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分近体诗和古体诗(近体诗语法09处置式)

前言

近体诗语法第9类:处置式。

在王力先生的《汉语诗律学》中,第9类的讲解最为简单。关于处置式的特点,王力先生在《中国现代语法》中介绍:

凡用助动词将目的位提到叙述词的前面,以表示一种处置者,叫做处置式。

后来,王力又阐释为:

用一个介词性的动词“把”字,把宾语提到动词的前面。表示一种有目的的行为,一种处置。

例如:

我烧了那一封信。为普通叙述句。

我把那一封信烧了。为处置式叙述句。

两者都是叙述一件事,但是后者的行为中,有支配或者处置的含义,所以为处置式。

王力先生还介绍这种句式出现更晚,在中唐前的诗句中都没有见过,只是在晚唐才开始出现。

区分近体诗和古体诗(近体诗语法09处置式)(1)

一、未把彩毫还郭璞

未把彩毫还郭璞,这句诗反用江郎才尽的典故:

“初,淹罢宣城郡,遂宿冶亭,梦一美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我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淹探怀中,得五色笔以授之。尔后为诗,不复成语,故世传江郎才尽。(南朝·梁·钟嵘《诗品·齐光禄江淹》)

郭璞是两晋时期的游仙诗代表诗人,风水学的祖师爷。传说江淹做梦,被郭璞收回了赠予他的彩笔,于是江淹再也写不出好作品了。

李群玉反用此典故,表示许侍御没有把彩笔还给郭璞,说明他文采依旧。

未【把】彩毫还郭璞,说有支配和处置的主动性。你郭璞找我要彩笔,我可不是江淹,我不还。所以这是处置式的叙述。

出自唐诗人李群玉的《寄长沙许侍御》

三年文会许追随,和遍南朝杂体诗。

未把彩毫还郭璞,乞留残锦与丘迟。

竹斋琴酒欢成梦,水寺烟霞赏对谁。

今日秋风满湘浦,只应搔首咏琼枝。

区分近体诗和古体诗(近体诗语法09处置式)(2)

二、将和把

需要注意的是,在《汉语诗律学》中,王力先生仅仅举了“把“”的例子。但是很多诗句中,“将”这个字其实也是“把”的意思。

例如:若将明月为俦侣,应把清风遗子孙。

如果把明月为俦侣,就应该把清风留给子孙。上联用“将”,下联用“把”,将、把,同一个意思,都是“介词性的动词”。协助主要动词:为、遗 。

出自晚唐方干的七言排律《李侍御上虞别业》:

满目亭台嘉木繁,燕蝉吟语不为喧。

昼潮势急吞诸岛,暑雨声回露半村。

真为援毫方掩卷,常因按曲便开尊。

若将明月为俦侣,应把清风遗子孙。

绣羽惊弓离果上,红鳞见饵出蒲根。

寻君未要先敲竹,且棹渔舟入大门。

区分近体诗和古体诗(近体诗语法09处置式)(3)

三、中唐前的处置式

王力先生说,处置式的用法在中唐前很少见,晚唐才多一点。

但是用“将”这个字的处置式诗句,其实在中唐前还是有不少的,相对来说,用“把”的处置式诗句要少一些。

1、将

例如将,有将要、将军的意思在古诗中当然比比皆是。 作为“把”的同义词作助动词,虽然不太多,但是在中唐以前,也并不少见。

初唐王勃的绝句《夜兴》中,写道:

野烟含夕渚,山月照秋林。

还【将】中散兴,来偶步兵琴。

这里的“将”,也是把的意思。后两句是十字句,将,是辅助主要动词(来偶)的助动词。宾语在这两个词的中间:中散兴(三国时期嵇康,曾任魏国中散大夫)。

唐太宗李世民的《赋得临池柳》写道:

岸曲丝阴聚,波移带影疏。

还【将】眉里翠,来就镜中舒。

后两句也是十字句,将,也是助动词,协助主要动词:来就,宾语在这两个词的中间:眉里翠。

2、把

又如把,也是多重含义,“握、拿”的含义最常见,例如“几时杯重把、把菊坐蜂台”等等。

把,作为处置式诗句的助动词使用,在中唐前的确很少见。

比较早的,例如中唐诗人顾况《赠僧二首》写道 :

出头皆是新年少,何处能容老病翁。

更【把】浮荣喻生灭,世间无事不虚空。

区分近体诗和古体诗(近体诗语法09处置式)(4)

结束语

关于处置式诗句的特点,王力先生说中唐前似乎没有。因为只说了“把”这个字的处置式诗句。

但是“将”这个字的处置式诗句,其实在中唐前还挺多的。

可能是“把”这个字,在中唐以后才具有这种“介词性动词”的作用。从中可以也看出语言的变化。

@老街味道

体诗语法08:使成式的特点,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