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和武松谁更有义气(执手泪眼相忘江湖)

宋江和武松谁更有义气(执手泪眼相忘江湖)(1)

第一节 出身 宋江和武松有着截然不同出身。宋江出生在大财主家里,而且在县政府做一个不大不小 的吏。财主意味着家里很有钱,而宋江不是啃爹的富二代,他从不伸手向家里要钱;这 “吏”的职位意味着他已经没有通过正规渠道当“官”的可能性, “官”和“吏” 在 那个朝代有着严格区别,一旦为吏,终生为吏。 但是宋江可不是一位可以终生为吏的人,他有着远大的理想,是要报效国家,是要当官 的,而且是要当大官。一个人有抱负,无可厚非。想想看,如果所有的人都没有当官的 抱负,那谁去为人民服务呢?既然白道已经被堵死,宋江就广结天下豪杰。说好听一点 ,那是豪杰,说难听一点就是土匪恶霸无赖。宋江也不在乎,到处撒钱。 这里有个问题我们得问一下,宋江送给别人的钱到底是哪里来的?当然那不是他自己的 工资,估计他的工资还不够他喝酒用。也不是宋太公给的,因为他以“孝”字出名,就 是家有万贯,他也不会去拿。他又不抢不偷,那这钱也就只有一个来路:他的朋友送的。 宋江的朋友有黑道上的有白道上的还有地皮无赖。因为宋江仗义疏财,他的名声也就广 为流传,社会上的人都称他为大哥。 这里的“大哥”可不是因为年龄大,而是因为“威望”大。 让我们再看看武松的出身。他出身贫寒,从小父母双亡,有他的哥哥抚养成人。武大郎 虽然没有什么理想,但他却有无尽的善良,这直接影响了武松。武松从小善良,但是他 和其他的青年一样,年轻的时候喝点小酒打个小架,这也是无可厚非的事。年轻的时候 ,谁没有点小毛病呢? 武松没有什么远大抱负,只想吃饱穿暖,如果有可能就在别人面前显摆一下,看着别人 羡慕的眼光自乐一下。因为心地善良,又没有太多的生活经历,使得他很容易相信他人 ,很容易因为“义”而两肋插刀。后来的醉大蒋门神和血溅鸳鸯楼都是因为这个“义” 在作怪。 一位心地善良的农村青年和一位黑白通吃的风云人物,这就是武松和宋江。因为这个截 然不同的出身,为他们以后渐行渐远的关系埋下伏笔。

宋江和武松谁更有义气(执手泪眼相忘江湖)(2)

第二节 相识 宋江和武松相识在柴进的庄上。柴进和宋江一样仗义疏财,但是柴进又和宋江不一样, 因为柴进疏的是自己老祖宗留下来的财。柴进虽然花自己的钱养了不少人,但柴进却没 有黑社会老大的气质。这一点从他对待武松的态度可以看出来,武松在他的家里住了那 么长时间,他竟然没有发现武松是个人才。而宋江就完全不一样,他见到武松的第一面 就知道这个人是个人才。 老大不是一般人可以做的,他必须有识人的眼光。 武松和宋江都到柴大官人庄躲难,但是他们去的原因却天壤之别。宋江是因为杀了人, 是个杀人犯;而武松是误认为自己杀了人,即便用现在的法律去看,也不过受到治安处 罚训诫,最多也就是拘留。 宋江杀死阎婆惜,当然不是误杀,也不是因为钱的原因。阎婆惜知道了她不该知道的, 即便宋江不杀她,宋江的朋友们也不会留着她,因为她的存在已经威胁到整个利益链条 的安全。 武松年轻而且力气贼大,和别人打架时一不小心把别人打晕了过去,这下可把他吓坏了 。要知道他没权没势,估计小时候没少受别人欺负,看到把别人打晕了拔腿就跑也情理 之中的事。我有的时候想,如果当时他没有跑,他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呢? 不过他跑了 ,而且因为他跑了,结果认识了宋江,而且很快成了宋江的铁粉。 在柴进的庄上,宋江一不小心把武松烤火的火盆弄翻了,火溅到了武松身上。当时武松 正窝着火呢,抡起拳头就要打。这时他被告知打翻火盆的人是大名鼎鼎的宋江,武松立 刻拱手称“哥哥”。 按说武松不应该知道宋江的名字,因为他们两个根本就不是一个道的人。我这里估计是 因为武松耍了个小心眼,他看柴进按上宾来对待宋江,觉得宋江应该是个人物,又听人 介绍说宋江大名鼎鼎,就顺势叫了一声“哥哥”。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柴进庄上啥人都有 ,难免有很多知道宋江的人,武松也就难免常听人说起,心中早就对宋江产生了敬仰之 情,当下见到,当然从心底里称“哥哥”。 因为认识了宋江,武松也成了上宾。武松能再次成为上宾那主要取决于宋江的态度。宋 江声满江湖,认识他的人太多了,毛估计一下在柴进庄上混饭的人百分之七十以上都知 道他的名字,为啥别人没有成为上宾而武松成为上宾了呢?那是因为宋江发现他是个人 才。 武松临走的时候宋江送他到十里长亭,依依不舍,还送了不少财物给他这位新认识的兄 弟。有人说这是宋江在作秀,我不认为是在作秀,我认为他是真心地相送,真心地依依 不舍。想一想就知道,一位心怀抱负的人,看到一位英雄,怎么能不心心相惜。如果宋 江没有惜英雄之心,那宋江也坐不上梁山的第一把交椅。 因为二雄相惜,执手洒泪而别。从那以后,宋江就成武松心中的大哥,武松成了宋江的 铁粉。

宋江和武松谁更有义气(执手泪眼相忘江湖)(3)

第三节 重逢 从小就听说过逼上梁山的说法,后来长大了才发现真正逼上上梁山的其实只有两个人, 一个是林冲,另外一位就是武松。 武松上梁山的时候已经不是毛头小伙,已经是二龙山的头领,已经是杀了无数人的罪犯 ,已经是一位历经各种灾难但幸存下来的人。武松因为经历变得成熟,但心中的善良依 然在。他对当年给他雪里送炭的宋江念念不忘。别以为武松上梁山是因为晁盖,他上梁 山和晁盖一点关系都没有。 三山合为一山的时候,宋江虽然是名义上的老二,但他却是实际上的老大。当所有的人 都聚齐的时候,宋江无声地用了一个杀人的招。他说新来的弟兄坐右边,老弟兄坐左边 。虽然左边为大,但是坐在左边却没有几个人,而坐在右边的人全是宋江带到山上的。 坐在正中间的晁盖看到这个情况,他心里怎么想,我们即便不去想也是知道。晁盖已经 无路可退,留给他的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去死。武松上梁山后的第二回晁盖就去世了。 晁天王的去世和武松他们的到来不无关系。 武松来的可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山头的人。武松自己也有很多自己铁杆粉丝,这其中 包括孙二娘夫妇。武松和孙二娘他们夫妇成为最好的朋友也是因为武松的善良。孙二娘 夫妇可不是什么好人,但是对武松却是很好,特别是孙二娘,为了武松出生入死。女人 的心总有软的一面,就是因为他看到了武松的善良,才宁愿为武松出生入死。 宋江也没亏待他这位过命之交。在水浒英雄排名中,武松排在第十四位,在所有的平民 英雄中武松排在第一位。前十三位要么是投降高官,要么是落魄的贵族。即便最伤感最 悲情的林冲,那也曾经是八十万禁军的教头。 对于这个排名,武松应该是很满意的。 所以武松和宋江的渐行渐远不是因为梁山英雄的排名,也不是因为武松没有鼎立相助宋 江。他们的矛盾是出身和生活的目的不同造成的。虽然两个人曾执手相惜,但是最终还 是因为生活的目的不一样而分道扬镳。

宋江和武松谁更有义气(执手泪眼相忘江湖)(4)

第四节 渐行渐远 宋江是个有抱负的人,而梁山仅仅是他实现抱负一个跳板;武松是个农民,被逼无奈才 落草为寇,梁山是他生活的依托所在。对与宋江而言,没有梁山,他可以实现自己的理 想;而对于武松而言,没有了梁山他就没有了生活了根源。 因为这个,这两个铁杆兄弟因为梁山的前途发生剧烈的争执,这是他们矛盾的源头。 其实后来的事实证明宋江是对的。梁山的实力相比于方腊的实力来说要弱的多,方腊都 被朝廷剿灭,梁山怎么能够存活。其实摆在梁山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招安,要么被 剿灭。 被剿灭以后所有的人都会尸骨无存,被招安以后还会有人存活下来。可以说武松就是被 招安以后的幸存着。很难说如果被剿灭,按照的武松的性格他能够活下来。 首领所想的事是长远的事,可能有自己利益的考量,但是他还是会考量整个集团的利益 ;而他的手下所想的可能仅仅眼前的情况,特别是像武松这样出身的人所想的事。 武松是绝对不会支持招安这件事的。这和他的出身有关,当然也和他的血淋淋的经历有 关。 宋江是绝对要支持招安这件事情的。这和他的出身有关,当然也和他的经历有关。占据 山头不是长久之法,要想改变那些贪官污吏,只有自己做官,最起码可以造福一方百姓。 因为一心要招安,宋江所做的事在武松看来越来越无耻,越来越没有人格,越来越超出 武松做人底线。为了能引起朝廷的注意,竟然拉拢贪官;为了能使一些对招安有用的官 吏能上梁山,不惜用阴计策残害,乱杀无辜。在黑社会和白社会面前,单个人的力量如 此的渺小。即便像卢俊义这样的人,被宋江看上以后,也落得家破人亡的命运。 武松已经彻底无法接受宋江的所作所为。 那武松为什么不走呢?原因可能有两个,一则他没有地方去,二则还有个“义”在身, 还有就是自己还有很多好朋友需要栖身于梁山。不过到招安前,两个人的关系已经相疏 于江湖。

宋江和武松谁更有义气(执手泪眼相忘江湖)(5)

第五节 相忘江湖 征服方腊之后,断了一只手臂的武松决定六和寺出家。他把这个决定告诉宋江时,宋江 没有过多的挽留。我想宋江的心中还是不舍得,但武松去意已决,多说也不可挽回。 武松出家有几个直接原因。梁山兄弟基本死伤殆尽,特别是待他如亲弟弟一般的孙二娘 夫妇也战死了。要知道在自己的哥哥被害死以后,孙二娘夫妇是武松的唯一亲人。还有 就是对宋江和大宋王朝的彻底失望,那个时候我想他认为他已经把“义”尽到头了,既 然义已尽,再在一起下去,可能会有灾难性的后果。 经历善良,杀人,护山,和保国的武松已经看透世间万物。书中没有交代他有没有看清 宋江的下场,安他当时的人生经历,他应该是看到了。 经过艰辛万苦和死伤了无数弟兄,宋江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当官。他不再是小吏, 而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官。但他没有当多长时间就被大宋鸠杀。他知道那是毒酒,但他并 没有反抗,而且还把李逵拉来一起死。这是为什么呢?其实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他的 招安政策一方面为己,一方面为梁山兄弟的前途。 宋江临死的时候没有提到武松,也许他早就把他这位兄弟忘了。 武松活到了八十岁,善终。宋江的死对他有没有打击,我们不知道,他到死都没有再提 宋江。

宋江和武松,这对兄弟曾经执手泪眼,最后却相忘于江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