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国列车中的真相(雪国列车在兽性人性)

雪国列车中的真相(雪国列车在兽性人性)(1)

看完《雪国列车》,穿越脏乱的尾部车厢和令人作呕的蛋白质块生产车间,跨过自相残杀后摆满地板的残躯,与穿戴整齐头发精致的孩子视线相交,再从浓妆艳抹扭动躯体的前部车厢人群中侧身而过,最终站到窄桥之后,站在大的,精美的,甚至带有一丝庄严的刻印着“W”字样的列车主控室门前,还剩下一个问题:我身后的那些生命,那些用脏污的,溃烂的肌肤接触着冰冷的金属地面的生命,和那些包裹在华美的貂绒下,躺在氤氲着桑拿房热气、烟草和酒精气息的生命,他们是否是同一种生命?

人体内有三种力量在角力——兽性、人性、神性,究竟哪一种才是人类本来的面目?吃过人肉却也奉献过自己的男主角柯提斯,为什么他才是人类唯一的救世主?

《雪国列车》是2013年在韩国首映的一部科幻电影,改编自获得1986年昂格莱姆国际漫画节大奖的法国同名科幻漫画原著。故事的起因是来自于全球气候的变化,温度的异常上升威胁了人类的生存。故事背景设定与科幻神作《星际穿越》异曲同工。为了解决全球变暖的恶劣天气,科学家在全球范围内投放一种名为GW7的气体,结果实验失败,地球陷入极寒气候,没有生物可以在这样的温度下生存。而在这场冰河灾难中幸存下来的人们登上了人类最后的诺亚方舟——由科学疯子威尔福德打造的以永动机为动力的,一辆穿梭在冰雪世界中的列车。然而为人们打开的列车门却不是通往天国的阶梯,而是潘多拉魔盒的钥匙。

在电影中,黑色的背景,白色的字幕,平板的叙述和在若有若无的哭喊、尖叫和蜂鸣之后,还来不及想象那灾难的绝望和惨烈,镜头一转,便突然来到了一个昏暗混乱的车厢之中。雪灾已经重创了这个世界,然而灾难并没有结束。

在这辆列车上,人有等级之分。在列车行运的17年里,经济舱的顾客们一直被迫挤在列车的末端,幽暗逼仄的最后一节车厢就是他们拥有的全部空间,食物则是由蟑螂和其他各种昆虫尸体压榨而成的蛋白质块;而头等舱的顾客享受着干净宽敞的车厢,医疗、娱乐、教育、植被等一应俱全,甚至还有一整节一整节的车厢专门用来储藏为头等舱顾客提供的牛肉、猪肉、鸡肉。避免死亡或许是人的本能,但是坐以待毙从来不是人群的选择。精神领袖吉列姆一直和列车头部某位高贵顾客保持联系,那位头等舱乘客会为吉列姆带来车厢部署和重要时机的消息。革命领袖柯蒂斯则拥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身先士卒的魄力,始终坚定着要让所有人平等的信仰。终于,在一系列准确的判断与周密的策划之后,饱受非人待遇的末节车厢乘客们为了资源与生存,在精神领袖吉列姆、革命领袖柯蒂斯的带领下,掀起了一场向车头进发的革命。

雪国列车中的真相(雪国列车在兽性人性)(2)

流血、牺牲、死亡,都是革命必须付出的代价,柯蒂斯亦友亦子的小迷弟埃德加也死在这场革命里。当柯蒂斯历经千难万险、亲眼目睹了头等舱乘客何等奢侈糜烂的生活后,终于来到改变命运的门前,却因为看到了威尔福德为了镇压革命杀死吉列姆的车厢转播,濒临崩溃。

于是在这扇精美的,又肮脏的门前,柯蒂斯和帮助他们击溃安保系统的科学家南焜民秀回忆起了刚登上列车时坠落的人类,上演了人类最原始的兽性——

“你曾去过列车末尾的车厢么,你知道后面都发生了什么事情吗?当我们上车时,简直是一片混乱。我们没有被冻死,但我们根本没有时间去感恩,威尔福德的士兵过来拿走了一切。数以千计的人在金属盒子里,没有食物,没有水……一个月以后,我们吃掉了老弱病残的人。你知道我恨自己什么吗,我竟然知道人肉的味道,我知道婴儿的肉最鲜美。曾经有一个女人,把她的孩子藏起来,一些人拿着刀向她去了,他们杀了她,夺走了孩子。然后一个老人,一个没有亲人的老人……他走上前去,对他们说:把刀给我。所有人都以为他要把孩子杀掉,但是他拿过刀,砍下了自己的胳膊,然后他说:吃这个吧,如果你们还饿着的话,吃这个,别吃这个孩子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事情,然后人们放下了他们的刀。你应该知道了那个老人是谁(精神领袖吉列姆),那个孩子就是埃德加,而我就是那个拿刀的人。”在资源极度匮乏、人的存亡受到严峻挑战的时候,人是会拿起刀叉对准同类的生物。生死面前,人往往会失去人性,暴露兽性。这一点,大刘在《三体》中也刻画过相似的场景——三体占领地球后,将地球人所有人赶到澳大利亚去,而那里只能生存得下五百万人,于是人类对人类本身进行了一场大屠杀。书中说:“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两句话放在一起的时候,人们往往认为后一句才是圭臬。然而就这句话而言,失去人性的代价,已经足够沉重。柯蒂斯看到蛋白质块是由蟑螂制成的时候的确觉得恶心,但是未必没有一点点慰藉——最起码不是人肉。而因爱而爱、无私无求的吉列姆身上体现的是人的另一面——神性。人类可能不需要神的救赎,但当人类暴露兽性的时候,神性的光辉可能才是唯一的阳光,滋育人性的生长。而柯蒂斯,就是在吉列姆的神性中完成了第一次自我救赎,人性战胜了兽性。

柯蒂斯终于进入车头,见到了另一种人性——威尔福德。如果柯蒂斯是因被爱而爱的人性,那么威尔福德就是因无爱而恨的人性。永动机的概念被地球上所有人嘲笑,所以等到自己成了可以决定他人命运的主宰,他就会站在高处,冷笑着考验人性,得意地看他们坠落。

威尔福德告诉柯蒂斯自己就是吉列姆一直保持联系的头等舱客人,为了保持列车里生态平衡,人口必须保持在一定的数量,因此没过几年就必须人为地煽动一场叛乱以达到减少人口的目的,而这样的计划是由威尔福德和吉列姆共同实施!柯蒂斯陷入了冲击,吉列姆参与了一场血腥而又肮脏的交易,就意味着自己信仰的神,崩塌了。

可是站在这既是恩赐又是诅咒的“永动机”前,柯蒂斯的理智慢慢回笼:神性只不过是人性光辉的一面,吉列姆终究是人,为了保持列车生态的平衡,为了更多人活下来,人只能进行取舍而无法施展神力进行救赎。最后,威尔福德出自对柯蒂斯的欣赏,想让柯蒂斯做手握权杖的主宰,而柯蒂斯却发现了永动机根本就是一个骗局——需要将孩子塞进系统里代替零件维持动力。在看向系统里的孩子那一刻,柯蒂斯开始了从人性向神性的升华——众生平等,因爱而爱。

而“权杖”和这辆车都将是一个无法挣脱的牢笼,永远将人类困在兽性与人性之间。所以他慢慢将手伸进运转的机器里,救出孩子。至此,柯蒂斯完成了自我救赎,实现了人性向神性的飞跃。而正是这两次飞跃,使得柯蒂斯在兽性、人性、神性的角力中,成为了一个完整的人,无论是人性粗糙、阴暗的一面,还是圣洁、光辉的一面,都在柯蒂斯身上达到了完美的平衡。

故事说到这里,柯蒂斯作为人类的代表已经完成自我救赎,因此人类的结局自然也归于平静,互相残杀、人性的试探、无休止的缠斗最终都在这片白雪中,烟消云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