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日龙抬头由来和习俗(二月二龙抬头看看这天)

导语

二月二,春龙节,是龙抬头的好日子。一般在惊蛰前后,已经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而且是惊雷初始,百虫出现。

怎么办?过去人们想到了很多方法,在二月二龙抬头这天,进行防治,既是防治办法,也是寓意害虫消失,不再危害人们,大家幸福安康,安居乐业。在这天,人们有哪些传统习俗呢?我是养花绿植,来一起看看!

二月二日龙抬头由来和习俗(二月二龙抬头看看这天)(1)

1、引钱龙,管百虫。

俗话说得好!“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不露头。”

大家都知道,冬天来临之际,蝎子、蜈蚣,还有蛇、蚯蚓、青蛙等很多动物和昆虫,到了冬天,它们便进入了冬眠状态,已经不吃不喝和不动,深藏起来,这便是“入蛰”了。

但是,到了“龙抬头”的日子,正值农历二月初二,大约在“惊蛰”节气前后。这时候,天气渐暖,春雷初始,大地复苏,一些蛰虫从睡梦中惊醒,因此,这节令名为“惊蛰”。

龙抬头,其实是四象青龙、朱雀、白虎和玄武。其中在东方苍龙七宿中,角宿是龙的头,当角宿从地平线渐渐升起,也就是龙头抬起来,俗称“龙抬头”。

这时候,人们还常用引钱龙的办法,希望真龙飞出,镇住蝎子蜈蚣等等,一切有害的毒虫。因为龙为百虫之神,龙来了,百虫就躲起来,不敢露头。保佑人们健健康康,生活安康,不受毒虫伤害。

二月二日龙抬头由来和习俗(二月二龙抬头看看这天)(2)

2、撒草灰,挡百虫。

俗话说得好!“一把灰,两把灰,蝎子蚰蜒死到堆”。

二月二,大家都知道,许多地方,人们在早上画粮囤,期望粮食丰收,五谷丰登。画完粮囤后,人们开始围着院子的墙根,撒一圈草木灰,也是伏龙驱虫的传统习俗,寓意把毒虫挡在家外,希望害虫不再进家中。

而且,人们在撒草木灰的同时,还边念叨:“一把灰,两把灰,蝎子蚰蜒死到堆”,就是让蝎子蚰蜒等等都死掉。

据说,撒草木灰寓意吉祥喜庆。人们撒在门口,寓意拦门辟灾;将草木灰撒于墙脚跟,弯弯曲曲像龙一样,希望招福纳祥,祥龙到来,防止毒虫伤害。

二月二日龙抬头由来和习俗(二月二龙抬头看看这天)(3)

3、照房梁,治百虫。

俗话说得好!“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

具体是什么情况呢?原来到了这一天。人们提着灯笼到处照一照,有的是点上蜡烛,用手端着,围着屋内进行照耀。不仅是对屋内所有的墙壁进行照一照,尤其是对高高房梁也不放过,全部照到,让蜈蚣蝎子没地方躲藏。

老百姓认为,这些虫子喜欢阴暗环境,怕光。所以用灯光照射来驱除蝎子、蜈蚣等毒虫。当被亮光照到以后,它们就没有地方躲藏了。

大家知道,在过去,农村住的房屋多是砖木结构,房间有房梁。到了这天,人们开始驱除害虫。利于光照吓跑或者照死毒虫,让它们从家里消失。希望今年家中没有毒虫侵害,人们健康平安。

二月二日龙抬头由来和习俗(二月二龙抬头看看这天)(4)

4、点上香,熏百虫。

据记载:“二月二日,曰龙抬头,熏床炕,曰熏虫,为引龙虫不出也”

看明白了吧!过去就流传着熏百虫的习俗。据说,有的地方,在二月二有熏香的传统习俗,从院子里里外外到插上香,从室外开始,一直点到室内,见缝就插,尤其是墙缝隙,更要插上香,因为这些地方是虫子藏身之所。这时候,到处香味扑鼻,把毒虫熏的死的死,跑的跑。人们把这一天,称为熏虫日。

因为惊蛰节气期间,虫子开始活动了,春暖花开,大地复苏,百虫出现。因此,到了二月二,龙抬头这天,各家各户想方设法,去除虫害。人们认为这一天点香熏虫,家中就不会出现毒虫伤害,没有毒虫子了。

二月二日龙抬头由来和习俗(二月二龙抬头看看这天)(5)

5、吃蝎豆,除百虫。

俗话说的好!说:“吃了蝎子爪,蝎子不用打”。来一起看看,在二月二这天,有哪些传统习俗。

那什么是吃蝎子爪呢?

答案:在过去,人们吃蝎子爪,实际上就是吃蝎豆。

在二月初二的早晨,人们提前把大豆泡好,然后,用糖和白面搅拌均匀。最后,把它们放到锅里,进行翻炒。屋里到处香味扑鼻。等待熟了以后。味道鲜美,香甜可口,可是不错的美食,人人都喜欢吃。有的还放上一些花生,就更加香甜。

人们认为,吃了蝎豆,也就是蝎子爪,这一年也没有蝎子了,再也不用打了。因为蝎子等让我们吃掉了,不会再出现毒虫了。寓意不受百虫侵害,人人平平安安,吉祥如意。

二月二日龙抬头由来和习俗(二月二龙抬头看看这天)(6)

小结

在中国古代,人们认为龙是鳞虫之长,百虫之神。二月初二,正是惊蛰前后,百虫萌动,不仅伤害人类,也是庄稼的天敌,危害庄稼。

因此,到了二月二,龙抬头,人们是想方设法,引龙伏虫。龙出则百虫伏藏,也就是希望龙伏百虫,保佑人人平安,六畜兴旺,五谷丰登,生活美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