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三亚十年之变 见证三亚十年之变
驻足回眸,十年一瞬。美丽三亚,万象更新。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海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历届三亚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众志成城、改革创新、砥砺奋进,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潮涌鹿城。
三亚把发展种业科技放在突出位置,积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全力推进“南繁硅谷”建设,赋能打赢种业翻身仗。图为5月6日,在三亚市崖州区(坝头)南繁公共试验基地试验示范点稻田,收割机在收割早稻。
崖州湾科技城内,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产业平台拔地而起,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全力打造全国种业创新高地和国家深海技术创新中心,中央商务区里,以总部经济、金融服务、现代商贸、邮轮游艇产业为主导,加上文化休闲等产业构成的现代产业体系日渐清晰。
三亚持续推进离岛免税购物服务提质增效,激发消费新动能,目前共有4家免税店,游客有了更多的购物选择,购物体验也有所提升。图为位于三亚海棠区的三亚国际免税城。
游客在三亚蜈支洲岛旅游区体验彩虹拖伞。
旅游,是三亚的优势产业。10年来,三亚不断完善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体系,提升旅游项目和配套设施建设水平,三亚国际免税城、三亚·亚特兰蒂斯等一批重点文旅消费项目落地三亚,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世界小姐总决赛、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三亚国际音乐节等节庆赛事活动举办,新业态不断涌现,旅游业对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综合带动作用更加凸显。
三亚深化“旅游 多产业”融合发展,以帆船、冲浪、马拉松、徒步、骑行等为载体,打响体育赛事品牌,并修建了一批体育场、体育馆等基础设施。图为3月23日,已经完工的三亚国际体育产业园体育场,成为三亚一座新地标。
独特的地理位置条件,赋予三亚开展深海研发和试验的优越条件。近年来,三亚向深海进军,构建深海技术体系,发展“深蓝”特色产业。图为2021年3月16日,“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在中科院三亚深海所交付。
这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十年。三亚做强长板,补齐短板,积极拥抱新产业、新业态,不断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热带特色现代农业,构建新体系、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产业发展韧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现代服务业、热带特色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11.4%、7.3%和4.9%,“3 1”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形成。
这是“解决百姓难题,增进民生福祉”的十年。三亚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深入探索新时代背景下的民生工程新路径,各项民生事业迈上新台阶,民生保障更加坚强有力,一幅写满百姓获得感、幸福感的民生画卷徐徐展开。
一组组数字,“数”说着三亚勠力同心,带领全市建档立卡户翻越贫困高山,向全面小康发起总攻的故事。三亚市建档立卡户2253户10065人已于2019年底前全部脱贫退出,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初的2.11%到2019年底降至0%。三亚1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已在2016年底前全部摘帽出列,2021年度全市建档立卡户人均纯收入达20027.36元。
加强控辍保学动态管理,多措并举确保贫困家庭孩子上学“一个都不能少”;不断优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本形成覆盖市、区、村及社区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形成“15分钟城市健康服务圈、30分钟乡村健康服务圈”……
住有所居、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是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三亚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在住房、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等方面发力,一个个民生短板正逐步补齐。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三亚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强力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污染防治攻坚战、“无废城市”示范建设等重点工作,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奋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标杆。
十年,是一次华丽的转身,更是新征程的起点。新征程,新使命,三亚将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蹄疾步稳落实自由贸易港各项政策措施,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热带滨海城市,着力打造开放三亚、创新三亚、绿色三亚、诚信三亚、幸福三亚、清廉三亚,奋力打造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新标杆,成为展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的示范样板,成为展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特优势、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城市范例。
新闻多一点
海棠区
01 蹄疾步稳奔发展新程
航拍三亚海棠湾,风光秀美。
海棠区位于三亚市东部,是“国家海岸”海棠湾畔的一颗璀璨明珠。2015年1月2日,完成“撤镇设区”的海棠区正式挂牌。在省委、省政府和三亚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海棠区委、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齐心协力谋发展,勇担使命开新局。
砥砺奋进,非凡成就。海棠区成立后,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经济社会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城乡面貌实现美丽“蝶变”,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政治生态更加风清气正。
党建引领固根基 擘画发展新蓝图
事业兴衰、关键在党;管党治党、重在基层。
近年来,海棠区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纵深推进党的各项建设,政治生态得到持续净化,党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加强,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更加严明,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明显提振,党的基层基础更加坚实,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
在三亚国际免税城对面,一栋两层的白色建筑静静矗立,“海棠区党群服务中心”字样在阳光的照射下更加显眼。作为三亚打造的首个“室内党群服务中心 户外党建公园”的党群服务综合体,这里有5个主题空间、13个功能区,服务覆盖全区180个基层党组织、3246名党员及海棠湾游客,实现党务、政务、服务一站式解决。
近年来,海棠区在湾区经济最活跃、党员群众最密集、基层组织最多元的免税辐射区,建设区级党群服务中心,把党旗树在经济社会发展最前沿。在微小型、新型经济体汇聚的社区,建成龙海大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实地盘活区域内医联体、社工组织、婚纱摄影、网络直播等多元化社会资源,参与社区治理,推动社区治理从一元向多元扩散。立足湾区两新组织发展,建成全市首家“两新”组织党群服务中心,将两新党建联建引向深处、做在实处。
这也是海棠区创新推动湾区区域化党建的一次生动实践。近年来,海棠区探索湾区“大党委”体制机制,整合湾区社区、央企、院校、“两新”组织等资源,建立多维互动、多元合作的共建共治共享体系,进一步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新活力,促进基层社会有序和谐新发展。
截至目前,湾区“大党委”辐射涵盖海棠区16家企业单位30个基层党组织,其中包含10家酒店、1个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1家央企、1所旅游院校、1个文娱综合体、1个社区,汇聚党员417名,实现了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机制衔接,将党建触角延伸到基层各个角落,为湾区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聚焦湾区“大党委”在区域经济社会整体发展、和谐发展中的核心作用,海棠区深化区域党建和湾区发展有机融合,建立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统筹湾区“需求清单”,梳理现有“资源清单”,定制适宜“项目清单”,实现资源众筹,服务共享,互惠共赢。
比如,以互惠互需为准则,引导水稻国家公园以优良自然环境“资源清单”和湾坡村养殖湾坡鸭场地需要的“需求清单”,量身定制“项目清单”,在水稻国家公园内打造湾坡鸭养殖示范基地,联动周边村庄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2020年湾坡鸭总销售额70万元,分红20万元,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为水稻国家公园增彩添色,实现双赢。
实践证明,海棠区通过大胆探索创新,大力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放大党建红色辐射效应,整合优化实践验证的好做法、“闪光点”,积极走出了一条特色的湾区区域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子。
产业升级释放活力 发展引擎添加动力
海棠湾畔,海棠北路笔直宽敞,沿途分布天房洲际、艾迪逊、仁恒皇冠、亚特兰蒂斯等国内外知名高端酒店,还有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单体免税店——三亚国际免税城。每到旅游旺季,五湖四海的游客汇聚在这里,十分热闹。
数据显示,海棠区旅游市场持续繁荣,接待游客人次由2017年的1138万人次增长到2021年的1543.2万人次,年均增长8%,5年累计7362.9万人次;旅游收入由2017年的84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415.1亿元,年均增长49.1%,5年累计1024亿元。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引擎和动力。回望历程,海棠区立足资源禀赋,积极构建具有海棠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旅游、康养、会展、金融等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速激发新动能,全区经济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
医疗康养产业初具规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医疗水平进一步提升,太平医疗康养、恒大国际合作医院、广安门医院、石药德中健康产业园、国际生命健康管理中心、国寿健康公园等项目正在积极推进。
总部经济产业发展成绩显著,引入太平金服、复兴旅文集团、太平投资、中交海投、国美集团、世茂集团等多家知名企业。金融服务业获得快速发展,亚太金融小镇入驻企业300余家,2020年实现利税7000余万元。特色信息高科技产业初步成型。海棠湾信息安全产业园完成建设,为特色信息高科技产业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谋划好、建设好重大项目,是保障经济平稳健康运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稳定器”。“我们一个产业一个产业抓实,一个项目一个项目推进,不断优化产业结构,逐步构筑起支撑现代服务业生态的四梁八柱,推动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海棠区委书记、三亚市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工作委员会书记鲁正兰说。
随着“轰隆隆”的声响,挖掘机挥舞着机械臂,一栋栋房屋轰然倒下……9月29日上午9时,在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海棠区打响征拆工作复工“第一枪”。当天下午,海棠区龙海村共拆除10户12栋房屋,面积约4350平方米,为下一步项目落地做好土地要素保障。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做好土地要素保障工作,事关有效投资和项目建设,事关经济发展大局。海棠区主要负责人多次深入一线,实地查看征拆进展,了解社情民意,推动项目建设实现“加速跑”。海棠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重点项目征收安置工作推进会,协调相关部门共商对策,调度各方力量,千方百计破解征拆难题。
“目前,我们正在引进建设华润超级万象城、北京华联SKP、上海百联等一批高端购物商业综合体。”鲁正兰说,海棠区将用好海南自贸港离岛免税政策,进一步释放免税购物发展潜力,加快推进三亚国际免税购物城三期项目建设,再引进建设一批国际化、高端化的大型旅游购物综合体,提升海棠区综合配套水平,为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贡献力量。
织密民生保障网 书写幸福新答卷
俯瞰三亚海棠区。
什么是幸福?答案在人民的生活里,在百姓的感受中。
永宁社区南山队居民陈仁忠说,政府把门前的道路修好了,不仅节省时间,路上行驶也更安全,这就是幸福;
林旺小学学生高忠准说,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还能用5G视频连线的方式与人大附中三亚学校的老师进行交流互动,这就是幸福;
湾坡村村民周仕民说,村里通过“村集体 合作社 家庭农场”模式发展湾坡鸭产业,名声越叫越响,效益越来越好,村民的生活也越过越红火,这就是幸福。
……
幸福生活的背后,是海棠区委、区政府始终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织密纵贯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社会救助的“民生网”,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回望过去,海棠区积极推动城乡协同发展,城乡统筹发展格局得到进一步优化。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海棠区着力夯实产业之基、彰显生态之美、弘扬文明之风、拓展共富之路,奏响了乡村全面振兴的激昂旋律。
产业兴旺,乡村振兴才能底气足,为此,海棠区在壮大乡村特色产业方面不断发力,推行“一村一品”:湾坡村养殖湾坡鸭,龙楼村种植葡萄,南田居田湾队种植薏米……特色产业引领农民走出一条致富增收的小康路。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得到不断提高。2020年末,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9126元,年均增长8.2%,比“十二五”末13439元增长42.29%。
1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项目建设完成并顺利投用,形成覆盖区、村两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区中小学标准化达标率均达100%,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比达59%,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7%;社保体系、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3.2%……海棠区连续实施或推出涵盖医疗、教育、就业等各个领域的一系列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十三五”期间,海棠区持续推进“年度民生工程”建设,民生支出资金逐年增大,累计投入各类民生资金27.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8.9%,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海棠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坚守生态保护红线,持续推动综合治理,抓紧抓实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将海棠区打造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宜居之地。
海棠区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持续开展河湖“清五乱”和“绿水行动”;着力改善河湖、湿地生态环境,全区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全面完成铁炉港、藤桥河渔排拆除清理工作,拆除清理渔排206家,涉及面积近12万平方米;清退近海养殖禁养区海岸线内2975亩养殖塘,并在清退地块种植红树林1300多亩。
该区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各项指标任务,同时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管理三年提升行动,完善南田居田湾队、升昌村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做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升三年行动前期工作,不断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切实增强群众幸福感,实现“人村共美”。
10年里,一桩桩、一件件民生实事,犹如和煦的春风,温润着百姓心田,让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
数说变迁
近年来,三亚海棠区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快速增长
实现生产总值由2016年的63.35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10亿元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的24451元增长到2020年的33353元
增长8.1%
全区城乡一体化建设持续优化
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农民收入不断提高
2020年末,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9126元
年均增长8.2%
比“十二五”末13439元增长42.29%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以旅游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全区旅游业总收入由2016年的60.7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244.7亿元
年均增长38.3%
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6%
接待国内外旅客人次由2016年的919.3万人次增长到2020年的1470万人次
年均增长12.5%
接待规模和旅游业总收入
分别占三亚市20.5%、17.7%
吉阳区
02 奋进之笔书非凡答卷
俯瞰三亚吉阳区河东片区。
十年波澜壮阔,十年奋进征程。肩负着时代赋予的使命,承载着辖区群众的殷切期盼,三亚市吉阳区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铆足干劲、砥砺前行,服务大局的节奏从未迟缓,高质量发展的步伐从未停歇,服务为民的初心从未改变,全力保持辖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稳定健康发展,为三亚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中打造新标杆贡献了吉阳力量,交出了一份非凡的答卷。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在省委、省政府和三亚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吉阳区抢抓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历史机遇,攻坚克难、勇毅前行,全面建设乐居、乐业、乐游的“美好新吉阳”,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迈向新征程。
党建引领风帆劲 争先创优聚合力
十年来,吉阳区深刻认识新时代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基础性作用,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把党的领导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全区上下凝心聚力、团结干事,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观念和氛围正在形成并愈发浓厚,有力推动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见到实效。
今年8月,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吉阳区委、区政府自上而下构建24小时在线的疫情防控指挥部,全区3501名党员迅速下沉疫情防控一线,成立疫情防控工作专班临时党支部78个,党员突击队40支,涌现出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万众齐心战疫情,吉阳区用实际行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形成党组织引领、党员干部示范带头、群众广泛参与的良好局面。
一抹党旗红,不仅体现在抗疫的战场上,还体现在吉阳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让党建统领这一“红色引擎”成为吉阳区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动能”。
党建引领,促进作风转变。近年来,吉阳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成效明显,“能力提升建设年”“查堵点、破难题、促发展”和“制度执行年”行动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等活动深入开展,吉阳区主要领导深入企业、项目、驻点村(社区),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用实实在在的成效让群众看到党风政风的不断好转。
党建引领,推动区域经济稳步增长。吉阳区坚持调优产业结构,五年来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1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5.6%,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375.82亿元。旅游业稳步发展,现代金融、互联网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培育壮大。
党建引领,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2021年,吉阳区建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直通联办”机制,拓宽群众和市场主体的诉求反映渠道;谋划“五位一体”物业党建示范点,促进“红色物业”融入基层治理。
6月30日,三亚市吉阳区半岛蓝湾友邻驿站揭牌成立,这是三亚首家在物业小区内建成的“红色物业”的党建服务阵地。半岛蓝湾友邻驿站划分为办公、议事、服务和活动四个区域,设立了党建展厅、社工志愿者服务站、书画室等14个功能室。“我经常过来练字,还有书画老师免费教课,住在我们小区的老人,老年生活多姿多彩。”在“候鸟”老人金英玉眼中,“红色物业”提升了物业服务水平,让小区变成了幸福家园。
业态“新”在哪里,党建工作就“跟”到哪里。吉阳区成立三亚首个楼宇党支部——三亚中铁置业广场党支部,让流动党员重新找到“家”,切实为广大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创新城市基层党建工作。
与此同时,吉阳区创新党建联席会议和“党建联盟”制度,形成“共联共建共享”新格局;推动5个大社区党委党的建设工作,创建“智联候鸟135”“520 131”等党建联动品牌。今年,吉阳区深入推进“3个标杆”党建成果提升为党建工作创新制度,形成基层网格化管理、小康新村建设、商务楼宇党建亮点品牌,创建美丽乡村“党建示范带”,不断扩大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从经济发展主战场、疫情防控第一线到村(社区)基础治理最前沿,吉阳区以党建引领凝聚强大奋进力量,努力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激发出磅礴红色动能,为三亚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打造新标杆注入源源活力。
推进乡村振兴 实现民富业兴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落在三亚亚龙湾玫瑰谷里,烂漫花海被朝阳镀上一层浅浅的金辉。来自吉阳区博后村、大茅村等村庄的村民们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2013年4月9日,到这里考察,留下了“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深情寄语。近十年来,吉阳区干部群众牢记嘱托,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助力推动亚龙湾玫瑰谷的玫瑰产业朝着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方向不断发展,同时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博后村的生态旅游、特色民宿等支柱产业,鼓起了百姓的腰包,改变了村庄的面貌,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博后村的老乡们感知到太多变化:有人家里开起了民宿,家庭年收入较几年前翻了几番;有人在家门口就业,从瓦房搬进平顶房,又从平顶房住进了二层小楼,门口还停了辆崭新的小汽车。
吉阳区在希望的田野上阔步前行,绘就了一幅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乡村振兴美好画卷——
大茅村以“企业带动、土地入股、村民参与”方式,开发乡村健身休闲农业,打造运动休闲特色乡村,让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这几年村里发展很快,就业岗位也更加多元。”符壹叶在大茅远洋生态村从事线上推广工作,这些年不少像她一样的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
六盘村通过延伸产业链,拓宽农民就业渠道,从农业种养业向婚庆、文旅、休闲、康养等新产业延伸,形成互动型、融合式发展新模式,以生态红利催生美丽经济。目前,该村人均年收入29085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482万元,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相统一。
“以前在酒店打工,一个月工资约4000元。如今家里的房子出租,自己也出来创业做水上项目,一年收入超过10万元。”谈起现在的幸福生活,六盘村村民罗启政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十余公里长的中廖-大茅“骑行绿道”犹如一条铺设在美丽乡村的生态绿带,红花村道路整洁干净、房屋错落有致……如今,在吉阳区,越来越多“内外兼修”的美丽乡村涌现。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博后村除了民宿产业,集市、夜市等乡村经济业态愈加丰富,还建立博后培训基地,打造博后党群基地教育产业,目前已承接来自省内外各类培训上百次。2021年,吉阳区安排各级衔接资金600万元,建设黑山羊养殖项目等3个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项目,不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除了发展产业,还涉及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方方面面。
近年来,吉阳区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在2021年第十六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暨首届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吉阳区被评为2021年度中国十大乡村振兴示范县市。
打造营商环境“金饭碗” 高质量发展添动力
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也是一个地区经济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主要体现。
为激活市场主体,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打造营商环境“金饭碗”的路上,吉阳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推出一项项改革举措和便民服务,提供高效便捷、公平有序的营商环境,不断提升广大企业和办事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让市场主体迸发出新活力、新气象。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
各类施工设备不停运转,戴着安全帽的工人们来回穿梭……近日,在三亚市落笔洞片区高知园安居房项目现场,看着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海南万科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旺心里感到暖暖的,“多亏了三亚市吉阳区发改委等部门提供的‘点对点’服务,派专人上门‘一对一’指导,助工人顺利返岗,项目建设才能迅速进入‘满血复活’状态。”
三亚国际文化艺术产业基地项目总经理蒋林林也有着相似的感受。今年4月,三亚国际文化艺术产业基地项目取得施工许可证后,遇到了海罗一路限行,导致施工困难。
“了解情况后,吉阳区政府派专人协调跟踪,用了一天时间就为我们解决了难题。”蒋林林说,“政府用实际行动关心企业,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在此投资发展,我们的信心更足了!”
企业的切身体会,是吉阳区持续在优化营商环境上见行动、出实招的有力见证。近年来,吉阳区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便利化改革,加强制度集成创新——
吉阳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启动“一枚印章管审批”工作以来,截至9月30日,共划转区级12个部门233项行政审批事项,共受理5474项,办结5416项,并大力推动“一件事一次办”审批模式;
主动靠前服务企业,探索“1 N”制度体系,推动“互联网 智慧政务”建设,持续推进“线上线下”同步受理,加快政务服务下沉,推动政务服务进大社区、进商圈、进园区;通过扎实推行企业首席服务专员制度,加大诚信宣传力度,强化部门协调沟通,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等举措,切实提高服务企业质效;
积极推进政务服务“零跑动”改革,制定《吉阳区政务服务“零跑动”改革实施方案》,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主动办及一件事一次办等,助推线上线下高质量融合发展……
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为吉阳区营造了“好口碑”,引来了“金凤凰”。2021年,吉阳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3.23亿元,大悦城城市综合体、太平金融产业港、保利国际广场、五矿国际广场等中央商务区建设先导性项目持续快速推进。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已经成为吉阳区上下的共识。吉阳区优质、便民、利企的政务服务让越来越多企业、群众从中受益的同时,也为辖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增进民生福祉 筑牢民生底线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这十年是吉阳区经济高速发展的十年,更是民生保障和社会福祉不断丰富的十年。
吉阳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加大对民生各项事业的投入力度,办成了一系列民生实事,医疗、教育、住房、文化等社会民生事业加快发展,兜住民生底线、筑牢幸福之基,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一份暖心的民生答卷。
这份答卷,写在学生、家长幸福的笑脸上——
教室里,老师正手把手地指导孩子们绘画;操场上,孩子们和体育老师在跳绳锻炼……
说起这个假期的收获,在丹州小学参加暑期公益课堂的四年级学生姜呈彬不假思索地说:“我学会画房子、小汽车,交到了新朋友,还学到了很多科普知识。”
早在2017年,吉阳区在全市率先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如今托管服务覆盖面更广,课程内容也更加丰富,朝着更加完善和专业的方向前进,更好地助力“双减”政策精准落地。“暑期托管让孩子过得安全、玩得开心,也为家长们解决了托护难题。”丹州小学学生家长罗毅说。
这份答卷,写在人民群众不断增强的生态环境获得感中——
晴空之下,蜿蜒的大茅河穿过三亚市吉阳区大茅村,鸟儿在河岸边跃起身子、掠过河面……大茅河河道专管员黎玉说,经过多年治理,这条“臭水沟”变身“幸福河”,自己在如画美景中进行巡河,也不失为一种享受。
2021年,吉阳区PM2.5累计均值为12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率为100%。
这份答卷,写在群众不断提升的生活品质中——
吉阳区19个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项目如期完成,医联体建设顺利推进,推动医疗卫生资源升级;公共文化体育事业快速发展,成立三亚市图书馆吉阳分馆、群艺馆吉阳分馆和全民健身中心,基本构建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这份答卷,写在基础设施建设的热潮中——
吉阳区城乡路网体系持续完善,村级道路路路通、户户通工程覆盖率达95%。实现城乡供水“一张网”,全面完成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有序开展。
一个个数据的写入,让吉阳的民生账本愈发厚重;一张张笑脸的绽放,诠释了服务为民初心。
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加鞭。吉阳区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以久久为功的定力和毅力,拼搏进取、担当实干,奋力推动三亚在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中当好排头兵、打造新标杆,绘就吉阳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
天涯区
03 勇立潮头书华章
三亚湾沿线风光。
伫立回首,十载芳华。
党的十八大以来,三亚天涯区在挑战中把握机遇、在实干中砥砺奋进,用速度跑出风采、用实干创造辉煌、用奋斗书写华章,综合实力稳步提升、民生福祉不断提高、城乡建设日新月异、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小康梦圆不是终点,接续奋斗未有穷期。一项项部署、一个个务实举措,擘画出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图景,激励天涯儿女在时代浪潮中积蓄力量,以崭新的姿态锚定航向、鼓足干劲、勇立潮头,续写美好新篇章。
党建引领固本强基
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涯区始终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并发挥统领作用,围绕三亚“一中心、一城、一区、三重点”布局,深度融入自由贸易港建设大局,在各项工作的全面推进中提高全体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
制定年度全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计划,有计划分层次开展党员培训;依托西岛女子民兵连纪念馆、三亚红色娘子军演艺公园、天涯区党群服务中心等红色资源,开展“沉浸式”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增强党员使命担当。
实施“培源”工程,指导村(社区、居)从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等重点群体中发展党员,不断优化村级党组织党员队伍结构;为我区610名党龄满50年的老党员颁发纪念章,极大增强了老党员乃至全体党员的荣誉感、归属感、使命感。
实施“阵地提升”工程,全力推进“1 N X”党群服务中心体系建设,实现党群服务阵地进社区、进商圈、进景区、进湾区等多领域多层级覆盖,并取得多个创新进展。建成全省第一个候鸟党建领域的三亚湾党群服务中心,建成全市第一个特色小镇天涯小镇党群服务站,打造全市首个公安系统的凤凰派出所党群服务中心,以“党建红”引领“警务蓝”,绘就天涯好“警”色,建成打造回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是在少数民族区域建成的促进宗教和顺、民族和睦的党群服务阵地。截至目前,天涯区揭牌运营及挂牌的党群服务中心(站)共79个。
实施“三大党建品牌”工程,着力打造一批立得住、推得开、叫得响的特色党建工作品牌引领基层治理,形成“党建网格化城市治理”“抓党建惠民生”“两代表联合接待”三大党建品牌,解决了天涯区长期以来基层群众反映较多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加强党建凝聚人心、服务群众的作用。
为儿童提供学习用品,为残疾人提供康复理疗器械,为“长者饭堂”困难老人提供助餐费用……群众“微心愿”,党员来点亮。天涯区依托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微心愿银行”,广大党员干部、志愿者争当困难群众的“圆梦人”。截至目前,该区各党群阵地已成功实现困难群众“微心愿”461个。
城市小区治理难、楼栋问题多、环境脏乱差,问题如何解决?天涯区制定《天涯区红色物业党建工作方案》,成立新建社区建港新城小区党支部和友谊路社区五交化小区党支部,填补党在物业小区和三无小区领域的管理空白,推动党员积极参与小区自治管理工作。“成立小区党支部以来,大家的积极性提高了,看到不文明的行为及时制止,小区更干净,邻里更和睦。”6月23日,新建社区建港新城小区党支部成立,几个月来,小区的变化居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探索党建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举措。台楼村党总支部创建“党组织 企业 农户”发展模式,引进火龙果产业项目,鼓励村民就近务工,人均年收入从不足5000元增长到2.3万元,实现华丽蜕变。抱前村党总支部采取“党员带头、村民参与”举措,在各村小组推广村小组议事会,以党建引领共建共享共治美丽宜居新农村。
从城市到乡村,从机关单位、国有企业到非公有制企业,从社会组织到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十年里,天涯区不断延伸组织链条,确保事业推进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跟到哪里,驱动“红色引擎”,凝聚“红色力量”,迸发澎湃发展动能。
厚植营商环境沃土
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天涯区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命门之穴”,建立“一把手工程”工作机制,成立以区委书记为组长、区长为常务副组长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推动落实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改革举措,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良好环境。
“过去三五天才能办成,在这里,一个早上就弄好了,为天涯区的速度点赞!”日前,三亚福泰银丰实业开发有限公司的陈卓在天涯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提交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延期)办件申报申请。20分钟后,全新的证件交到了他的手中。“在这里投资发展,我们更有信心了。”陈卓说。
让企业意见建议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该区上线启用“天涯区优化营商环境平台”小程序,办事群众和市场主体可通过该小程序办理问题投诉、最新资讯查询、提交招商信息三项政务服务。
“收到投诉问题后,首席企业服务专员将受理到的问题与诉求以工单形式进行派发,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划分、流转和反馈,建成完整闭合的营商环境管理机制,以最快速度解决问题。”天涯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此举将有效扩宽政企沟通渠道,助力天涯区提升营商环境线上服务水平。
开发固定资产投资“掌上通”系统平台,高效解决征地拆迁、供水供电、审批办证、投资纳统等企业项目主体反映最强烈的痛点、难点问题,加快170个项目建设进度;加大企业纾困扶持力度,在培优培强重点企业、促进经济恢复发展等方面提出11条措施,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在全市各区中率先推出天涯区“招商地图”网站,创新方式确保招商引资“不断链”、项目服务“不断线”;推动“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的运行和发展,率先在全市实施44个告知承诺制审批事项,极大压缩审批时限。
既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天涯区组建招商小分队奔赴国内重点城市开展招商工作,进一步提升知名度;联合市工商联、市投促局、区政协等单位共同筹备天涯区招商引智大会;与市投促局、中央商务区联动,通过面对面分享招商引资实战经验,积极调动全区招商引资工作积极性,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系统化、专业化。
项目是检验营商环境的“试金石”,一座城市营商环境好不好,市场主体会用“脚”投票。如今,紫金矿业在天涯区注册11个实体,注册资本145.5亿元;诺亚控股、樊登读书、汇金资本、罗森便利店、相对论(海南)基金等重点项目陆续进驻天涯区……2021年,天涯区新增市场主体16530家,其中企业9438家,个体工商户增加7092户,新注册外资企业和港澳台资企业126家。2022年上半年,天涯区新增市场主体7940家,其中企业4730家,新注册外资企业和港澳台企业66家,招商工作进展良好。
乡村振兴阔步向前
“足不出户就能学习种植养殖技术,还能收听收看政策宣讲和村里的通知。” “天涯智慧乡村”项目建设以来,天涯区抱前村村民高富成惊喜地发现,村里多了许多新变化。
以“积分制”鼓励村民参与乡村治理工作, 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建立乡村综合治理信息系统网……天涯区着力打造“天涯智慧乡村”,让乡村治理数字化、农民生活智慧化、农业产业智能化,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近年来,天涯区脱贫攻坚结硕果,走完“摘帽”的艰辛历程,瞭望前方,乡村振兴,正激励天涯儿女接续奋斗、永不停歇。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天涯区积极挖掘“土专家”“田秀才”等实用型人才,建立村级组织乡贤人才库,集聚乡村振兴人才力量;加强到村任职选调生队伍建设,管理好实岗锻炼人员队伍,为发展党员和“两委”后备力量提供人才保障;着力培养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梅村村中,返乡创业大学生蓝神将生产基地打造为返乡大学生实习的基地,提供学习交流平台;水蛟村里,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董国效带领村民依托农业、林业等资源,打造休闲农庄和民宿,发展美丽乡村事业。
乡村振兴,产业为要。天涯区充分发挥热带高效农业资源优势,打造台楼火龙果、黑土哈密瓜等“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产业,开发台楼村燕窝果等品牌,提升产业组织化程度和农产品美誉度;实施建设天涯区肉鸽养殖产业基地项目、天涯区扎南村绿壳蛋鸡养殖产业基地项目、三亚甜瓜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项目、初心莲池生态园项目等5个产业项目;发掘、打造、推广一批属于浪漫天涯的特色乡村旅游线路,实现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做大做强乡村旅游。
乡村振兴,消费帮扶。自2022年起,天涯区将“消费扶贫”拓展为“消费助农”,解决高峰片区五个村农产品销售难题,拓宽高峰贫困山区村民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村民种养殖积极性,增加村民收入。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和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厕所革命”,促进农村逐步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完善村规民约,普及卫生知识,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厉行节约的生活方式,合力打造睦邻友好、诚信重礼、崇德向善的新农村;保存乡土特色,讲好乡村故事,增强村民的文化认同感、归属感,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美丽乡村建设以来,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交通便利了,大家也更注重生活品质了,我们的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抱前村麦伟能期盼着,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挣到更多的钱,带领家人过上红火日子。
绘就民生幸福底色
幸福之城,具有鲜明的民生底色。
天涯区抱炸村村民林绍枉和300多名村民走上了新修的大桥,逢雨必淹、一到雨天就交通中断的几十年难题得到解决;下放“办理60周岁及以上的老人优待证”等业务至大社区,63岁的金鸡岭路社区居民陈香梅在家门口实现办证;漫步三亚湾,居民陈荣强感慨万分,“出门有公园,上学有学位,看病不再难,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天涯区持续聚焦群众的“关键小事”,用一系列有力度有温度的举措,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五年时间新建18所幼儿园,增加学位约3900个;“双减”工作提质增效,全区31所中小学校全部组织开展“5 2”课后服务,解决了家长“接送难”问题,学生参与率达到96.43%;打造“一校一特色”印记,建立足球特色项目学校、开设帆船帆板、黎锦、黎陶、游泳等特色课堂,创建“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1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3所、“省级规范化学校”6所。
“课后特色课程更丰富,孩子的兴趣爱好多了。”提到这一年多来孩子的变化,天涯区槟榔小学学生家长陈培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引进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合作办学,国内优质教育资源落户天涯,不断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差距。孩子在家门口就能接受优质教育,是每一位家长内心的期盼。如今,这一愿望得以实现。
盘活区域医疗资源,高峰医院建设项目和金鸡岭路社区康养中心建设项目持续推进;凤凰卫生院、马岭卫生院医疗集团成员单位升级改造,住院报销比例达90%以上,辖区群众享受“大病不出区”,降低了群众医疗负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有序开展,与特定对象签约率100%;推动卫生领域职称薪酬改革,落实“一类财政保障二类绩效管理”制度实施,持续推进天涯区基层医疗机构临聘人员薪酬改革制度有效落实。
落实“三保障”,建档立卡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农村低保对象、农村特困人员、农村低收入家庭等重点对象住房、饮水安全、就业有保障;率先实现所有自然村“路路通公交”,红塘村、布甫村偏远山村孩子出行难题得到解决;狠抓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重新铺设水泥硬板道路和污水管道、统一配置消防设施,小区面貌焕然一新,群众交口称赞。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中流击水正当其时。天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将抓住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加快推进自贸港建设的历史机遇,建立具有天涯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共享共融、开明开放、服务一流、精品魅力、宜居宜业”的新主城区建设,以实干创造更多实绩,用奋斗赢得更大荣光,为加快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贡献天涯力量。
崖州区
04 改革开放再扬帆 千年古郡踏新程
航拍位于三亚市崖州湾科技城的中国科学院海南种子创新研究院。
宁远河缓缓流淌,见证着千年崖州古郡日新月异的变化。两千年建置史,八朝州郡治所,源远流长的崖州故事,如今正融入新时代的出彩画卷。
时针回拨,一幕幕画面鲜活如初:
2014年,崖城撤镇设区;2015年,崖州区正式挂牌成立,肩负打造三亚西部发展新引擎的使命;2019年,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以下简称科技城)在崖州湾畔建立,吹响区城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发展大局中,在打造自贸港标杆城市的三亚发展战略中,崖州区以“1 3 2”工作体系和推动双“十一”项目为抓手,踔厉奋发,勇毅笃行。
现代农业 共促提质
南繁育种加代的首选之地、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前沿高地、冬季瓜菜生产的重要产区……崖州的众多名片,紧紧相连着热带特色高效农业。
剥开即食的鲜食玉米、甜糯可口的栗子南瓜、橙黄色瓜瓤的彩虹西瓜……位于崖州区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田间近2000个新品种作物蓬勃生长。
如今,各类“新奇特优”的农作物在崖州大地上长势喜人,这其中,既有大家陌生的“小薇”水稻、彩色番茄、牛奶莲雾等新品种,也有广为人知的豇豆、茄子、青瓜、芒果、西瓜等传统作物更新迭代而来的“津绿18号”“琼丽”“热研墨玉”“黄帅”等新品种。
三亚市崖州区委书记樊木表示,崖州区以种业科技创新为引领,以“五化”建设为基础,以三产融合发展为路径,以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为支撑,以科学化管理、标准化生产、品牌化创建为抓手,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探索以种业创新引领带动热带水果、冬季瓜菜、渔业等产业升级的新模式,引导农业向提质增效方向转变,为农民增收创造有利条件。
目前,在崖州区育成的新品种量约占三亚的80%、全国的50%;75项成果就地转化,推广青瓜、茄子、辣椒等新品种900多万株,打造“首种优势”;拥有“三亚甜瓜”“三亚芒果”“三亚莲雾”等地标产品和“南繁精象牙”“南鹿1号”“西沙诺丽”“福返树上熟”“海垦小站贡米”等产品品牌。2021年,全区粮食总产量1.3万吨,瓜菜等经济作物产量15.78万吨,水果产量超18万吨,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40.33亿元。
良种还需配良技,崖州区拱北村民林寿儿对此深有体会:农业散作被机械化取代,土地平整等农活由区里组建的机耕队高效完成;绿肥还田养地力更高产;田间地头指导种植的技术员更多了……
近年来,崖州区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机等装备水平不断提升,2021年崖州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1.59%,农田制种效率显著增强;建设完善的物联网测控系统、科研项目综合管理、科技城先进计算中心、离岸数据中心、农业科技“110”微信服务平台等数字农业生产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农业智能化管理水平;规范管理6.4万亩农田水利灌溉沟渠,修复岭落水库等6个水利设施,建成北岭应急抗旱管道和镇海田洋等6个排水工程,新建凤岭等15口应急抗旱机井;2018年以来,该区投资10.26亿元实施8.95万亩农田整治改造,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崖州区农业现代化建设发展行稳致远。
良好的农业发展环境,吸引了一批懂技术、爱农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如今,活跃在崖州的“新农人”,正用新技术、新理念、新业态让土地生金,用汗水绘就乡村振兴画卷。
“三亚咸鱼哥”麦子喜直播卖鱼货土特产,白天拍摄港门村乡村生活、鱼干制作过程等短视频,晚上吆喝带货,一根网线连通城乡,畅通了从渔港到餐桌的产业链,有效推动了农业的转型升级,人们通过网络了解宁远河畔的新变化;陈达麒从“打工人”变身“无人机飞手”,这位崖州区水南村的“80”后大学生在越来越多的田洋里忙碌;49岁的南滨居村民李六胜如今的“下田”是上班,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水电工的工作,一年能为他带来超过5万元的收入……
以赋能加快创建热带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抓手,壮大热带特色产业,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品牌竞争力,更多新气象正悄然呈现在崖州这片沃土上。
区城融合 共谋发展
农民在播撒种子、拖拉机在撒施土壤调理剂和深耕作业,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三亚研究院主任贾瑞宗等南繁专家认真观察现场作业情况,分析并给出合理化建议……郎芒田洋格外热闹,在此及周边区域开展的5000亩“绿肥沃土工程”项目,通过“冬季瓜菜-水稻-绿肥-深耕还田”创新耕作制度,全面提升地力、提高产量。
在另一片田洋里,拱北村15个村民小组的村民们正抓紧播种“南豇1号”。这个由三亚市热科院免费提供的优质长荚豇豆品种,由该院历经十年自主研制,具有适应性好、抗病性强、产量高等优点。
服务保障科技城建设发展,借智借力园区的科技优势,崖州区积极承接科技城科技、企业、人才外溢,培育南繁育种产业生态链,让南繁、深海科技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当地百姓,一个个看得见的新变化让村民喜笑颜开。
农业提质,农民增收。崖州区今年种植的30870余亩早稻,全部来源于南繁科研成果的5个水稻新优特品种;村民种植运用科研院所绿色高效先进栽培技术,实现“机耕整地-工厂化育秧-机械插秧-无人机植保-机械采收-机械烘干”全过程机械化生产,预计同比增产4003吨,增收1500余万元,实现“粮钱双丰收”。释放出来的劳动力通过外出务工增加收入,平台公司返聘脱贫户统一管护农田,脱贫户增加务工收入2500元/月。
企业进村,产业带动。盐灶村充分利用沿海虾塘养殖池清退土地,村集体通过入股分红形式,与入驻科技城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合作开展水产苗种南繁项目和深海养殖项目,每年获得保底分红收益,企业优先安排村内困难群众到企业务工增收。目前,崖州区已与科技城注册企业商谈合作项目5个,计划合作项目3个,涵盖了平台建设及农渔蔬等产业,探索的“公司 集体 农户”发展模式,有效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现农业转型、农民增收。
人才进城,聚力兴区。广东省科学院三亚研究院选派的“博士村长”秦元霞最近正忙着在三公里村开展芒果新品种选种和绿色芒果生产培训,他的同事则化身“课外老师”,向三公里小学的孩子们讲述农作物生长繁育的故事,助力“双减”工作。崖州区积极探索“农业 科技 博士村长”发展模式,从入驻科技城园区的11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聘任122名博士人才,组成17个“博士村长”工作队,按照“一帮一”模式衔接服务17个村,围绕挖掘特色产业、实施项目合作、科研成果转化、农技指导等内容,充分发挥博士人才在引领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的智力和科研技术优势,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崖州区抱古村是“十三五”建档立卡贫困村,2019年整村脱贫退出后,产业基础仍较薄弱,通过引入高校和科技企业发展特色睡莲和果酒产业,乡村面貌大为改观。
抱古村党总支书记高真康表示,“通过与入驻科技城的南京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荷花睡莲研究团队合作,村里已引进254个品种睡莲,建设睡莲种质资源苗圃1万平方米,开展热带睡莲永生花制作、睡莲精油、纯露等化妆品原料的研发。”
他说,该村还引入数字蜂箱新技术发展培育睡莲花蜜产业,同步探索实施研学旅游、直播、网上认养蜂箱、数字人民币兑换蜂蜜等乡村旅游模式,有效培育热带睡莲花卉产业;与科技企业合作发酵芒果、榴莲等热带水果,酿造独具特色的高度白酒,打造水果酒研发、加工、生产、销售产业链条,形成特色产业。
“崖州区作为科技城最直接的共建者,围绕打造‘六个标杆’和建设‘六个三亚’目标,深入推进区城融合,实现互促共进。”三亚崖州区区长童立艳说,崖州区与科技城管理局探索建立了“区城融合”联席会议制度,搭建工作联络平台,全力做好土地等要素保障服务,理清和完善区城权责清单和区城涉企政务服务清单,强化科技带动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有效实现区城之间发展共谋、要事共商、资源共享、实事共做。
幸福崖州 共享美好
2019年起陆续建成的18家公办幼儿园让孩子们能够就近入园,开展午餐午休公共服务“学校带娃”解难题,近千户居民喜迁安居房有了温馨的家,154处全民健身场地让百姓锻炼有了好去处,崖州大道等5条交通“动脉”疏通通车……
细数身边的变化,崖城村村民陈善传喜上眉梢。群众的幸福感是丈量一个区域发展深度和广度的标尺,崖州区以突出群众实际感受、突出群众普遍受益、突出群众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为导向,用心用情办好每一项民生实事和民生工程,积极回应居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的公共服务品质化升级,加快推进营商环境优化、美丽乡村建设、产业培优等民生要事,以“行动力度”提升“民生温度”,真正让群众看到变化、见到成效、得到实惠。
疫情防控,人民至上。本轮疫情中,崖州区坚决落实中央、省市部署要求,三个层级快速切割,有效防止外溢,减少交叉感染风险;平战快速切换,扁平化运行,信息直达网格,快速“追阳”;研发“崖州区核酸抗原检测结果登记”等4个小程序,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精准防控;以快制快,坚持露头就打,迅速扑灭疫情“火星”,严防反弹;及时总结推广抱古村“双统筹”、保平村分类建档有效管住“三类人员”的“1234”工作法,以及南滨居小网格管住“楼栋小门”等工作方法;充分发挥区属国企“两头”对接的作用和积极畅通产销对接渠道,切实做到“一手打伞、一手干活”。崖州区多措并举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快速实现社会面清零。
产业培优,助民增收。崖城村申报“崖城空心菜”品牌、三更村“基地 庭院”模式培育三角梅盆景、拱北村玉豆亩产量达到3000斤,村庄有了自己的公司,“一村一品”鼓足百姓“钱袋子”;崖州古城创建4A级景区、创建“大南山”综合旅游区、打造中心渔港等3个夜市经济区,丰富旅游业态让“游在崖州”成为新时尚;共建粤琼合作科技城和南繁种业与健康双创产业园、打造港产城一体化沿海现代渔业经济区、建设生态农业光伏蔬菜大棚和崖州遥感数据中心,“科技崖州”为区域发展添动力;建设崖州首个现代农业产业工业园区,建立南繁产业社会化服务中心和南繁产业技术服务中心,组建国有平台公司,成立南繁种业服务职业农民和机械化服务队伍,因地制宜发展现代服务业,让老百姓打上南繁工,吃上南繁饭。
美丽乡村,共建共享。镇海村民宿产业、三更村三角梅产业、三公里村数字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崖州区统筹推进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工作,因地制宜地完成14个村的村庄规划编制,集中资源开展首批8个村庄(社区)的提质升级建设;强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大力优化村庄“五网基础设施建设”,梅山互通至G225国道公路改造工程、盐灶村(二期)基础设施提升工程等一批项目基本完工,59个村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到位、派用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图景正在崖洲大地全面展开。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78项事项实现全流程溯源踏勘,推出“掌上踏勘”系统应用,提高工作效率,确保踏勘时信息全部留痕、全程可追溯;建立“未诉先办 接诉即办”快反机制,全力攻坚无差别“一窗受理”,建设崖州区共享电子证照库,打造政务数据共享平台和政务提效增速精准服务平台,构建智慧高效网上政务服务体系;成立“统一制证管理中心”,实现24小时自助领取业务办理结果,并配套提供“24小时自助取证柜”及“不见面邮寄”服务。崖州区力争营造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群众获得感强的营商环境,方便群众办事,促进企业降本增效。
浩荡征途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帆。在新时代高歌行进的壮阔征程中,崖州干群脚踏实地加油干,努力绘就城兴民富的壮美画卷。宁远河畔,正涌动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滚滚热浪。
党的二十大海南省代表团举行第一次全团会
党的二十大举行预备会议 主持会议
出席党的二十大的海南省代表团抵京
来源:海南日报
编辑:王婧
审核:田小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