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登基大典上(宋真宗登基大典上)
孟子在散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一个人要成就一番大事业之前,必定要历尽千辛万苦,正如我们今天所要讲述的宋真宗赵恒。后世对宋真宗的评价,主要来源于元朝史官脱脱:“真宗真悟之主”。
而正是一位如此伟大,受后世敬仰的君主,继位却是困难重重。即使是在正式登基之前,依然未得片刻安闲,甚至还要宰相亲自确认皇帝身份。
起初并未打算被立为太子乾德六年十二月初二,宋真宗降生在东京开封府,取名赵元侃。此时已是父亲赵光义的第三子,生母为赵光义的小妾之一,与长兄赵元佐同母。
古人长幼尊卑观念极重,一个家庭中最受喜爱的往往是长子。
但元侃从小长相英俊,聪慧过人,并且早早就展现出领导才能,喜欢和诸王玩“打仗”游戏,自称元帅。
元侃小时展现出的种种品质,深得伯父宋太祖的喜爱,便将他养到宫中。
俗话说三岁看到老。想必宋太祖,也是看中这个孩子虽年幼,却显露出君王之相,想要多加培养,才将他留到身边。
公元976年,元侃父亲赵光义继位,庙号太宗。赵光义继位之后的头等大事就是敲定太子人选。
前文提到,古人长幼观念极重,故太子一位,优先考虑宋太宗之长子赵元佐。
赵元佐自幼聪明且身手不凡,又是长子,本来顺理成章成为太子。后却因怀疑挚友赵廷美被奸人陷害,赵廷美身死,赵元佐没能救下,最终发疯。
发疯后的赵元佐屡次伤人,甚至仅是因为一点小事就纵火焚烧宫殿。太宗最后忍无可忍,将赵元佐废为庶人。
可怜赵元佐虽重情重义,却没有足够的胸怀和谋略,错失了继位天子,为挚友报仇雪恨的机会。
赵元佐被废之后,按照长幼顺序,宋太宗又欲立次子赵元僖为太子。但可惜元僖因病,于公元992年英年早逝。
元僖死后,终于在公元995年正式立赵元侃为太子,赐名为恒,也就是我们后世所说的宋真宗赵恒。
登基之路困难重重公元997年,征战半生的宋太宗赵光义箭伤复发,最终薨于万岁殿。宋太宗去世之际,赵恒理应作为真宗继位,却因心腹大臣从中作梗,登基之路困难重重。
宣政史王继恩为北宋初期宦官,本是宋太祖内侍,后太祖去世,辅佐太祖弟弟赵光义继位天子。
古时王位一般传给子嗣,而太祖死后王位却被弟弟继承,这其中王继恩功不可没。
继位一事也让宋太宗一生毁誉参半。不过此事我们先按下不表。
真宗赵恒继位之前,王继恩意图勾结参知政事李昌龄、知制诰胡旦废赵恒,而改立赵元佐为新王。
前文我们提过,赵元佐此时已经发疯,而王继恩废赵恒立赵元佐之用意,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他很明显,是想控制赵元佐“垂帘听政”,实现他权倾朝野的野心。
然而此阴谋已被宫中能臣,宰相吕端有所察觉。
吕端一生侍奉三代君王,却淡泊功名利禄,一心为朝廷国家尽心尽力,甚至愿意为了朝野上下和谐一心,主动让权。
此举使人议论纷纷,更是引得世人讥笑吕端“糊涂”。
而宋太宗却慧眼识珠,认得吕端不仅是忠臣,更是能臣,曾评价吕端“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我们生活中似乎也会认识这样的人,看似与世无争,从不主动邀功论赏。但能力出众,能在关键时刻成为团队的中流砥柱。这样的人早晚都会被赏识,委以大任。
太宗死后,王继恩串通皇后,召见吕端,意图逼吕端同意废恒而立元佐。好在吕端及时识破阴谋,对此事已有应对。
吕端收到皇后下诏后,果断明辨局势,采取行动。首先将王继恩软禁在自己家中,命人严加看管,同时亲自前往朝堂与皇后对峙。
果不其然,皇后对进入宫中的吕端劝说其答应废赵恒而立赵元佐为天子,吕端自然坚决反对。同时质问皇后,为何要忤逆先王之意志,因为宋太宗生前已明确赵恒为太子。
皇后被吕端一连串义正言辞的反驳弄的没了主意。而此时的吕端对此次召见胸有成竹,因为谋反一事的主谋王继恩已被自己控制,而皇后又能力不足。
随后吕端率领众大臣保护赵恒顺利登基,终止了谋反一事的发生。
能在事情发生之前有所预见,本身就是难能可贵的本领。而事情发生了还能制定相应的对策,更是难上加难。
“大事不糊涂”的吕端,心思缜密,即使到最后一刻也不放松警惕。真宗登基之时,群臣下跪高呼万岁,却唯有吕端不跪,坚持要亲自登上大殿探明皇上真身。
上殿察看确认是真宗本人后,这才如释重负,率领群臣跪拜,恭迎宋真宗登基。
宋真宗登基之后也意味着一切太平安稳,也是时候开始对佞臣的清算。最终,王继恩一干人等下狱贬逐。
结语作家罗兰在作品《知足》中说:“幸运的背后总是靠自身的努力在支持着。一旦自己松懈下来,幸运也就溜走了。”
宋真宗登基之路坎坷异常,作为第三子的他本轮不到当太子,而他却没有就此沉沦,甘愿当个王爷沉溺于享乐。
最终,因种种机缘巧合,天子的大任落到了他的肩头,幸运之神站到了他这一边。
同时,又有忠臣吕端替他化解危机,为其登基之路保驾护航。
与其说宋真宗是幸运,不如说是他没有选择引颈受戮,而坚持为自己争取成为大宋天子,最终成就丰功伟绩。
吕端在平时不显山露水,但宋太宗对他的评价就已是最高的褒扬。虽位人臣,却忠心耿耿,即使先帝死后,依然不攀附权势,坚持要拥护宋真宗登基。
反观王继恩,同为一朝老臣,趁先帝去世就意图谋反,最终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