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体现什么原理(每临大事有静气)

我们都知道遇事保持冷静至关重要,由衷赞叹那些临危不惧之人,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清朝两代帝师翁同龢写过对联自勉,“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也是强调情绪稳定重要性。

情绪冷静当然指遇到特殊情形,遭遇困难,处于危险时候,表现出来的应对方式,进行的决策方案,事事如意谈情绪管理是毫无意义的。

由此可见,冷静就是针对不顺利情形而言,遇到危险情境几乎所有人都会惊慌失措,这是人的本能,但是随后就会表现迥异,遇到危机都类似,应对天壤之别,根源何在呢?

这正是我们要讨论的,冷静的原因也正是要学习的应对方式,回答很简单,一说都知道,那就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这个答案的“预”有3层含义。

一是提前预备,这里的“预”是针对危机时候应急预案,要提前做好防备,不能临时抱佛脚,强调要早有预料。

二是预备最差,预备是用于未来不利情形的,那就要区分性质、程度分类预备,一般是好坏差三类,坏可以细分,最要紧的是考虑最差情形,遇到此种情况如何应对。

三是预案可行,预备方案不是挂在墙上好看的,也不是作为口号作秀的,更不是用作心理按摩自欺欺人的,要符合smart法则五要素,即具体、可测量、可操作、相关、有截止时限。

可见,那些情绪管理良好的人,遇事沉着冷静的人,大多数是后天训练出来的,他们遇到的糟糕情形和我们一样多,他们的压力一点不比我们小,最大区别是人家有可行的预备方案,“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体现什么原理(每临大事有静气)(1)

举个生活例子对照。

国内疫情防控已经全面放开,似乎一夜之间急转弯,导致各类感冒药退烧药一抢而光,供不应求,作为马后炮对照“凡事预则立”谈一点。

提前有预案嘛?严格防控是应对方式,与国际接轨全面放开也是应对方式,还有被动放开还是主动放开,这从大众宣传上可以看到做的如何,忍不住要问管控和放开是否都无预案。

预案是预料最差情形嘛?如果只是幻想最好情形,盲目乐观,不考虑最差情形,当然谈不上预案,真的有预案就要考虑最差应对方式。

预案可行可操作嘛?应对方式一定要具体可行,这是基本要求,花拳绣腿最让人厌恶,理论化东西毫无用处,预案就是应对最糟糕情况的,只是泛泛而谈还不如没有,因为没用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