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容易出现这样的皮肤病(皮肤病夏日来袭)

夏季容易出现这样的皮肤病(皮肤病夏日来袭)(1)

图为:武汉亚心总医院皮肤科主任赵洪波为患者进行诊疗。

在这个高温、高湿的季节,许多皮肤病不约而来,给大家带来诸多烦恼。那么,夏季最常见的皮肤病有哪些?该如何预防和处理?

虫蚊叮咬莫拍打

家住新洲的25岁刘文清晨醒来,突然感到两只胳膊火辣辣的疼,有些地方还起了白色水泡。武汉亚心总医院皮肤科医生查看红斑特征后,初步判断是隐翅虫皮炎。

小刘很不解,他丝毫没有被虫蜇的印象,睡觉前也没有发现虫子飞,怎么就“中招”了。原来,隐翅虫皮炎是由毒隐翅虫体液中的毒素与人体皮肤接触引起。夜晚,虫子受灯光吸引,通过开放的门窗进入室内,人感到异样后用手拍打,毒汁溢出,沾染皮表,最后导致多处皮损。而在上月,恩施一位老人被蜱虫叮咬,引发感染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

“眼下,被各种虫蚊叮咬而就诊的患者明显增多。因处置不当,有的甚至引发比较严重的问题。”武汉亚心总医院皮肤科主任赵洪波介绍,碰到虫蚊一定不要拍打,只需轻轻抖落即可。若不小心接触虫体,切勿再触碰身体的其他部位,应立即用大量肥皂水清洗,若出现皮炎症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虫蚊叮咬不是小事,不仅可能出现局部皮肤损害,还可能蔓延全身,甚至会引起过敏性休克。被蜱虫叮咬后更不可“生拉硬拽”,因为蜱虫叮咬人后会分泌出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引起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俗称蜱虫病),致发热和体内白细胞、血小板迅速下降,危及生命。

避免虫蚊叮咬,首先要做好日常防护,如使用驱蚊剂,穿长衣、长裤等;其次,如发现皮损尽快予以局部处理,药物通常包括激素类外用药膏和舒缓、止痒的薄荷酊等,必要时进行系统抗过敏、抗毒治疗等。

真菌逞强宜干燥

步入黏黏糊糊的夏季,汗腺存在感骤升,出汗带走体内一部分热量的同时,也带来了困扰。人们容易受真菌、细菌和病毒感染发生皮肤病。

表面上,我们看不到真菌,其实,卫生间、花洒、浴花、毛巾、拖把都是真菌的温床。对于喜欢光脚穿鞋的朋友,如果脚部出汗较多,潮湿的环境便成为真菌繁殖的培养基,很容易引起足癣等疾病。

45岁的李先生一到夏天,脚部便会出现溃烂、起泡。足癣是真菌感染性皮肤病的一种。人群患此病率高达30%至70%。真菌感染性皮肤病除足癣外,常见的还有手癣、体股癣等。

其实,真菌并非有恃无恐,它惧怕干燥,一旦遇到通风干燥的环境,就会落荒而逃。对于毛巾、浴花、拖把等,用完后最好放在阳台上晒干;用完洗衣机后,将盖子打开,让湿气散发出去,定期清洗过滤网。此外,抗真菌的外用药使用一定要足够疗程(通常应在2-3周),否则极易出现反复。

细菌感染性皮肤病主要有细菌性毛囊炎、疖、痈等。赵洪波提醒,一定要注意个人皮肤清洁,若出现红肿热痛性丘疹、结节等不要自行挤压等,以免引起感染扩散。通常可以外用莫匹罗星软膏(百多邦)、夫西地酸软膏进行控制,较严重的可系统使用抗生素(口服或静脉点滴)阿莫西林、头孢类药物等。

外用药物忌滥抹

“奇痒难当,想挠又不敢挠。”在许多医院的门诊,大量的皮肤病患者都有这样的苦楚。在亚心总医院皮肤科,不少患者出现红斑和丘疹,有的在大腿内侧、腋下,有的则在胸前、腰部等。他们并没有被虫叮蚊咬或接触异物的经历。

据了解,这些患者大多是因汗液中的代谢物与粉尘堆积,造成毛囊口堵塞,从而引发炎症,出现这种奇痒无比的丘疹和红斑。

赵洪波主任建议,对于已经患有夏季皮炎、痱的患者应尽量保持所在空间通风、清凉,且着衣要宽大、及时更换。出现皮疹后,尽量避免搔抓以免导致继发感染等。外用药物的选择包括炉甘石洗剂、薄荷酊、外用激素类软膏等。使用激素类外用药物时,一定要慎重,使用频度、连续使用天数、特殊部位的注意事项,以及不同年龄、不同皮损药物的选择等都要严格遵从医嘱。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