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奇幻小说该怎样投稿呢(打开一篇好小说)

短篇奇幻小说该怎样投稿呢(打开一篇好小说)(1)

编者按:每次比赛,都是审视科幻的好机会。不单因为话题的传播,更因为有的放矢针对的作品,已经经过了阅读的检验,具有讨论的基础。

豆瓣阅读征文大赛结果刚刚公布,我们的签约作者双翅目摘得桂冠,借此庆祝机会,以她的作品为样本,和大家谈谈科幻写作与阅读。

什么是科幻写作?

以想象为方法,寻求与读者讨论某一话题。

创作的过程,是一场对话,以脑中产生的念头为起始,以阅读最后一个字为终止。

这场对话没有人永远在场,也没有人了解全局,随时可以加入,也可以随时离开。

既然是对话,就有语言的你来我往,词汇的辨识修正,无心发出的暗示,和有意的心照不宣。

这场对话的特殊在于其方法,也在于对参与者的假设。

科幻的方法,是打破熟悉的认知路径。

短篇奇幻小说该怎样投稿呢(打开一篇好小说)(2)

以双翅目这次参赛的《公鸡王子》举例,主线是熟悉的主题:

异类在人群中寻找同伴

这样的主题在迪克、吉布森、海因莱因那里都曾经被反复演绎,《异乡异客》《神经浪游者》《银翼杀手》之类更是跻身公众文化领域,成为时代标志。

如此珠玉在前,作者唯有更细致运用基本方法,形成完整丰富的文本。

对任何主题,都有两个基本问题:

  • 皮相问题:如何表现,表现这个“异”?

表现,无非两个字,“景”与“象”。

景是情景的景,现实的、客观的、五感肉身的俗世体验。

象是意象的象,文化的、思维的、精神规律的知识概念。

  • 灵魂问题:如何评判,评判这个“异”?

评判,也是两个字“情”与“意”。

情是情景的情,对言语、行为,基于社会人伦的支持与反对。

意是意象的意,谈观念、逻辑,解释原因情理的说明与提问。

看似雷同,也是要求。要求作者编织出细密的网络,如同织锦,横纵单一的颜色,最终拼合出斑斓的图案。

在《公鸡王子》中,双翅目以情景为经线,意象为纬线,交织构建了旧主题的新图样。

开篇引用寓言这种外部文本,并不算此列,第二章中“四勿猴”机器人的自我介绍,直接否定了前面暗示给读者的含义,如此景象,才算带上了“意”,在这场对话中给出了第一个有趣的悬念:

这里我所说的并非我所说的意思,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待会讨论一下。

紧接着,被塑造成机器人心智的人类小男孩出场,表演了与机器人的唱和。这一景象,则带上了“情”,前文塑造的奇趣风格中加入了一丝不适和阴冷。

如此两幕,第一个图样便有了面貌。

在后面的行文中,如此交织此起彼伏,例如第四章两种机器人对互相身份的区分,既为读者提供了新的“意”(有关机器人设计的知识背景),又带入了“情”(区分出更多的人物立场)。以及第五章教授门前的不规整对联,以传统文化的习俗,硬性接入现代科技的语境。

更有趣的一幕发生在第六章,以为自己是机器人的人类小孩、其实认为自己不是机器的机器人、多重心智的混合智能体,一起进行祷告,念诵各自的信条,随后又演变成一场对抗,再次消解了读者可能对这个仪式作用产生的质问。混杂了情、景、意、象的变化和共生,堪称华笔。

更至八、九章,这手法从描述异类转移到人物身上,被子弹打穿眼睛却顿悟的恐怖分子,试图理解人类心智和社会关系的自闭症天才在生死战场上收集灵魂,公鸡王子的寓言,以及光影渲染的蒙太奇效果,给了本篇中其实稍微逊色的人物一个跳上舞台的机会。

最后的两场大戏,一是四勿猴机器人询问自己该如何抉择,再次跳出了之前对自身的设定,为此作者给出了解释,其核心并非“三定律”式的行为限制,而是打造群体智慧的协作规则。这种跳出设定的反转,因为前面足够的区分和暗示,降低了突兀的感觉,做到了情理中有所准备。这一幕重点在“意”。

最后一幕大戏,三种异类汇聚在一起,促使文章倾注情感的对象“认同三定律的人类小孩”面对镜子,面对其否认的自我,迫使他打破了自己的限制,成为新的个体。这一幕则重点在“情”。

以上种种段落,大致编织出完整的主题画面,从不同的维度开展对话,为对话的参与者提供了多种进入的可能和退出的方向。如此创作的作品,在一个大众评审的赛事中,所以得到更为广泛的认同。

在行文中,双翅目的措辞有一种“安置”的感觉,力图在一个纷繁复杂的积木世界里给每一个人物和词汇找到合适的位置。这是一种伟大的追求,但道路注定是漫长的。这种漫长也确实体现在她的创作经历中。

短篇奇幻小说该怎样投稿呢(打开一篇好小说)(3)

▲ 未来局签约作者双翅目(摄影师:豆子)

双翅目第一次为读者所知是在08年的《科幻世界》上,发表了《基因源》并入围当年的银河奖。

当时的作品,作者显示出对主题和设定的细密思考,却失于表达和提炼,并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风格。

随后几年的蛰伏中,她试图寻找不同的方向。《精神采样》《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空间围棋》,从不同的主题逐渐寻找合适的表达方式。

终于,在这篇作品中,她找到了更多的组合方式,建立了清晰的表达层级:

  • 文字所代表的文化符号和认知入口,提供初步意象;

  • 思维对文字进行推演和变换,进而制造新的表达空间;

  • 人物贯彻各自的思维,付诸语言和形同,推进情节的发展。

同时,在选择意象的方式上,找到了可复用的方法:

  • 以现实出发,发掘例如四勿猴的形象;

  • 进行反向设定,对其含义进行反向操作;

  • 为这种反向操作赋予意义,也就是将现实中此意象背后的价值观反其道而行。“四勿意味着对个体行为的规劝,那么是否放开四勿就是对个体的重建呢?”

这样精炼的操作,无愧于十年的修炼。

凡人皆有一死,凡文皆有一改。

如追求精益求精,该文亦有可追求处。

作者在这场对话中,仍欠一点把控声音的火候。时常混杂着各种不同的音色和腔调。主要体现在视角的切换过于细碎,很多处情景的描写直接站在了读者的眼前,而不是有明确的归属。如此就出现了“多个人物”、“叙事上帝”、“读者摄像机”三个视角,其中难免有混乱和误解。进一步影响了情和意的传达。也客观上造成分章节之间的断裂感。

进一步,这种断裂将主题分裂为两部分:

人的异化 VS 智能的多样化

这两个声部交织发声,其直接影响就是在本应结束的“观镜”一幕,后面又加了一个快乐隐居的结尾。因为两个主题给了创作过程两种不同的追求,也就感觉需要为此交待更多。而其实,一切的情感和异化,都可以在观镜一幕得以宣泄和治愈。

但科幻,从来也是假设的艺术。小说中即有多处假设,有些被解释,有些没有,甚至有些互相冲突,但作者将其控制在情景之中,服务于意象的表达,也就最终完成了一场漂亮的对话。酒酣心热,曲终人散,这些假设,也就不必追索对错了。

我言毕退场,请你们继续。

关键词:#科幻小说# #科幻评论#

图作者:Sanseparza

责编:Raeka

作者:兔子瞧,大部分时候被简化成兔子。中国科幻观察者,未来事务管理局合伙人,富有见地和杀伤力的科幻评论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