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籽西瓜是怎么栽培出来的(无籽西瓜栽培技术)

品种选择

选择品种应根据市场消费习惯,根据适销的果实外观颜色、大小及瓤色等进行选择。无籽西瓜品种较多,代表性品种如郑抗无籽1号、郑抗无籽2号、洞庭1号、农友新1号等。

无籽西瓜是怎么栽培出来的(无籽西瓜栽培技术)(1)

无籽西瓜栽培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无籽西瓜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受栽培、气候或人为因素等原因的影响,常常会出现种子发芽率低、成苗率低、缓苗期死苗、坐瓜率低、出现着色秕子等问题。这些问题轻者造成减产,重者导致绝收。大部分瓜农对这些问题并不是十分了解,常常会引起一些纠纷,现总结如下。

无籽西瓜是怎么栽培出来的(无籽西瓜栽培技术)(2)

1、无籽西瓜种子发芽率低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1)原因 ①种胚发育不良、子叶小而畸形、贮藏的营养物质少,胚重仅占种子重的38.5%,要比普通西瓜低11.5%左右。②种皮厚、木栓化程度高、吸水困难,胚根生长出种壳阻力大。无籽西瓜种子种脐部的种皮厚度为普通西瓜的2倍,其他部位的种皮厚度约为普通西瓜的1.5倍。③无籽西瓜种子发芽要求条件高。如发芽适温为33~35℃,比普通西瓜高5℃左右。

(2)对策 ①用55℃温水浸种6~12小时(自然冷却),帮助吸水。②破壳,减小胚根生长出种壳的阻力。③提高温度催芽。有籽西瓜发芽适温为28~30℃,无籽西瓜的发芽需要提高5℃,适温为33~35℃。

无籽西瓜是怎么栽培出来的(无籽西瓜栽培技术)(3)

2、无籽西瓜种子成苗率低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1)原因 ①种子质量差。种胚发育不充实,子叶中贮存的营养物质不足,种芽出土后的营养需求难以满足。②育苗技术差,苗床管理不善。如播种过深,幼苗难出土;播种过浅,种子“戴帽”出土,而又未及时“摘帽”;苗床温度湿度控制不当;未及时防治病虫害等。

(2)对策 ①帮助种芽迅速出土。浇足底水,薄盖1厘米厚的细土,提高苗床地温(提前盖棚、推迟播种期、晴天播种、温床育苗等)。②精心管理幼苗。及时“摘帽”、根据幼苗生长发育时期按照“高、低、高”的原则进行温度、湿度和养分管理。③及时防治病虫害等。

无籽西瓜是怎么栽培出来的(无籽西瓜栽培技术)(4)

3、无籽西瓜缓苗期死苗的原因及对策

(1)原因 ①低温高湿。定植后遭遇连阴雨天、地温长期偏低;或土质偏黏、浇水又太多,土壤长时间透气不良,均易产生沤根而导致死苗。②定植质量差。定植过程中,瓜苗营养土散块;定植时底墒不足,定植水又少;或定植穴太小,瓜苗没栽到底、跷空,均容易在高温期导致瓜苗枯死。③施肥不当。施肥浅,粪块较大,栽在粪块上的瓜苗容易因烧根而发生死苗;施肥量大,施肥又不匀,施肥较多的地方也会因烧伤瓜苗的根而发生死苗。④病虫危害。地下害虫咬断幼茎或咬伤根,以及瓜苗发病等均能导致死苗。

(2)对策 ①定植前后注意天气变化,应避免连阴雨天定植造成低温高湿产生死苗。②定植时选壮苗。③合理施肥。④注意病虫害防治。

无籽西瓜是怎么栽培出来的(无籽西瓜栽培技术)(5)

4、无籽西瓜坐瓜率低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1)原因 ①幼苗期管理不当,幼苗徒长,雌花形成少,坐瓜机会少。②植株肥水管理不当,坐瓜前营养生长过旺,坐不住瓜。③由于授粉不良或授粉品种不当(避免用少籽西瓜作授粉品种),或配置授粉品种比例太小,或花期不相遇,或传粉昆虫活动少,或人工授粉时间和方法不当等造成授粉不良,不坐瓜。④幼瓜期肥水管理不当,造成化瓜。

(2)对策 ①加强幼苗期管理,育壮苗,促进雌花形成。②配置足够的、适宜的授粉品种,适时地、细致地进行人工授粉,促进坐果。③加强幼果期田间管理,及时整枝、打杈、压瓜,合理管理肥水,控制植株的营养生长,防止植株徒长引起化瓜。④结合人工授粉,使用“坐瓜灵”促进坐瓜。

无籽西瓜是怎么栽培出来的(无籽西瓜栽培技术)(6)

5、无籽西瓜出现着色秕子果的原因及对策

(1)原因 ①气候。果实发育期气温偏低,降雨少,土壤湿度小。②节位。坐果节位偏低或偏高,特别是低节位坐果。③品种与施肥。不同的品种反应不一样。早熟和瓤质疏松的品种容易产生着色秕子果。此外,着色秕子果还与磷肥的施用有关。磷肥施用过多,产生着色秕子果的机会多。

(2)对策 ①合理安排播期,使开花坐果和果实发育处在气候温和湿润的季节。②合适节位留果。一般以留主蔓第三、第四雌花果,侧蔓第二、第三雌花果为佳。避免留过高和过低节位果。③选用合适的品种与组合。或选用果肉较硬的品种与组合,或选用中熟和中晚熟品种与组合。此外,良好的田间管理(施肥、浇水、整枝打杈、人工授粉、选瓜留瓜、灭草及防治病虫害等)是克服上述弊病获得优质无籽果实的重要保证。

无籽西瓜是怎么栽培出来的(无籽西瓜栽培技术)(7)

6、无籽西瓜形成厚皮、空心的原因及对策

(1)原因 ①膨瓜期供水不足。膨瓜期是西瓜生长过程中需水量最大的一个时期,也是对缺水反应最为敏感的时期,此期发生干旱缺水,果肉细胞会因供水不足导致膨大速度慢于果皮而形成厚皮、空心。②结果期温度偏低。低温使瓜的纵向生长速度变慢,而横向生长速度则加快,瓜瓤生长速度因跟不上果实的膨大速度而发生厚皮、空心。③植株生长不良。在果实迅速膨大期,如果植株因缺水、缺肥或遭受病虫害而发生早衰时,也会因营养不良,而使瓜瓤发生厚皮、空心。④果实采收过晚。果实采收不及时,会因瓜瓤组织的崩溃、解体而发生空心。⑤嫁接影响。一般嫁接西瓜比较容易发生厚皮、空心。

(2)对策 ①无籽西瓜需水量大,特别是膨瓜期不要缺水。②尽量避开结果期低温。③注意施肥使植株生长健壮。④果实应适时采收。⑤嫁接栽培注意选择砧木品种。

无籽西瓜是怎么栽培出来的(无籽西瓜栽培技术)(8)

7、无籽西瓜畸形果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1)原因 ①葫芦形瓜,结瓜初期土壤干旱缺水,幼瓜生长缓慢,而结瓜中后期又遇高湿条件,西瓜膨大较快,是葫芦形瓜产生的主要原因。②扁平瓜,结瓜前期的温度偏低或瓜头受伤,瓜的纵向生长(即伸长生长)受到抑制所致。因为西瓜坐瓜后首先是进行纵向生长,然后再进行横向生长,当前期温度低时,纵向生长速度慢,生长没有达到应有的量,而在西瓜生长后期温度正常或偏高时,横向生长速度快就会出现扁平瓜。③歪瓜。a.授粉不良,雌花柱头授粉不均匀时,西瓜会半边有籽半边无籽,种子多的一侧,营养供应多,生长膨大快;而种子少的一侧,则营养供应不足,膨大较慢,导致瓜的两侧膨大不均匀,形成歪瓜。b.瓜面温度分布不均,一般来讲,瓜的朝阳面温度较高,膨大也较快,而瓜的贴地面一侧,则因温度较低,膨大较慢,从而形成了上大下小的歪瓜。c.机械损伤,在膨大过程中,局部瓜面受到机械损伤时,受损伤的一面多生长缓慢,从而形成歪瓜。

无籽西瓜是怎么栽培出来的(无籽西瓜栽培技术)(9)

(2)对策 ①防止葫芦形等畸形瓜的产生一定要在结瓜初期保证肥水均匀供应,防止水分忽多忽少。若担心此时浇水引起植株徒长而影响坐果,可采取小水多次浇灌。②防止形成扁平瓜,一是要合理安排西瓜播种期,把结瓜期放到温度适宜的范围内;二要尽量避免低节位留瓜,不要选第一雌花的瓜留瓜。③防治歪瓜的措施是人工辅助授粉,避免自然授粉中授粉不均;翻瓜,使瓜的四周受光均匀,防止瓜面温差太大;加强肥水供应和病虫防治,保持瓜蔓茎叶完好。

无籽西瓜是怎么栽培出来的(无籽西瓜栽培技术)(10)

8、无籽西瓜发生裂瓜的原因及对策

(1)原因 ①结瓜期果实的供水量骤然变化,如久旱遇雨或久旱后突然浇大水,西瓜吸水后瓜瓤体积增大过快,而瓜皮的生长速度跟不上瓜瓤的生长而被胀裂。②久阴乍晴时由于温度上升太快太高也会引起裂果。③果实遭到碰撞、挤压、虫害、草害等伤害时也容易发生裂瓜。④品种,果皮过薄或过脆的品种易裂瓜。⑤喷施激素或使用坐瓜灵不当也易产生裂瓜。

无籽西瓜是怎么栽培出来的(无籽西瓜栽培技术)(11)

(2)对策 ①选用果皮韧性大,不易裂瓜的西瓜品种。

②合理浇水,要小水勤浇,不可大水漫灌,切忌土壤忽干忽湿;高温期要于清晨或傍晚地温低时浇水,不要在温度较高的中午浇水,以免浇水后根系大量吸收水分而发生裂瓜;雨后要及时排水。③适时收瓜,应在晴天中午或下午瓜含水量较小时收瓜,早、晚收瓜时,因瓜含水较多,在收瓜和搬运瓜过程中,容易发生裂瓜。④在收瓜和搬运瓜过程中,轻拿轻放,避免人为磕碰造成裂瓜。⑤增施钾肥,增强果皮韧性。⑥及时防除田间杂草,防治病虫害,减少果皮伤害,慎用激素或坐瓜灵等。

无籽西瓜是怎么栽培出来的(无籽西瓜栽培技术)(12)

最后

综上所述,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仅供各位相关工作人员参考学习,如果大家有更专业的知识愿意分享,留言即可!也希望大家可以帮忙,转发、点赞、关注一下笔者,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