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冷知识有哪些(艾滋病小科普)

昨日下午我们县卫健体委艾防办王德红主任应邀来我们中医院,为全院职工和各乡镇医院及诊所医生做艾滋病防控宣传。王主任多年来一直奋斗在艾滋病防控第一线,为了全县的艾滋病防控工作尽心尽责。我想尽自己一份力量,借助今日头条这个大平台就所学知识,为大家做一下关于艾滋病的小科普,以便大家更能清晰的了解、认识、规避、防控艾滋病,利于我们国民健康!

艾滋病冷知识有哪些(艾滋病小科普)(1)

在人们心中艾滋病如恶魔如死亡般可怕,过去有句话叫"谈虎色变",如今有句话叫"谈艾色变"。尤其是知道艾滋病患病后果且有可疑被感染或已经确诊时的强烈恐惧,会深深折磨着一个人或一家人的精神灵魂,精神上的折磨远远大于肉体上的伤害!有的甚至因此会做出极端行为!我这里不想列举各式各样的感染艾滋病或有可疑艾滋病者的内心可怕和恐慌!我想在日常工作中、生活中,我们要做好防护是至关重要的。

什么是艾滋病呢?艾滋病的全称是"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简称AIDS),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简称HIV)引起。是以人体免疫系统全面崩溃为特征的、病死率很高的传染病。临床表现为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逐渐下降,直至完全失去,最后病人死于一种或数种机会性疾病或肿瘤等。由于艾滋病与人们自身的行为关系密切,所以它也是一种"行为病"。

艾滋病通过以下途径传播:

一.经血液传播 输入被HIV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接受其感染者的器官(器官移植)、精液(人工受精);与感染者共用注射用具(如静脉吸毒者共用注射针具)等等。 很多年来由于国家的积极管控和各级机构的努力,前者情况基本已杜绝。吸毒者共用注射针具感染的情况还屡有发生。关于工作中,医务人员因为在接触治疗艾滋病患者的过程中,易被职业暴露,是最易被感染者。其次是警察在抓捕犯罪分子时,易被如果对象是艾滋病人的挣扎过程中受伤。环卫工人或拾荒者在清理废弃物时,都有可能被散落在垃圾中的含艾滋病病毒的利物致伤。

二.经性传播 无保护的阴道性交、肛门性交、口腔性交等

三.母婴垂直传播 被感染的怀孕妇女可能在怀孕后、分娩过程中、哺乳期将HIV病毒传给她的胎儿或婴儿。

如何预防艾滋病呢?

一.首先为人要洁身自爱,不要滥交,在性生活时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吸毒人员戒毒,避免和他人共用注射针具等。

二.高危职业人员要做好职业防护。如医务人员操作过程中尽量避免被针刺到或被血液体液污染;警察在抓捕犯罪嫌疑人过程中,尽量避免受到伤害;环卫工人或拾荒者尽量带防刺手套,避免被利物损伤。

万一被可疑感染如何处理呢?

一.需要紧急处理伤口或接触面,尽早去医院或防疫部门寻求帮助。争取2小时内进行预防性用药效果最好,阻断成功率在99%以上。随着用药时间的延迟,成功率会逐渐下降,最好不超过24小时。但72小时内也仍有较高的成功率,也建议实施预防性用药,被称为"黄金72小时"。要配合医护人员积极做好相关检测,因存在"窗口期",血液中可能暂时检测不到HIV抗体,但仍有传染性,要听从医生建议定期复检。要做好防护,防止传给性伴或家人。如果确诊感染,一定要足量定时服用药物。

艾滋病冷知识有哪些(艾滋病小科普)(2)

二.感染HIV的孕产妇不能完全避免感染胎儿或婴儿。但是,在怀孕的后期服用抗病毒药物能将感染率从33%左右下降到10%以下。国外最新研究表明,在孕妇分娩时和分娩后给新生儿服用非核苷酸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药物,可以使母婴传播率从25.5%下降至8%,若进一步结合选择性剖宫产、人工喂养等措施,可以使传播率降至2%.

对于伤口及粘膜等污染参考以下图片内容:

艾滋病冷知识有哪些(艾滋病小科普)(3)

医疗机构和防疫部门对可疑感染或已经确诊者,会做好保密工作,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并会为确诊者提供最恰当的药物干预措施。但也请艾滋病患者为了自己家庭和他人的幸福,为了社会安宁,切实做好自身防护,防止传播给他人。请相信,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配合药物干预,肯定会使自身的伤害降至最低!艾滋病患者的天空依旧会晴空万里!

艾滋病冷知识有哪些(艾滋病小科普)(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