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三立经典传统相声(喜剧的内核是悲剧)
好吃不如饺子,舒服不如倒着。马三立曾有一段经典的单口相声《吃饺子》,相信不少人都听过,这是传统相声《醋点灯》里的一段情节,被马三立单独拎出来改成一个单口相声,里面一句看似不经意的话语,却让我发现,在这段相声的背后,还藏着马老一段真实心酸的过往。
《吃饺子》是马老以自己的口吻说起他年轻时的事,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吃饺子,马老家里穷,没白面吃不上饺子,大人能忍,孩子可忍不了,“大河那年才五岁,大河,就是马志明!”当时,已经赫赫有名的少马爷突然在台上被老爹直呼小名,台下观众笑声一片,为了让孩子吃得上饺子,马老只能到米面铺里去借,一开始说了不少好话,最后实在没办法了,才以唱丧歌的方式才勉强借回了白面。“一进门来丧气多...不给我马三立撮白面,一会你这就着火!”听到这里台下的观众哄堂大笑,唱丧歌确实是个好包袱,然而,这真的只是个包袱吗?
大河,也就是少马爷,出生于1945年,老辈人都喜欢说虚岁,相声中说少马爷5岁是虚岁,以此类推,实际那年正好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那年马老只身一人在北京说相声,妻儿都留在天津,一家人分隔两地。春节前夕,解放军发起了北津战役,北平戒严,马老不但回不去家,还被迫停止一切演出,没演出就没收入,那段时间马老过得艰难,靠梨园界的朋友们接济度日。一直到1949年1月31日,正月初三,北平宣告解放,马老终于能回天津一家团圆了,可吃饭都要靠朋友接济的马老,恐怕回家也没有那么快,毕竟火车票也要钱。《吃饺子》这个故事的发生时间,明确提到是正月初五,都初五了,孩子还没吃上饺子,马老不在的日子里,妻儿望眼欲穿,那段时日不知如何度过,身无分文的马老,千真万确,连买两斤白面包饺子的钱都拿不出来。
有人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就是要把自己撕碎剖开,再重新展现出来。这段相声,又何尝不是马老在讲自己的过往呢。初听之时哈哈大笑,回味过来异常心酸,把悲惨的事情说得这么喜感,这大概就是高级喜剧的魅力吧。还有人说,马三立说家里有棒子面是为了安慰大家,当时马老的家里可能连棒子面也没有,去米面铺借的也不是白面而是棒子面,丧歌也是提前唱的,再借不到面一家人就饿死了,唱丧歌是为了活命。
马三立把旧事的痛苦用幽默的方式说了出来,背后的血泪自己咽了下去,他说过一句话“旧社会我们是下三滥,现在不但有了名分,国家还给发工资!”台上台下,大家心照不宣的难过回忆,在共同的笑声中被渐渐掩盖...
建国后,马三立重回天津演出,此后十年间,从赴朝慰问团副队长到市曲艺团副团长,再到市政协委员,马三立俨然已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艺工作者。七八十年代,马三立的艺术迎来了另一座高峰。花团锦簇的背后往往都隐藏着无人知晓的过往。也许是看淡了,也许是更清醒了,即便被掌声包围,前呼后拥,历经磨难的马三立对纷至沓来的荣誉和光环总是保持距离。在掌声中,在人群中,他一次又一次地说:“我不是大师,不是艺术家,我只是个普普通通的老艺人,是个热爱相声、喜欢钻研相声的老艺人。”马三立的相声背后,还有多少真相,如果你想听,咱们下回接着聊。
怒则诸侯惧
安则天下息
有你,才有江湖
你觉得马三立的相声怎么样呢?
期待你的留言
我们下期,不见不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