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偏心是不是很正常(为什么父母都会有)

导读:并不是每对父母都是完美的父母,偏心有时更是在所难免,处理得好固然相安无事,处理不好,便会引起很多不必要的家庭矛盾。

父母偏心是不是很正常(为什么父母都会有)(1)

千百年来,只要家中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孩子的家庭,在父母有意无意的差别对待中,基本上都会出现一种普遍的现象叫“偏心现象”。

这种“偏心现象”无论是在大家族还是小家庭中都是有的,区别就是偏心的程度大不大而已,但是无一例外都会引起其中一个孩子的不适感甚至是憎恨。

不要说世上偏心的父母多,其实作为孩子也是偏心的,有些孩子比较喜欢爸爸,有些孩子比较喜欢妈妈,人从别人那里得到的每一分喜爱都是自己的所作所为得来的,绝不是无缘无故的,血肉至亲也是如此。

若是太过偏心于一个孩子,在时间,精力,关注度上面都比另一个孩子要投入得多,而且对另一个孩子不管不顾,甚至为了偏心自己喜爱的那个孩子,而委屈了另一个不受重视的孩子,就会形成一个拼命帮,一个拼命榨干的局面。

父母偏心是不是很正常(为什么父母都会有)(2)

孩子对于父母的偏心,说不在意,那是假的,心里还是会很在意,会很难过,会很计较。

也许有些懂事的孩子会努力告诉自己不要在意,不要难过,不要计较,然而还是会造成心理上的嫉妒和羡慕,长此以往便会越来越压抑,严重的会引起兄弟姐妹间的矛盾冲突,还有拒绝跟父母交流来诉说自己的不满,影响整个家庭的稳定和睦。

因为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觉得自己的父母更偏心兄弟姐妹而不是自己,这也许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占有欲,毕竟哪个孩子不希望自己的父母可以把所有的心思和疼爱放在自己身上。

就拿在开放二胎的时候,某些家庭迎来了第二个宝宝,所有的注意力一下子都集中到了这个宝宝身上,从而忽略了第一个孩子的心理落差,那么这个孩子就会错误地认为父母没那么爱他,疼他了。

要是不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或者实行及时的关爱措施,那么第一个孩子就会很难融入到目前的家庭氛围,产生抵触心理,不愿意接纳自己的弟弟或妹妹,会给将来的亲子教育带来很大困扰。

那么,父母偏心的原因大概有哪些呢?细细分析,大约有以下几个。

父母偏心是不是很正常(为什么父母都会有)(3)

一是,父母对儿女的投入精力不均,很难把握准公平的度。

在看《外来媳妇本地郎》这部系列家庭短剧的时候,苏家两姐弟都有属于自己的餐厅,而且相隔的距离不是很远,由于大姐阿婵的餐厅环境更好,厨师厨艺更一流,自然很多客人都愿意到她的餐厅帮衬。

而阿婵的弟弟的餐厅环境一般,厨艺也很普通,所以每天的营业额都很低,一度接近倒闭的状态,结果他们的父母去到贵元的餐厅看到这种情况,就一起想了个主意,就是跑到自己女儿的餐厅里想方设法地把客人拉到自己的儿子餐厅,好维持餐厅的继续运作。

父母偏心是不是很正常(为什么父母都会有)(4)

结果这件事被阿婵知道了,马上表达出对父母偏心的不满,认为父母这样做在无形中损害了自己餐厅的利益,于是装起穷来也想博取父母的同情,帮帮自己。

父母看到女儿也过得不好,转过头去又跑到自己儿子的餐厅,把那边的客人拉到女儿的餐厅,这下又触怒了儿子,弄得两头不是人,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对儿子好了,亏待了女儿,对女儿好了,又觉得亏待了儿子,一碗水不是想端平就端得平的,个中的艰难恐怕只有父母知道,手心手背都是肉,帮得了谁。

父母偏心是不是很正常(为什么父母都会有)(5)

二是,仍有一些父母依旧有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

受养儿防老和传宗接代思想的影响,父母都会比较偏爱儿子,觉得女儿将来是“泼出去的水”,儿子才是陪伴自己下半辈子的孩子,所以往往会更加心疼和宠爱。

在电视剧《都挺好》中的苏家,父母对三个孩子的区别对待,充分演绎了重男轻女这种现象的存在。

对于苏家父母来说,即使那两个儿子有多么的不争气,不懂事,他们都是香饽饽,反而懂事上进的女儿却一再地受到父母的忽视和不公对待。

为了支持那两个儿子出国留学还有结婚买房,苏家父母卖房子,就算砸锅卖铁,倾家荡产也要尽力支持,可当女儿想凭借自己的实力考清华,结果她的母亲偏要她读师范学校,要是不去的话就到医院参加工作,无情地去砍断她的梦想。

原因像她母亲说的:“你是个女孩子,你怎么能跟你的两个哥哥比呢,我们只负责养你到十八岁,你以后还要嫁人,到老了,我们也不需要你养。”

父母偏心是不是很正常(为什么父母都会有)(6)

苏家父母只想把所有的金钱和精力投入到儿子身上,至于女儿的前途,根本就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只要尽到了抚养的责任就够了。

都说有些父母只是偶尔的偏心,可对自己亲生的孩子还是很关心的,可是苏家父母一个装聋作哑,一个极力撇清责任,一点都没有做父母该有的样子,肉眼可见的偏心,让谁见了这个女儿的遭遇都会心寒。

不得不感慨,同是一个娘胎生出来的,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区别对待,况且苏母自己也是女人,竟然嫌弃自己的女儿是个女的,也未免太可笑了。

父母偏心是不是很正常(为什么父母都会有)(7)

三是,儿女之间的优异程度不一样。

在《红楼梦》第七十五回里,贾府在中秋开夜宴,众人提议击鼓行令,鼓一停,花落到谁的手里,谁就要说一个笑话给大家听。

结果这个令行到了贾府大儿子贾赦的手里,贾赦讲的笑话嘲讽了贾母平日里偏心二房的贾政、王夫人,而选择性忽视自己这个大房长子的存在,同时可以看出他们母子的关系很糟糕,儿子用这样的话不合时宜地直戳母亲的心窝,使老母亲黯然落泪。

贾母让长房贾赦一家住在别院,却让二儿子贾政一家住了大院,使得贾赦在当时的宗族社会里在外戚面前抬不起头,又没有面子。

另外府中有什么大事都找二儿子贾政协商,让全府上下的人都知道了老太太其实更看重,更信任二老爷,这样就让大儿子贾赦更加没有了立足之地。

不知道实情的人一定会觉得贾母偏心得太过,其实也有她的道理,因为儿子两个在为人处事方面都有着天壤之别。

父母偏心是不是很正常(为什么父母都会有)(8)

在贾母看来,也在整个贾府的人看来,大老爷贾赦这个人实在太不像话,放着好好的官不做,整天不务正业,左一个小老婆右一个小老婆放在屋里,在外面净做一些伤天害理的事,对母亲也不是很孝顺,还想算计自己母亲的财务等等,这样不成器的儿子,也难怪贾母会不喜欢,并且执意冷落他,有哪个父母会喜欢这么没出息,还净添乱的孩子。

反观二儿子贾政自小酷爱读书,为人谦恭有礼,谨守本分,认真经营家业,言行举止都符合大家规范,而且对母亲特别孝顺,面对着更优秀,更适合继承家业的贾政,当然更深得贾母的喜爱,自然偏心于贾政也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

父母偏心是不是很正常(为什么父母都会有)(9)

四是,孩子的外貌秉性继承了上一代。

在《红楼梦》中,贾母这么多的孙子孙女,可就偏偏疼爱贾宝玉,那是因为贾宝玉长得像他祖父。

在《红楼梦》中第二十九回记载:

张道士又叹道:“我看见哥儿的这个形容身段,言谈举动,怎么就同当日国公爷一个稿子!”说着两眼流下泪来。

贾母听说,也由不得满脸泪痕,说道:“正是呢,我养这些儿子孙子,也没一个像他爷爷的,就只这玉儿像他爷爷。”

贾母的丈夫,也是贾宝玉的祖父贾代善,很早便离开了人世,剩下贾母带领儿孙们继续守护这份得来不易的家业,于是贾母提起他就会泪流满面,满是怀念,也正因为如此,贾母对于贾宝玉这个唯一像自己丈夫的后辈,所谓的偏爱实际上也有很大部分原因是像她的丈夫,找到了熟悉感。

父母偏心是不是很正常(为什么父母都会有)(10)

父母偏心的原因有很多,想要找到不偏心的父母,想要做一对不偏心的父母,的确比较难。

父母适度的偏心也是人之常情,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定的喜好,并不能完全可以控制的,但是太过了就不好了,就会演变成一种无理的任性,随意而为,最后造成儿女失和,不侍双亲,也是自己种出来的恶果。

另外,偏心的父母要不是故意的偏心,一般在孩子说他们偏心的时候,他们都会找理由说不是自己偏心,或因为那个孩子还年纪小,或因为那个孩子身体弱,或因为那个孩子没什么本事……

总之就是觉得在那个偏心的孩子身上始终可以找到一个可以说服自己偏心的理由。

无奈这些父母看上去无可厚非的理由,在另一个孩子看来,都是父母不公平的表现,都是父母的孩子,怎么能因为一些听起来不成立的理由,而剥夺自己也应该等份得到的爱。

父母偏心是不是很正常(为什么父母都会有)(11)

作为父母,一碗水固然很难真正端平,但为了自己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在有爱的环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尽量做到对每个孩子不偏不倚,也是为人父母所应该尽到的一份责任。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句话本身就是错的,不是把孩子带来这个世界上就完事了,希望你给了孩子生命的同时,也能给孩子一对合格公平的父母。


End。

花影故事原创作品,专注情感心理领域,以走心的文字,书写有态度、接地气、有力量的观点与故事。

今日话题讨论:作为非独生子女的你,你认为你的父母偏心吗?作为有2个或2个以上子女的父母,你能做到一碗水端平吗?欢迎留言讨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