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怎么介绍(三江之源是怎样找到的)

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澜沧江流经东南亚诸国时称湄公河,是亚洲重要的国际河流。直到近代以后,人们才发现,这三条江河的源头是如此接近,人们亲切地把那一片土地叫作三江源区。而在历史上,寻找这三条江河的源头,人们也走过曲折的道路。

三江源怎么介绍(三江之源是怎样找到的)(1)

(一)黄河

在中国古籍中,所谓“河”就专指黄河。直到《汉书》中才有“黄河”之名。因为河流经过黄土高原,挟带大量泥沙,水浑色黄,因此生活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人们称其为黄河。“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李白诗句早已深入人心,这当然是诗人浪漫的想象。那么,黄河的水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

早在远古时期,先人们就对此给出了答案。《尚书》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约成书于公元前5世纪。《尚书·禹贡》中有“导河积石”之说,“积石”就是今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境内的阿尼玛卿山,亦称大积石山。成书于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山海经》则给出了一种很有魔幻色彩的说法:黄河发源于天山,流到罗布泊后,伏地千里,又从积石山冒了出来。

西汉汉武帝为打败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据说交代给张骞的任务里也包括寻访黄河的源头。张骞通西域时路过罗布泊,发现不管塔里木河的水如何丰枯,注入罗布泊后其水位都没有大的变化,于是他认定罗布泊之所以丰枯不盈缩,是因为河水流入罗布泊后,藏入地下,形成一条1000多公里的暗流,最后在积石山附近溢出,因此黄河真正的源头在塔里木河上游。又有《山海经》的记载,又有张骞的“实地考察”,黄河“伏流重源”的说法也被《史记》《汉书》采用,成为一种对后世颇有影响力的说法。当然,根据现代勘测资料来看,罗布泊海拔只有768米,而积石山东黄河第一曲的海拔为3 429米,显然罗布泊之水是不可能从低处远越数千里重嶂,潜发于积石山的。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青海崛起了一个吐谷浑王国。唐代初期,由于唐王朝与吐谷浑之间,时而发生战争,时而又和睦交往,就有人到达了河源区的星宿海,观览了河源。唐贞观九年(635年)因吐谷浑犯境,唐以李道宗和侯君集率军反击,大败吐谷浑,唐军乘胜追击至河源柏海,即今日的扎陵湖,李道宗和侯君集在星宿海驻扎,并登柏海之上,望积石山,观河源。可以说,当时对河源的认识,已经从积石山上溯到星宿海了。

三江源怎么介绍(三江之源是怎样找到的)(2)

自唐至元,历经分裂时期,自然不利于对河源的探索,但人们对河源的认识却并没有停止,如宋朝的“华夷图”,已把河源绘在积石山以西很远的地方,相当于星宿海地区。然而,由于作者没有进行实地考察,因此,连积石山至河源区之间的大河曲都没能在图上反映出来。

元朝的统一,结束了中国南北分裂的局面,也是第一次把藏族地区纳入到中原王朝的管辖范围。当时的元世祖忽必烈决定要在黄河的源头修建一座城市,他派了一个叫都实的人,领着一些人去考察黄河源头。他们的考察后来被写成了一本书名叫《河源志》。根据《河源志》的记载,当时都实一行人实际上还是走到了星宿海,并没有再往前走,所以他也没有真正地考察黄河的源头。

河源间的星宿海是黄河流经两山夹峙间的开阔川地,是人迹罕至的草滩上的水泡子,大小不一、星罗棋布,一到晚上月光泄地,星光闪烁之下,草滩上的水泡子也恍若群星,星宿海由此得名。这段史料也明确记录了星宿海下面有扎陵湖、鄂陵湖这两个湖。星宿海离河源不远了,但是星宿海却仍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河源。

三条支流哪个是真正的主源从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开始,在康熙皇帝的主持下,法国传教士白晋、雷孝思、杜德美率领中国测量人员用三角测量法在全中国实行大规模测量达11年之久,于1718年绘制成皇舆全览图,这是中国运用近代测量法经过实地测量后绘成的第一本中国地图集,这本地图集还分别为黄河、长江绘制了河源图、江源图。在清代,星宿海和其下的扎陵湖、鄂陵湖已为人熟知。考察转移到注入星宿海的三条溪流——卡日曲、玛曲和多曲,希望弄清哪条是主源。

事实上,真正的河源在星宿海以西百余公里外,探寻起来十分困难。承接清代,黄河源的现代考察热点,主要在于探明三条支流,哪条属于正源。黄河干流在鄂陵湖以上分为三条河流,靠北的一条称为扎曲,很短。靠南面一条称卡日曲,居中且沿主流方向自西向东的一条称玛曲。扎曲在长度、流量、流域面积等都不及玛曲和卡日曲。争论发生在中源玛曲和南源卡日曲之间。

三江源怎么介绍(三江之源是怎样找到的)(3)

1952年,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了一支河源查勘队,工作了4个多月,结论是——居中的玛曲是正源。1978年,青海省测绘局组织有关单位在河源区考察了一个月,得出了相反的结论,认为南面的卡日曲更长,因而定卡日曲为黄河正源更合适。1985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根据历史传统和各家意见,上报水利部,仍认为玛曲为黄河正源,并在玛曲曲果树立了河源标志。2008年,青海省政府组织了三江源头科学考察活动,考察队的结论是——卡日曲是黄河正源。关于玛曲和卡日曲,哪个才是黄河正源,看来仍存在不同意见,各有各的主张和道理。但也许这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最重要的是,随着人们对黄河源区考察的深入,现在的人们对于黄河是怎么发源的,黄河源区是怎样一番图景,已经有了越来越清晰明了的认识。

(二)长江

长江,古称“江”,汉代称“大江”。长江一词是在汉魏六朝的文献中才出现的。长江,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国第一大河。《尚书·禹贡》中不但讲到了黄河的源头,也讲到了长河的源头,即“岷山导江”。意思是说,禹疏导长江曾到达岷山,也有认为长江源于岷山之意。

据于此,在《山海经·中山经》中也明确记载“岷山,江水出焉,东北流注于海”。在西汉的历史记载里,有人对岷山导江这个说法有了新的解释。他认为书里记载的岷山不是嘉陵江所在的岷山,而是今天四川西部的松藩北部的岷山,岷江就是这样被当作长江正源了。

三江源怎么介绍(三江之源是怎样找到的)(4)

东汉班固的《汉书·地理志》说,金沙江从宜宾进入了长江。金沙江和岷江确实在宜宾相汇,但问题在于,倒底是金沙江,还是岷江,才是长江的主流。由于《尚书·禹贡》在古代被列为“经书”,“岷山导江”之说影响很久远。

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在其所著的《水经注》中也肯定了这种说法。直到明代的地理学家徐霞客循金沙江而上,进行实地考察,抵达云南石鼓附近,发现金沙江比岷江长远,撰写了著名的《江源考》,对“岷山导江”之说提出了异议,鲜明地主张把金沙江作为长江正源。

他指出,岷江经成都至宜宾不及千里,而金沙江经丽江、云南乌蒙至宜宾,共二千余里,岷之入江,与渭(渭河)之入河(黄河)一样,只是“支流”而已,“故推江源者,必当以金沙(江)为首”。

不过,根据现有的记载推测,徐霞客最远只到了云南丽江的石鼓,再也未能溯江而上,离江源还非常遥远。“江源如帚,分散甚阔”清朝康熙后期,为了编制精确的全国地图,曾多次派人探测青藏地区,包括江源在内。因此,在皇舆全览图上,明确标示金沙江上源为“木鲁乌苏河”。

不过,使臣在1720年到达江源地区,面对密如渔网的众多河流,不知所以,只好在奏章里写道“江源如帚,分散甚阔”,就是说那里的河流多得就像扫帚一样,千头万绪,不知长江的源头究竟在哪里。但至少,那个时候对于长江源地区的面貌已经有了直观的了解了。

在中国近代史上,不同国籍的所谓探险家们曾经多次踏上青藏高原。沙皇俄国军官普尔热瓦尔斯基在1867至1885年的18年间,曾五次率领武装“探险队”窜入我国新疆、青藏地区活动,其中两次到达通天河上游。1889年和1908年,沙俄又派科兹洛夫率人两次经过柴达木盆地,翻越巴颜喀拉山,来到通天河北岸。1892年,美国人洛克希尔更深入到现在青藏公路西侧的尕尔曲。1896年,英国人韦尔伯曾到达过楚玛尔河上游。瑞典著名探险家斯文赫定也曾到达柴达木盆地的南缘昆仑山附近。他们虽然都已到达了江源地区,但都未能到达长江源头。

长江也有三个源头,真正认识长江源头,还在新中国成立以后。1956年8月,由长江水利委员会组织人力到长江源头的曲麻莱等地实地查勘;1976年,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同有关单位组织考察队,对长江源头进行考察,考察发现长江有三个源头,南源为当曲,北源为楚玛尔河,中源为沱沱河。

三江源怎么介绍(三江之源是怎样找到的)(5)

经过艰苦的工作,最后于1978年1月13日报道了考察成果,认为长江源头位于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山西南侧的沱沱河,当曲河长度虽然略长于沱沱河,但相差无几,并因源头方向转向东南,不宜作为正源。而2008年三江源头科学考察队对长江源头三大水系考察后认为,当曲长度比沱沱河长16.6公里,当曲的流量比沱沱河大5倍,当曲的流域面积比沱沱河多1.33万平方公里,同时河谷发育程度也相对好一些,唯有河流方向与长江主流方向不一致。经综合分析,考察队建议把当曲作为长江的正源。

(三)澜沧江

马可·波罗几次到过澜沧江澜沧江是著名的国际河流,东南亚第一巨川,亚洲第六大河,源于青海,经西藏、云南出国出境成为老挝和缅甸的界河,被称为湄公河,湄公河流经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于越南胡志明市流入南海。

从古至今,无数游客进出澜沧江,他们的足迹遍及整个澜沧江流域,但是很少有游客留下历史记录。有两个奇人在澜沧江畔留下了游历的踪迹,第一位留下记录的是元代来自欧洲的异乡人马可·波罗。马可·波罗在元朝当官当了17年,几次到过澜沧江,但是由于当时的条件,所以他没有能够沿着澜沧江寻找源头。

三百多年后,第二位踏访澜沧江的人出现了,他就是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徐霞客从20岁开始他的游历生涯,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而走得最长、费时最长、游记文章写得最多最精彩的是澜沧江、金沙江及周边地区。

三江源怎么介绍(三江之源是怎样找到的)(6)

民国3年(1914年),甘肃天水人周希武,作为甘肃勘界大员周务学的随员,与洮阳人牛载坤合作在玉树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考察。在考察期间,牛载坤“冲寒冒险”,遍历澜沧江及通天河中下游一带,进行测量,制成我国第一张用新法绘制的玉树地区简图,而周希武“访问长老,参考图志”,深入考察玉树地区的山川风俗、形势要隘,并参考旧时档案,以类排比,写出了《玉树调查记》。《玉树调查记》较为详细地记载了澜沧江的源头及周围水流情况。

19世纪中叶后的寻访澜沧江源头的探寻,比长江、黄河要晚得多。1866年,有6个法国人从越南湿热的森林出发,没有任何澜沧江的资料,到了中国西南部的寒冷山区,长途跋涉两年之久。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他们难以准确测定澜沧江的长度,也无法提供充分的证据以证明源头之所在。

1994年,美国探险家米歇尔·佩塞尔与他的两个同伴从玉树州出发,沿澜沧江寻找源头,他们走了好几天,到了一个当地叫隆布拉的地方,认为那就是澜沧江的源头。米歇尔·佩塞尔时年58岁,他付出了常人难以体会的艰辛,可他对澜沧江源头的认定却被证明是一个错误。在1994年以前,澜沧江源头的争论焦点主要集中在扎曲上游的两大支流:扎阿曲和扎那曲。澜沧江北源扎阿曲,山上尽是红土,夏天下暴雨时流出红色的水。可扎那曲雨下得大时,流出的水却是白色。当地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现象,若扎阿曲下雨大,流到杂多县城的水很红;若扎那曲下雨大,流到县城的水是白色,村民据此可判断南北两源下雨的状况。

经过多次开展的科学考察,目前在国内,扎阿曲为澜沧江正源已基本取得共识,但要确定扎阿曲上游的两大支流谁为正源并不容易,因为它们太相近了。

三江源怎么介绍(三江之源是怎样找到的)(7)

1999年,两支中国科考队再次进入澜沧江源区考察。6月27日,中科院遥感所的刘少创博士将一面蓝色旗帜用石块压在冰川边上,这是他发现的澜沧江吉富山源头。7月19日,德祥澜沧江源头科考队将一块“澜沧江源头”的石碑立在了果宗木查山坡上,宣布由冰川融水汇成的拉赛贡玛为澜沧江的源头。吉富山源头与拉赛贡玛源头相距约6公里,仅一山之隔。而从那之后,刘少创等人还多次到澜沧江源区考察。尽管对澜沧江源头还有争议,但现在的人们,对于澜沧江的源头的认识,已经越来越精细化了。

文字来源于公众号“爱地理走天涯”,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