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胶唱片的历史变化(为你讲述能看见声音颜色的ECM公司)

有一个唱片公司,它的唱片从来没有被引进过,但几乎所有的文艺青年——哦不,那从打口(谓经过处理、流入国内的国外正版碟)一代走过来的,如今已经是文艺中年——都听到过它的音乐,更记得它的样子。它的音乐无法用语言描述,它的风格也无法用标签来形容,但只要你一听见,一看见,你就会说,啊,就是它!

黑胶唱片的历史变化(为你讲述能看见声音颜色的ECM公司)(1)

《风落之光》 [挪威]拉斯·缪勒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是的,我们要说的是ECM,Edition of Contemporary Music(当代音乐合辑),一家唱片公司,一种对音乐的纯粹态度,一种风格,一种独特的美——所有这些合成一个词,就是ECM。我们在《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里面听到它的音乐,我们在《雾中风景》里面听到它的音乐;我们在歌剧院里面听到它的音乐,我们在展览馆里面听到它的音乐;我们在它的音乐里听到北欧,听到南亚,听到传统,听到此刻,听到完整,听到即兴;我们一边听,也一边看,这些唱片让我们知道,“Ears Have Eyes”,声音,可以被看见。

音乐,电影,艺术,摄影,设计,所有这些领域的通感,被ECM,装进了一张小小的唱片里面。而这一切的实现,是因为一个叫做曼弗雷德·艾歇尔的老头。从1969年第一张唱片FREE AT LAST 开始,他在50年的时间里,录制了近2000张唱片,也确定了所有这些唱片的封套。寂静的光,极北的荒原,大地上的舞者,海面变幻着的颜色……这些照片或者画面好像和音乐没有什么关系,但又和ECM的音乐天生和谐。有时候我们会想,这里的声音和画面是完全一致的,有时候我们又难免揣测,是艾歇尔这个老头在强迫我们这样理解。几十年之后,人们费尽心思,从美学,哲学,从声音和视觉的关系,从电影和唱片的关系,甚至从禅宗,从各种想得到想不到的角度去解释这些唱片封套。但对艾歇尔来说,这些可能都不重要,他会对你说,“你喜欢吗?”喜欢就对了。

无论如何,这些封套放在一起,就成了一次时代潮流之外的,但又确实表达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展览。2012年,ECM的唱片艺术展览在慕尼黑举行,题目是“文化遗产”,当代却成了遗产,或许是因为ECM自信他们所记录的这个不一样的“当代”,将必然流传。此后,这个展览在各地巡回,哪怕在一张正版唱片都没有引进过的上海,也一样轰动。毕竟,因为打口时代,中国人听ECM的音乐,感受ECM的美学,也已经20年了。

ECM的风格,是属于北方的。艾歇尔心仪北方,没事总要往挪威跑,极北之地的荒凉与孤独吸引他,所以,ECM旗下的北欧音乐家也特别多。和北欧的孤独感一脉相承,一开始,ECM就拒绝加入现代音乐工业生产的体系,一开始,艾歇尔也确定了要把音乐的视觉设计和音乐本身融合于一体的方向。纽约时报评论说,THINK OF YOUR EARS AS EYES(汝耳皆目),看见音乐和听见光影,在艾歇尔这里成了同一件事,一件通向音乐本源的神秘之事。

说到神秘,Keith Jarrett的科隆音乐会大概是神秘的典范。人们说,那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上帝可能光临了科隆歌剧院——孤独,低徊,爆炸,狂欢, 那一天,Keith Jarrett的钢琴表达了人间的一切,这张现场唱片则卖出了400万张,成为爵士乐历史上最畅销的一张即兴唱片,也成为无数乐迷关于ECM的初恋。但奇妙的是,20年后,你去问一个ECM的乐迷,最喜欢他们哪张唱片,可能一百个人,会给你一百个不同的答案,Stephan Micus,Arvo Part,Jan Garbarek……ECM的风格如此明晰,但每一张ECM的唱片又如此不同,它们记录着不同的瞬间,也因此击中不同瞬间的你。

上世纪90年代末,在唱片店这个行业的夕阳余辉之中,ECM到了中国——以打口和盗版的形式。现在的读者可能无法想象那种场景:唱片店摆了一整排ECM的作品,里面的音乐家你没有听说过,里面的音乐,你也闻所未闻,但每一张唱片的封套,却又充满诱惑,它们和所有的东西都不一样。

是的,诱惑,这是ECM给一个陌生人的第一印象。挪威独立设计师拉斯·缪勒准确把握住了这一点,所以他给ECM做的第一本唱片封套集,名字就叫《封套的诱惑》。这诱惑到底是什么,说不清,但缪勒的一句话或许可以给出参考意见:“与其说是对视野之内实物的描摹,它们更像是记忆的余像。眼之所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照片对过去和未来的影射。”当代音乐和它的美学,把自己置于传统,置于未来,置于对当下的拒绝,最终成了对当代的诱惑。冷的光,淡色的土地,一个晃动的影子,一座枯寂的山,这些都是表达拒绝的意象,拒绝什么?拒绝巨大的冰冷的都市,也拒绝甜腻腻想象出来的田园,ECM用大地本身的色彩及其没有色彩,用自然界原本就有的光,用延伸着的道路,用静默的海,表达对一个人造世界的拒绝,以及一个发自绝对的声音的世界的邀请。这拒绝和邀请,最后凝成了ECM的第二本封套集《风落之光》。

WINDFALL LIGHT。原本是一个摄影术语,但用在ECM身上,谁能说得清这两个词具体的含义呢,那是风流淌着的颜色,那是光隐藏着的声音,那是一段有魔力的旅途。我们只能说,那是ECM本身。

如今唱片已经差不多成为历史了,一本关于ECM的书这时候进入中国,大概有些姗姗来迟。但就像ECM每次都在潮流之外一样,这一次也不过是重复了ECM一贯的选择:潮水有高低,纯粹之美本身,永恒。

(原标题: 《风落之光》:是最孤寂的,也是最美的)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涂涂

编辑:TF00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