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那些悄然逝去的时光(你要替每一个逝者)

致敬那些悄然逝去的时光(你要替每一个逝者)(1)

致敬那些悄然逝去的时光(你要替每一个逝者)(2)

图/红星视频

战疫两月,这个国家和它的人民走过的艰难,不是文字能够说清。但我们仍然努力寻找一条坚强的脉络,试图描绘出明天与希望。

春天不忘,逝者如斯,我们将用一生追忆这个沉重的季节。

致敬那些悄然逝去的时光(你要替每一个逝者)(3)

2020年2月18日上午,刘智明因感染新冠病毒,在武汉同济医院逝世。这距离他的五十一岁生日,仅仅过去一周。

在这个冬春之交的众多逝者中,刘智明是相对特殊的一个。生前,他是武昌医院院长,是站在抗疫一线的人。1月21日,武昌医院被列入定点医院,那时候,刘智明和同事焦虑的事情是怎样在三天内完成院区改造和病人的转运,而当时的他并不知道,生命的倒计时已经不足一个月。

妻子蔡利萍是另一家医院的护士长,在展示给媒体的聊天截图里,妻子问丈夫:“要我去照顾你吗?”刘智明回复:“不要。”脱下防护服,英雄也有平凡的一面,在手机上,妻子给丈夫的备注是“小肚鸡肠老公”。

致敬那些悄然逝去的时光(你要替每一个逝者)(4)

致敬那些悄然逝去的时光(你要替每一个逝者)(5)

去世几个小时后,刘智明的遗体被送往殡仪馆,在一段视频里,穿着防护服的蔡利萍在车后痛哭,被一旁的同事拉住。泪眼朦胧中的告别,何其短促,又是何其残酷。

2月17日晚上,央视新闻节目,白岩松问,早前公布的医护人员感染数量1700多名,而最新一份报告显示已经有3000多名医护人员被感染。国家卫健委回应:“在早期确实存在很多因为防护不到位而感染的医护人员病例。”

第二天,长长的逝者名单上,还将会添上医生刘智明的名字。

致敬那些悄然逝去的时光(你要替每一个逝者)(6)

过去的这段时间,我们目睹了太多生命的离去,有的是逆行向前的医护,有的是伸出援手的志愿者,有的是不幸染病的普通人,还有的,是在茫然错愕中被杀掉的流浪动物、遗弃宠物。

恐惧、盲目、勇敢和指责交织的日子总会过去,却总有人再也无法看到照常升起的太阳。那些名字一再提醒我们,遗忘的背面,刻写着的是“辜负”。

致敬那些悄然逝去的时光(你要替每一个逝者)(7)

他们倒在改变到来前夜

2020年的头两个月已经过去,距离华南海鲜市场闭市修整也过去整整两个月。截至3月2日下午六点,全国累计确诊80174例患者,死亡人数为2915人,此外,还有七千多名重症患者躺在病榻上,与病毒拉锯。

1月5日,武汉表示未发现明确人传人证据,未发现医务人员感染;

1月9日,武汉病毒性肺炎病原体检测结果初步确定为新型冠状病毒;1月18日,武汉百步亭万家宴举行;

1月20日,钟南山在采访中表示,“肯定有人传人现象”;

1月23日,武汉封城;

1月24日,确定将建设雷神山、火神山;

2月6日,确保疑似和确诊病例“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2月7日凌晨,八名“造谣者”之一的李文亮医生离世……

致敬那些悄然逝去的时光(你要替每一个逝者)(8)

重新审视这条时间线,疫情扩大和防控措施逐渐加码的过程显得格外清晰。两个月的时间被无限拉长,一个个生命的消逝成为这段时光里醒目的节点。

“应收尽收”让人振奋,遍布武汉的方舱医院,让守在家中的感染者看到希望。但换个角度想,在应收尽收到来之前,那些不曾找到床位的感染者,是怎样的焦急与无奈?

1月25日,是农历鼠年春节,在湖北电影制片厂工作的常凯却顾不上过节。他带着已经出现感染症状的父亲,穿过刚刚封城后空空荡荡的江城,却没能找到一家还有床位接收老人的医院。

常凯的姐姐柳帆是一名护士,她和弟弟一起在家照顾父亲。几天后,染病的父亲离世,又过了短短几天,母亲也罹患新冠肺炎逝世。

2月14日,常凯和柳帆姐弟二人在同一天因新冠肺炎逝世。在遗书里,常凯仍保有字里行间的善良与克制:

“辗转诸家医院哀求哭拜,怎奈位卑言轻,床位难觅,直至病入膏肓,错失医治良机,奄奄气息之中,广告亲朋好友及远在英伦吾儿:我一生为子尽孝,为父尽责,为夫爱妻,为人尽诚!永别了!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

武汉发布当天披露了一家人的情况:武昌医院护士柳帆2月14日因患新冠肺炎去世,其父母、弟弟也先后感染新冠肺炎去世;其丈夫和女儿目前正隔离。

短短一行字,读来沉重如山。

致敬那些悄然逝去的时光(你要替每一个逝者)(9)

抗击新冠肺炎的白衣天使/图虫创意

先于常凯两天,另一位武汉逝者也留下了遗书。据《长江日报》报道,2月12日,武汉市民肖贤友去世前一天,在病床上勉力写下一行字:“我的遗体捐国家。我老婆呢?”

十一个字,愈写愈歪斜潦草,却是世间最值得尊敬的字迹。

像常凯家一样没有等到床位的还有救助员吴骞。根据《南方周末》的报道,吴骞在武汉救助管理站工作,一月中旬,他护送一名失聪男孩回到广州,返回武汉后开始发热,种种迹象指向新冠肺炎。

但当时不仅床位紧张,试剂盒同样紧张,吴骞既不能被收治,也不能完成确诊。直到一月底,已经病重的吴骞才住进了医院,十多天之后,口不能言的他通过视频,在病床上完成了与家人的告别。

致敬那些悄然逝去的时光(你要替每一个逝者)(10)

“做了好事要有运啊”。/ 《南方周末》

对于另外一些人,他们的担忧包含床位,包含试剂盒,还包含治疗相关的费用。

“1月21日中午,我实在借不到钱了,妻子病情又没有任何好转,真的是灰心丧气,我跟我岳父商量后,签订了放弃治疗的同意书。”

这段自述来自澎湃新闻的一篇报道,讲述人和妻子生活在距离武汉不远的黄冈,在放弃治疗当天,怀孕不久的妻子在医院离世。

之前,每天数万元的花费让这个贫寒的家庭难于应付,直至去世,妻子的病因仍未确定。不久后,国家医保局发文,宣布将新冠肺炎列为法定传染病,确诊患者所有治疗费用由国家医保和财政兜底。

随着医疗资源逐步到位,社交平台上来自疫区的求助信息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但当我们因为疫情得到控制而欢呼时,不应遗忘仅仅一个月前,那些倒在改变来临前的人们。在这个长夜将尽、曙光乍现的时刻,我们尤其应该缅怀他们。

正如因为新冠肺炎在湖北去世的诗人雪松,生前在一首题为《芦荻》的诗中所写的那样:

“如果有一天,我暴病身亡,或者客死他乡/请记挂我的亲人,爱人,茫茫水岸,滩涂/有一丛飘摇的芦荻便是我的替身。”

致敬那些悄然逝去的时光(你要替每一个逝者)(11)

战斗到最后一刻的英雄

无数普通人倒在疫情的黑夜里,而在火把到来之前,是大量的医务人员、志愿者第一时间奔赴前线,为受难者捧去点点星火。

2月23日,孝感中心医院的呼吸科医师黄文军彻底倒在他工作了19年的地方,年仅42岁。

早在一个月前,除夕夜那天,黄文军听闻武汉封城的消息,就向科室主任发去“请战书”:“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申请去隔离病房,共赴国难。”

刚开始,医院还不具备收治肺炎病人的条件,医生们没有防护用品,只能用改造的雨衣、文件袋来保护自己。

1月27日,黄文军出现发病症状,三天后,被转至ICU病房。因为怕气管插管产生的气溶胶感染同事,他在病危之时,还在纸上写下“不插管,我还好”六个字。

致敬那些悄然逝去的时光(你要替每一个逝者)(12)

黄文军

和黄文军同一天去世的,还有武汉市协和江北医院消化内科的夏思思。她在接诊一位76岁高度疑似新冠肺炎病人时不幸感染,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9岁9个月20天。

同样将生命定格在29岁的彭银华,是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一名医生。

疫情来临时,他正在筹备自己拖欠了妻子两年的婚礼仪式。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他的计划,他主动请缨,推迟婚期,跟妻子约定“疫情不散,婚期延迟”。

追悼会上,原本为他婚礼准备的照片成了他的遗照。照片上,他的笑容温暖如春,透过他的笑容,我们似乎可以想象原本他应该拥有的美好生活。

然而,疫情将他的人生永远停留在这张照片上。追思会下的妻子已经怀孕6个月,如果不出意外,黄文军本该在今年6月份当上父亲——而六月份,疫情差不多也该结束了。

黄文军、夏思思、彭银华用生命践行了救死扶伤的医者誓言,在他们背后,无数医务人员仍然奋斗在抗疫的一线。

致敬那些悄然逝去的时光(你要替每一个逝者)(13)

截止3月1日,全国派至一线的医务工作人员已达4.2万,超过两千多名医务人员确诊感染新冠肺炎,25名医务人员不幸殉职,其中12名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

疫情之中,不仅有万千医务人员不顾生死地在一线坚守,还有无数志愿者在逆行奔赴武汉,众多警察、执勤人员守护本地治安。他们中有些人也不幸成为黑色名单上的冰冷数字。

疫情发生后,湖北省各大公安局接到紧急命令,开始投入疫情防控阻击战。

为了尽快处理完手中案件、空出警力,南漳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秩序科负责人郑勇从1月17日开始连续加班四天。

1月22日,南漳县公安局开始全警上路,设置交通卡点,检查过往车辆。

除夕夜那天,郑勇替科里一位长期两地分居的兄弟值班,突发急性肝衰竭,陷入昏迷。

据新华社报道,2月5日,年仅40岁的郑勇不幸牺牲,将生命永远留在了他挚爱的公安事业上。

1月26日,52岁的民警何建华在执行疫情防控任务时,突发脑溢血,经抢救无效死亡;1月28日,执勤连续一个多月的老民警刘大庆因蛛网膜下腔出血逝世……

2月21日,蓝山救援队队长许鹏在运送武汉抗疫物资的途中发生车祸,经抢救无效不幸逝世,年仅39岁。

“许鹏在2017年加入蓝天救援队,曾参加过阜宁风灾、广元沉船等多项重要救援人物,并且在玉树雪灾时带领机动队队员奋战在救援一线。”

逝世前,许鹏已经在武汉连续做了半个多月的志愿者。他生前发的最后一条朋友圈,成为他最深刻的墓志铭:“美丽的谎言:‘孩子要乖,爸爸去武汉打怪兽’,使命、责任、无惧、坚守。”——为了坚守后半句的信念,许鹏再也无法对孩子说出前半句的美丽谎言。

致敬那些悄然逝去的时光(你要替每一个逝者)(14)

在英雄的桂冠之下,他们也是一个个平凡的普通个体,面临着凡人的种种难题和焦虑。

与其用英雄主义的口号感召他们,不如先把注意力放在“如何保护他们”的问题上。

就像中央所指出的——“此次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如何保障这些“平民英雄”的生命和尊严,是占分最大的必答题。

医务人员的防护用品是否充足、一线民警的作息时间是否人性、牺牲者的补助嘉奖是否合理、社会捐助流程是否公开透明……这些才是我们需要深思的问题,也是我们表达对逝者尊重的方式。

致敬那些悄然逝去的时光(你要替每一个逝者)(15)

在阴影中离开

像在池水中投入一块巨石,爆发的新冠肺炎荡开层层涟漪,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无不受到波及。

疫情之下,有人因为封路,只好步行数百公里赶去复工,也有人因为货车前挂着湖北牌照,而在高速路上困了许多天。大多数时候,他们的困顿并非由病毒直接造成,而是来自周遭的盲目和冷漠。

有网友将这些行为称为“硬核”,但有悖常理的硬核背后,也不过是咬着牙生活的平凡者。

更大范围的影响指向经济。餐饮业、旅游业几乎停摆,道路阻隔,曾经为人称道的物流行业也变得不再通达。许多人担忧着疫情过后,生活要多久才能恢复正常,但还有一些人的生活,在疫情尚未过去的时候,就已经无以为继。

2月13日,来自四川的养蜂人刘德成,在云南易门县的蜂房内自杀身亡。网络上传言,他的死或许和道路封闭、蜜蜂无法顺利转场有关;而红星新闻报道里,刘德成的死亡原因主要是蜜蜂死亡、损失惨重,当地村干部解释,他的死与疫情封路无关。

没人能想到,蜂农的漂泊之路会画上这样的句点。也没有人能真正知道,这个蜂农到底怀揣着怎样的想法,走向死亡。

致敬那些悄然逝去的时光(你要替每一个逝者)(16)

在疫情中心湖北,十七岁的脑瘫患者鄢成来不及顾虑疫情的经济影响,对他而言,疫情带来的最大感受应该是饥饿。

父亲因为疑似感染新冠肺炎而被隔离,鄢成被独自留在家中。由于道路阻隔、担心感染等原因,迟迟没有人来接管照料这个四肢瘫痪、没有自理能力的少年,六天之后,鄢成死在了疫情的阴影之下。

致敬那些悄然逝去的时光(你要替每一个逝者)(17)

有的孩子在困守中被遗忘,也有孩子因为羞怯选择死亡。

有媒体报道,刚刚过去的2月29日,河南邓州,一个初三女生吞药自杀,自杀的理由是这个贫困家庭的三个孩子只有一部智能手机,无法跟上学校网课的进度。或许是担心开学后无法面对老师同学,她选择了这种极端的方式。

万幸的是,根据3月2日当地发布的消息,目前女孩病情稳定,没有生命危险。

女孩的行为和疫情有关,细想之下又似乎无关。《我不是药神》里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敏感的青春期伴有贫穷的底色,在生活的小小动荡面前,显得格外脆弱。

全国还有千千万万的学生,经过网络连接,在屏幕上与阔别多日的老师、同学见面,其中也还有很多人,和这个女孩一样,正面临中考的压力。

希望当他们熟练地打开智能设备,复习中考篇目时,能真正明白那句必背诗词的含义: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致敬那些悄然逝去的时光(你要替每一个逝者)(18)

我们需要直面死亡的勇气

更需要面对真相的勇气

疫情给中国按下了暂停键,无数人的生命在疫情的阴影下消逝,汇成一个个不断向上翻涌的死亡数字。

方方说:“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死亡数字背后,是每个个体曾经遭受的苦难和血泪,是一个个家庭的瞬间崩塌和破灭。

在灾难面前,我们认识到人类的渺小无助,也见证着个体的伟大光辉。

有医护人员不论生死,坚守在第一线救助病患,有普通市民在武汉无人的街头用手风琴吹奏《喀秋莎》,这片土地上,从来不缺挺身而出的凡人和直面死亡的英雄。

致敬那些悄然逝去的时光(你要替每一个逝者)(19)

武汉街头吹奏《喀秋莎》的市民。

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王一方说:“如何挺立在突发危机的巨浪面前不倒,这是每个人必须要过的精神之坎,也是一个民族集体意识与文明强健的成年礼。”

抗疫战进行到如今,我们对于真相的渴求依然没有改变。

黑龙江距离武汉两千多公里,更不是武汉人口输入的重要省份,它的疫情死亡率却和武汉不相上下。

对此,钟南山院士表示,“对黑龙江省能够忠实地、实事求是地报告死亡情况,我表示敬意。”

相比于遥远的黑龙江,武汉市社会福利院的老人们无疑更加接近疫情的中心,因为他们距离华南海鲜市场,只有短短几百米。

2月20日,财新网独家报道《武汉养老院现多例疑似新冠感染》披露,从去年12月到2月,该福利院多名老人反复发烧,最终因呼吸衰竭而去世,至死都未能排查新冠。

2月21日,微博@武汉发布进行辟谣,称“武汉市社会福利院没有网上所说‘11名老人呼吸衰竭而死的情况’”,并表示接下来将对武汉养老机构全员开展核酸检测。

2月24日,财新网再发独家报道《两月来,华南海鲜市场附近福利院发生连续死亡》,其中披露了一份记者整理的该院过去一段时间的“死亡名单”,包括过世老人的性别、离世时间、基础疾病和死亡原因等信息。

死生亦大矣,追问总有尽头,暖春渐至,老人们却永远留在过去这个冬天。

致敬那些悄然逝去的时光(你要替每一个逝者)(20)

有些生命,永远留在了这个冬天。/ unsplash

直面普通人的死亡,我们会因为庆幸死亡没有恰巧降临到自己头上,从而更加珍惜生命,学会把别人的不幸当做自己的不幸。

直面平民英雄的死亡,我们才能心怀感恩,不至于陷入朱迪斯·巴特勒所说的“一种举国范围的忧郁症,一种遭到否定的哀悼”。

除了直面死亡,我们更需要直面真相,这是一种向不平等发问的勇气、向自身错误开刀的勇气。

最早一批的疫情“吹哨人”李文亮因为在同学微信群中发布了一条关于疫情的消息,就被辖区派出所以“在互联网上发布不实言论”传唤。

李文亮说:“能,明白。”这是他为我们带来的价值,抗疫战进行到如今,我们对于真相的渴求依然没有改变。

致敬那些悄然逝去的时光(你要替每一个逝者)(21)

我们不会也不能忘记。

战疫两月,这个国家和它的人民走过的艰难,不是文字能够说清。但我们仍然努力寻找一条坚强的脉络,试图描绘出明天与希望。

春天不忘,逝者如斯,我们将用一生追忆这个沉重的季节。

致敬那些悄然逝去的时光(你要替每一个逝者)(22)

[1]《特稿|仁心赴国难 全国医护殉职已达25位》财新周刊.2020-03-01

[2]《除夕请战的黄文军大夫离开了,他曾说自己如此平凡》中国青年网.2020-02-25

[3]《“有事叫我,我来”——追记武汉市蔡甸区人民医院医生夏思思》新华网2020-02-25

[4]《逝者|29岁殉职医生彭银华的最后20天》新京报.2020-02-23

[5]《蓝天救援队员许鹏运送抗疫物资时遇车祸逝世,苏大校友会哀悼》澎湃新闻.2020-02-22

[6]《警徽因你而闪耀!——铭记牺牲在疫情防控一线的人民警察》新华网.2020-02-15

[7]《命,常命,非常命》财新周刊.王一方.2020-02-08

[8]《黑龙江死亡率重症率双高,真实报告是守底线》新京报.2020-02-24

[9]《朱迪斯·巴特勒不谈性别,谈论人们在 911 之后如何理解正义》好奇心日报.2017-03-23

[10]《病危时颤巍巍写下“我的遗体捐国家”,歪歪扭扭7字遗书让人泪奔》长江日报..2020-2-19

[11]《逝者|武汉救助员吴骞:专门护送别人回家的人,再也没能回家》,《南方周末》,2020-2-28

[12]《湖北电影制片厂员工常凯及三至亲去世,其妻、子目前情况较好》,澎湃新闻,2020-2-16

[13]《武汉养老院现多例疑似新冠感染》,财新网,2020-2-20

[14]《独家|两月来,华南海鲜市场附近福利院发生连续死亡》,财新网,2020-2-24

[15]《四川一蜂农帐内自缢:称用药过量致蜜蜂中毒,警方排除他杀》,红星新闻,2020-2-26

致敬那些悄然逝去的时光(你要替每一个逝者)(23)

✎作者 |曹吉利 赵皖西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