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诱拐少年(41年来靠画像抓获1266名罪犯)

这是发生在美国的一个案件。

说起来有点虐心:闺蜜杀闺蜜。

女孩子临死前,躺在血泊中问闺蜜为什么。

2003年7月28日,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处海滨别墅内,长发美女瑞秋和闺蜜蒂芙妮,以及蒂芙妮的男友及男友的堂兄,4个年轻人正坐在电视机前津津有味地看着电视剧。

国外诱拐少年(41年来靠画像抓获1266名罪犯)(1)

左起:蒂芙尼的男友、蒂芙尼,堂兄和瑞秋

突然,外面传来敲门声,并隐约听到有人叫她们的名字。

瑞秋起身去开门,不到1分钟又尖叫着逃回客厅。

那位堂兄刚从沙发站上起来,就被突然射来的子弹打中胸口。

紧接着,歹徒冲进客厅,持枪疯狂扫射。

蒂芙妮完全吓呆了,没能叫出声就被打成了筛子。

蒂芙妮的男友翻过沙发,想躲到沙发后面的墙根,被枪手发现,乱枪打死。

瑞秋自然不例外,身中数弹,鲜血染红了地毯。

在案发现场,警察找到了40余枚弹壳,墙上、窗户上、家具上,到处是弹孔和喷溅的血迹,弹道杂乱多变。

警察分析认为,凶手应有两人,并且不是职业杀手。

让人奇怪的是,多数子弹都打在了两个女孩身上,有些子弹甚至专门射向她们的私处,那两个男孩身上却没有这种情况。

这说明凶手要么心理变态,要么与女孩有私人恩怨,就是冲着她们来的。

瑞秋死状最惨。她中枪后还没死,爬到沙发前拉下背包摸出手机,想拨打“911”报警。

结果只按下了“91”两个数字,就被突然返回来的凶手发现。凶手拿起枪托猛砸瑞秋头部,又在她身上补枪,瑞秋当即死亡。

国外诱拐少年(41年来靠画像抓获1266名罪犯)(2)

瑞秋的手机

警察勘查认为,房屋门窗完好,瑞秋应声开门,说明凶手极有可能与瑞秋相熟。

看到女儿死得那么惨,瑞秋的父亲悲痛欲绝,他见警方的调查没什么进展,决定自己寻找凶手。

他找到其他几位死者亲属,把他们组织起来挨家挨户地发传单,查访目击者。

皇天不负有心人,不久,他们还真找到了一位。

国外诱拐少年(41年来靠画像抓获1266名罪犯)(3)

瑞秋与父亲合影

目击者称,她当天看到一男一女在敲蒂芙妮家的门。两人都是白人,瘦高个,穿着一身黑衣服。女的眼睛挺大,因为戴着头巾,看不到头发的颜色。

警察很茫然。如果按这描述去找,一找一大堆,根本无法与凶手对号入座。

这时,有人想到了著名的刑事素描师露易丝·吉布森

露易丝根据目击者的描述,画出了嫌疑人的画像。

瑞秋的父亲将画像放大,做成巨幅广告牌立在高速公路旁边,并悬赏10万美元寻找凶手。

国外诱拐少年(41年来靠画像抓获1266名罪犯)(4)

高速路边的广告牌

高额的赏金并没有收到预想的效果。直到3年后,事情才迎来转机。

2006年7月的一天,警方接到一名吸毒者打来的电话,说在戒毒中心见过画像中的女人,那女人还给她讲了当年作案的细节。

这些细节只掌握在警方手中,外界并不知道,说明吸毒者提供的线索是真实的。

警方很快将嫌疑人克里斯汀拘捕。

让警察惊讶的是,克里斯汀是瑞秋及蒂芙妮的学妹,与二人也是好朋友。

克里斯汀幼年丧父,母亲没有工作,长年吸毒,在戒毒所的时间比在家中的都多。

国外诱拐少年(41年来靠画像抓获1266名罪犯)(5)

克里斯汀小时候

5岁那年,克里斯汀生了一场大病,头发、眉毛、睫毛几乎全部掉光,出门只能戴着假发。疾病也严重影响了她的视力,她每天要戴着厚厚的眼镜去上学。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克里斯汀内心极度自卑,性格懦弱,小学和初中都饱受校园欺凌。

值得欣慰的是,在高中校园里,她认识了热心的瑞秋和蒂芙妮,人生开始出现转机。

瑞秋和蒂芙妮家庭条件好,是校园里的风云人物,二人不仅长相甜美、多才多艺,还是热情、善良的好姑娘。

国外诱拐少年(41年来靠画像抓获1266名罪犯)(6)

瑞秋和蒂芙妮

她们非常同情克里斯汀的遭遇,决定帮她建立自信,让她从过去的阴影中走出来。一来二去的,三人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在瑞秋和蒂芙妮的帮助下,克里斯汀变得开朗、自信,成为班级的活跃分子,甚至被同学们评为“魅力之星”。

但十几岁的少年总是充满了不确定性。不久,克里斯汀恋爱了,男友是一名朋克

国外诱拐少年(41年来靠画像抓获1266名罪犯)(7)

朋克本是源于六十年代车库摇滚和前朋克摇滚的简单摇滚乐,后来也指代玩这种音乐的人。

早期的朋克完全是贬义词,是上流社会或者普通人对流氓的蔑称,就像中文的“混混”“小流氓”。

克里斯汀认识的这名朋克男恰巧不是好人,不上学不工作,毫无追求,只有两个爱好:吸毒、打女人。

单纯的克里斯汀却充满自信,认为可以像瑞秋和蒂芙妮帮助自己那样,用爱将男朋友变好。

国外诱拐少年(41年来靠画像抓获1266名罪犯)(8)

克里斯汀高中获奖照

事与愿违,朋克男没能变好,克里斯汀却堕落了:吸毒、抢劫、盗窃。为获取毒资,她做男友要求她做的一切事。

掌握了这些线索,警方认为克里斯汀与其男友有极大嫌疑,随即开始四处搜捕朋克男。

没几天,警方在朋克男的父亲家里找到了作案凶器。

在这之前,朋克男得知警察上门,带着毒品跑到附近山上开枪自杀了。——死也要带上毒品的人,能变好吗?真不知克里斯汀当年咋想的。

朋友男已死,克里斯汀把所有责任推到了他身上,称二人早已分手,瑞秋等人的死与她无关。

国外诱拐少年(41年来靠画像抓获1266名罪犯)(9)

克里斯汀的男友

可她的现任男友却是另一种说法。

男友称,克里斯汀曾向自己忏悔,并详细讲述了杀害瑞秋等人的细节,说她完全是自愿的,就是为了抢钱。

用枪托砸瑞秋脑袋并补枪也是她做的,瑞秋临死前还看着她,绝望地问“为什么,为什么......”

法庭经过审判,认定克里斯汀犯有一级谋杀罪。因其犯案时只有17岁,尚未成年,最终判处她有期徒刑40年。

国外诱拐少年(41年来靠画像抓获1266名罪犯)(10)

法庭上的克里斯汀

案情不复杂,破案却用了3年,如果没有露易丝的画像,这案犯不知还要多久才能找到。

也难怪,一般人在匆匆一瞥之下,很难说清楚一个人的具体形貌特征,顶多对衣着、高矮胖瘦、肤色等目之所及的特征有一个模糊印象。

但对露易丝来说,这样简单的描述已经足够,她能从只言片语里提炼出关键点,再通过独特的话术,勾起目击者的片段记忆,最终用画笔将罪犯绳之以法。

人们叹服于露易丝的神乎其技,却不知道她的这项技能,与她年轻时的一段不幸遭遇有关。

国外诱拐少年(41年来靠画像抓获1266名罪犯)(11)

年轻时的露易丝

1971年,21岁的露易丝差点死于一名强奸犯之手。

1950年2月25日,露易丝·吉布森出生在密苏里州。她从小喜欢绘画,高中毕业后独自跑到洛杉矶,想边打工攒大学学费,边体验一下生活。

在那里,她成为一员保险业务员,找到了心仪的男友,每天快乐地工作生活,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有一天,男友说你长得这么漂亮,何不试着去做兼职模特?

露易丝半信半疑地去了,而且还真被选中了。

1971年,21的露易丝登上了全球知名杂志《花花公子》的封面,并受邀参加电视节目《真正的唐·斯蒂尔秀》。

生活在她面前展开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如果不出意外,她或许会成为一名画家、模特、演员或电视节目主持人。

但就像阿甘说的那样,“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

一天傍晚,露易丝独自回到家正准备休息,门外突然响起敲门声。对方自称叫吉姆,刚搬到这座公寓,住在露易丝楼下,特意前来拜访。

没有人会想到这是一个阴谋,对年轻、单纯的露易丝来说,到洛杉矶后遇到的都是好人,理所当然地认为敲门者就是一位热情的邻居而已。

国外诱拐少年(41年来靠画像抓获1266名罪犯)(12)

露易丝在杂志上的照片

谁料门刚一打开,那男人像恶狼一样扑了过来!他先用脚将门踢上,随即掐住露易丝的脖子,将她猛地推倒在沙发上,粗暴地强奸了她。

在整个过程中,男人一直掐住露易丝的脖子,怕她呼救。

露易丝感觉自己坠入了万丈深渊,因窒息失去知觉,又疼痛到麻木。她时而昏迷,时而清醒,觉得生命已经到了尽头。

第4次醒来时,她看到了一张可怕的脸——粗眉,山头胡,苍白的皮肤,脸上挂着狰狞的笑意,似乎在享受这种强暴的快感。

............

男人走了,临走时留下一个镶着珠宝的小盒子,沉声说,我还会再来找你的。

露易丝抓起小盒子,扔进垃圾桶,冲进浴室,发疯一样地用沐浴露冲洗身体,直到皮肤开始渗出鲜血。

她不敢报警,更不敢将事情告诉男友,她害怕影响自己的工作和爱情,更怕被别人嘲笑。

此后两周,她闭门不出,脑海里不断浮现出那名强奸犯可怕的微笑。她怕他再来找她,她想自杀,也想让时间抹平一切。

终究,露易丝坚强地挺了过来。

国外诱拐少年(41年来靠画像抓获1266名罪犯)(13)

露易丝中年照

有一天,她漫无目的地将车开进了一条陌生街区,正想下车看看时,她突然看到了那张可怕的面孔——不远处,竟然站着那个强奸犯!

好在周围还有几名警察——因为贩毒,强奸犯被抓了。

目送警车离开,露易丝一下子轻松起来,她觉得自己又获得了新生。

但生活没有删除键,那张面孔仍时不时地出现在她脑海里。她知道躲不了,干脆试着将他画出来;上大学后,她又到公园给游人画肖像。

不久,她又学习了面部修复术,帮失去鼻子、眼睛、耳朵的病人制造新的人造面部器官。

大学毕业后,露易丝迁居休斯顿,成为一名职业画师。

在那里,又一起强奸案改变了她。

某天,她所在地区发生一起暴力强奸案,罪犯作案后逃走,受害人对案犯的描述非常模糊:20岁左右,有着棕色的头发和眼睛。

显然,这种描述肯定抓不到案犯,因为符合这个特征的人太多了。

这一刻,露易丝感觉自己体内什么东西被唤醒了,她认为自己能把这个人画出来。

她找到警方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没有人相信她。

国外诱拐少年(41年来靠画像抓获1266名罪犯)(14)

露易丝的作品:本人与画像对比

别说她只是一名普通画师,即便是为警方服务的刑事素描师,也没人能按照那简单的描述画出罪犯的样子。

露易丝不想放弃,她知道,要让警方相信自己,得先让自己成为刑事素描师,而要做到这点,就得为警方做点什么。

她找朋友帮忙,让他们描述陌生人的相貌,她来画。一次次地尝试,一次次地修改,直到朋友肯定地说,对,就是这样!

一天又一天,一张又一张,在画完3000多张肖像后,露易丝对自己有了信心。她鼓起勇气给警方打电话,希望能给她一个展示的机会。

和从前一样,警方还是不相信她,不直接拒绝,也不看她的作品。

这是有原因的。

直到2017年,全美国还只有不到100名全职刑事素描师,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则更少。仅有的一些从业者还大多是兼职,水平不高。因此,警察宁愿相信监控,相信自己亲手查到的证据,也不相信素描师。

国外诱拐少年(41年来靠画像抓获1266名罪犯)(15)

正在画素描的露易丝

正当露易丝有些气馁时,她却意外地等来了警方的电话,答应让她试一试。

可机会来了,露易丝才发现事情并不像她想的那样简单。

受害人受到伤害后,往往心怀恐惧而选择性失忆,坚定地相信自己没看清凶手的长相,从心理学上来说,这是一种本能的逃避和自我保护。

露易丝不得不耐心地引导他们,让他们一点点地回忆,从发型、肤色、五官到面部表情的所有细节。

露易丝发现,真正平静下来后,多数受害人都能描述出凶手的面部细节,能为她画出肖像提供很大的帮助。

那起一直未能侦破的强奸案正是这样被侦破的。

不过在当时,露易丝画出了案犯的画像后突然没有了信心,觉得自己没发挥好,非常不安。

没成想,几天后,警局打来电话,说根据她画的画像抓到了案犯。

国外诱拐少年(41年来靠画像抓获1266名罪犯)(16)

露易丝的作品:本人与画像对比

这一刻,露易丝感觉自己好伟大,她不再是凄惶的受害者,而是能帮助警察抓到罪犯的素描师!

1989年,露易丝迎来了人生的转折,休斯敦警察局正式接纳露易丝为正式员工

这份工作一干就是31年。

31年间,露易丝每年都要画150张左右罪犯画像,到2012年,她凭借画像帮助警方抓获1266名罪犯,成为“全世界帮助识别罪犯最多的画像师”,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露易丝退休后,创办了一所法医艺术学院,将一生所学教授给学生,教会他们根据简单描述和片段记忆进行绘画,希望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刑事素描师。

她还写了教科书《法医艺术要领》,与朋友合著了写实犯罪题材小说《邪恶的面孔》。

在帮助警方工作的同时,露易丝还为二战中失去亲人的人画像,露易丝用画笔将他们已离世几十年的亲人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他们面前,让他们倍感欣慰。

她还用画笔帮助寻亲,很多家庭通过她的画像得以和失散的亲人团聚。

国外诱拐少年(41年来靠画像抓获1266名罪犯)(17)

露易丝帮二战中失去亲人的人画像

如今,已71岁高龄的露易丝还在努力工作着,她喜欢画身边的人,然后放到脸书上供大家欣赏。每天看到大家的点赞,是她非常开心的一件事。

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家已经对刑事素描师有了大致的了解。

与普通画家不同,刑事素描师不仅要有超高的绘画水平,还要懂心理学,有耐心,会交流。多数受害人在惊魂未定的情况下,会自动屏蔽一些看到的东西,尤其是罪犯的面容。

这就要求素描师要懂得引导,循循善诱,等受害人平静下来后,通过对环境、物品、气味等方面的描述,说出案犯的相貌特征。

不仅如此,刑事素描师还要学习解剖学、骨相学、民俗学等。

比如,眼眶窄的人,一般都是圆眼或三角眼;地域不同则食物结构不同,对面部咀嚼肌就会有影响,面相也就不一样。

同理,不同的营养结构和口音,对面部软组织的的影响也是不同的。甚至光线、颜色、环境等因素,也会影响到素描的准确性。

国外诱拐少年(41年来靠画像抓获1266名罪犯)(18)

露易丝作品:本人与画像对比

2017年,章莹颖在美国伊利诺伊州失踪,警方在找到的三段监控录像中,只看到案犯一个模糊不清的侧脸,根本无从查起。

我国山东省公安厅首席模拟画家林宇辉,正是根据这个模糊的侧脸画出了嫌疑人的画像,为案件侦破提供了重要依据。

凶手被抓后,美国警方发现他与林宇辉画的画像几乎一模一样。

有“神笔马良”之称的公安部刑侦专家、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张欣,同样具有高超的凭口述模拟画像的特殊本领。他从业30多年,经手案件约11000多起,通过画像破案超过1000起。

上世纪90年代行窃北京四合院的飞贼曹延奇,正是因张欣的画像才最终伏法。

刑事素描师,这个很少为人知道的职业,却能够大大缩小警方搜查范围,缩短办案时间,为社会安定带来重大贡献。难怪有人不知道它,有人却为之着迷。

国外诱拐少年(41年来靠画像抓获1266名罪犯)(19)

露易丝和她的吉尼斯获奖证书

正如露易丝所说的那样:

一旦你意识到,只需要花不到一小时的时间就能抓住罪犯,你就会对抓住他们上瘾。我永远不想停止用我的艺术来抓捕罪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