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绝美美景(那些藏在唐诗里的绝色美景)
#你心目中最美的一句诗词是什么#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既能饱览大好河山,开阔眼界,又能在自然美景中陶冶情操,放松身心。那么,当诗词与美景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往下看,一同邂逅唐诗中的别样风景!
(一)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中断楚江开
《望天门山》是唐代李白于725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所以叫“天门”。
西梁山位于和县县城南36公里,海拔88.1米,此山俯临大江,与芜湖市东梁山夹江对峙。像一座天设的门户,故合称“天门山”。自江中远望,水色空蒙中的东、西梁山,色如翠黛,修妩静好,形似峨眉,故又名“峨眉山”,东西两山,双峰对峙,势如虎踞,又名“二虎山”,南朝大明七年(463),宋孝武帝刘骏车驾于此,检阅江中水军演习,曾诏博望、梁山立双阙,东西梁山由此而得名。
东梁山
(二)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三叠泉瀑布
李白《望庐山瀑布》是吟咏祖国名山胜水的千古绝唱,作于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初上庐山时。诗人在开元十三年出蜀远游,次年浪游吴越,初次登上庐山探奇揽胜。庐山的雄伟山势和秀丽风光,引发了诗人的豪情,他以高度夸张和美妙比喻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观,抒发了对祖国壮丽山河无限热爱的深情。
庐山瀑布主要由三叠泉瀑布、开先瀑布、石门涧瀑布、黄龙潭和乌龙潭瀑布等组成,被誉为中国最秀丽的十大瀑布之一。
开先瀑布
瀑布集形、色、声的美为一体,凭借其飞流直下的磅礴之势,一直是山地景观的重头戏。曾在五老峰屏风叠太白书堂隐居的李白,一直不知道屏风叠下便是三叠泉瀑布跌落的九叠谷,所以李白所写的《望庐山瀑布》是位于秀峰景区内的开先瀑布。
开先瀑布,是庐山最有名的瀑布。因这里原先有开先古寺而得名。瀑分两股,东瀑在双剑峰和文殊峰之间奔流而下,由于崖口狭窄,瀑水散成数绺,形如马尾,故称马尾瀑。西瀑从鹤鸣峰和香炉峰之间的高崖上下落,气势雄伟,名香炉瀑。两瀑会合于青玉峡,下注龙潭。
石门涧瀑布
石门涧瀑布的奇壮景观,吸引了无数诗人来赋诗歌咏。唐朝大诗人李白曾用“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来形容石门涧瀑布。袁枚则在观瀑后,写下了“如旗如布如狂蛟,非雷非电费笙匏”、“银河飞落青松梢,素车白马云中跑”等诗句,来赞美石门涧瀑布。
三叠泉瀑布
三叠泉气势磅礴,无比壮丽,号称“庐山第一奇观”。素有‘庐山瀑布首推三叠,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说,在此可以看到庐山最壮观秀美的瀑布及山势。
三叠泉瀑布
三叠泉瀑布汇集五老峰、大月山诸水,循着天工琢成的三级“冰阶”断崖折叠而下,故名,亦名三级泉、水帘泉。飞瀑流经的峭壁有三级,溪水分三叠泉飞泻而下,落差共155米,极为壮观,撼人魂魄。三叠泉每叠各具特色。一叠直垂,水从20多米的巅萁背上一倾而下;二叠弯曲,直入潭中。古人赞其:“上级如飘云拖练,中级如碎石摧冰,下级如玉龙走潭,散珠喷雪,真天下绝景。”站在第三叠抬头仰望,三叠泉抛珠溅玉,宛如白鹭千片,上下争飞;又如百副冰绡,抖腾长空,万斛明珠,九天飞洒。如果是暮春初夏多雨季节,飞瀑如发怒的玉龙,冲破青天,凌空飞下,雷声轰鸣,令人叹为观止。
(三)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白帝城
《早发白帝城》是唐代诗人李白在乾元二年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创作的一首诗,也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
瞿塘峡口白帝山
该诗把诗人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运用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
白帝城
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奉节白帝山上。白帝城位于长江三峡西首,汉朝曾在此设鱼复县,是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商贸物资集散地。2015年12月,白帝城风景区入选长江三峡30个最佳旅游新景观之一。2022年7月,白帝城·瞿塘峡景区被评定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白帝城
(四)《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五言古诗[1],写于北游齐、赵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诗中通过描绘泰山,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的雄心,以及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于是北游齐鲁。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写泰山的诗很多,只有杜甫能用“齐鲁青未了”五字而囊括数千里,可谓雄阔。其结句尤其精妙,气势不凡,意境辽远,将诗人的抱负和理想都含蕴其中。全诗开阔明朗,情调健康。
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隶属于山东省泰安市[1],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有“五岳之首”“五岳之长”“天下第一山”之称。
泰山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自秦始皇开始到清代,先后有13代帝王引次亲登泰山封禅或祭祀,另外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泰山代表景点有阴阳界、桃花峪、傲徕峰、玉皇顶。
(五)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该诗通过对洞庭湖高阔清超的描写,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采,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洞庭湖-岳阳楼
《望洞庭》是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秋刘禹锡赴和州刺史任、经洞庭湖时所作。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记录。
洞庭湖-君山
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六)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描写西湖春景的七言律诗。此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全诗结构谨严,衔接自然,对仗精工,语言浅近,用词准确,气质清新,成为历代吟咏西湖的名篇。
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诗歌的第一句是地点,第二句是远景。孤山坐落在西湖的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叠翠,上有孤山寺,登山观景,美不胜收。贾亭,又叫贾公亭,据《唐语林》卷六载,贞元中,贾全任杭州刺史时,曾在西湖造亭,杭人称其为贾公亭,未五六十年后废。贞元是唐德宗的年号,从公元780年到805年。白居易写此诗时,其亭尚在,也算是西湖的一处名胜。白居易一开始来到了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畔,放眼望去,只见春水荡漾,云幕低垂,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西湖文化景观肇始于9世纪,传承发展至今,包括自然山水、“两堤三岛”“三面云山一面城”的景观整体格局。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四句是白居易此诗的核心部分,也就是最为抢眼的句子,同时也是白诗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
这是杭州西湖景区苏堤附近的景色
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
这是杭州西湖景区杨公堤附近的景色
诗人妙笔,秀美的景色焕发出文韵魅力,沉淀了岁月过往,读完这些诗句,您对其间美景心动了吗?您还知道哪些与景色有关的诗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