲自批示下,流沙河从金堂被调回了成都,《星星》也得以复刊。唯有流沙河长流(流沙河一生的川)(10)1982年,流沙河以专栏形式最早介绍余光中等台湾现代诗人。八十年代席卷中国的朦胧诗热潮,是从成都的《星星》开始的。唯有流沙河长流(流沙河一生的川)(11)1986年,他应和余光中的《就是那一只蟋蟀》,以新诗的形式容纳传统诗歌的气象,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而他更振奋人心的,是写于唯有流沙河长流(流沙河一生的川)(12)1981年、至今仍然在语文教材里被无数学子每天吟诵的《理想》: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但完成《蟋蟀》三年后,流沙河却决意放弃诗歌。他说,一是因为跟余光中这样的诗人相比,他头脑理性有余而感性不足,不利于写诗;二是写诗已经不是他的兴趣所在,他的爱好,依然是少年时代启蒙、青年时代持续的文字学。

唯有流沙河长流(流沙河一生的川)(13)

肯定自己不难,否定自己却需要勇气。流沙河晚年曾说自己“十年浪费于文革、十年浪费于写诗、十年浪费于作文”,对自己文坛生涯做了一个大部分否定的总结。究其原因,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他对自己在文字学上深耕的自信。

唯有流沙河长流(流沙河一生的川)(14)

息,《莊子·大宗師》:“息我以死。” 息,是安息之息、止息之息。

1996年,流沙河从省作协退休后,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每日读书写字,社交活动和应酬都能避则避。多家出版社想出版他的诗集,一概被拒绝。孔子说“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流沙河的简单生活,实在是众多当代名人所不能及。

但他也并非是躲在书斋中与外界隔绝的书呆子。从78岁开始,流沙河在成都图书馆为市民开展公益讲座,九年中从《庄子》讲到《诗经》再讲到《说文解字》。直到逝世前,他还在网上为网友们讲解《周易》,同时大力呼吁推广正体字。他说,“每一个正体字都可以证明自身的存在,而每一个简体字都无法证明其存在的理由。”

观点当然可以讨论。但流沙河对正体字的热爱,是出于数十年如一日对中国传统典籍的沉迷。他说什么是爱国?“爱国是爱你的土地,爱土地上的人民,爱你的文化,爱你的母语,爱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字。”而简体字跟季羡林批评的古文今译一样,无法让人回到中国文化的原点。

一边振臂高呼,一边优游度日。某次讲座后,一位母亲请流沙河为她马上念小学的孩子题一句“好好学习”,笑嘻嘻的流沙河在书上写下的却是“好好玩”。人生易老,赤子之心却难得。

唯有流沙河长流(流沙河一生的川)(15)

流沙河的书房里,有一张六尺六寸长的大书桌。太阳出来的时候,书桌上便满是叶影摇曳。他在书桌上抄《庄子·大宗师》“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劳,息我以死”,死亡并非湮灭,而只是休息而已。

窗外的蝉鸣沸反盈天,屋中却宁静。流沙河一生川、流、不、息,如今终于到休息的时候了。八十八年来天翻地覆斗转星移,而流沙河终于放下了一张平静的书桌,这便是他一生最大的幸运。

参考:

看历史《流沙河自述:关于草木篇》

新华每日电讯《诗人流沙河:我是庄子2300年后的门徒》

南方人物周刊《流沙河:前面是终点站,下车无遗憾了》

石天河《逝川忆语——“星星”诗祸亲历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