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最后有幸存的人吗(狼牙山五壮士跳悬崖后)
(说历史的女人——第950期)
路遥在其力作《人生》的开篇引用了柳青《创业史》中的一句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要紧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创业史》中接下来的话是,“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这段话精辟地道出了人生在选择上的关键性。一个人的人生暗淡还是辉煌,失败还是精彩,往往取决于他在人生岔道口处的一个选择。历史上曾有几例著名的人生选择,比如三国时的关羽,他落入曹操之手时,曹操对他是真的欣赏,对他是真的好,给他金钱、美女;给他做为一名战将必不可少的坐骑,而且还是天下名驹赤兔马;给他“汉寿亭侯”。
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有了权力、财富和美女,而且有了成就伟业的良机(关羽在曹操麾下肯定比跟着刘备更有前途),夫复何求?
然而,关羽在关键时刻,做出了他自己的选择,舍弃曹操,千里寻兄,于是才有了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之辉煌,才有了义薄云天之壮举!假如他当时选择了曹操了呢?他可能会更成功,辅佐曹操称雄天下,甚至可以达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位。然而,世界上还会有关公吗?还会有武圣吗?
(一)一个选择,成就义举
20世纪40年代初,抗日战争进入最困难时期。1941年8月,日本驻华北总司令冈村宁次,调动10万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包括河北易县的狼牙山地区发动大规模“扫荡”,制造了田岗、东娄山等多起惨绝人寰的惨案,妄图以凶残的“三光”政策,蚕食我抗日根据地。
9月23日,日军分三路向易县进军,妄图包围杨成武司令员指挥的晋察冀军区一分区。当时有3500名日伪军突然包围了狼牙山地区,将邱蔚团以及易县、定兴、徐水、满城四个县的游击队和周围人民群众2000多人围住,形势危急。
为解救游击队员与当地百姓,杨成武司令员遂制定了“围魏救赵”的作战方案,命令3团、20团佯攻管头、松山一带日军,促使日军从狼牙山东北方向调兵增援,以便被围的游击队员与数千群众突围。
邱蔚团长将掩护大部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7连。当天午夜,团指挥部队及当地群众从盘陀路安全地转移到了田岗、牛岗、松岗一带。清晨,日伪军误以为邱蔚团已经被包围,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500多日伪军凶猛地向狼牙山方向攻来。
7连战士早就在敌人必经的路上埋下地雷,炸得日伪军丢下五十多具尸体逃了回去。日军指挥官深信邱蔚团已被围住,命令部队再次疯狂地向狼牙山方向进攻。经数次鏖战,七连完成了组织大部队转移任务后撤离,但7连战士大部分牺牲,连长刘福山也身负重伤。为了让大部队及7连受伤的战士能安全地转移,指导员蔡展鹏命令6班留下扼守狼牙山,拖住日军。
具体命令是,在第二天中午之前,不准敌人越过棋盘陀。六班当时只剩下5个人了,面对这个艰巨的任务,他们没有丝毫畏惧之心,毫不犹豫就接下了这副重担。他们五个人摸黑迅速赶到东山口,选择了一个叫“小鬼脸儿”的险要处,阻击敌人。他们箭在弦上,蓄势待发。一个震烁古今的壮举即将到来。
在敌人来到之前,咱们先介绍下这五位壮士。
班长马宝玉,1920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张家口蔚县下元皂村。抗战爆发后,1937年10月,八路军115师杨成武独立团在取得平型关大捷后,北上光复蔚县全境,马宝玉随本县4000多名热血青年一起参加了八路军,于1939年始担任班长。
副班长葛振林,1917年出生于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党城乡喜峪村。1937年参加八路军。
战士胡德林(1922年出生)和胡福才(1923年出生)虽只差一岁,但他们是叔侄两个,是河北省保定市容城郭村人。1940年,八路军攻克容城县城后,这叔侄俩自告奋勇帮助部队运送战利品。然后他们便直接参军,并被分配到一个班,他们一起参加战斗表现都很勇敢。
战士宋学义,1918年生于河南省沁阳北孔村。他出身贫苦,祖父和父亲常年给地主扛长工,哥哥整年累月在太行山挑担为生。学义从小就当童工,给县城一家面铺蹬大箩。他全家很辛苦,却难维持生计,到1937年,共欠40块(银元)高利贷,地主乘机把他全家仅有的二亩保命也田夺走了。从此,一家人的生活更无着落。宋学义只好背井离乡,逃荒要饭。1939年夏,他在济源王屋山讨饭途中,巧遇抗日游击队,参加了八路军。
话说五位战士接受了这个任务后,就开始了一场同日寇的生死对决。天蒙蒙亮,敌人开始了进攻。马宝玉沉着应战,等敌人走得很近时才令大家一起射击,手榴弹也接二连三飞进敌群,敌人一批批倒下。他们一时搞不清山上究竟有多少八路军,以为是碰上了主力,便下令炮轰。5名战士在敌人打炮时隐蔽起来,炮火一过,又用手榴弹袭击敌人。这样边打边往山顶退,把日军死死牵制在狼牙山上。
在接下来的整整一天时间里,他们凭借险要的地势,同敌人斗智斗勇,打造了一曲感天动地的青春之歌。
马宝玉带着4位战友,利用游击战术,神出鬼没,若即若离,不时地向敌人打冷枪,掷手榴弹,把不熟悉地形的敌人整得够呛。
到太阳偏西时,按计划大部队也已转移完毕。马宝玉下令撤退。刚走不远,发现前面是个岔路口,这时五位战士面临了他们人生的一个重大选择:若向北去,那是主力部队和群众转移的方向,他们可以很快归队,可敌人必定会尾随其后,从而会很快追上来,那样主力部队和群众们的转移无疑将前功尽弃,将置全军于危险的境地;若向南走,只有通向棋盘陀的一绝路!
面对生死之抉择,马宝玉毫不犹豫,果断下令:“向南走!”五位勇士一条心,走向棋盘陀。
五勇士边打边撤,并有意将行动暴露给敌人。敌人仍以为我军主力就在山上,紧紧咬住不放。最后,他们撤到了三面都是悬崖绝壁的狼牙山顶峰——棋盘陀。此时敌人再次发起了冲锋。五勇士凭据险要地形,又击退了敌人多次进攻。但是他们的子弹和手榴弹已经全部用光了。为了尽可能消灭敌人,他们没有像传说中的武士那样,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而是全部射了出去。子弹打光后,他们就用石头砸向敌人,最后连能搬动的石头也用完了。这时日军再次蜂拥向山顶,并叫喊道要活捉他们。
面对拥上来的敌人,马宝玉神情庄严地对战士们说:“同志们,做为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宁死也不能投降!为革命为人民牺牲是光荣的!”于是,他们砸毁了枪支,从容地走向悬崖!21岁的马宝玉整整军衣,正正军帽,大喊一声:“同志们,跟我来!”他第一个纵身跳下悬崖;接着,24岁的葛振林,23岁的宋学义,18岁的胡德林,17岁的胡福才,也义无反顾地相继跳了下去!
(二)感动天地,绝处逢生
看到眼前五位勇士的壮烈之举,一向骄横的“武士道”信徒们也个个吃惊不小,直到这时他们才弄明白,众多日军围攻一天,耗费大量弹药,死伤数百人,原来他们的对手只有五名八路军战士。
几百名日军冲上悬崖顶,排成几列,面对五人跳崖处三度鞠躬。令对手服输,令对手折腰,亘古罕见。
也许是五位壮士的举动感动了天地,他们跳崖后,并没有全部身亡,马宝玉、胡德林和胡福才3人壮烈殉国,葛振林和宋学义在坠落的途中被树枝挡住,才惊险逃生。
当时宋学义腰部受重伤,葛振林头部也受了伤害,他们第二天被接回部队,送往野战部队医院进行治疗。那么绝处逢生的两位壮士在此后还有什么事迹呢?结局如何?
(三)回归农民,英雄无言
先说宋学义。宋学义和葛振林经过短暂治疗,进入“抗大”二分校学习深造。可在炮火连天的岁月,主力部队流动性大,“抗大”也没有固定的地点。上级考虑到宋学义负伤后腰部损伤严重,经常吐血,就于1943年特批他离校并转业,把他安排到河北易县任县大队长。
易县周围被日伪军占领,斗争形势非常严峻。为了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易县各级党政军积极贯彻“精兵简政”方针,精简人员。宋学义身上有伤,在精简的行列。他毅然服从组织安排,转业到了易县北管头村,当上了北管头村农会主席。就这样,一个英姿飒爽的军人,重新变成了一个庄稼汉。
在北管头村,宋学义带领群众积极开展生产劳动,多打粮食,支援前线,使北管头村成为支前模范村。在这里,他同贫农姑娘李桂荣结为伉俪。
自宋学义离开家乡参军当兵,这么多年从未回过家,他很想念自己的家人,后来他听说故乡沁阳县北孔村已经解放,便动了回乡的念头。
1947年6月15日,宋学义带着妻子李桂荣徒步40多天,终于回到了他日思夜想的家乡。按理,一个战斗英雄,这时应该是荣耀还乡了,可事实却大相径庭。他回来后,迎接他的没有亲人的笑脸和家庭的温暖,而是家破人亡的残局。
原来,宋学义参军后,他的父母先后活活饿死,哥哥被压死在山西大同煤矿,姐姐到杨香村给人当了童养媳,妹妹被地主卖到江苏徐州,婶母与堂弟被日本鬼子杀害了。
宋学义家的房子都没有了房顶,他坐在长着几尺深蒿草的院子里,仅仅是大哭了一场。
在乡亲们的安排下,宋学义夫妻俩暂时住了下来。他对妻子说:“咱们已回到家乡了,可革命还没有成功,现在全国还有很多人正经历着我们这样的悲剧。从今以后,咱对谁都不能提起我过去的功劳。谁问起,就说我在外面当八路军打日本负了伤,其他不要多说。”
李桂荣理解丈夫此时的心情,她点了点头,只留下了几滴泪,宋学义感到妻子的眼泪很重。从此,宋学义便呆在故乡,他先后担任村农会主席、政治主任等职务,带领群众进行生产劳动。
在回乡的4年多时间里,乡亲们只知道他是一个有功劳的残疾八路,从来没有人会想到,他就是当年的英雄。
1951年10月,华北局根据中央指示,寻找失落的英雄宋学义,要求沁阳县有关人员寻找他。县里通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在北孔村找到了宋学义。至此,乡亲们才知道,与他们天天打交道的这个伤残军人,就是鼎鼎大名的狼牙山五壮士之一。
1951年,河北省委专门派人把宋学义一家接到省会保定,准备给他安排工作。民政厅厅长看到宋学义的三个孩子一个个都面黄肌瘦,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衣服,就知道他们生活很困难。民政局的干部带宋学义一家在保定到处转,他们一同看电影、转商场、逛动物园等,见识了什么叫城市生活。
后来他们又一起参观了一家工厂。每到一处,宋学义都能见到自己的老首长和老战友,他们转业后大都在城市上班。他们得知宋学义还在家乡务农时,纷纷劝他留在保定工作,可宋学义却都笑而不答。
宋学义在保定呆了十多天,他对那位干部说,“我不能再住下去了,我得回老家了,那里还有很多工作等着我回去做!”可民政干部劝他留在城里工作,说国家会照顾战斗英雄的,“你想到哪个单位去,只要说一声,会安排的!”
可宋学义执意不肯留下,他说:“感谢领导的关怀。只是你们不知道俺那里的情况。俺北孔村外号叫百苦村,直到现在,全村人还都在苦水里泡着。我哪能撇下他们一个人在城里享清福呀!”
那位干部说:“这可是决定你后半生的十字路口啊,你要慎重选择!”
可宋学义仍然坚持说,“我文化水平太低,怎么能胜任城里的工作?再者,我身上还有伤,身体不好,不能很好为国家做贡献;还有,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我的任务在农村,我回去能把北孔村建设好,也是成绩呀!”
那位干部说,“你决定了?不怕后悔吗?”
“绝不后悔!”
就这样,宋学义毅然带着家人又回到北孔村。他在老家扎下根,终生做一农民,1969年他还赴北京出席了中共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后来他因老伤难愈,积劳成疾,于1971年6月26日在郑州病逝,享年53岁。宋学义尽管后来回归了农民,但没有失去他的英雄本色!
(四)身经百战,长寿善终
再说副班长葛振林。葛振林算是五人中最为幸运的了。当年他同四位战友纵身一跃时,何曾想到,命运之神又赐给他64年的漫长岁月,相对于17岁就牺牲的胡福才来说,简直太幸福了。
不过葛振林在余下的64年可没有白过,他继续保持了一位战士的英雄本色。不像宋学义因受伤过重,很早就转业离开战场了,葛振林后来伤好后,又参加了一系列战争。比如天津战役、张家口战役、清风店战役和太原战役,建国后还参加过江西剿匪和抗美援朝等,可谓身经百战,全身六处重伤,为三等甲级伤残。但葛振林虽历经沙场,始终是命运之神的眷顾者,最后胜利走下阵地,拥抱和平。
抗美援朝归来后,葛振林历任湖南省军区警卫团后勤处副主任、湖南省公安大队副大队长、衡阳市人武部副部长等职。
1966年春,49岁的葛振林申请离岗休养。他后来曾在解放军某部后勤部负责军装的发放、后勤保障等物资的管理。军区司令对他的评价是干活很认真,从来没出过差错。
65岁时葛振林正式退休,之后他又曾担任过全国数百个学校的校外辅导员。葛振林从不以英雄自居,他的一生十分节俭,他的家是一个很平常的四合院,家里布置十分陈旧。
葛振林老人平时生活很低调,街坊邻居甚至都不知道这个十分友善的老人原来是个大英雄。他这人比较大方,买东西若是余几毛钱找零,总说句不要了,摆手就走,人送外号“葛两毛”。他常常会问蹬三轮的、卖菜的,家是哪的,收入怎么样,几个娃,上学了吗?要饭的人也喜欢围着他家门口转。
葛振林的夫人叫王贵柱,她说老伴喜欢穷人,老给穷人送钱。还说他就喜欢旧军装,做了一件西服,从来没穿过。戴旧军帽是因为当年跳崖时碰了头,留有旧伤,戴帽子挡风。
葛振林生活乐观,意志很坚定。他于2005年3月21日,病逝于湖南衡阳,享年88岁。他临终前,81岁的抗日老战士宋文坤去看望他。当时,躺在病床上喉咙上插着管子的老葛还一边比划一边唱:“老子的队伍才开张……”
“你个摔不死的!”俩老战士开怀大笑……
(文/说历史的女人·一米暖阳)
参考资料:《太行巍巍,见证钢铁勇士》《创业史》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