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书欣说话方式遭吐槽(虞书欣粉丝作妖)
文/红豆
虞书欣不知不觉已经出道七个多月了,这七个月的时间里,虞书欣隔三差五就会因为在综艺上的表现或者出圈的作品登上热搜,热度非常之高。
这不,今天她又上热搜了,不过很可惜这次是因为一些不好的事情哦~
想必大家都有所听闻,那我就长话短说吧。
事情是这样的,有个路人网友在微博发文吐槽虞书欣是“老赖之女”,并在受到虞书欣粉丝的攻击后,又回击了几条。
结果,一下子就把粉丝激怒了,他们说女孩这是造谣污蔑,叫嚣着让她道歉。
于是一番“人肉搜索”后,粉丝核实了该网友是一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校学生,并且知道了对方的姓名,于是粉粉丝就在微博中发文,要求学校开除她。
很快,虞书欣的粉丝们便集结起来,纷纷艾特学校官微声称该学生犯法,要求开除学生并严肃处理。有的呢,则给学校的教导处打电话进行举报,更有甚者找到了该学生实习的律师事务所,试图通过电话骚扰的方式撕掉她的工作机会。
终于,被艾特了一天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官博终于在晚上发文,引用了《乌合之众》里的一段话……
事情发酵一天后,虞书欣也在今天中午微博发文道歉,称“因我而起的所有事情,希望我能画下句号”。
不得不说,中南财经大学引用《乌合之众》的这句话,太有内涵了。
只能说这波有文化的怼,够狠!
其实,每当有不理智的群体行为出现时,《乌合之众》这本书会被反复提及,这一本研究群体心理无法绕开的著作,也是研究群体心理学的开山之作。
拿一个非常典型的追星事件举例,当下的流量明星他们都有着庞大的粉丝群体,然而这些粉丝群体中呢,却有着一小部分狂热分子,他们不善推理去急于采取行动,善于用恶意去揣测他人,不加思考便群起而攻之,此时呢,人多势众的原则成为唯一的法则,甚至没有考虑这样的行为,对于自家的爱豆影响到底是好还是坏,比起普通群众呢,他们没有自我意识,缺乏正向引导,这就是乌合之众。
发现了吗,和这次虞书欣粉丝的事件是不是非常的一致,所以中南财经大学才引用《乌合之众》里的话。
这本书作者古斯塔夫勒庞生于1841年,他是法国社会心理学家,也是研究群体心理的第一人。早年勒庞和鲁迅先生一样,也是学医的,当了医学博士后开始周游世界。当时古斯塔夫勒庞目睹的战争下的民众在他人煽动下退化成了一群野蛮极端的原始人,于是呢,他把自己对群体的观察记录下来,写成了这本书《乌合之众》。
虽然勒庞一直被官方学术学派独立,但是它作为独立研究者却取得很好的名声,就是因为这本《乌合之众》。
勒庞认为:“群众没有真正渴求过真理,面对那些不合口味的证据,他们会充耳不闻…凡是能向他们提供幻觉的,都可以很容易地成为他们的主人;凡是让他们幻灭的,都会成为他们的牺牲品。人进入群体之后容易丧失自我意识,在集体意志的压迫下成为盲目冲动狂热的乌合之众的一员,因此呢,群体的聚集就是愚蠢的聚集。”
自1895年问世以来,《乌合之众》的热度一直居高不下,它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乌合之众》之所以能够影响世界120年之久,除了这本书通过对乌合之众的深度剖析,带动了更多人保持清醒的独立思考,避免在趋同的洪流中迷失望之外,还因为它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1935年的妇女节,民国影星阮玲玉因不堪舆论诽谤而自杀。鲁迅愤怒地写了《论“人言可畏”》一文,矛头指向没良心的小报记者,顺带揭露了群众幸灾乐祸的嘴脸。他说:“小市民总爱听人们的丑闻,尤其是有些熟识的人的丑闻。”听到别人自杀的消息后,他们内心更多的不是惋惜,而是不可思议的庆幸。“有的想‘我虽然没有阮玲玉那么漂亮,却比她正经’;有的想‘我虽然不及阮玲玉的有本领,却比她出身高’;连自杀了之后,也还可以给人想‘我虽然没有阮玲玉的技艺,却比她有勇气,因为我没有自杀’。化几个铜元就发现了自己的优胜,那当然是很上算的。”
在强者脚下奴颜婢膝,在弱者头上大秀优越,这是人性的弱点,这种弱点在群体心理中发挥得最为露骨。
小市民的生活庸庸碌碌,平时他看到那些杰出人物享受荣誉时,惊羡之余,也会察觉到自己跟别人的差距。可是一当阮玲玉这样的人出了变故,形成一个集体讨论的话题,他就会加入乌合之众中,获得一种虚幻的力量感。
如今这个时代更是如此,因为匿名的存在,只要点开微信、微博上的热帖,对底下的留言评论稍加关注,不难不被当中的“戾气”所震慑。这些留言往往歧见纷纭、党同伐异,常使人有置身乱局之感。特别是出现社会重大事件的时候,网络上会迅速集结几股势力,大家各怀立场、尖锐对立,彼此视对方为“乌合之众”,并不遗余力地攻击谩骂。
当然,如有足够耐心在这些留言中披沙拣金的话,偶尔也会发现一些有思想的声音,但这类声音实在微弱,很容易就会被那情绪的狂潮所吞噬。
这种虚拟世界中的“戾气”还非常有“传染性”,一般人如果经常浏览这些网络热帖,很轻易地就会被煽动起来加入“战斗”,而在生活中、人际交往中稍一受挫,也时不时会情绪失控,爆发冲突。
可是,这样好吗?
我们为何会日益沉湎于手机里蹦出来的那些花边新闻,观看那些打着擦边球的软色情影像,却再也无法坐下来安静地读完一本好书?所闻、所睹、所思、所言、所做出的种种判断、所提出的种种见解,究竟是不是源出自己?这种感觉让那些尚存理智的个体总是心怀犹疑,迫切想要逃离稠人广众,躲进小楼成一统。
“大传染时代”意味着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受外部媒介感染煽动,同时也更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仅就精神层面的表现而言,我们的个人意志其实被空前削弱,空前缺失自我的心灵尺度。
是的啊,现在或许正是重读《乌合之众》最好的时候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