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雀高飞鼠出洞(小家雀儿大眼儿贼)

来了您呐(点上方) 里面请~

小家雀(音巧)儿;

大眼儿贼;

蛤蟆骨朵儿;

仙毫……

这让人听得云里雾里的名字,您知道这都是说什么呢?

但北京人一听肯定就乐了,不就是麻雀、猫头鹰、蝌蚪跟仙鹤嘛。

很多外地朋友都知道北京话带儿音;也知道北京话里对很多东西都有独特的叫法儿:比如各个大街,地名儿。但好多人不知道,北京人管很多鸟啊虫啊的,不止是儿音,还有“俗名”……

燕雀高飞鼠出洞(小家雀儿大眼儿贼)(1)

麻雀——“家雀儿”

北京常见最多的鸟是麻雀,北京人称之为“家雀儿”(音“巧”)或“老家贼儿”,而且要加儿音,早年北京人还捕鸟的时候,用“贼”这个字儿传神地形容出麻雀的机警,不易捕捉。而麻雀这种鸟,用北京人的话说“气性”大,即便捕到,也往往因为不吃东西而很快死去。

燕雀高飞鼠出洞(小家雀儿大眼儿贼)(2)

猫头鹰——“夜猫子”

北京人管猫头鹰叫“夜猫子”或“大眼儿贼”,形象地概括了猫头鹰的习性和特征。直到现在人们形容某人熬夜,也会戏称其为“夜猫子”。有句歇后语叫“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大概是因为早年人们对猫头鹰的负面印象吧……#猫头鹰:问号脸.jpg#

燕雀高飞鼠出洞(小家雀儿大眼儿贼)(3)

苍鹭——“长脖儿老等”

京津地区的人们,管鹭鸶这种水鸟叫“长脖儿老等”,就是伸长脖子,一动不动地久久等待着。因为鹭鸶鸟脖子长,嘴直长而尖,捕食时常静静地伫立在水边,等待鱼儿游来,所以就有了这形象的名字。从前北京的护城河、沟渠塘池里常常能见到这种水鸟,如今人们环保意识提高了,环境好了,鹭鸶也开始“回来”了。

燕雀高飞鼠出洞(小家雀儿大眼儿贼)(4)

仙鹤——“仙毫”

老北京话形容人腿长,总是说“瞧这大腿长的,仙毫似的……”这“仙毫”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仙鹤。过去挖苦一毛不拔的人都会说:“铁公鸡,瓷仙毫,玻璃耗子(老鼠)琉璃猫……”

燕雀高飞鼠出洞(小家雀儿大眼儿贼)(5)

锡嘴雀——“老西儿”

“老西儿”,也有叫“老西子”,学名锡嘴雀,北京人常养的一种表演技艺的鸟,用来训练“打弹”,也就是类似让鸟儿在空中接小球的玩法。

燕雀高飞鼠出洞(小家雀儿大眼儿贼)(6)

乌鸦——“老鸹”

北京人将乌鸦称之为“老鸹”,过去曾和夜猫子一样被视为不祥之物。老实说,怨不得人不喜欢,对习惯了百灵、伯劳这种叫声婉转灵动的北京人来说,老鸹叫得着实难听啊~#乌鸦:怪我咯?#

燕雀高飞鼠出洞(小家雀儿大眼儿贼)(7)

啄木鸟——“奔得儿木”

啄木鸟是之前北京常见的益鸟,因为啄木时候的“笃笃”声,被老北京人形容呼之为“奔得儿木”。

燕雀高飞鼠出洞(小家雀儿大眼儿贼)(8)

伯劳——“虎不喇”(胡伯劳)

伯劳,被北京人俗呼为“虎不喇”(胡伯劳),有“虎不喇串房檐”的歇后语。和百灵等鸟一样,伯劳一般也被养来听鸟叫声。

除了鸟外,北京还有些动物也有“俗称”:

燕雀高飞鼠出洞(小家雀儿大眼儿贼)(9)

燕雀高飞鼠出洞(小家雀儿大眼儿贼)(10)

燕雀高飞鼠出洞(小家雀儿大眼儿贼)(11)

燕雀高飞鼠出洞(小家雀儿大眼儿贼)(12)

黄鼠狼、狐狸、刺猬、蛇——“四仙儿”

黄鼠狼、狐狸、刺猬、蛇,是老北京人合称的“四仙儿”或“大仙儿”,其中蛇也称“长虫”,按咱北京的说法,这四种动物有灵性,万不能伤害。大概是因为他们多以鼠类等“有害动物”为食,因此人们为保护这些有益动物的一种通俗说法。

燕雀高飞鼠出洞(小家雀儿大眼儿贼)(13)

老鼠——“耗子”

老鼠,北京俗称“耗子”,北京人小时候都会知道的一首童谣里有一句:“小耗子,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

其他还有很多(看这里),如过去常见的蝙蝠俗称“燕么虎儿”;鲫鱼称为“鲫瓜子”;壁虎叫“蝎了虎子”;蝌蚪叫“蛤蟆骨朵儿”;孩子们爱玩的蟋蟀叫“蛐蛐儿”;还有“扑棱蛾子”、“钱串子”(蚰蜒)、“花大姐”(瓢虫)、“蝲蝲蛄”(蝼蛄)、“水妞儿(蜗牛)”……

北京话里还有好多动物叫法独特,您还记得哪些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