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抗美援朝老兵稿子对话稿(采访抗美援朝老兵)

浙江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社区管理委员会实践团

作者:应越 江洲

7月15日,在大漈乡潘宅村书记梅卫元的带领下,浙江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社区管理委员会实践团队来到一位曾抗美援朝的老兵家中,采访了老兵梅裕长。已经95岁的梅裕长,与实践团成员热情畅谈。

采访抗美援朝老兵稿子对话稿(采访抗美援朝老兵)(1)

距离抗美援朝战争过去了72年,谈及当年的峥嵘岁月时,如今已步入耄耋之年的梅裕长仍精神抖擞、精力充沛。他回忆道,他在部队服役九年,当过两届兵,于1950年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在与敌军交战时,由于敌军飞机不停地狂轰滥炸,梅裕长一行人被困在山洞中,在物资极其匮乏的情况下坚持了七天七夜。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讲到激动处,梅裕长唱起了这首振奋人心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在场的实践团成员无不动容。透过铿锵的歌声,实践团成员仿佛看到了在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革命前辈们用小米加步枪扭转战局奋勇杀敌的场面。

然而,对于战争的更多艰难困苦,梅裕长却不愿意进一步叙述。村书记梅卫元解释,让老兵讲他的苦,他是坚决不讲的,他只说现在的生活是甜的。

“我经历过新旧社会的变迁,能够深刻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我从不后悔将我的青春奉献给祖国,我愿意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我现在能够健康地活到晚年,每个月有国家给我发的钱,儿孙满堂,现在的生活很甜!”梅裕长由衷地感慨。

采访抗美援朝老兵稿子对话稿(采访抗美援朝老兵)(2)

从老兵家出来后,梅卫元带领实践团来到潘宅村的文化广场,一路上向实践团讲述了梅裕长同志在荣归故里后的一系列故事。

在梅裕长担任党组织书记时,为了解决温饱的问题,他亲自带领村民们上山开垦荒地,修路创产业,带领大家致富,为村民们办实事。

采访抗美援朝老兵稿子对话稿(采访抗美援朝老兵)(3)

在他退休之后,仍不肯闲下来,作为村里年龄最大的党员,梅裕长坚持参加党日活动。春节前,村党支部组织党员开展义务劳动,清扫村里路面。由于大家都在忙着备年货、做年夜饭,不少人请了假,但梅裕长却如同往常一样,扛着自家的扫把,第一个来到村口的马路上开始清扫。梅裕长同志总说:“现在老了,别的事情干不了啦,参加支部活动,给大家凑凑数这样的事情我是一定要来的。”

采访抗美援朝老兵稿子对话稿(采访抗美援朝老兵)(4)

回首潘宅村的发展历程,正是因为有数位像梅裕长一样优秀的党组织书记的带领,潘宅村开始逐步迈向高质量发展,立足今日,村民们努力培育厚朴中药材、食用菌、高山冷水茭白蔬菜等农产品。全村共发展毛竹2000多亩,厚朴5000多亩,高山冷水茭白350亩,食用菌120万袋。村民们胸有成竹,信心百倍,越来越多原本嚷着要出去谋生的年轻人回来了,游客多起来了,村里的人气更旺了。

采访抗美援朝老兵稿子对话稿(采访抗美援朝老兵)(5)

采访抗美援朝老兵稿子对话稿(采访抗美援朝老兵)(6)

梅裕长的一生都在为祖国和人民作贡献:20岁时,他奋勇当先,保家卫国;40岁时,他亲力亲为,带领潘宅村村民开荒、修路、创业,奔向小康生活;70岁时,他慧眼当伯乐,为村里选贤举能;如今90岁高龄了,他仍然发挥余光余热,积极参加支部活动。

实践团成员宋保根说:“革命前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我们实践团的成员向这位抗美援朝老战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我们年轻一代也将铭记历史,领悟和传承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面对困难和挑战,雄赳赳、气昂昂地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未来努力迈进”。

采访抗美援朝老兵稿子对话稿(采访抗美援朝老兵)(7)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