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恭亲王不主张重用翁同龢(对历史人物的解读要有两面性)

@头号周刊在晚清历史上翁同龢与赫德是两个著名人物,现代人老是用现在的观点指责翁同龢是清流误国 ,李鸿章贪官有功,因为翁同龢是主战派、变法派,作为光绪皇帝的授业恩师(作为同治、光绪两任皇帝的老师,尤其是作为光绪皇帝22年的老师对光绪皇帝的影响很大)一直怂恿光绪变法,对外主战,结果1895年甲午战争一败涂地,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光绪被囚禁,翁同龢被“革职查问、监视居住、永不叙用、以为大臣居心险恶者戒”,就是这样还被顽固派指责为北洋海军失败的掣肘者,诬陷他阻扰军费的调拨(实际淮军兵败非军费所致,是淮军上下贪腐,任人唯亲,训练作战不力导致)。

然而就是这个误国的清流铮铮铁骨,主张对法作战、对日作战,从不妥协。甲午战败后,为免台湾落入日本人之手,翁同龢四处奔走,与张荫桓、汪鸣銮等人分头造访俄、德、法三国公使,请他们调停反对日本占领台湾,并主张反对赔款、拒绝割地、动员军队毁约再战。但是没有得到多数官员的支持,也没有得到列强的响应,不得不令翁同龢痛心疾首。

而翁同龢清廉为官,虽然当过很多年大官积蓄不多,晚年穷困拮据,幸得门生故旧张謇等人的接济,方能度日,而李鸿章家产数千万两白银,田产数万亩,房屋一万多间。

而赫德长期被视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代理人,把持中国海关48年,孰不知就是这个赫德在任期间完善了中国的海关制度,加强了海关建设,扩展了海关权力,使海关成了晚清行政机构中最有效率的机构。而且赫德明确了海关是中国政府的臣仆,肯定了中国政府对海关的主权地位,征收的关税也归中国政府支配。为了强化海关的统一管理,他又制定并推行了一整套严密的会计、审计、统计制度 ,招聘、调迁、考核、奖惩制度,以及文书报告制度,既提高了海关的行政效率,又强化了税收征管的权威。

赫德还上奏同治皇帝,对中国的内政外交改革提出许多系统的开明建议,直接影响了洋务运动的开展。赫德还为京师同文馆聘请天文、算法、法律、政治、格致(物理)洋教习,他主张中国建设现代海军巩固海防,当然他也有私心,也为自己的母国英国利益服务,想掌握中国总海防司权力而未得逞。

他临离开中国前曾感叹说:四十余年食毛践土,极思助中国自强,前后上数十书,无一准行者,大约(朝廷)疑我不实不公耳。今中国危矣,虽欲言,无可言矣。即如日本偿款(对日赔款),当时我献策,将海关洋税全扣,每年2000万,十年可了,而张大人驳我(张之洞?)。我又献策,我可借银5000万镑,除还日本外,尚余1000万镑,中国可办它事,而俄法出而借以挠我。试观今日还债两倍于日本,较吾策孰得孰失耶?胶州事办如此榜样,各国生心,英国实欲中国兴旺,商务有益,今有此样,恐各国割据(瓜分中国),则亦不免矣。又我再作旁观末论呈阅,我亦知中国万不能行,特尽我心耳。我言(方略,政策)若行(实行),可保中国三十年无大变故。

临去世前赫德终于醒悟:中国事需中国人为,中国人半个世纪内将收回外国人从中国取去的每一样东西(新中国成立,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

(读史小记)参阅《晚清史》《翁同龢日记》

为什么恭亲王不主张重用翁同龢(对历史人物的解读要有两面性)(1)

为什么恭亲王不主张重用翁同龢(对历史人物的解读要有两面性)(2)

为什么恭亲王不主张重用翁同龢(对历史人物的解读要有两面性)(3)

为什么恭亲王不主张重用翁同龢(对历史人物的解读要有两面性)(4)

为什么恭亲王不主张重用翁同龢(对历史人物的解读要有两面性)(5)

为什么恭亲王不主张重用翁同龢(对历史人物的解读要有两面性)(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